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6493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

主备人

李宝升

执教人

李宝升

课时

第1课时

课题

5、《梦圆飞天》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神舟五号发射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神舟”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的思想感情。

教学

要点

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神舟五号发射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神舟”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的思想感情。

难点:

初步感受神舟五号发射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神舟”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的思想感情。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预案

个性设计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自古人类都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像小鸟一样飞上蓝天,2003年10月15日这天,随着“神州”5号的升空,中国人终于圆了飞天梦(板书课题:

5梦圆飞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2.课文已经预习过了,你能简单地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导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等要点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飞船载着杨利伟首次登上太空的过程。

3.那么你会以怎样的心情或感情来告诉大家这件事呢?

(激动、自豪、扬眉吐气地),带着这种感情读好课题。

4.那激动人心的事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谈谈你所知道的“神州”5号及杨利伟的情况。

师补充介绍资料:

A.俄罗斯塔斯社在当日头条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神舟”五号发射的消息,称:

“38岁的中国人杨利伟是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并且是第一个中国公民。

B.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吃饭有几种吃法,一种是坐着不动,像在地面上就餐一样,自己把食物往嘴里送。

另一种吃法是把要吃的一口大小的食物块放在空中,食物在空中不动,人飞过去用嘴凑上去咬住它们。

吃饭的时候要闭着嘴,千万不要叫食物残渣漏到嘴外边去,否则食物渣子会在空中飘浮不落,很难清除,如果自己或同伴把它吸到鼻子里就不好办了。

5.过渡:

那么课文是如何记录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的呢?

(二)自读课文,初步理清课文思路。

要求: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

课文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读到这些场面时你心情如何?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重点理解词语:

苍穹、浩澣、游弋

重点读准的字音;身着、乐曲、似乎

3.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层次。

(1)想一想:

课文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杨利伟乘“神州”5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向太空的?

(“神舟”5号飞船升空的先后顺序。

(2)具体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画面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四)指导学生读好重点段落。

你对哪个画面最感兴趣?

来,读给大家听听。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评价与反思

 

单元

主备人

李宝升

执教人

李宝升

课时

第2课时

课题

5、《梦圆飞天》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2.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

要点

重点:

体会“神舟”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难点:

激发学生对祖国伟大航天事业的自豪之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预案

个性设计

(一)复习导入,读题入情。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描述了哪些激动人心的画面呢?

(师相机板书: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2.古有飞天梦,今由神五圆。

让我们激动的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将……(生读题:

梦圆飞天)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能……(齐读:

梦圆飞天)让我们扬眉吐气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一定能……(齐读:

梦圆飞天)

(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让我们一起走进2003年10月15日这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说说你从送行的场面中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发言,指导学生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和庄重。

尽管天气寒冷,但人们大清早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件事的关注。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人多壮观:

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一下这热烈的场面吗?

读着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你能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3.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4.此时杨利伟叔叔又有什么表现呢?

(1)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严肃庄重的神情。

理解“肃然”和“伫立”的意思。

你从他的神情中读出来什么?

 

(2)“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预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透过防护面罩,他的眼神显得格外平静。

你从他平静的眼神中,读出来什么?

从这句话中,写出了杨利伟同志出征前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三)感受发射成功场面。

人们期待的发射时刻终于到来了。

1.默读课文6—15自然段,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

2.小组互动,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3.同学们刚才都在认真写着,还有的读得很认真,眉毛和眼睛都在读书啦。

我想请同学们说,你喜欢这部分的哪些语句呢?

师生交流:

预设1:

生:

第6自然段我喜欢。

师:

为什么?

为什么紧张?

能将你的紧张读出来吗?

师:

老师真的听到你紧张的呼吸声了。

还有谁也喜欢这句话呢?

好的,你也读读啊。

好的,还有人想读!

预设2:

(1)“十秒到计时”从到计时可以看出人们的紧张。

前面几个数字由高到低再到高。

你读出了起伏感。

让人感受到你内心的紧张啊!

(2)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读这句话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紧张,激动)为什么激动?

(因为倒计时的时候就要发射了。

)对,首次发射的激动,把你的激动读出来。

(一人读)从你的声音,从你的表情看出了激动,其他同学呢?

你觉得这十秒钟预示着什么呢?

(成功与失败)要根据学生回答灵活改变。

(每回答一次,读一次)对你来说,这十秒钟是长还是短?

(3)教师总结:

是啊,这10秒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期盼、凝聚的10秒!

虽短犹长的10秒!

它牵动近14亿中国人的心,它是吸引全世界目光的10秒。

(4)十秒钟后,会出现什么呢?

(神五飞天的场面)那你想看让人紧张,让人翘首以待的神舟五号升天时候的情景吗?

好,今天老师也圆你们一个梦。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低低的到计时。

引读:

“10.9.8——点火,起飞!

”播放课件。

火箭越去越远了,我们的心也随之而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内心又在想什么呢?

句子练习:

面对腾空而起的“神舟”五号,我               。

 (学生写出来)

指导学生说说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或者当时你的神情动作等。

(如果先说这节的话,引导学生想看神舟5号腾飞。

顺带教学“十秒倒计时”。

哦,要想看到神州腾飞的情景,我得听从工程总指挥的命令,你看上文都有十秒倒计时,我请你一个个读一读这10个数字。

想一想,我们读着这10个数字?

心情是怎么样呢?

(5)(联系课文中是怎么说的)课文中哪一段具体描写神舟飞天的情景的呢?

出示课文中的语句。

烈焰升腾,大漠震颤。

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你们喜欢这段话吗?

为什么喜欢呢?

怎样读才能读好这一段呢?

(学生自由说)谁愿意来试一试呢?

还有谁愿意读一读呢?

(教师适时评价)

男同学一起读,有点激动,有点紧张,还要读出神舟五号腾飞的气势吧!

预设3:

第14自然段:

 课文还有些段落谁喜欢呢?

为什么喜欢呢?

(说明了这样的喜讯传遍了祖国各地,因为这是成功的喜讯传达得非常的快非常广。

那让我们也大声的将这喜讯告诉全世界吧!

(齐读13和14自然段)

预设4:

15自然段表现了人们的兴奋与自豪。

神舟五号飞天成功了,神州大地共沸腾,几代人的不懈坚持,终于得到回报了。

对此,你们自豪吗?

让我们拿起书一起读读这段话。

让我们再自豪一次,让我们自豪的情感再强一些。

(学生再读这段)

此时的场面是多么热烈呀!

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此时此刻的指挥大厅?

(热闹非凡、喜气洋洋、喜笑颜开、欢呼雀跃、兴高采烈……)

4.齐读这部分内容。

(四)杨利伟升空后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

下节课继续学习。

评价与反思

 

单元

主备人

李宝升

执教人

李宝升

课时

第3课时

课题

5、梦圆飞天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后杨利伟的激动、喜悦、自豪之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2.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

要点

重点:

通过朗读杨利伟的两段话,体会人物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难点:

通过朗读杨利伟的两段话,体会人物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预案

个性设计

(一)交流学习发射成功一段时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激情问候,欣赏美景。

1.发射成功了,让我们听听来自太空的问候吧。

(出示)

2.轻声地读一读。

我们该抓住哪个中心词语读好这段话呢?

好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可以先在小组中读,看谁读得好!

3.指名读。

教师评价:

我感受到了你的激动,你读出了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你语调高昂,充满了自豪!

你铿锵有力。

还有好多人想读,这样我们一起读好这段问候。

4.在与家人的通话中,杨利伟告诉儿子,他看到了我们美丽的家了,我们同学想不想也看到呢?

好,就让老师也圆你们一个梦吧!

(欣赏美景)

播放课件。

看了这样一个画面,你想说什么吗?

那你看到了什么呢?

指导学生围绕课文展开述说。

这样的景色确实美妙,让人神游向往啊!

你能通过读的方式读出来吗?

指名2人读。

确实很美,老师想与同学们配合读,好吗?

教师引读。

这么美的画面,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

如果杨利伟叔叔来我们的班级,和我们坐在一起,你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呢?

你太辛苦啦!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说杨利伟的资料,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你很伟大等!

杨利伟叔叔,我们感谢您!

同学们都有很多话想对杨利伟说,其实杨利伟也有很多话要对我们同学说,他会说些什么呢?

总结:

是呀,他会要求我们也要热爱航天事业,积极探索宇宙奥妙!

(三)总结全文,激励学生 

1.今天我们知道神州五号发射成功了,神舟六号、神舟七号也已成功,神舟八号的发射也是指日可待。

让我们读响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振奋的话语。

(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注意标点符号是什么呢?

好,让我们再读一次。

2.最后让我们在雄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让我们预祝我们的祖国在航天事业上越走越完美,也希望我们同学能承载着祖国新的梦想,扬帆起航。

  

6.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庄重    壮观    热烈    骄傲

                   

评价与反思

上这课前,考虑到这课篇幅比较长,读通读熟不容易,早读课上让学生重点读,大概用了20多分钟,通过检查,情况还不错。

因此,按照事先的预设导入后,先巩固了生字新词及比较生疏的词(乳白色执行划破控制侨胞;戈壁大漠寒风凛冽亮如白昼肃然伫立烈焰升腾大漠震颤直指苍穹清晰可辨游弋蕴含澎湃橘红色)接着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飞船和太空的资料,学生们畅所欲言,找了很多内容,更可喜的是这样的场面给今天的教学内容创设了很好的情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抓住时机,随后问到:

大家搜集的内容和今天要学的课文《梦圆飞天》有哪些不同。

马上就有学生举手回答:

这篇课文中的飞船是首次载人飞向太空的。

我很快又问:

“首次”怎样理解?

有人回答:

是第一次。

“让我们自由读这篇课文吧”……每个学生都很投入。

课文中有好几个场面都让人印象深刻,有发射前扣人心弦的等待场面,有发射成功后激动人心的场面等等。

要想让学生能对课文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想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句反复朗读,文中按飞天的先后顺序重点描写了四个场面,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最令他们感动的场面说一说原因,主要以“送行——发射——问候”几方面来讲,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体会到怎样的心情这一大问题,一起和学生品味了,学生想说的很多,体会得也比较好,能扣住文章的关键词体会到人们激动、期待、兴奋等心情,也能从杨利伟的话语中,感受到他必胜的信心、坚定的意志、不怕牺牲的精神……此外,让学生课前去了解一些有关飞船的信息,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对于学好这篇课文也是有帮助的。

单元

主备人

李宝升

执教人

李宝升

课时

第1课时

课题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教学

要点

重点:

理清脉络,知道地球和火星的相似点。

难点:

知道地球和火星的相似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激情。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预案

个性设计

(一)导入新课

浩瀚的宇宙是个神秘的世界,太阳的光和热与昼夜交替,满天星斗的旋转循回,流星的出没,日月食的奇迹,彗星的来临,一切都是那么神奇。

我们的家园——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员,但人类一直向往拥有新的家园,期待新的生命出现。

所以,人类一直没有停止对茫茫宇宙探索的脚步,终于发现了这一颗与地球生态极其相似的星球——(指图)火星。

让我们先来走近这位近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词句同桌相互质疑。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那火星和地球这对“孪生兄弟”究竟哪里长得像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读读。

它们像在哪里?

(学生说,出示:

同样……甚至……)

(2)能不能用你们的朗读让我们一下子听清他俩的相同之处。

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

(评价:

我光听到“同样有……同样有……”,就没听清同样有什么。

有什么这才重要啊。

再指名读

(评价:

读得很清楚,我听得很明白。

师:

你们不觉得很神奇吗?

把这神奇读出来。

谁再来读读。

(3)同学们,你们瞧,这段话中,连用了四个“同样”,这叫什么?

知道吗?

(排比)。

从这组排比中你看出了什么?

(相似多)

师述:

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的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

再读理解。

(4)引入:

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

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

(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书写指导

1.完成习字册。

2.反复朗读课文。

 

评价与反思

 

单元

主备人

李宝升

执教人

李宝升

课时

第2课时

课题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3.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爱好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

要点

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难点:

在了解地球和火星的相似之处的同时,弄清楚二者的差异。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预案

个性设计

(一)复习导入

火星、地球这对孪生兄弟还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

带着问题自由读全文。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象,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实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

“2003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哪句话又能证实推断的可信性呢?

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孙河。

”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爱好。

3.看来,火星上确实曾经有过水的存在。

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自由读读3-5自然段,找找答案。

用“——”画出。

4.指名说。

出示:

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

在兄弟俩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

5.这两句话中的“也许”、“可能”又说明了什么?

(这些都是科学家们的推测。

6.哪个自然段讲了彗星和陨石风暴?

指名读第3自然段。

A“家常便饭”是什么意思?

(很平常、经常发生)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它?

(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那你觉得用“家常便饭”和“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哪个更好?

(“家常便饭”通俗易懂,更加形象。

B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词能说明当时太阳系内大大小小的碎片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经常、突如其来、无数、四处”)

7.火星上的水还有什么来源?

从宇宙飞船拍摄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河床上布满了——。

看着这些照片,我们仿佛可以听到——。

8.读着这段文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请写一写,也可以选用老师提供的词语:

浊浪滚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一泻千里……

9.指名读写的话。

10.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

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读句子,并把握设问句的过渡作用。

2.思考以上问题,并在下文中找找答案。

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

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

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

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

你认为呢?

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实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

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

你想知道吗?

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

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四)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1.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来自火星的图片吧,望着他们,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40多亿年前,一幕幕怎样的情景?

(想象说话)我的眼前仿佛         ,我的耳畔仿佛         。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在创造生命的历程中,火星、地球兄弟俩原本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他们几乎同时诞生,也都拥有能孕育生命的水资源,所以人们称——(再读课题),但后来兄弟俩命运却是截然相反。

我们地球因为有水生机勃勃,而火星却一片荒芜死寂。

此时,关于火星,你们的心中一定有许多的疑惑。

同学们课后可以充分地浏览学习网站内的信息,也可自己用搜索引擎,到广阔的网络世界进行探寻研究。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   同样……   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   水没能留住   生命生存?

(谜)

评价与反思

一直以来我总在思索着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方法,尤其是农村小学。

每一次上到这一类科普说明文时,总是觉得自己胸无点墨,学生更是苍白如纸。

想要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在农村还是比较困难。

家中有电脑的不多,家里有相关科学类书籍的更是少之又少,如果我布置了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估计也不可能有人完成。

就算找到了相关资料,学生也不会分类整理,只是将网上的不加选择的全搬而下,有时,资料里的话可能他们都读不懂。

该如何有效的完成这样的课外作业呢?

  今天这一课的教学,是我这两星期以来效果最好的一堂课,自我的认为我也已经进入了课堂,学生也进入了课堂。

整个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围绕着课文中的两个设问进行展开。

学生学得也是饶有兴趣。

在一个个问题解开的同时,我突然发现我的板书有了一定的规律。

有时上课特别随意的我,发觉了其中的奥妙,把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更为实际些,更加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些。

于是一张研究表格诞生了。

主题课内需要解决的问题课外搜集

1、相同点同样……还有其它相同之处么?

 

2、不同点有生命  

3、水从何而来?

1、陨石或彗星带去

2、潜藏在矿物中。

彗星是什么样的?

 

4、为何留不住?

1、散失

2、吸引力小整个散失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5、生命之谜未知现在?

 

6、其它 

  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自己的亲自搜集,我与信息课的老师商量,让学生进行上网查询。

整整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查询与记录,学生们才有了许多收获,看到更为详尽的火星资料,更多精美的相关图片。

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又用一节课,我让他们认真地完成自己的这份表格。

  写到这里,我也不知道,我这么做对孩子们有多少好处,或者说是老师在玩花样,跟人学样。

只是觉得能够在众多的资料中学会选择,学会取舍,也是一种本领,我想,慢慢地这样的研究与整理,我又可以放些手了。

 

单元

主备人

李宝升

执教人

李宝升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7.克隆之谜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说明的顺序。

教学

要点

重点:

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难点:

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预案

个性设计

(一)谈话引入

1.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贝多芬;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