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无缝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6797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长无缝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超长无缝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超长无缝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超长无缝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超长无缝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长无缝施工方案.docx

《超长无缝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长无缝施工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超长无缝施工方案.docx

超长无缝施工方案

蚌埠大禹家园工程项目

补偿收缩混凝土

 

2015年5月31日

编制依据:

1、《蚌埠大禹家园工程工程设计图纸》

2、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答疑

3、土建工程施工涉及的现行国家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和规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DBJ01-6-90

4、超长结构无缝施工所涉及的有关的标准及工法: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T178-2009

《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混凝土SY-G》GB23439-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工法》YJGF22-92

《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和施工方法》(专利号:

93117132.6)

一、前言

目前大面积混凝土结构在车库、商场、工业厂房等建筑中广泛应用,这类结构的平面尺寸往往超过规范规定的不设伸缩缝的极限值。

如果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及使用功能,不设置伸缩缝又会因施工或使用阶段的温差作用使楼板产生过大的收缩裂缝。

这些裂缝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功能,而且混凝土一旦出现裂缝就极难修复。

目前,由于缺乏对混凝土结构裂缝机理的系统研究,实际工程中往往在设置伸缩缝的位子设置后浇带。

但设置后浇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生温度收缩裂缝的问题,而且可能留下渗漏的隐患。

近年来大量的工程取消伸缩缝而采用连续浇注混凝土方式获得成功。

本方案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无缝设计及施工的原理、方法和过程进行说明。

二、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

蚌埠大禹家园工程项目

地址:

蚌埠市东海大道南侧、黄山大道东侧

该建筑为地下一层,基础类型为筏板式,筏板厚度500mm,最长尺寸大于160米(详见图纸设计)。

本项目采用防水混凝土的部位有地下室底板、外墙、水池底板及侧板、室外部分地下室顶板、室内有覆土的地下室顶板及所有与土壤接触或临水的混凝土构件,抗渗等级为P6。

部分混凝土的强度为C30,详细要求见图纸设计。

为达到工程超长刚性自防水无缝施工的目的、提高该工程地下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裂防渗能力,整个地下工程混凝土均采用SY-G膨胀剂配制成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同时,在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基础上,可采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的《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和施工方法》(专利号:

93117132.6)及JGJ/T178-2009《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用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或减少后浇带,根据JGJ/T178-2009《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及图纸设计,本项目采用连续式膨胀加强带、间歇式膨胀加强带、后浇式膨胀加强带3种形式,膨胀加强带带宽为2米。

三、工程难点以及解决方法

3.1工程难点

a)结构尺寸超长

由于该工程屋面板结构超长,平面尺寸大,属大型超长结构,对于超长结构工程,影响混凝土开裂的因素更加复杂,混凝土收缩、温度应力等的影响更加显著,必须采取综合的技术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开裂问题。

浇注后的混凝土极易产生收缩裂缝,影响整个结构的耐久性及实际使用。

按传统做法须在结构上设置后浇带,把整体结构分为若干块,分别浇注混凝土,待60天混凝土收缩完成后再来填充,这样不但设计、施工复杂,而且结构的整体质量很难保证。

b)抗裂

本工程结构及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除必须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外,还存在超长结构裂缝控制问题。

所以,如何控制混凝土硬化期间由于水泥水化过程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混凝土干缩应力的共同作用,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开裂,破坏了结构的耐久性,将成为设计、施工技术的关键。

c)施工进度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如采用传统设后浇带的做法需在60天后才回填,影响了工程整体进度。

d)抗裂防渗

本工程结构及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除必须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外,还存在超长结构裂缝控制及结构防水问题。

所以,如何控制混凝土硬化期间由于水泥水化过程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混凝土干缩应力的共同作用,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开裂,破坏结构防水封闭性及耐久性,将成为设计、施工技术的关键。

3.2解决问题方法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建议采用SY-G复合纤维抗裂剂,配制补偿收缩混凝土,并采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的“超长钢筋混凝土无缝设计施工方法”专利技术(专利号:

93117132.6),在该工程屋面板进行超长结构无缝施工,同时在该工程的柱结构中添加SY-G复合纤维抗裂剂,增加柱的抗裂能力。

这样,即可以提高工程整体结构的耐久性,解决了整体抗裂问题,同时加快施工速度,使总体综合费用大大降低。

四、技术支持

SY-G膨胀纤维抗裂防水剂是我公司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等国内多家著名科研机构经过长期研究并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性能抗裂防水剂。

该产品由硫铝酸盐SY-G、高强阻裂纤维、防水剂、增强剂等多种功能材料复合而成,产品具有微膨胀性能和阻裂纤维的共同优点、同时还具有高抗裂、高抗渗的超叠加效应。

是一种机理完善、性能卓越的复合材料。

它具有膨胀、抗裂、抗渗、防水等功能,并特别配制了流化、泵送组分,以便加入后可达到现场泵送的功能,并可以根据季节调整其缓凝、早强等作用。

它是根据普通水泥混凝土水化后产生收缩的缺陷,利用掺入膨胀组分,与水泥水化析出的Ca(OH)2作用,形成水化膨胀结晶—钙钒石(水化硫铝酸钙),使混凝土产生微膨胀,随着水化过程的进行,这种膨胀晶体不断发育长大并填充到混凝土的毛细空缝中,使混凝土的密实度大大提高(实验表明SY-G配制的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的孔隙率大大减少,抗渗能力可大大提高)。

该产品具有以下方面的独特性:

(1)双重保护、双重功效:

SY-G膨胀纤维抗裂防水剂可从物理和化学两方面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为混凝土提供双重保护,一方面,数量众多的合成纤维产生微细配筋及网状承托的作用,抑制了混凝土的开裂进程;另一方面,膨胀组分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适度膨胀,可防止混凝土收缩开裂;

(2)阶段抗裂、层次抗裂:

微SY-G主要在混凝土硬化过程发生作用,而聚丙烯纤维则主要在混凝土塑性阶段发挥作用。

SY-G膨胀纤维抗裂防水剂将二者复合体现了“阶段抗裂、层次抗裂”科学理念,可达到全程抗裂的目的,它们从不同层面,以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段对混凝土作出最有效的贡献;

(3)三重防水机理: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即依靠混凝土本体来实现建筑防水,已被证明为最根本的建筑防水技术,目前广泛采用的结构自防水措施主要包括补偿收缩,增强密实及抗裂防水三种类型。

由多种功能材料复合而成的SY-G同时具备以上三种防水机理,故而比单一的组分具有更高的抗渗防水能力;

(4)SY-G产品掺入混凝土中后,依靠纤维在混凝土中巨大数量的均匀分布,在混凝土内部构成一种均匀的乱向支撑体系,从而产生一种有效的二级加强效果,并有助于削减混凝土塑性收缩及冻融时的应力。

收缩的能量被分散到每立方米上千万条具有高抗拉强度而弹性模量相对较低的纤维单丝上,从而有效增强了混凝土的韧性,抑制了微细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同时,无数纤维单丝的加入可有效阻碍骨料的离析,保证了混凝土早期的均匀泌水性,从而阻碍了沉降裂纹的形成。

实践证明,掺入该产品的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较,其抗裂能力提高75%;

(5)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抗渗防水性能。

掺入大量微细纤维可以有效地抑制混凝土早期干缩微裂及离析裂纹的产生及发展,极大减少了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尤其是有效抑制了连通裂缝的产生。

均匀分布在混凝土中彼此相粘连的大量纤维起了“承托”骨料的作用,这样有效降低了混凝土表面的析水与集料的离析,从而使混凝土中直径为50~100纳米和大于100纳米的孔隙的含量大大降低,可以极大地提高抗渗能力,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较,抗渗能力提高60%~75%;

(6)增强抗冲击及抗震能力。

加入该产品的混凝土凝固后,握裹水泥的高强纤维丝相粘为致密的乱向分布的网状增强系统,增强了机体对集料的固着力,从而提高了耐磨性能,有利于防止并控制微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增加混凝土的韧性,提高极限拉伸率。

纤维产品的独特表面处理工艺使得纤维可以和水泥基料紧密的粘合在一起,极大的保持了混凝土的整体强度。

混凝土受到冲击时纤维吸收大量的能量,从而有效的减少了集中应力的作用,阻碍混凝土中裂缝的迅速扩展,增强了混凝土的抗冲击及抗震能力;

(7)增强混凝土的抗冻能力。

在混凝土加入该产品,可以缓解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应力的作用,阻止微裂缝的产生与扩展;同时,混凝土抗渗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其抗冻能力的提高。

对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能力方面的贡献,使其可广泛应用于寒冷地区和各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差裂缝控制的工程。

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抗裂的基本原理

超长结构温度收缩、干燥收缩应力集于构件中部,为防裂而在此部位社膨胀加强带,以较大膨胀应力补偿温差、干缩收缩应力,膨胀加强带是超长结构连续施工而认为采取的措施,是一个“假缝”膨胀加强带可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整体连续浇筑或局部连续浇筑。

补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膨胀作用,在钢筋和邻位约束下,钢筋受拉,而混凝土受压,当钢筋拉应力与混凝土压应力平衡时,

则:

Ac·σc=As·Es·ε2

设:

μ=As/Ac,

则σc=μ·Es·ε2……

(1)

式中σc—混凝土预压应力(Mpa),As—钢筋截面积,μ—配筋率(%),Ac—混凝土截面积,Es—钢筋弹性模量(Mpa),ε2—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

(1)式可见,σc与ε2成正比例关系,而限制膨胀率ε2随SY-G的掺量增加而增加,所以,通过调整SY-G的掺量,可使混凝土获得0.2~0.7MPa的预压应力,根据水平法向力σx分布曲线,设想在应力大的地方施加较大的膨胀应力σc,而在两侧施加较小的膨胀应力,全面地补偿结构的收缩应力,控制有序裂缝的出现。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长大化和复杂化,取消后浇带的超长缝混凝土结构施工必须根据结构特点灵活运用,沉降缝不能取消,具有沉降性质的后浇带也不能取消。

补偿收缩混凝土加强带的性质是以较大膨胀应力补偿温差收缩应力集中的地方,所以,它可以取消后浇带。

加强带的间距可控制在40~60m,一般可连续浇注100~120m超长结构。

六、无缝施工理论依据

6.1无缝设计的应力分析

无缝设计是相对的,根据工程结构具体情况,可无缝或少缝。

这里的“缝”指的是释放收缩应力的后浇带或永久伸缩缝,不包括沉降缝。

其设计思路是“抗放兼施,以抗为主”。

即用掺SY-G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其在水化硬化过程中产生膨胀作用,该膨胀由于受到钢筋和邻位的约束,能在结构中建立一定的预压应力σc,由此来抵抗收缩变形时产生的拉应力,防止混凝土开裂。

膨胀混凝土用于超长结构无缝抗裂施工,其限制膨胀率(ε2)的设定至为重要。

ε2偏小,则补偿收缩能力不足,无缝施工难以实现;ε2过大,对混凝土强度有明显影响。

经大量研究与工程实践,补偿收缩混凝土可在结构中建立0.2-0.7MPa预压应力,这一预压应力大致可以抵消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因温度和干缩产生的拉应力,从而防止混凝土收缩开裂,或把裂缝控制在无害裂缝范围内(小于0.1mm)。

基于这一“抗”的原理,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后浇缝的间距延长至60m是安全的,比规范20-40m增加l倍左右。

这是无缝设计概念中的"少缝"含义,已成功应用于结构设计中。

随着我国建筑长大化和多功能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超长100m以上,水平面积超1万m2以上者越来越多。

楼层数十层,设置后浇缝以防止结构收缩开裂成为必要措施。

然而,它给结构设计和施工带来很多麻烦,工期延长,模板周转、降水和施工管理费都增加,能否取消后浇缝这具有技术经济意义。

工民建的整体式基础、箱形基础的底板、车间混凝土地面、地下隧道、涵管等结构的底板和墙体的特点是,其厚度(高度)H远小于长、宽方向尺寸L,当H/L<0.2时,板在温度收缩变形作用下,离开端部区域,全截面受拉应力较均匀。

在地基约束下,将出现水平法向力σx;从工程实践可知,σx是设计主要控制应力,是引起垂直裂缝的主要应力,其σmax出现在截面的中点x=0处如下图:

当法向应力σmax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R,在中部出现第一垂直裂缝,将板一分为二,每块板的水平应力重新分布σx,如σx>Rt,则形成第二批裂缝……,这种裂缝有序性常可在工程中见到。

为防止这种有序裂缝的出现,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以设置后浇缝作为释放收缩应力和控制裂缝的主要措施之一。

从以下法向应力公式可见:

бmax=-EаT(1-

式中β=

Cx-水平阻力系数;

H-板厚;

E-混凝土弹性模量。

后浇缝只在较短的间距(L)范围对削减温度收缩应力(EαT)起显著作用,超过一定长度,即使设后浇缝也没有意义。

按理论计算,削减有效间距为20-60m。

下面谈到的膨胀加强带间距应设置在此范围内。

研究表明,膨胀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膨胀作用,在钢筋和邻位约束下,钢筋受拉,而混凝土受压,当钢筋拉应力与混凝土压应力平衡时,则Ac·σc=As·σs=As·Es·ε2设μ=As/Ac则σc=μ·Es·ε2

(1)式中:

σc--混凝土预压应力,MPa;As--钢筋截面积;μ--配筋率,%;Ac--混凝土截面积;Es--钢筋弹性模量。

MPa;ε2--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也即钢筋伸长率),%。

(1)式可见,σc与ε2成正比关系,而限制膨胀率ε2随SY-G掺量增加而增加,所以,我们通过调整SY-G掺量,可使混凝土获得不同的预压应力。

根据水平法向力σx分布曲线,我们设想在σmax地方给与较大的膨胀应力σc,而在两侧给与较小的膨胀应力如下图,全面地补偿结构的收缩应力,控制有序裂缝的出现。

膨胀应力σc补偿收缩应力σx示意图

6.2无缝设计的应变分析

根据我国著名的水泥混凝土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吴中伟教授关于膨胀混凝土的基本理论和观点,防止混凝土开裂,有如下判据:

∣ε2-(St+Sd-CT)∣≦Sk式中,ε2-限制膨胀率St-干缩率Sd-干缩率CT-受拉徐变率,徐变CT对补偿收缩防止开裂是有利因素。

Sk-极限延伸率满足上述判据,就不必设伸缩缝,否则应设伸缩缝。

当不掺SY-G时,规范规定约30m设一道伸缩缝,以避免收缩应变从自由端沿长向积累,引起中段开裂。

我国著名的裂缝专家王铁梦教授通过对结构物应力-应变分析与计算,求得了平均伸缩缝间距(或裂缝间距)计算公式如下:

[L]=1.5

arcosh

式中:

H—底板厚度或侧墙每次施工高度(mm)

E—混凝土的弹性模量(MPa)

Cx—基础的水平阻力系数(N/mm3)

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为1.0×10-5

arcosh—双曲余弦函数的反函数

Sk—配筋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T—为综合温差,普通混凝土T=T1+T2,膨胀混凝土T=T1+T2-T3

式中:

T1--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而引起的温升值

T2--混凝土的收缩当量温差

T3--膨胀混凝土的膨胀当量温差

根据裂缝平均间距计算公式可见,

这样上式就变为∣St+Sd-ε2∣≦Sk,[L]→∞比较可见,王铁梦的裂缝间距计算公式在极限状态下其本质同吴中伟的防止混凝土开裂的判据公式完全一致,当∣αT∣→Sk即ε2-St-Sd<0,且∣ε2-St-Sd∣>Sk时,混凝土开裂,裂缝间距可由王铁梦公式求得;当∣αT∣≦Sk即∣ε2-St-Sd∣≦Sk时混凝土不开裂。

七、无缝施工技术

7.1膨胀加强带

膨胀加强带是一种旨在提高混凝土构件抗裂性能的技术措施,施工中采用膨胀加强带的目的是减免后浇带。

膨胀加强带的数量和位置,要根据混凝土的膨胀率、混凝土内部中心温度、地基水平阻力系数、结构厚度、混凝土弹性模量、配筋率等参数来估算。

膨胀加强带的设置应放在结构受力最不利的位置,如变截面、钢筋变化的部位及应力集中部位。

膨胀加强带一般设在后浇带的位置上。

设置的膨胀加强带条数及形状应依工程构造与尺寸确定,当长/宽比较大或构造复杂时,相邻加强带/后浇带的间距应适当减小。

为了有效发挥膨胀效果,增加长度方向的膨胀绝对量,所以其宽度应该比后浇带更宽一些。

根据构件厚度带宽2m,其它构造与后浇带基本相同,在带的两侧用密孔铁丝网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混凝土分开。

膨胀加强带是一种“抗”的措施,所以在连续施工的混凝土构件中,为提高其抵御收缩应力的能力,增设一些附加筋。

7.2膨胀加强带钢筋设计要求

为了达到更好的抗裂性能,建议膨胀加强带内底板(墙)中增设Φ10@150水平温度钢筋(垂直于加强带长度方向),并均匀布置在上下层钢筋上,两端各伸出膨胀带LaE(约1000mm),并固定在上下层(或内外层)钢筋上,膨胀加强带配筋图以及SY-G建议使用掺量(膨胀加强带内掺量为10%,两侧为8%)如下图所示:

7.3膨胀加强带设置

本方案根据该项目尺寸超长的特点,结合上述理论依据和工程实际施工需要,把原后浇带设置膨胀加强带,带宽宜设置为2米。

膨胀加强带的两侧采用5mm密目钢丝网(快易收口网),为防止混凝土压坏钢丝网,并用立筋Φ8@150及水平筋Φ16@200骨架加固,防止混凝土流入加强带,影响抗裂性能。

这样就可以实现混凝土连续浇筑或称无缝施工。

根据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Y/T6178-2009相关规定,考虑本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了膨胀加强带和后浇带的划分,及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和构造形式。

详见下图:

7.4膨胀加强带的浇筑方式

膨胀加强带浇筑方式有连续式、间歇式或后浇式三种,《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规定:

膨胀加强带浇筑方式宜按下表进行选择(具体可参照下图进行):

结构类别

结构长度L(m)

结构厚度H(m)

浇筑方式

构造形式

墙体

L≤60

-

连续浇筑

连续式膨胀加强带

L>60

-

分段浇筑

后浇式膨胀加强带

板式结构

L≤60

-

连续浇筑

-

60<L≤120

H≤1.5

连续浇筑

连续式膨胀加强带

60<L≤120

H>1.5

分段浇筑

后浇式、间歇式膨胀加强带

L>120

-

分段浇筑

后浇式、间歇式膨胀加强带

膨胀加强带三种浇筑方法如下:

连续式膨胀加强带

1-补偿收缩混凝土;2-密孔铁丝网;3-膨胀加强带混凝土

间歇式膨胀加强带

1-先浇筑的补偿收缩混凝土;2-施工缝;3-钢板止水带;4-后浇筑的补偿收缩混凝土;5-密孔铁丝网;6-与膨胀加强带同时浇筑的补偿收缩混凝土

后浇式膨胀加强带

1-补偿收缩混凝土;2-施工缝;3-钢板止水带;4-膨胀加强带混凝土

根据本工程膨胀加强带设置间距以及底板厚度,板式结构宜采用连续式膨胀加强带的方式进行浇筑;墙体由于养护难度较大,宜采用后浇式膨胀加强带进行浇筑,7-14天后回填。

八、施工控制技术

8.1混凝土材料控制

8.1.1原材料要求

(1)水泥本工程宜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所用水泥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

(2)粉煤灰应选用二级以上粉煤灰,其技术指标应符合GB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标准要求。

并应尽可能降低其含碳量。

(3)粗骨料本工程采用泵送混凝土,为适应混凝土泵送工艺,先用粒径5-31.5mm碎石,其技术指标应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所含泥土不得呈块状或包裹石子表面,吸水率不大于1.5%。

(4)细骨料、中砂所有技术指标应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要求。

(5)SY-G本工程采用SY-G复合纤维抗裂剂,其符合产品相关技术标准要求。

(6)减水剂其技术指标应符合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标准要求,并应尽可能延长其缓凝时间(初凝10小时左右)。

上述全部材料应经检验合格,符合使用要求时方可入场。

且材料供应充足,特别是指定的水泥品种有足够的储备量或后续供应有保证。

8.1.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补偿收缩混凝土最重要的指标除了普通混凝土强度性能,重要的控制指标还有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因此必须通过实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过实验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是超长结构施工的基础,必须要个执行,否则,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混凝土生产单位严禁任意改变水泥,活性掺合料、外加剂的掺量。

一般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如下:

(1)水胶比不得大于0.50,有侵蚀性介质时水胶比不宜大于0.45。

(2)砂率宜为35%~40%,泵送时可增至45%。

(3)灰砂比宜为1:

1.5~1:

2.5。

(4)补偿收缩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60±20mm,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20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40mm。

(5)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

(6)补偿收缩混凝土单位胶凝材料用量应不小于300kg/m3,用于后浇带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单位胶凝材料用量不应小于350kg/m3。

8.2混凝土生产控制

8.2.1工作准备

混凝土浇筑前对混凝土生产厂家进行实地检察,进行统一的技术交底,要求统一配合比,统一关键的原材料。

8.2.2原材料的计量

水泥、砂、石、SY-G、粉煤灰、磨细矿粉、外加剂、水经过计量才能投入搅拌机,计量误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

水泥、SY-G、矿物掺合料

±2

粗、细骨料

±3

水、外加剂

±2

8.2.3混凝土搅拌

(1)在搅拌混凝土时,要与搅拌人员协商好,按照配合比投料,SY-G应有专门的计量仪器;

(2)及时测定、石的含水量,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用水量,变更混凝土坍落度必须有现场技术人员执行,严禁随意增加用水量。

(3)混凝土搅拌时间: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搅拌均匀。

对预拌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搅拌时间可与普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相同,现场拌制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延长30s以上。

8.3施工控制

8.3.1混凝土浇灌

(1)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运到浇筑地点,延续时间不能超过初凝时间。

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

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灌前进行二次拌合。

(2)建立严格赏罚制度,施工现场严禁向混凝土罐车及泵槽内加水。

施工过程应随时与混凝土公司调度协调,确保施工现场不压车。

如遇特殊情况导致混凝土坍落度不能满足泵送要求时,应由混凝土公司试验室派出技术人员现场处理。

(3)补偿收缩混凝土振捣必须密实,不能漏振、欠振、也不可过振。

振捣手开动振动棒,握住振捣棒上端的软轴胶管,快速插入混凝土内部,振捣时,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振捣时间为20-30秒,但以混凝土面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显著下沉、表面泛浆和表面形成水平面为准。

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做到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靠近模板距离不应小于200mm。

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4)超长板式结构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后浇带时,应根据所选膨胀加强带的结构形式,按规定顺序浇筑,膨胀加强带浇筑前,应将先期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清洁干净,并充分润湿。

(5)当施工中因遇到雨、雪、冰雹需留施工缝时,对新浇混凝土部分应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当出现混凝土已硬化的情况时,应先在其上铺设30~50mm厚的掺入SY-G的同配合比无骨料的膨胀水泥砂浆,再浇筑混凝土。

(6)屋面板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在混凝土终凝前必须用木抹刀或铁抹刀搓压混凝土表面,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