护坡及降水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6904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坡及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护坡及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护坡及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护坡及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护坡及降水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坡及降水施工方案.docx

《护坡及降水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坡及降水施工方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坡及降水施工方案.docx

护坡及降水施工方案

地下车库边坡支护及降水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

一、编制依据

1.1招标文件附件

名称

份数

日期

1

现场总平面图

1

2

基础平面图

3

3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1.2主要规范、规程

1.2.1国家

序号

名称

编号

1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3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4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J50086-2001

1.2.2行业

序号

名称

编号

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96

2

施工现场安全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88

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91

4

预应力锚、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JGJ85-92

5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96

6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1.2.3地方

序号

名称

编号

1

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2

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3

建筑工程测量规程

4

工程监理建设规程

1.3主要标准

1.3.1国家

名称

编号

1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1.3.2行业

序号

名称

编号

1

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

CECS53:

93

2

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2-92

3

普通砼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3-92

4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1.4主要法规

1.4.1国家

序号

名称

编号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国家主席令1997年91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

国务院令第279号

1.4.2行业

序号

名称

编号

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4.3地方

序号

名称

编号

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基本标准

2

建设工程现场管理基本标准

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标准

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保卫工作基本标准

1.5其它

名称

编号

1

建设工程预算定额(2008年)

2

地质勘探报告

3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编制原则:

⑴安全;⑵经济;⑶保证施工工期;

二、执行标准

本工程的施工严格执行国家新颁布的有关建设工程施工的技术标准、规程、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竣工验收等规定。

建筑工程施工与验收主要依据以下标准和规范,但不限于此。

Ø《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Ø《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Ø《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Ø《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Ø《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Ø《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96

Ø《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规程》DB64/680-2010

Ø《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Ø宁夏地方标准《宁夏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64T(271-283)-200300

Ø其他在设计文件中提到的和施工中涉及到的规范和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

北京中路南侧、宁安大街东侧。

地下2层,框架剪力墙结构。

基坑长150米,宽132米。

地基为天然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梁式筏板基础。

基础埋深-11.3m。

局部基础埋深-15.3m。

第三章施工部署

一、建立项目经理部管理机构、实施项目法管理

1.工程项目确定后,为了能使项目部机动、有效地运转,充分发挥项目部的职能,就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

首先组建管理机构(见下图:

项目部组织机构网络图);组建管理机构后,确定各部门职能、确定岗位职责分工和选聘岗位人员,确定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的职能和相互关系。

我公司从以下几方面建立项目组织管理。

①确定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②建立各种规章制度;③规定组织机构中各部门的相互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原则和方法;明确信息流通和反馈的渠道;搞好人员配置、业务衔接、信息反馈等;根据工作需要和环境条件变化,对原施工组织进行调整或重新组合,以提高管理效率。

二、项目经理部的组成

按照以上原则我公司将组建以土建施工力量为主、专业力量为辅,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施工管理层,开展目标管理,由项目经理代表企业法人,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环境卫生、经济效益等全面负责。

 

项目经理部主要管理人员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职称

主要资历、经验及承担过的项目

1

卢继

项目

经理

工程师

曾担任技术员、项目经理等职务,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

2

张伏兵

技术

负责人

工程师

曾担任技术员、技术负责人,具有丰富的项目施工经验,

3

朱丁让

技术员

工程师

曾担任技术员、技术负责人等职务,具有丰富的项目施工经验,

3

陈治忠

施工

工长

助工

曾担任技术员、施工员职务,具有丰富的项目施工经验,

4

刘夺才

水电负责人

曾担任技术员、施工员等职务,具有丰富的项目施工经验,

5

马亮

质检员

曾担任技术员、施工员等职务,具有丰富的项目施工经验,

6

朱丁让

安全员(兼)

工程师

曾担任技术员、施工员等职务,具有丰富的项目施工经验

7

陈永兰

资料员

曾多年担任工地资料员职务,具有丰富的资料报审经验,

8

耿清旭

材料员

曾担任施工员、采购员等职务,具有丰富的材料管理经验,

9

黄文宏

送检员

曾多年担任质检员职务,具有丰富的材料管理经验,

10

张才勋

库管员

曾多年担任安全员职务,具有丰富的材料管理经验,

11

贺宗文

电焊工

曾多年担任电焊工职务,具有丰富的材料焊接经验,

三、施工目标

1.施工进度目标:

本工程定于2011年3月16日破土动工,

于2011年4月30日竣工。

2.工程质量目标:

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

3.施工安全管理目标:

Ø施工伤亡、重伤事故为零;

Ø杜绝重大设备、火灾事故;

Ø负伤率控制在4‰以下;

Ø安全施工各项管理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要求,

创“安全文明施工现场”。

4.文明施工目标:

按文明施工要求进行现场管理,保证现场文明施工,达到安全文明施工工地标准要求。

5.环境卫生保护目标:

达到建设施工无污染,符合环保标准,创一流施工环境,各项企业行为均满足“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要求,噪音控制为白天不大于75dB,夜间不大于65dB。

环境目标控制一览表

序号

环境目标

完成指标

实施阶段

1

噪声排放达标

土方施工昼间≤75dB,夜间65dB

整个施工阶段

3

运输无遗散

运输无遗撒现象投诉为零

整个施工阶段

4

生产及生活污水达标

污水COD排放符合所在地区排放标准

整个施工阶段

5

施工现场夜间无无污染

夜间施工照明灯罩的使用率达100%,现场夜间照明灯光不射入周围居民家中

整个施工阶段

6

最大限度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施工现场火灾隐患下降至法律规定的安全范围,重大事故发生率为“0”

整个施工阶段

7

尽量减少油品、化学品泄漏现象

施工现场的化学品和含有化学成分的特殊材料一律实行封闭或容器管理,封闭率达100%

整个施工阶段

8

最大限度节约电能源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水、电按工程预算用水量下调1%,用电量下调1%

整个施工阶段

四、施工安排

1.工程进度计划

本工程工程量大,为了有效控制施工进度,根据我司实际力量及施工经验,公司特制定施工进度网络图,从总体对进度加以控制。

2.施工作业段的划分

本工程化分为二个施工段,打桩为第一施工作业段,喷锚护坡为第二施工作业段,使整个工程处于均衡、有序、连续施工状态,以确保施工进度计划的实现。

3.检查验收顺序

§1工种自检

§2质检员专检

§3工序交接检查

§4分项分部土建、专业工长组织预验

§5分项分部专职检查员专检

§6建设单位代表或监理工程师进行分项分部检查验收

§7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及施工单位共同进行地基验槽

第四章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节施工主要设备计划(表一)

序号

名称

型号

数量

单位

备注

1

空压机

HG400M-13

2

2

发电机

FDJ-15

1

备用

3

高压泵

XPB-90E

2

4

锚固/旋喷钻机

GF-MGL60

2

土钉墙施工主要设备计划(表二)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台)

1

电焊机

BX1-250-3

4

2

切割机

LGD-400

2

3

注浆机

ZJ-03

1

4

电动机

YCT355-4B

1

6

水准仪

DSZ3-A32

1

7

配电箱

YK-8

6

8

潜水泵

6

第二节地下车库基坑降水设计

一、施工原则:

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实际本着安全、经济的原则,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

二、施工方案:

1.降水井方案:

根据设计方案结合该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述:

(1)、场地内地下水位实测为7.40m~8.00m,

(2)、设计采用筏板基础,基底为细砂,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准。

(2)、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开挖深基坑,由于含水层被切断,在压差作用下,地下水必然会不断地渗流入基坑,如不进行基坑降排水工作,将会造成基坑浸水,使现场施工条件变差,地基承载力下降,在动水压力作用下还可能引起流砂、管涌和边坡失稳等现象,因此,为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降水和排水措施。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深基坑开挖施工时应具备如下条件:

  1)基坑在开挖期间保持干燥状态;

  2)保持基坑边坡的稳定和基坑底板的稳定;

  3)不影响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

2.工程及地质概况

本工程为银川凯宾斯基花园一期工程,地下两层,基坑长约250米,宽约132米,东临凯宾斯基酒店,南临小巨人,北临北京中路。

北侧、东侧场地开阔,南侧、西侧较复杂,场地狭小、天然气、供水、电缆、电信等管线密布,且距基坑边缘较近。

基坑大部区域坑底在-11.30米,西北拐角会所区域,基坑底较深,为-15.30米。

因此,会所区域是降水重点。

同时还应考虑长期降水对酒店的影响。

场区工程地质条件,依据地质勘察报告表明:

工程范围内地层从上至下主要为:

①杂填土:

(Q4ml),杂色、松散,主要以建筑垃圾为主。

厚度0.6-4.00米(高程1106.79-1110.30米),平均层厚1.68米。

②素填土:

(Q4ml),黄褐色,稍湿,厚度0.5-4.00米(高程1106.00-1109.00米),平均层厚2.69米。

以粉质粘土(可塑)、粉土(稍密)为主,含少量碎砖屑。

在场区广泛分布,填土堆积年代超过10年。

属中等压缩性土。

③粉质粘土及粘土(Q4al)•黄褐-黄棕色,湿,厚度0.5-2.80米(高程1104.12-1108.00米),平均层厚1.06米。

可塑-硬塑,具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中-高。

含少量有机质,属中-低压缩性土,垂向分布层位变化较大,局部夹层厚小于0.5米的粉土。

④细纱(Q4al)•黄灰-青灰色,饱和、中密-密实。

密实度自上而下呈增强趋势。

1104.11米以上密实度为中密-密实,1102.11为中密-密实,1102.11米以下为密实状态,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暗色物质。

磨圆度中等。

级配中等。

此层未穿透。

场地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地下静止水位埋深在7.10-9.7之间。

水位标高在1101.69-1103.33米之间,水位平均标高为1102.60米,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幅度为1.0-1.5米,含水层主要为细沙。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主要透水土层的渗透系数指标为:

 

基坑侧壁稳定性及降水计算参数表

岩土名称

天然密度

ρ(g/cm3)

粘聚力

c(kPa)

内摩擦角

φ(°)

渗透系数

k(cm/s)

素填土②

1.96

17.3

16.7

3.0×10-5

粉质粘土③

2.00

17.2

16.2

5.0×10-6

细砂④

(1104.11m以上)

1.95

0

35

1.5×10-3

细砂④

(1101.11-1104.11)

2.00

0

35

2.0×10-3

细砂④

(1101.11m以下)

2.05

0

38

3.0×10-3

3.降深要求

因本工程基坑采用机械人工边坡,为保证基坑开挖后人工施工安全,降水设计时,务必保证使地下水位降到拟开挖基坑坑底1.0m以下,拟开挖深度按岩土工程报告,基坑下为-13.0m,局部为考基坑下为-18.0m,虑地下水位在开挖期间为丰水期,水位增长幅度为1.00m,因基坑距离较近,且成“梯级”方式,因此综合考虑最小降深为6.00m和10.00m。

 

4.降水方案

适用于银川地区的深基坑降水常用的只有明沟降水和管井井点降水。

由于基坑明沟降水适用于降水深度不大的工程,因此,本工程采用管井井点降水,同时基坑开挖也应设计明沟,但它只是收集基坑中和坑壁局部渗出的地下水和其它施工时的地下水。

5.基坑涌水量计算和井点设计

基坑降水的涌水量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基坑的形状大小及补给水边界条件等有关。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降水按潜水非完整井计算。

  a.渗透系数选定

参考地勘报告,按经验综合考虑,取K=2.2(m/d)

b.降水影响半径

1.基坑大部区域:

R1=2s√KH=90.76m=91.0m

K—土的渗透系数(m/d)s—降深(m)取6.0;H—含水层厚度(m)取26.0m;

2.基坑局部区域:

R2=2s√KH=136.14m=136m;

K—土的渗透系数(m/d)s—降深(m)取9.0;H—含水层厚度(m)取26.0m;

C.基坑降水半径

1.基坑大部区域:

L/B=1.89(L=250m,B=132m)r0=√F/П=102.52=103;

2.基坑局部区域:

L/B=2.64(L=95m,B=36m)

r0=u(L+B)/4=36.68;(u查表取u=1.12,)

d.基坑涌水量。

  

 1、基坑大部区域:

hm=(H+h)/2=(26+11)/2=18.5m

Q=1.366K(H2-hm2)/[lg(1+R/r0)+(hm-l)/l*lg(1+0.2hm/r0)]

Q=3.0(334)/(lg1.88+2.7*lg(1.036))=1002.0/(0.27+2.7*0.036)

=1002.0/(0.27+0.097)=1002/0.367=2730

2、基坑局部区域:

hm=(H+h)/2=(26+17)/2=21.5

Q=1.366K(H2-hm2)/[lg(1+R0/r0)+(hm-l)/l*lg(1+0.2hm/r0)]

Q=3.0(214)/(lg4.68+3.3*lg(1.12))=642.0/(0.67+3.3*0.049)

=642.0/(0.67+0.16)=774

基坑涌水量为:

Q总=2730+774=3504(m3/d)

e.计算每根井点最大出水量。

q1=24LD/a=24×12×0.5/1.2=120.0(m3/d)

q2=24LD/a=24×17×0.5/1.2=136.0(m3/d)

L—过滤器浸没长度,D--过滤器直径,a—经验系数1.0-1.5

f.确定井点数。

N=1.1Q/q,N1=1.1Q/q=3003/120=25,N1=1.1Q/q=3003/136=5.7,

从以上计算看出,基坑降水井至少25口,加深区域至少布置6口井。

通过布设,并考虑加深区域与整体基坑降水重叠减并,最终取26口井。

 Q——基坑涌水量,m3/d;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S——地下水位要求降深,m;  R——影响半径,m;    

g.降水井深度确定:

H=H1+H2+H3+H4+H5+H6=15.3+1.5+1.4+14+2=34.2m;

H1—基坑深度,H2—要求基坑下水位深度

H3—iL0,i为水力坡度,在降水井分布范围内,易为1/10-1/15;

L0为降水井排距的1/2。

I=1/12;L0=34/2

H4—水位变化幅度,H5—过滤器工作长度,H6—沉沙管长度

由于,加深区域H=H1+H2+H3+H4+H5+H6=15.3+1.5+1.4+18+2=38.2m;

因此,沿基坑四周及坑内布置26口井即可,基坑大部区域取井深30-34m。

加深区域

取井深34m。

6.方案制订

  根据基坑涌水量的理论计算和降深验算的结果,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沿纵向在基坑外两侧各布置一排井点,每排井点距放坡边缘线1m,条件不满足的,可布设在支护边坡上。

4.2.5.排水方案设计

排水方案详见降水井布置图。

(1)排水沟和集水井设置在放坡围护结构之外1m处。

(2)基坑中的明沟与集水井随基坑的不断开挖而逐步加深,明沟的断面采用梯形,其沟底宽度为0.3m。

(3)集水井设置在基坑角或每隔30~40m设一个,其直径为0.5m,深约1.0m。

井壁可用挡土板作临时支护,井底铺0.3m厚的砾石,以防泥砂堵塞水泵。

(4)排水沟与集水井保持一定高差,集水井比排水沟应低0.5~1.0m,排水沟应比挖土面低0.3~0.5m。

(5)用抽水设备将集水井中的水排至基坑外部,严禁排出的水回流于基坑内。

(6)雨期施工前应检查现场的排水系统,保证水流畅通。

基坑降水工程设计,根据土层的渗透系数,要求降水的深度和工程特点,经过技术、经济和节能比较后确定,但由于土层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有关计算参数如土层的渗透系数K和抽水影响半径R等取值是否正确将影响井点系统涌水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应及时处理和改善方案。

基坑周长约760米,井内下无砂混凝土管。

井距离基坑上口线1.0米,布置在基坑的周边。

排水管采用Φ200~300波纹管,将各降水井排水汇集到东、西两侧的城市市政排水口排出。

出水口至少应为两处,其管径应大于排水管直径且排水口应远离基坑避免回渗。

(具体井位详见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三、施工准备

4.3.1.劳动力准备

选择证件齐全的,有健制的,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过硬的,组织严密的,与我们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劳务施工队伍。

4.3.2.技术准备

组织人员认真熟悉方案,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技术措施,做好施工前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搞好上岗人员的培训工作。

4.3.3.施工准备

⑴场地平整

施工前,应先挖去表层杂填土并经平整。

⑵测量放线

先放出基坑四周边线,按施工平面布置图布置降水井中线,定降水井点,经甲方和监理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并应有相应的交验手续。

⑶施工用电、用水

拟建工程的降水施工,土方开挖设备按正常施工进行流水作业,施工用电量用水量根据工期安排确定。

⑷其他准备工作

①熟悉地质报告、施工方案、支护平面布置图及有关规范规程。

②查清施工范围内有无地下管线和构筑物。

由甲方提供施工范围内的管线布置图。

铺好施工临时排水管道及施工用水、用电管线。

③做好施工中所需各种材料的计划和供应工作。

进行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教育。

协调解决民扰问题。

4.3.4.组织施工程序

了解施工现场条件→制定施工方案→熟悉施工方案→做好施工准备工作→降水井施工→正式抽水→工程完成

4.3.5.施工主要材料计划

施工主要材料均一次性采购,分批进场。

具体施工时另行编制。

4.4.施工部署

4.4.1.降水井施工

降水井施工采用3台Gps-15冲击钻机成孔.

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降水井成井排水管线安放

洗井

试抽水

正式抽水

⑵施工技术要求

①施工中严格按照技术交底及降水井施工技术规范;

②成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

③成孔后及时下井管,保证井管垂直度,填入滤料要均匀;

④水泵下至距井底500mm,以利抽水;

⑤水泵选用扬程、流量需与设计井深、流量匹配;

⑥组装抽降水系统前,应对设备进行技术安全检查,达到最佳效果;

⑦抽水前,降水井应充分清洗,以免因井内沉渣多而影响降水效果;

⑶降水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①地层自造泥浆护壁,比重在1.15-1.30,粘度18-25S,在成井过程中尽量不要向孔内填土,以防堵塞透水层。

若孔壁坍塌严重,必须填土护壁时,则视情况填加,成井后立即洗井。

②成孔后,泥浆的比重控制在1.05-1.10,再下井管,使井管居于孔中心。

③滤料应以四周均匀填入,防止堵塞或滤料层不均匀,填至地面以下12m,改用粘土填至地面,并压实封闭孔口,以防地面水渗入。

④管井滤料含泥量不超过1%。

⑤管井井位误差不大于10cm,孔斜不超过1%H。

⑥孔底沉渣不大于30cm。

⑦降水井在施工完成后和降水期间,其井管要高出地面0.3m以上,并设置明显的保护标志。

⑧组装抽降系统前,应对设备进行技术安全检查,达到最佳效果。

⑨作好施工记录,对不合要求的井不予验收。

⑩加强地下水动态观测,及时补充修改设计方案,加强水泵的保养检修,确保降水效果。

⑾在土方开挖时,应注意对基坑降水井的保护。

⑿降水工程完成后,对抽水井和观测井应采取措施封填。

 

第三节基坑边坡支护措施

3-1、施工方案:

基坑周边无建筑物区域采用土钉墙支护形式进行处理,基坑深度按14m深考虑,考虑到基坑周围现场条件,设计考虑到该情况,在基坑周围考虑了15kpa/m2的附加荷载,采用边坡挂钢板网,钉土钉,面层为喷射≥60mm厚的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配合比为1∶2∶2(水泥∶中砂∶碎石),钢板网为成品,Φ2.5@45。

钢筋网为及Φ6双向压筋。

坡肩将面层钢板网翻上,做1.00m防水翻边。

土钉墙深入到基坑底20cm以上。

土钉采用Φ18钢筋,按下列数据打入土钉并铺设网片,土钉呈正方型布置,压筋与土钉交叉焊牢,保证面层形成一个整体。

3.5m以上部分每隔1.5m打入一根Φ18钢筋作为摩擦钉固定网片。

基坑周边有建筑物区域采用土钉墙和加筋旋喷桩组合支护形式进行处理。

施工采用旋喷钻机,先100mm直径开孔钻进至设计深度,然后自孔底加压旋喷至桩顶,最后插入18#工字钢。

(一)施工工艺方案:

本工程南坡面采用锚索加悬臂支护桩(加筋旋喷桩)组合支护方案,北、东、西坡面采用简易土钉支护方案。

面层喷护施工采用喷射砼机。

土钉施工采用人工打入。

桩采用高压旋喷施工法。

(二)施工方案简述:

1、现场场地平整:

根据基坑施工及后续土建施工要求,南侧现场开挖-3.5m左右,开始进行旋喷桩施工。

然后,开挖土方进行喷护施工。

北、东、西三面按正常作业程序进行。

2、水电:

建设单位水电接入现场,留出接头。

施工用电约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