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说课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6373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说课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说课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说课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说课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说课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说课2.docx

《六年级下册说课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说课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说课2.docx

六年级下册说课2

折扣说课稿

蒋月兰

教材分析:

折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7页的内容。

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本册教材把它和纳税、利率一起安排在百分数的应用中。

教材通过设置商场店庆,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引入“折扣”,说明打折的含义,并指出:

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然后通过例4教学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

这类问题实质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这种问题的解答方法,因此教材在这里没做过多的分析和说明,而是让学生在理解“折扣”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

学生分析:

本节课将要教学的“成数与折扣”,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往、购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

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

如打折,学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价少了,但问其所以然,能解释清楚的并不多。

所以对成、折扣知识概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

另外,学生很少会将这种生活中的商业折扣、农业成数与数学、与课本上的百分数数学知识相联系,欠缺知识间沟通互化的意识。

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展开教学。

教学设想:

教学折扣时,可以利用课件或挂图创设商场店庆,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提出问题“打折”是什么意思?

“八五折、九折表示什么?

”让学生结合从实际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和交流。

再请学生阅读课本,进行对照分析,从而进一步明确:

商店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

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然后提问“五折表示什么?

七五折表示什么?

”接着出示例4,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汇报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打折的含义,进一步掌握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与策略的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感受数学的魅力

折扣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9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打折的含义,进一步掌握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与策略的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明确成数、折扣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成数、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

3.正确解答有关成数、折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主活,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星期天。

各商家场都搞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呢?

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二、在生活情境中,讲授新知。

1.教学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成百分数。

(1)谈话,探学情。

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学生回答。

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

(电脑显示)

①大衣,原价:

1000元,现价:

700元。

②围巾,原价:

100元,现价:

70元。

③铅笔盒,原价:

10元,现价:

④橡皮,原价:

1元,现价:

动脑筋想一想。

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

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学生回答。

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带着这样的问题,拿出你手中调查到的打七折的标签,可以利用计算器,也可以借助课本,四人小组一起试着找到答案。

(2)讨论,找规律。

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并在计算或讨论中发现规律。

说说你们组寻找的方法。

学生的方法有:

利用计算器,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或查书,等等。

(3)归纳,得定义。

通过小组讨论,谁能说说打七折是什么意思?

打八折是什么意思?

打九折呢?

打八五折呢?

学生回答。

概括地讲,打折是什么意思?

如果用分母是十的分数,该怎样表示?

小结:

“几折”是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4)练习。

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④九二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教学例4。

(1)课件出示小宇和他爸爸逛商场的情境,定价在广告横幅上:

店庆五周年,电器九折,其他商品八五折。

(1)让学生说一说:

九折是什么意思?

八五折表示什么意思?

归纳:

几折表示十分或百分之几十。

(2)练习:

说一说表示原价的百分之几?

六折三折九五折对折

(3)课件展示小雨买自行车的过程,学生说一说数学信息,

出示例4第1题。

学生试算。

汇报:

180×85%=153(元)

(4)课件展示爸爸买随身听的过程,学生说一说数学信息。

理解题意:

怎么知道打九折?

出示例4第

(2)题。

学生试算。

交流。

第一种算法:

原价160元,减去现价,就是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160-160×90%

第二种算法:

原价160元,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90%)。

3.运用折扣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商店出售录音机,每台原价430元,现价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1)出示提纲。

①打九折怎么理解?

②是以谁为单位“1”?

③可以改写成一道怎样的应用题?

④要求便宜多少元?

也就是要求什么?

(2)学生试做,讲评。

(3)练习,做一做。

4.教学成数的含义,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自学,得意义。

打开书自学课本相关内容。

学生汇报情况,概括成数的含义。

(3)练习。

就要单元测试了,能不能用含有成数的句子表达你对这次测试有多大的信心?

①四成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

②二成五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

③七成五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

④八成七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

三、巩固练习、应用所学。

1.判断。

(1)成数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

(2)五成八改写成百分数是5.8%。

()

(3)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

()

(4)某县今年蔬菜比去年增产四成,这里的四成是把去年看作单位“1”()

(5)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

()

2.做课本中的相关练习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又知道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整体上思维敏捷,在新授课上总是表现出较浓的兴趣,课堂反应与接受较快。

本课时我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初步引导学生去了解——探究——掌握折扣问题。

教学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商场购物、新闻消息等,创设教学氛围,让学生既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认识到所学数学可应用于生活。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测,积极地讨论,主动地探索,勇敢地尝试,将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起劲,学得主动。

一、通过实际调查,理解折扣问题。

对于打折问题,学生在现实购物中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具体的内涵还不是很清楚。

于是我就设计了调查商场打折出售情况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打折。

理解重点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知道打折就是商品减价;二是知道打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并且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几对应起来。

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再去探索例题的解题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二、自主分析题意,探究折扣问题

例题的设计,结合实际,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己都好象有这样的经历一样,又是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练习的设计我注意了两个方面:

1、由学生自主分析题意去探究解题方法。

教师只充当一个引领者,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学生点拨和指引。

而学生在先前对折扣的初探上已经具备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在教师放手之后,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探索空间和时间,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自主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注意了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运用到生活。

最后又通过生活中的打折常识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具体问题的提升理性认识,真正理解折扣的含义。

但在成数、折扣应用题的教学上,个别学困生还是有理解较慢的情况。

由此看来,教师应在讲授新课前,适当增加对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学习折扣问题的目的为了更贴近生活,让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

蒋月兰

一、说教材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比的基本性质,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应用,也是为学生今后学习比例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化简比。

教学难点: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二、教材处理

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将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联系,又要将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结合,通过纳入、重组和改造,构成新的认知结构,建构出新的概念。

本课中,我通过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观察了其特征后,进一步启发学生通过对比、思考、重组等思维活动,概括归纳出比的基本性质。

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广开言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课中,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方法不只一种,不管采用的是哪一种方法,只要合符规律,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尊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然后安排了综合性练习,通过练习起到巩固、深化概念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1、复习铺垫.使学生领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猜想激趣.通过猜想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类推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尝试、讨论等方法进行化简比,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对于这节课,我安排了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步:

复习引入,复习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回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归纳总结比的基本性质作好准备。

   第二步:

迁移引新,探究新知,创设故事情景,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试做、讨论交流中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并在化简比时,采用观察——发现——讨论归纳的方法归纳化简比的方法。

   第三步:

巩固练习阶段。

首先是模仿性题目(即做一做),其次是变式题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有层次、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能唤起学生对比的性质的再认识,使新知同化。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化简比。

教学难点: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谈话并提问:

我们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知道比和除法、比和分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比和除法、比和分数有哪些联系?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用字母来表示是:

a:

b=a÷b=a/b  (b≠0)

2、回忆:

做复习题。

请大家回忆一下,除法中有什么规律?

分数中有什么性质?

它们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3、 猜想:

联系商不变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猜一猜,在比中可能有什么规律?

学生猜测,教师板书猜测结果。

二、自主探究

1、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这条规律是否正确呢?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一下吗?

(2)小组交流

(3)汇报方法。

方法一:

举例;方法二:

联系商不变规律;方法三:

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

(4)得出结论:

由此可见,比的这条规律是正确的。

(5)揭示课题:

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

(6)强调关键词:

“同时”、“相同的数”、“0除外”

(7)尝试:

4:

5的前项扩大2倍,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该(      )

如果3:

2的后项变成15,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应该为(      )

2、应用比的基本性质

(1)创设情境,引出最简单的整数比

我班男生有24人,女生有16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就是24:

16。

思考一下,还可以说成是几比几呢?

学生说出:

12:

8、6:

4、3:

2……

在这些比当中,哪个比最简单?

观察一下,3和2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互质数关系)像这样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关系的比,我们把它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2)探究交流化简比的方法

为了计算简便,我们经常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请同学们来试一试把下列比化成最简单的正数比。

(板书例1)

小组间商量商量,再把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板演过程

提问:

第1题为什么要同除以6?

所以整数比的化简方法是什么?

第2题为什么要同乘12?

所以化简分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第3题为什么要同乘100?

然后怎么做?

所以化简小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2、六年级要评选三好学生,要求学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1:

7

(1)      我班40人,可以评选几个三好学生?

(2)      六

(2)班评选出了6个三好学生,六

(2)班共有几人?

3、化简下列比

   32:

180.32:

0.08    2/3  :

  4/5    1:

0.25

4、思考题:

我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5倍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四、课堂小节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56页第7、8题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从把握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开始,从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入手,通过让学生联想、猜测、观察、类比、对比、类推、验证等方法探讨“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

由于在推导比的基本性质时要用到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因此教学新课时对这些知识做了一些复习,引导学生回忆并运用这两条性质,为下一步的猜想和类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事实也证明,成功的铺垫有利于新课的开展。

学生通过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通过类比,很快地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

整节课无处不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时不渗透着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不论是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语言描述,还是对化简比的方法的总结,都留下了学生成功的脚印。

同时采用讲练结合、说议感悟、对比总结、质疑探索、概括归纳的方法,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愉快!

  在学生大胆猜想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比值不变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但没有在学生的验证时让学生比较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和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的微小区别,造成学生一定的概念上的混淆。

  注重练习题的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练习题的设计应强调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学生容易进入陷阱的题目,在这些小陷阱中,让学生愉快地掌握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

例如:

当学生得出“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时,我马上出示:

尝试:

(1)、4:

5的前项扩大2倍,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该(      )

(2)、如果3:

2的后项变成15,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应该为(      )这两题,如果学生会完成了,这个基本性质也理解了。

再如:

我出示的四道例题,把学生在化简过程中将会出现的错误全部呈现了出来,学生第一印象的掌握,有助于今后的练习。

  总之,本课我着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力求使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均衡发展,但课中也存在遗憾,在以后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在知识点和概念上表述更准确。

 

在生活中发现、体验、感悟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案例

蒋月兰案例背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要在原有基础上有一个转变。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灵活处理教材,调整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的数学信息资料充实到课堂中去,让学生在生活的土壤里发现、体验和感悟。

在“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教学片断:

上课一开始,我问学生:

“你们分过东西吗?

”学生回答:

“分过。

”我接着告诉学生:

“学校最近购买了一批科普读物,你首先要想到哪些问题?

”学生听说要阅读科普读物,心里自然很高兴,于是纷纷谈了自己的想法:

“有多少本?

”“分给哪些同学?

”“分得一样多还是有多有少?

”随着学生发言,我和学生一起归纳出了分东西的一般思考步骤:

“分什么?

有什么?

分给谁?

怎样分?

”接着,我告诉学生:

“我们班共有5个小组,这批书一共80本,怎样分?

”学生说:

“平均分,列式是80÷5=16(本),每个小组16本。

”我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并问:

“这是一种什么分法?

”学生答:

“是等分。

这时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咱们班这5个小组的人数不相等,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都是6人,第三小组7人,第四小组和第一小组都是8人,我认为再按上面的那种分法分就不合理了。

”其他同学也纷纷提出:

“按小组平均分不合理,必须按各小组人数的多少分。

”我接着问:

“按各小组人数的多少怎样分?

”于是学生提出了好多办法,有的说可以用总本数除以总人数,再分别乘各组的人数;也有的说可以先算每组人数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总本数乘几分之几;等等。

根据学生提出的建议,我指出这种把一定的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求出各组应分多少本。

像这样,从学生身边所熟悉的生活中引出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就会学得主动,从而喜爱数学,愿意学数学。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亲自发现数学问题,体验数学问题,感悟数学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提出问题为主的做法,而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据自己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大胆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学生更乐此不疲地去发现、尝试、对比,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

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不断得到增强,合作学习氛围逐步形成。

在此过程中,我只起到了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并充分利用情境、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下,学习积极主动,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不断体验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由此而获得的成功感和面对问题的信心,学生自始至终在自主学习中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建构目的。

 

《分数除法应用题》说课稿

蒋月兰

一、说教材

我教学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例1、例2。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样,本小节教学的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地除法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而产生的新的应用题。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方程正确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确定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法的解题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综合练习到发展练习,层层深入。

三、说教程:

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

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2、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

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

二、新授

1、教学例1的第一个问题:

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

(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

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怎样求?

(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

(根据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

=小明的体重)

2、解决第二个问题:

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出示线段图)

爸爸:

 

小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