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6591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碚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碚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碚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碚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碚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碚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

《北碚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碚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碚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docx

北碚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北碚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997〜2010年)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张立峰

222007318212089

二O—O年五月

、八、,

前言

1994年,北碚区编制完成了原行政辖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该规划对当时的土地利用起到了积极的宏观调控作用。

1995年行政区划调整后,辖区幅员面积增大了一倍,全区土地利用由“典型城郊型”转变为“过渡性城郊型”,城镇化水平也骤然下降。

因此,站在保护耕地的战略高度上看,确立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调整非农业建设用地和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占用耕地以及规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落实,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总体目标,方针,各业用地配置,用地结构等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此次规划编制,严格按国家土地管理局[1997]国土(规)字第140号文件中下发的新修订的《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规程》(试行)编制北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现行规划编制的基本情况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1997]100号文件,北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的编制和修订,以1996年为规划基期,2010年为规划期,2030年为

我区规划编制以《重庆市北碚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指导,坚持从我区区情实际出发,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按照对农地和非农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要求,与相关规划协调;以保护耕地为核心,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为重点,进行各业用地的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在节地挖潜、集约用地上加大力度,促进存量土地的盘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充分发挥土地管理工作的宏观调控作用,为保障我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服务;同时也为我区城乡地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规划编制遵循的原则

1、在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合理安置。

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上,确保种植用地,优先安排农业用地,要求逐步实现“林果上山、鱼塘下滩”的农业布局;建设用地安排先保重点工程,一般建设项目要求挖潜内涵为主,确须扩大规模,尽可能利用劣地不占耕地,各类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量严格控制在上级下达的7300亩的指标之内,不突破。

2、坚持占用耕地与开发、整理、复垦挂钩根据建设单位占用耕地情况,合理安排开发相应规模的后备土地资源;对于自然村落缩并、农转非进城、退建项目等,分配整理后复垦任务。

开发与复垦整理成耕地总量分别不低于上级下达的1500亩和1800亩的指标。

3、坚持综合效益、整体长远利益最佳的原则规划不仅考虑经济效益,而且注重社会发展需要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既注重部门利益、眼前利益,更强调全局利益,长远利益。

综合协调,全面权衡,全方位、多角度评价论证规划方案。

4、坚持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

认真分析全区土地利用现状实情,科学预测未来的发展变化,力争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用地规模、发展方向正确合理,紧密结合我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目标以及区情特征,从技术上为土地利用总用规划的实施提供良好条件。

5、坚持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颇为复杂的规划系统,涉及到全区国民生计的方方面面。

方案的制定要广泛听取各有关部门领导、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充分征求土地所有、使用单位的意见,使用单位的意见,取得大多数公众的支持。

另一方面,政府是规划制订、方案落实的决策机构。

只有政府从全局利益高度出发进行决策,才能避免规划顾此失彼,出现片面性、促进各部门行业协调发展,使全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处于良性发展的境地。

因此规划必须坚持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为规划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

(三)编制规划的依据

1、政策法规依据

主要依据《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基本农田保护条列》等法律、法律中有关土地利用和管理的规定,中发[1997]1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国家土地管理局[1997]国土[规]字第100号文件《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和第140号文件《关于修订下发<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的通知》以及重庆市国土局[1997]重国土发[1997]51号文件和有关规程、规定。

2、相关计划和规划依据

《重庆市北碚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和主要目标,有关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的基本内容;《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有关北碚区的内容;《北碚区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部门发展规划中有关土地利用的内容。

3、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

重庆市土地房屋管理局下达给北碚区1996—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指标分别是;生态退耕30000亩;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7300亩;补充耕地量3300亩(其中土地开发新增耕地1500亩,整理复垦新增耕地1800亩);耕地净减少34000亩。

规划期未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9.10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在30.22万亩以上。

4、编制规划的技术资料依据近年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种统计数据;人口、气象、地质地貌、植被、水资源及水利工程、土壤普查、农业区划、农业后备资源调查、农业普查、农业区域综合开发等方面的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详查、土地变更调理资料、图件以及全区1:

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进行的专题研究。

(四)编制规划的目的任务编制和实施规划的根本目的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强化耕地保护措施,缓解人口骤增与耕地锐减的矛盾,堵塞以牺牲耕地发展经济建设的漏洞,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优化调整用地结构与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促进国民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可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编制规划的基本任务可以概括为:

确保耕地总量,提高耕地质量,综合整理农用地;有效控制非农建设用地,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整理城乡居民点,适度发展城镇规模,压缩农村居民占地规模;提高全区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维护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各项用地数量指标,指导土地利用和未来发展方向,拟定实

施规划方案的保障措施。

二、规划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一)基础资料的来源和可靠程度规划中,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来源于199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人口资料来源于区计生委;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来源于区统计局;发展目标主要依据北碚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以及相关专业规划;自然地貌及相关数据源于《北碚区农业区划》、《北碚区志》等政府编著的材料。

规划占据的资料丰富详实、来源可靠,准确可信,为规划的编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重要规划指标和用地布局的依据

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指标,除上级下达的耕地占用、开发、复垦整理控制指标外,主要依据《北碚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所提出基本目标。

北碚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工业区域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北碚区重庆市的文化、旅游名城地位,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2000年城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10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把北碚建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风景优美、人民富裕的现代化新型城区”。

为实现上述总体目标确定一些具体指标。

1、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按1990年不变价)全区国民生产总值,“九五”期间平均增长12%后十年平均增长11.5%,2000年达到461800万元,2010年达到1332400万元。

地主预算内财政收入“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2%,后十年年均增长11.5%,2000年达到16203万元,2010年达到46090万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达到9380元,2010年达到35400元。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2000年降到48%,2010年降到40%下。

2、人口目标

“九五”期间全区人口总量控制在64万以内,2010年全区人口总量控制在68万以内,15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

以内。

城镇居住人口的比例2000年达到50%,2010年达到60%以上。

3、农业方面

2000年全区建成蔬菜基地3—4万亩,优质水果基地4万亩,水产养殖基地1万亩、畜禽养殖基地1万亩和花卉基地3—4千亩;全区粮经比到2010年达4:

6。

“九五”期间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1—2次,粮食单产提高10%,综合开发40000亩冬水田和20000亩破脊地,重点抓好一批骨干水利工程。

4、工业方面

全区工业总产值“九五”期间年均增长20%,后十年平均增长18%;2000年达到1293900万元,2010年达到6772200万元。

重点抓好30个拳头产品,20个骨干企业,16个重点工业项目。

5、生态环境方面

大力植树造林,绿化一切宜林荒地。

到200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8%,绿化覆盖率达到30%。

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国家本次规划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我们严格遵循“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

求,统筹安排各业用地”的原则,确定出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指标。

人口控制指标:

依据区计生委提供的数据和实际测算,全区总人口将由1996年的62.15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641628人和2010年的678539人。

与“九五”计划和2010年目标纲要相比,近期总人口略超“九五”计划人数,远期则落在目标纲要提出控制在68万人的范围以内。

所以本次规划提出的全区总人口控制指标在68万人以内。

需城镇化水平发展目标确定为2000年达到41.7%,2010年达到46.5%,均低于“九五”计划和2010年目标纲要提出的50%和60%。

耕地控制指标:

生态退耕30000亩,规划期耕地保有量达到391208.1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达到302200亩。

建设占用耕地最高限度为7300亩,且要求在保证开发未利用土地1500.2亩和整理复垦出1802.1亩耕地的前提下,方可占用这么多。

园地发展目标:

保障4万亩优质水果基地和3至4千亩花卉基地。

为此,首先要求对有良好基地的园地加大科技投入,进行结构调整和品种优化。

其次,规划新增加3104.6亩种植面积。

园地面积总量达到45841.7亩。

林地发展目标:

规划要求绿化一切宜林荒山荒地,陡坡地退耕还林,扩大林木种植面积。

规划期未实现新增林地41322.8亩,其中生态退耕30000亩。

林地总面积由基期的278453.1亩增加到319775.9亩,而占幅员比例由24.61%提高到28.27%。

独立工矿用地发展目标:

依据“九五”计划和2010年目标纲要提出的技改和新建项目,参照企业的建设规划和用地定额,逐项演算,确定该项目用地在原有基础上,新增1865.2亩,其中将占用耕地486.7亩占增量的26.1%,其余占未利用地。

居民点用地定额指标:

依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90)和《城镇规划标准》(GB5018—93)之规定,确定城市人均用地指标为80m2/人,结合城市人口预测结果预计达到190078人,城市规模控制在22809.2亩(折合15.21平方公里)以内;建制镇人均用地指标为60m/人;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指标不突破120m/人,目前已超出此标准的要加大整理复垦力度,逐步降到120m/人以下;接近而未达到120m/人这一标准的,原则上维持现状不再提高。

交通用地发展目标:

交能用地占幅员比例从目前的1.42%提高到规划期未的1.71%,新增交通用地3245.4亩,总量达到19339.2亩。

主要用于修建国道212线、整治镇乡段头路以及部分路段的扩建。

水利高州用地发展目标:

规划新增该项用地571.1亩。

主要用于修建截流降水、涵养水源的多功能蓄水坑塘和一些水利设施工程的加固。

我区“九五”计划和2010年目标纲要,明确强调按照市场规律和经济内在联系及自然地理特点,以“一点四线”进行产业布局,把北碚区建成发达的第三产业中心。

国道212线以旅游业、商品农业基地、第三产业为重点,逐步形成旅游业“黄金通道”,建成北碚西部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工业区;北两线依托资源优势,以资源型工业和高优农业为重点,壮大建村工业,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加快开发旅游业,要建成上规模、上档次的蚕桑基地、畜禽基地、花卉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建成江东的鲜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农工商中心;嘉陵江沿岸重点发展两化,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第一产业。

这些正是我们进行用地布局的根本依据。

三、规划要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

(一)方案的可行性和效益评价

《北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是科技人员与公众参与、领导决策相结合的产物,是集体劳动的结晶。

作为结构性方案,具体落实不同土地类型及利用方向,确定有关土地的控制指标,既服从了上级的控制要求,又从本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既按照当前需要,更重视了长远发展;既考虑了生产需要,也考虑了生活需要;既考虑了生产力的相对集体,也考虑了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既考虑了农业用地的发展,也考虑了非农业建设用地需求。

同时,注意了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与上下级的规划、计划以及相关部门的专项规划、计划的协调,为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落实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基本能够满足我区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随着规划方案的落实,效益将十分显著。

本次规划在上级控制指标的指导下,经过了反复酝酿协调和综合平衡。

调整后的用地结构和布局妥善解决了各行业间的用地矛盾,由于未利用地开发将使各业用地数量增加,较好的满足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对土地需求。

尽管耕地数量适当减少,但在布局调整过程中,通过水利设施的加固扩建,投资力度增强,中低产田地改造,尤其基本农田保护区能够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必将大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用地的质量。

预期各类农产品的数量增加相当可观。

而城镇规模适度扩大,功能逐步完善更加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城镇体系的合理布局,能更好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交通用地的增加,将有利于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改善区内区外的联系,刺激全区经济振兴发展。

据测算,若规划顺利实施,到规划期未全区年国民生产总值将由1996年的每平方公里土地539万元提高到每平方公里4162.7万元。

在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中,还强调工业区位,改善城市环境,治理工业“三废”和环境污染改善上,严格按上级指示精神和指令标准,要求陡坡地必须退耕还森,对荒地加大植树力度,到2010年全区林地面积新增41322.8亩,水土流失问题基本解决,空气更加清新。

不仅可以巩固北碚园林城区的美名和重庆著名文化风景旅游名城的地位,也将为嘉陵江的治理和长江水系生态环境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市级规划指标落实情况市级规划结我区的控制是生态退耕30000亩,建设占用耕地不超过7300亩,开发与复垦整理新增耕地3300亩,两项相抵,规划期内净减少耕地34000亩。

北碚区规划实际完成情况是:

建设占用耕地7300亩,开发耕地1500.2亩,土地整理得复垦耕地1802.1亩,实现耕地新增3302.3亩,规划期内净减少耕地33997.7亩。

不仅不突破市级下达的耕地占用指标,

而且加强了开发复垦的力度,耕地的净减少量也小于34000亩的定额。

可以说是较好地落实了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

(三)部门用地协调情况本规划是在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编制的。

编制过程中首先利用调查收集到相关资料,按照了优先安排农业用地,农业用地内部优先安排耕地,非农业建设用地内部优先安排通过、水利、能源、原材料工业等重点建设用地,其他建设用地按照产业政策安排的土地利用调整次序。

各类用地布局调整则以内涵挖潜,集约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为主,林牧渔业用地需扩大的,要充分利用“四荒地”,250以上坡地合理安排退耕还林,建设用地需扩大的,要尽量占用劣地的调整方式。

采用规程规定的步骤和方法,结合有关部门的专项规划或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拟定出各业用地数量并进行用地数量综合平衡。

在上述基地上进行用地布局综合平衡。

然后,提出各业用地数量和布局的初步方案,提交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由其召集各部门审议上述方案。

依据协调意见,再次进行技术上的协调和综合平衡,编制出《北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规划方案落实在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控制指标内,并且对各部门的发展用地安排能较好的满足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需求,全区各部门、各乡镇规划方案都感到基本满

J八

意。

(四)实施规划的条件

1、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土地资源稀缺,归根到底的参照系数取决于人口数量。

人口发展与土地利用目标同样是基本国策,同属于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体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是在适度人口规模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制定的,一旦人口的控制失败,必将引起整个规划体系的紊乱和失控。

人口失控,人地矛盾将更加尖锐化。

所以,贯彻落实规划的根本条件之一必须控制人口无序增长。

北碚区到2010年人口必须控制在68万人以内。

2、加大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投资力度,挖掘用地的潜力。

在农村要强调农业基地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健全劳动积累制度,充分发挥农民投入的主体作用。

把政治动员,经济补助与必要的行政干预有机地结合起来,扭转对农业用地投入偏低的局面,促进农业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抓好水利设施建设,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对大面积冬水田进行综合开发,变一熟为二熟、三熟,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单产。

对大面积的坡脊地要粮要菜。

建立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基金,制定优势政策,鼓励农民充分开发宜农“四荒地”。

整理居民点用地,复垦废弃地。

在城市,应从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入手,培育和完善土地市场,促进企业技术改造,以寻求更新替代土地资源占用过多,鼓励各部门节约用地,合理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3、进一步完善土地统管体制,树立土地管理部门在土地利用方面的权威地位。

在管理体制上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土地,统一管理机构、手段和制度。

在内容上应包括开发、利用、整理、复垦保护,用途管制。

各级党委、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工作,支持土地管理部门依法行政。

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执法,依法管好土地。

尤其,要以规划为依据,对农用地和非农用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加强土地利用计划、各专业规划的用地管理。

各项建设用地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阶段,土地管理部门应当主动介入对项目用地进行预审,凡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不符合土地资源字处理法规和建设用地有关规定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批准用地。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土地利用的动态检测和信息反馈系统,及时掌握规划实施的状况。

4、健全法律制度,从法律上保证规划的实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和政府行为。

规划一经批准即具备法定效力,成为审核各类非农建设用地的重要依据,必须严格执行,不可妥协。

若遇特殊情况,需要更改规划方案,也必须按法定程序进行。

为此,政府应当制定规划实施的办法,建立健全规划管理制度,使规划实施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法律上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顺利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