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6897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docx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docx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平面镜成像》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原理和平面镜的应用。

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知道: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初步了解虚像的概念。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定律的重要应用。

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学生对此非常熟悉,但学生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探究。

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让学生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实验中找准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是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

教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采用等效替代法,寻找平面镜成的像,在此基础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位置等特点。

本节课围绕科学探究的几大步骤:

发现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探

究,避免盲目性。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合理的点拨,最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平面镜成像现象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在认识上还有很大的误区。

比如:

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所成的“像”与“物”完全相同;“像”和“影”以及“实像”和“虚像”的成因分不清楚等。

初中的学生初学物理,喜欢动手,好奇心强,对探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技能也比较差,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在具体情境中识别物、像、平面镜;

能正确选用实验器材并说出器材的作用;

能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探究与记录数据;

能全面表述平面镜成像特点;

能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相关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实验,经历确定虚像位置与比较像与物大小的过程,体验“等效替代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尝试用物理语言归纳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乐于交流,敢于表达,感受物理思维的巧妙并获得成就感;

在实验和分析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利用实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

虚像的概念和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师:

多媒体课件、旋转台、大平面镜、蜡烛、玻璃板、支架、磁扣(一对)、火柴

学生:

导学案、分组实验盒、小平面镜、三角板

一、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

某同学发现了如图1所示的现象:

图1

这是怎么回事?

如何看到钟表真正指示的时间?

学生认真观察后回答,这是从镜中看钟表时的现象。

可采取再次从镜子中看这个图的方法,显示出它真正指示的时间。

一名同学上讲台,用一面大镜子显示出钟表真正指示的时间。

师:

还有哪些表面能起到与镜子类似的作用?

还见过其它类似的现象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平静的水面、光滑的金属表面、还有干净的大理石地面都可起到类似镜子的作用。

当从镜子中看汉字时,也变得怪怪的。

师:

为什么从镜中看钟表、看字时会有变化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平面镜成像。

【设计意图】虽然每天照镜子,但镜中的钟表与原钟表所指示的时间不同了,未必每个学生都会注意到。

这样通过简单的小实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物理情境。

既顺利引入课题,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主动进行学习。

二、新课讲授

1、基本概念

师:

除了镜子,在物理学中把平静水面、玻璃表面这类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都叫平面镜。

镜前的真实物体称为“物”,你从镜中看到的“该物体”叫做“像”。

学生关注广义的平面镜及物、像的概念。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三幅图片中的物、平面镜、像。

【设计意图】反馈学生是否能在除了镜子以外的情境中识别“物”、“像”、“平面镜”。

师:

以上的表面中,哪个与我们熟悉的镜子最接近?

生:

玻璃,平面镜是由玻璃加工而成的,背面有涂层,但玻璃是透明的。

【设计意图】将玻璃与镜子进行对比,为后面的实验设计埋下伏笔。

2、实验探究

①提出问题:

按照日常照镜子的知识和经验,对比像的位置、大小跟和物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在猜想之前,先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照镜子。

对扮演“物”的同学下口令,“举左手、向后退、眨右眼等”等,扮演“像”的同学要配合进行表演,并说自己的具体动作,如举哪只手、眨哪只眼等。

表演过后,学生在笑声中进行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

学生猜想出“近大远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像镜的距离相同、像与物左右相反、成像大小由平面镜大小决定”等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拓宽学生的思考面,提升思考的质量。

用支持各猜想观点的不同阵营的方法,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序地进行探究活动。

②将学生的不同猜想简要列在黑板上,标好序号。

学生把自己支持的猜想的序号列在学案上。

③哪个猜想对呢?

要用实验来验证。

首先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吗?

在镜前放好物体后,学生拿一块白屏在镜子后面的各个位置都不能承接物体的像。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师:

没错,与前面所学的小孔成像不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设计意图】与前面所学的“小孔成像知识”进行对比。

师:

平面镜所成的像只能看到、接不到,如何比较它和原物的大小呢?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有学生提出,可以选取两个相同的物体,一个放在镜子前面,另一个放到镜后去和像比较大小。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法”,这要求替身物体与镜前物体必须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

下面请大家用平面镜做实验吧(学生的玻璃板事先从实验盒中取出)。

学生用平面镜做实验发现无法成功。

障碍是只能从平面镜的前面看到像,但通过平面镜无法看到替身物体。

因此无法把替身物体放到像的位置上。

师:

选什么器材替代平面镜,能实现既可以成像,又能透过去看到成像的位置?

学生想到可用玻璃替代平面镜!

虽然它成像不是很清晰,但它透光性好。

能在观察到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镜后物体,这样就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问题。

师:

对,这是第二个等效替代!

【设计意图】实验的设计过程很重要。

通过搭建台阶,形成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师生共同把实验的难点“等效替代法”突破,培养学生能力。

④演示:

在旋转台上铺好白纸。

把一个点燃的蜡烛放在镀膜玻璃板前,拿另外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的不同角度看上去它都和像重合,可比较大小;再把像的位置描出来,可测量距离。

要注意玻璃板必须与桌面垂直!

要注意玻璃板所在位置只画一条线。

一次实验有偶然性,必须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再重复以上步骤。

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实验,领会了实验操作要点。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边操作边讲解,实验步骤与要点清晰可见。

学生经历了从迷惘到明朗的过程,对实验设计思想印象深刻。

⑤下面请大家分组做实验,看现象、记数据,归纳结论。

下发玻璃板,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做实验,及时记录数据。

小组内讨论并交流、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平面镜成像特点,并记录在学案上。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动。

注重小组的展示和组长的点评,以拓展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3、分析结论

⑥归纳实验结论

请小组派代表归纳结论并说明依据。

学生归纳出结论一:

结论一:

像与物大小相等。

依据是改变了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但玻璃板或平面镜后面的像总与物体完全重合。

结论二: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依据是实验数据记录表。

【设计意图】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培养学生

搜集证据,归纳总结并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

师:

还有其他结论吗?

请看这个画好的平面镜,在其前方放一个磁扣代表物,我把另一个磁扣放在这里代表对应的像,对吗?

学生分析第二个磁扣的位置错误。

学生归纳出第三条,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依据是在白纸上将像与物对应点连好线后,与镜面垂直。

还有学生归纳为“对称”。

师:

一言以蔽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最后不要忘了平面镜成虚像。

归纳总结: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说明成像大小与距离无关,成像大小应该由物体本身的大小决定。

说明靠感觉判断问题通常是不可靠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汇报探究成果的习惯,在表达中使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4、成像原理

为什么我们只有在镜子前方才能看到物体的像呢?

师:

只有物体上某点S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眼内,这点才能被看见。

所以在镜子前方,人眼才能接收到来自物体的反射光线。

用PPT进行演示:

原来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决定的。

学生对着PPT分析: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人看镜中的像实际上是反射光进入眼睛。

人误以为反射光是从镜子后面的像点发过来的,而镜子后面并不存在发出光线的这些点,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设计意图】将人眼看见物体的条件进一步应用,并利用反射定律画出光路图进行分析平面镜成虚像,是前面学过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是提升能力的过程。

5、学以致用

1、我们都知道“猴子捞月”的故事。

水里的“月亮”是真实的吗?

它是怎么形成的?

2、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3.8×108m,井水水深5m,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多少?

3、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知道哪些地方有平面镜?

学生没想到之处用PPT进行引导

4、归纳起来,平面镜的作用主要就是成像和改变光路

5、揭密:

为什么镜子里的钟表指示的时间走样了?

【设计意图】用有趣的问题作载体,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学以致用,既纠正了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并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师:

若你想了解凹面镜与凸面镜的作用,还可以自学书上的“科学世界”。

三、课堂小结

四、反馈练习今天你到底学得如何?

让我们一起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堂检测部分(附导学案)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3平面镜成像

一、基本概念:

平面镜、物、像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替代法

2、像与物:

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三、平面镜应用:

1、改变光路

2、成像

平面镜成像这节课是在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基础上,立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来学习、探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

使学生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物理。

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是八年级学生遇到的比较完整的一次科学探究,而对于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多,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现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是通过创设“镜中的钟表”这一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去讨论、猜想、设计并进行实验。

从而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以达到现代教学的真正目的。

对平面镜成像问题,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往往会得出一些错误的认识和看法,在这一点上,教师要实际教学中特别要注意,要及时给予更正。

比如“物近像大,物远像小”是许多学生的主观臆想,教学中可以从一下两方面来纠正,

(1)在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强调点燃的蜡烛虽然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了,但未点燃的蜡烛还是和观察到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和物的大小还是相同的。

(2)再通过作图来说明这一错误认识是视角问题,是由于人的错觉所引起的。

这样既澄清了学生的错误观点和认识,又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像和物等大的理解。

由于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而对虚像这一概念也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我在教学中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教学的,

(1)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小孔成像相对比,说明像虽然都能通过眼睛观察到,但实像是实际光线所会聚的,是能用光屏承接到的,而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不能用光屏承接到的、且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而是虚像。

(2)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时,借助于作图分析说明发光点是怎样成像的,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所形成的,因而是虚像。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意点拨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平面镜成像学案

问题:

如图1,如何看到钟表真正指示的时间?

看谁的方法多!

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图1

【课堂活动】

一、基本概念:

物、像、平面镜

二、实验探究

1.问题:

平面镜成像时,像位置、大小与物的位置、大小关系有什么特点?

2.你支持的猜想:

填写序号        

3.设计实验与选择实验器材:

Ø怎样确定像的位置?

Ø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Ø这种研究方法叫法。

4.实验的操作要点:

Ø如何放置玻璃板?

Ø沿哪个面画线?

5.数据处理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你的其他发现

6.分析与论证、交流小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四、平面镜的应用:

【课堂检测】

1.身高1.6m的同学站在学校的平面镜前1m的地方,则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m;当他向镜面移近0.5m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此时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填“变大”、“不变”、“变小”)。

2.“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现象形成的,池水深3m,在高出水面12m处有一盏灯,此灯在水中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m。

3.如图2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钟表的像,小明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得出此时钟表的指示的时间是_________。

图2

4.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选择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