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降解塑料在保护环境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6299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降解塑料在保护环境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环境降解塑料在保护环境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环境降解塑料在保护环境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环境降解塑料在保护环境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环境降解塑料在保护环境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降解塑料在保护环境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docx

《环境降解塑料在保护环境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降解塑料在保护环境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降解塑料在保护环境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docx

环境降解塑料在保护环境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环境降解塑料在保护环境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摘要:

本文对保护环境及实施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全球关注的焦点和紧迫任务,及塑料废弃物正面临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两大问题进行了简述;并从减量、资源化、无害化、资源补充替代以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分析(LCA),论述了环境降解塑料(EDP)在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从生产、应用、新助剂、淀粉改性技术、全生物降解塑料以及试验评价方法和标准等方面介绍了中国EDP近期进展。

文中对中国EDP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EDP发展必须从国情出发,围绕技术、经济、市场、资源与环境等要素综合考虑;EDP产品开发必须从其实用性、降解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评价;EDP用途开发必须准确定位;EDP发展目标:

减轻环境污染,缓解环境矛盾;用可再生资源、来源丰富的资源补充(替代)有限的、面临枯竭的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多功能性及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满足市场特殊需求,造福人类,从而保证塑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最后从环保角度,从资源补充替代角度,从合成高新材料角度以及从需求角度分析了中国EDP的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关键词:

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降解塑料、废弃物、作用

一、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关注焦点和紧迫任务[1]

20世纪中末页以来,全球更多的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道路,高投入、高产出、高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和加速了世界文明的演化过程,但伴随而来的是地球资源肆意开发和过渡消耗,生态环境急剧破坏和日益恶化,人与自然进入了紧张的局面。

面对严峻的现实,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被迫理性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寻求一条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和谐发展及良性循环的全新发展道路,保护地球环境、构筑循环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目前世界上对"可持续发展"一词尚未形成一致的定义和公认的理论基础,但各种不同的定义和解释,其基本含义和思想内涵均是一致的,其中国际上常采用的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主席布伦特兰(G.H.Byundlan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文件中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自身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这一定义在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第15届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中得到接受和认同。

而部分学者从技术选择的角度,又扩展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的消耗"。

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上通过的重要文件《21世纪议程》就是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文件中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指导原则,旨在建立21世纪世界各国在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的行动规则,为保障人类共同的未来提供一个全球性措施的战略框架。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文化、技术及资源环境的综合概念,它是立足于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是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象征。

进入21世纪,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全球更将面临人口日益增多,资源日趋贫乏,环境愈加恶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既要节约并合理利用那些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又要确保人类安全的生存环境,保持洁净的生活空间这两大难题的严重挑战。

因此保护地球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及人类活动的准则,并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及紧迫任务。

二、塑料废弃物面临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

当前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以其综合性能优异、价格低廉、易成型加工等特性,已广泛进入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获得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不仅弥补了部分传统材料质和量的不足,而且已成为某些部门技术进步不可缺少的材料。

虽然塑料在今后发展中仍将继续起到非常有效的经济发展平台作用,但其在应用中却有若干问题有待解决,首先是塑料的应用环境问题,其废弃物在自然环境中较难降解,尤以一次性塑料废弃物量大、分散、脏乱,不易收集,其中一部分随同生活垃圾进入城市固体废弃物(MSW)处理系统,而另一部分被随意丢弃散落地面以及山川湖泊污染城市市容和景观,破坏生态平衡,甚至危害禽畜和野生动物生命等,为此受到各国环保部门和公众的责难。

近十多年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部分地区相继制订了一些有关法规,对那些用后不易回收利用,不易处理以及在自然环境中较难降解或在废弃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物质的塑料材料和制品,特别是一次性塑料制品,局部禁用、限用、强制收集、规定回收目标及回收利用比例,以及收取污染费或课以高税等。

中国塑料工业的发展虽起步较晚,但据有关部门统计[2],2001年塑料原料产量12038.5kt,进口量14260kt,塑料加工行业全部国有和产品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累计,塑料制品总产量11835kt,加上中小型企业,估计全国塑料制品总产量达20000kt以上,难以回收利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以占20%计,仅此产生的塑料垃圾将达到4000kt。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一次性快餐盒每天消费量分别达100多万只,加上一次性托盘等年消耗量近10亿只。

据统计,1999年,上海市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达360kt,占城市固体垃圾废弃物(MSW)总量的14%;北京市每天产生的塑料垃圾约0.9kt,年产生的塑料垃圾量约330kt。

据统计,2000年中国MSW已超过140000kt,并按8%幅度增长,按上述一次性塑料废弃物4000kt计算,则全国年均一次性塑料废弃物按重量计在MSW中约占3%,若按体积计则占30%左右。

当前中国的垃圾管理工作问题还比较多,除北京、上海、深圳等几个大城市具有一定数量的卫生填理及现代化焚烧装置外,相当多的城市垃圾最终处理方式基本上停留在露天堆放或浅埋水平,另外人们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随意丢弃废弃物以及乱倒、乱扔垃圾的行为随处可见,由此引发废弃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加重,并被形象地比喻为"白色污染"而倍受责难。

从1996年起,铁道部在列车上首先禁用聚苯乙烯发泡餐盒。

继之杭州、武汉、广州等十多个城市相继发布禁用法令,国家经贸委1999年发布6号令,在全国范围内全面禁止聚苯乙烯(PS)发泡餐具的生产和应用,也有一些城市如北京、天津、大连、海南、石家庄等发布禁用,限用普通塑料袋等法规。

这些对塑料材料的发展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三、环境降解塑料(EnvironmentallyDegradablePlastics)在保护环境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如前所述,塑料材料的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是环境负荷日益严重。

近10多年来,国内外对此问题虽进行了不少研究和提出许许多多治理方案和措施,如减量、回收循环利用,回收再生利用、开发环境降解塑料等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和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而且上述措施必须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成为一个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案,才能获得有效的治理效果。

关于减量、回收循环利用,回收再生利用等在治理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已有许多专文论述,本文拟根据中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从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资源补充替代以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LCA)等角度着重对环境降解塑料在保护环境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进行扼要分析述评。

(一)减量化

减量是对塑料生产活动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垃圾产生量而言。

当前中国开发并已商品化的高淀粉含量生物降解塑料或高无机材料(碳酸钙)填充量的光氧降解塑料膜、片、袋、盒等,其淀粉或碳酸钙含量达30-60%,这意味着可节约30-60%的塑料原料。

另塑料制品中有三分之一以上到一半的组分易生物降解或易被环境消纳,亦即意味着减少了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垃圾产生量。

从这点考虑,我们认为这完全符合清洁生产的技术内涵,即通过对短缺资源的补充代用,节约有限资源和从生产源处进行削减,减少废弃物的生成,从而有利于节省资源、减轻污染的环保措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资源化

资源化是指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

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途径包括物质回收、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三种途径。

EDP除不利于作为物质回收外,对于能量转换如焚烧处理回收热能或电能,用作燃料高炉炼钢等效果差别不大。

堆肥化是物质转换的一种形式,国外实践证明生物降解塑料BDP进行堆肥化是回收利用的一种独特方式,EDP与堆肥化结合是治理塑料废弃物污染环境最佳途径之一。

当前国外在MSW处理方法中,填理和焚烧处理方法所占比重由于填埋地不足及抑制有害气体产生等原因,已呈下降趋势,而堆肥化处理方法由于不仅能使

MSW中的有机质充分利用,使受到威胁的泥土得到补充,而且有助于阻止由于长期采用化肥而导致的农田土壤质量下降,从而受到世界瞩目。

欧美日等国家正在进行多种全生物降解塑料堆肥化的试验,并制订了认证标准和标志,经跟踪试验证明,完全达到堆肥质量要求,但价格高昂,一时难以被市场接受,广泛推广应用尚待时日。

中国目前生产的高淀粉含量生物降解塑料,其应用性能和价格接近普通塑料,降解效果也较理想,目前正进行堆肥化实地试验,从初步试验表明,添加低温热氧化剂及其它促降解剂而淀粉含量达40%以上的PE塑料膜(袋),在垃圾堆埋中1-3个月可崩碎成小碎片甚至粉末;又根据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十多年来降解塑料地膜大田覆盖跟踪试验结果,以及土壤化学污染及物理污染研究结果表明,降解地膜对土壤中的N.P.K无明显影响,也未发现对土壤产生重金属元素铬、镉污染和微量元素钴、铜、镍、钼等的积累;废弃的地膜只要碎裂成16cm2以下的碎片,其在20年内的积累残留量,对土壤容量、比重、土壤水运动、孔隙、团聚体三相比污染的可能性很小,对农作物生长也无不良影响。

基于以上情况推测,估计可以满足堆肥化要求,但其结果尚有待实验最终结果数据证明。

(三)无害化

无害化是指塑料废弃物易无害化处理或易被环境消纳,从而使塑料废弃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

中国当前研发和生产的光降解、光生物降解、光氧生物降解、高淀粉含量生物降解、高碳酸钙光氧降解等塑料制品(膜、片、袋、盒等)经实验室检测,实地土壤填埋、垃圾堆埋试验以及农田覆盖示范应用试验等结果表明,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经历一定周期,少则20多天,多则几百天可以劣化、破碎成易被环境消纳的小碎片甚至粉末(或形态不变,但一触即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可以回归自然循环,但其周期要比天然材料或全生物降解塑料长一些,而与非降解塑料比较,则可大大缩短,从而可使塑料垃圾减容减量,达到减轻环境污染,缓解环境矛盾的目的。

另外在MSW无害化处理过程中,EDP与普通塑料比较,在回收利用中除材料回收和化学回收受到一定影响外,对于热能回收影响甚微,而对填埋和焚烧处理由于其废弃物易降解,可减少填埋地面积和由于降低燃烧值可延长焚烧炉寿命等而相反较为有利。

(四)资源补充替代

回顾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塑料工业的发展,其原料来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资源(煤、石油和天然气)。

据统计,目前世界化学工业中植物/农作物基资源所占份额很少,能源方面低于1%,原材料方面也不到5%[3],如美国塑料产量已超过30000kt,而植物/农作物基为原料只占1.8%,众所周知,化石燃料是一类资源有限、正在减少而又面临枯竭的不可再生资源。

有关专家提出世界可开采和探明储量的化石燃料资源,如按现在消费水平计算只能再提供50-100年[4],又据日本资料报导,全世界石油可开采的年限约45年,天然气约63年。

虽然今后还会出现新的矿源,但还必须注意到由于人口的增长以及发展中国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将会进一步增长,上述开采年限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对塑料工业发展而言,有限的资源十分令人担忧。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政府和产业界,正着手研究制定利用再生资源来补充或替代目前过于依赖的不可再生并日益减少的化石燃料资源的策略,如美国制订的可再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战略设想和目标中:

2000年化学基础产品中至少有10%来自植物/农作物基为原料的可再生资源,2050年将提高到50%[4]。

而且提出无论适用性技术应用如何,凡将现有资源转化为可再生资源,都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适应环境和生态要求。

当前国内外积极研发的以天然高分子和微生物发酵合成的全生物降解塑料就是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成功实例。

另中国目前研发和生产的高淀粉含量生物降解塑料或高无机材料填充的光氧降解塑料,除了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用可再生资源或蕴藏量大、来源丰富的资源,补充替代部分石油化学产品,如目前已可生产淀粉含量30~60%的聚乙烯(PE)、聚丙烯(PP)的塑料薄膜(袋)及容器,则意味着生产一吨上述制品,可替代300~600kgPE和PP,使他们用到更有效、更需要的领域,从而扩大了塑料原料来源和资源基础,延长化石燃料储备的应用寿命,为经济有序地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创造了条件。

(五)LCA

从以上几点分析,环境降解塑料在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可喜的作用,另外最近日本生物降解塑料研究会,对普通塑料和全生物降解塑料进行了从原料到再资源化的LCA比较分析(见表1),列出的数据充分证明全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种环境低负荷材料。

中国目前研发生产的高淀粉含量生物降解塑料和高碳酸钙光氧降解塑料,其能量消耗及再资源化对自然影响程度,处于普通塑料和全生物降解塑料之间。

据此分析,同样证明可减轻污染,节约资源,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

 

四、中国EDP近期进展

中国降解塑料的研发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直到90年代以来才进入较有规模和系统的研究开发,特别近几年来无论在研发、生产、应用及标准制订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品种增多、产量增加、用途扩大

据初步统计,目前中国从事降解塑料母料(专用料)研发和生产的企事业单位已超过100家。

部分产品已形成产学研相结合体系。

已建成的双螺杆母料(专用料)生产线150多条,产能近2000kt。

已工业规模生产、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的企业主要有天津丹海、南京苏石、成都中润、吉林金鹰、海南天人、惠州环美、揭阳斯普林、上海金樱、上海林达、上海申悦、汕头金达、石家庄洁宝、山东九发、深圳德实利等公司。

制品的产能由于相当一部分是利用原有塑料加工设备生产的,因此难以统计。

近两年来,随着环保问题日趋重要,环保意识日益加强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降解塑料事业呈现品种增多,产量增加,用途扩大的良好态势。

研发的降解塑料品种按降解的环境条件有光降解,光生物降解,光氧生物降解,高淀粉含量生物降解,高碳酸钙填充光氧降解全生物降解塑料几大类等。

降解塑料产量有了较大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母料(专用料)约40kt,其中出口量约占40%;制品约220kt,出口量约20%。

目前开拓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农用,包装、日用文娱用品及医用卫生材料等,开发的主要产品如地膜、育苗钵、抛秧盘、堆肥袋、包装膜(袋)、收缩膜、保鲜膜(袋、盒)、超市购袋、垃圾袋餐饮具缓冲包装材料、化妆品容器,生理卫生用品,婴儿尿布,无纺布,工作服,台布,手套,沙滩拖鞋、涂敷料、高尔夫球座以及医用材料如药用缓释胶囊、手术缝线等。

近来从资源补充的角度,用途将进一步开拓,潜力很大。

(二)开发新型高效光、氧降解剂

中国开发的光降解塑料主要是添加型。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材料开发研究所在继过渡金属络合物降解塑料光敏剂及复合光敏剂的研发后,近年来对塑料制品经光诱导后避光继续氧化的降解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研究,系统地研发了羧酸铈或羧酸共生稀土配合物的可光降解聚乙烯母料,大大提高了PE降解塑料的降解效果。

该系列的复合光敏剂已投入了工业化生产,在垃圾袋、购物袋、地膜和餐饮具方面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另外该所还研发了羧酸共生稀土的聚氯乙烯光敏剂,该助剂可以引导PVC光降解,并具有避光继续氧化降解和诱发PVC在光照射发生交联作用的效果,已批量生产,已在降解PVC热收缩薄膜和环保休闲鞋上应用。

提高一次性塑料废弃物热氧化降解能力是中国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研究热氧化剂的单位较多,目前已有批量生产,已成功应用于垃圾袋、包装袋、保鲜膜、收缩膜、垃圾场覆盖膜、地膜等。

如添加了0.1%LTHO可控降解添加剂的降解塑料包装膜,经有关权威部门检测,降解前断裂伸长率为452%,通过120小时氙灯照射后,试样粉化已无法检测。

(三)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母料(专用料)生产技术有了较大进展

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母料是中国重点研发的品种,淀粉的改性技术主要包括表面处理技术、相容技术、接技技术等。

均取得较大的进展,前二者已进入工业化规模生产。

淀粉表面处理技术以天津丹海公司为代表。

其技术特点:

液态真空脱水、水分含量可降低到0.5%;微细化处理,淀粉粒径达8m以下;覆羟改性,变性淀粉(SMA)在母料中的添加量可高达80%,在膜制品中含量可高达51%,注塑制品可达60~70%,其母料经中国台湾省财团法人生物技术开发中心根据ISO14855/CNS14432(45天)

检测,生物降解率由二氧化碳释出量计算达52.96%(对照组泸纸73.32%)。

该公司目前已建成生物降解塑料母料和制品生产各30kt的产能,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降解塑料生产基地。

该项目已被国家计委确定为国家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其产品今年又荣获在日内瓦召开的第四次国际质量会议颁发的国际质量金奖,产品已出口日本、澳大利亚、孟加拉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淀粉相容技术以南京苏石公司为代表,其技术特点:

采用相容剂改性技术主要在双螺杆挤出机完成,工艺相对比较简单,淀粉在PE、PP分散均匀,相容性较好;产品以专用料方式出现,加工性能良好;膜制品中可生物降解成分含量可高达60%,淀粉含量可达45%,经台湾省财团法人生物技术开发中心依据ISO14855/CNS14432(96天)检测,其生物降解率为54.88%(对照组纤维素为100.81%)。

该公司目前已建成年产10kt的产能,产品主要供出口。

淀粉接枝技术研究的单位较多,均处于小试阶段,其中浙江大学的化学接枝技术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淀粉含量50%的膜制品,强度和外观质量均较好,价格适中,生物降解性能正在检测中,目前计划扩大试生产。

淀粉超微细化是当前为提高淀粉含量,又保证制品强度和外观,降低成本的主要关键技术之一,近来此问题已取得较大性进展。

主要是利用德国技术合作开发的淀粉超微细化设备,配套自我研制开发的淀粉交联改性新工艺,其特点:

淀粉的粒径细化可达6μm(2000目),粒径分布窄;淀粉含水量达5%也易成膜;淀粉含油性增大,进一步提高与塑料的相容性;细化淀粉储存数月后无团聚现象,分散性好。

(四)全生物降解塑料进入中试规模

近年来中国投入了较大人力和物力研发全生物降解塑料,包括天然高分子,微生物发酵合成高分子,化学合成高分子等,其中部分已进入中试阶段,详情见表2。

(五)降解塑料降解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和标准取得了新的进展

随着降解塑料的深入研发与用途的不断开拓,降解塑料降解性能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日显重要。

国外对全生物降解塑料的生物降解性能的试验评价方法、认证标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一些国家相关机构如美国ASTM、德国DIN、欧洲CEN、日本JIS等分别建立了一些模拟自然条件的试验评价方法,并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标准体系。

借鉴国外经验,中国近年来对降解塑料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也进行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以下一些新进展。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先后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如新疆、山东、山西、黑龙江、四川、云南、北京等地对光降解、光生物降解地膜进行了较大面积的农田覆膜示范应用试验,提出了几项应用技术指标:

强度达机械覆膜要求;降解诱导期60天以上,视不同地区作物而定;用后可崩碎成16cm2以下小碎片等,为地膜制订标准和推广应用打下了一定基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塑料工程学会降解塑料研究会协同中国农科院、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等单位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光生物降解聚工烯包装膜、光生物降解聚苯乙烯发纶餐盒与普通膜、盒等土壤填埋、垃圾堆埋的实地跟踪试验,取得了初步有益数据。

最近中国塑料降解塑料专委会正与中国农科院土肥所、中国环境科学院等合作,参照国外堆肥化试验方法和认证标准,结合国情对生物降解塑料垃圾袋、包装袋、盒等进行堆肥化实地试验。

目前试验正在进行中。

中国继几年前已制定的降解塑料相关标准,近两年来,以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中心为核心,联合了清华大学,天津丹海、宁波天安等数家大专院校和大型生产企业成立了生物降解材料检测标准工作小组(BMSG),分别等效采用ISO14851、ISO14852、ISO14855标准,研究制定既能与国际标准接轨,又适合国情的生物降解材料试验评价方法和标准,已起草了四项国标(见表3)目前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五、中国EDP发展思路及市场前景展望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环境问题多,经济和科技水平又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

但中国又是一个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的国家,这使本来就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由此,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中国更显重要。

EDP是塑料家族中带环境功能的一员,是环保材料中的一棵幼苗,是材料领域中一类高科技新材料,在国家方针指引下,对中国EDP发展基本思路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必须从国情出发,围绕技术、经济、市场、资源环境综合考虑,特别在市场经济中,价格起杠杆作用,不可忽视。

2、降解塑料产品开发,必须从实用性、降解性、安全性、经济性综合评价。

实用性:

具有与同类普通塑料近似的性能,确保应用要求;

降解性:

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在自然环境中较快地降解成为易被环境消纳的碎片(末),最终回归自然;

安全性:

降解过程中产生和降解后的残留物对自然环境无害或无潜在危害;

经济性:

价格接近同类普通塑料,差距不宜过大。

3、EDP用途开发必须准确定位:

在自然环境中用于较难收集或回收利用效益甚微的领域;有利于堆肥化领域;有利于资源替代领域;有利于减轻病痛造福人类的医用材料领域。

4、EDP开发目标:

减轻环境污染,缓解(抑制)环境矛盾;用可再生资源(或丰富来源资源)补充替代有限的面临枯竭的不可再生资源;开发高新材料满足特殊需要,造福人类,从而保证塑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前所述,对中国EDP市场发展前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从环保角度分析

当前中国塑料制品人均水平仅15kg左右,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最高的德国和比利时(158kg)比较,相差一个数量级,也低于世界19kg的人均水平,而仅此水平,在中国塑料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已遭受严重的责难。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塑料人均水平势必进一步提高,如不加强治理,其废弃物对环境的负荷必然加重。

从用后易处理的角度,EDP是一种具环保功能的塑料,对那些面大、分散、脏乱、难收集、即使强制收集,回收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甚至负效益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开发EDP可使垃圾减容减量,起到减轻环境污染的作用,被认为是明智的选择。

2、从资源补充(替代)角度分析

20世纪末期,中国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主要是其原料建立在丰富的石油化工基础上。

迈入21世纪,中国与全球一样,资源将更趋贫乏,如何有效利用资源、节约有限资源和开拓新的原料来源,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中国当前研发生产的高淀粉含量生物降解塑料、高碳酸钙填充的光氧降解塑料不仅可以节约30-60%的石油化工资源,同时还可大大减少垃圾产生量。

而全生物降解塑料相当一部分采用年年可再生资源为原料来源,而且又能在较时间内进入自然循环,是资源替代值得重视的发展方向。

3、从合成高新材料角度分析

生物降解塑料的开发,其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环保的需要,而更重要的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