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东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6297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东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东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东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东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东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东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汕头市东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东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汕头市东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汕头市东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东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语文试题

(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溯源/宿愿     绮丽/涟漪    差错/出差 

B.悲怆/创伤     邂逅/松懈    畜牧/牲畜

C.信笺/翩跹     沙砾/闪烁    分明/分外

D.逡巡/疏浚     粗犷/旷达    模具/模样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清洁工布里格姆每天推着垃圾车,行走在剑桥市的大街小巷,倾听街边老人的闲聊,耳濡目染,感受了这座古老名城浓厚的学术气息,了解了众多的历史名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几个游客问路,他不仅指了路,还讲了这条路的由来和历史渊源,绘声绘色,把游客给迷住了。

后来,许多游客都指名道姓让他作导游,而他也不孚众望,每次都能让游客满意而归。

2009年,他获得了“蓝章导游”资格,剑桥大学也授予他荣誉文学硕士殊荣。

A.耳濡目染     B.绘声绘色     C.指名道姓     D.不孚众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部分省市普遍遭遇的用工荒,根本的原因是由工人的工资和付出不成正比,工人不愿到生活成本高的城市务工所造成的。

B.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处在人口红利阶段,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态势。

C.有关专家分析,中国密集地与危机当事方加强沟通,不仅为危机的转圜注入了正面的因素,也有力回击了“中国无所作为,只会搅局”。

D.“网络水军”通过雇佣大批人手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某个话题或人物,以达到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产品的目的。

4.下面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然而,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生活的意义就越为重大。

 

②一是因为在众声喧哗的语境中,只有躬身体验才能去伪存真。

③一是因为深入生活,不仅包括信息掌握,更包含着感情培养,而后者正是艺术创作的激情源泉。

 

④在今天信息化的社会里,“秀才不出门”固然也能“尽知天下事”。

 

⑤在这个意义上,正如一位论者所言:

现代农业可以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

 

⑥但艺术创作如果也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就不可能产生鲜活、富有生气的作品。

A.④①②③⑤⑥  B.④①③②⑤⑥   C.④②①③⑤⑥   D.⑤⑥④①③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史万岁,京兆杜陵人也。

父静,周沧州刺史。

万岁少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

好读兵书,兼精占候。

年十五,值周、齐战于芒山,万岁时从父入军,旗鼓正相望,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

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

尉迟迥之乱也,万岁从梁士彦击之。

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

“请射行中第三者。

”既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

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邺城之阵,官军稍却,万岁谓左右曰:

“事急矣,吾当破之。

”于是驰马奋击,杀数十人,众亦齐力,官军乃振。

及迥平,以功拜上大将军。

尔朱绩以谋反伏诛,万岁颇相关涉,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

其戍主甚骁武,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辄大克获。

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

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

万岁患之,自言亦有武用。

戍主试令驰射而工,戍主笑曰:

“小人定可。

”万岁请弓马,复掠突厥中,大得六畜而归。

戍主始善之,每与同行,辄入突厥数百里,名詟北夷。

窦荣定之击突厥也,万岁诣辕门请自效。

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

因遣人谓突厥曰:

“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

”突厥许诺,因遣一骑挑战。

荣定遣万岁出应之,万岁驰斩其首而还。

突厥大惊,不敢复战,遂引军而去。

由是拜上仪同,领车骑将军。

平陈之役,又以功加上开府。

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

万岁率众二千,自东阳别道而进,踰岭越海,攻陷溪洞不可胜数。

前后七百余战,转斗千余里,寂无声问者十旬,远近皆以万岁为没。

万岁以水陆阻绝,信使不通,乃置书竹筒中,浮之于水。

汲者得之,以言于素。

素大悦,上其事。

高祖嗟叹,赐其家钱十万,还拜左领军将军。

开皇末,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上令晋王广及杨素出灵武道,汉王谅与万岁出马邑道。

万岁率柱国张定和、大将军李药王、杨义臣等出塞,至大斤山,与虏相遇。

达头遣使问曰:

“隋将为谁?

”候骑报“史万岁也”。

突厥复问曰:

“得非敦煌戍卒乎?

”候骑曰:

“是也。

”达头闻之,惧而引去。

万岁为将不治营伍令士卒各随所安无警夜之备虏亦不敢犯临阵对敌应变无方号为良将。

节选自《隋史·史万岁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值周、齐战于芒山值:

恰逢

B.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次:

驻扎

C.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表。

坐:

定罪或因犯……罪

D.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诣:

拜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万岁以水陆阻绝尔殊绩以谋反伏诛

B.尉迟迥之乱也戍主始善之,每与同行

C.乃置书竹筒中,浮之于水汲者得之,以言于素

D.其戍主甚骁武素大悦,上其事。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史万岁骁勇的一组是()(3分)

①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②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

③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④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

⑤踰岭越海,攻陷溪洞不可胜数⑥达头闻之,惧而引去

A.①④⑥B.②⑤⑥C.①③④D.②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万岁十五岁时,北周和北齐交战,双方旗鼓正相望时,史万岁就预见北周要失败。

B.史万岁随梁士彦前往征讨尉迟迥,在冯翊驻军,弯弓射雁,让三军无不心悦诚服。

C.史万岁发配敦煌,勇武的敦煌戍主令其骑马射箭,见果有功底,开始对史万岁友善。

D.突厥达头可汗侵犯边塞,听说对方隋朝将领是原来的敦煌戍卒史万岁,害怕而领兵退去。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划线部分断句。

(3分)

万岁为将不治营伍令士卒各随所安无警夜之备虏亦不敢犯临阵对敌应变无方号为良将。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

②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答张十一韩愈①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

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

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

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筼筜(yún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

③“踯躅”即羊踯躅花,花红黄色,可供观赏。

(1)诗的颔联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两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4分)

(2)诗的颈联是全诗的关键,试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蕴含的感情。

(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白居易《琵琶行》)

(2)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

范仲淹《渔家傲》)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本大题4小题,共l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一l5小题。

艺术生活与同情

                                    宗白华

①艺术的生活就是同情的生活。

无限的同情对于自然,无限的同情对于人生,无限的同情对于星天云月,鸟语泉鸣,无限的同情对于生死离合,喜笑悲啼。

这就是艺术感觉的发生,这也是艺术创造的目的。

②同情是社会结合的原始,同情是社会进化的轨道,同情是社会协作的原动力。

我们为人生向上发展计,为社会幸福计,不可不谋人类“同情心”的涵养与发展。

哲学家和科学家,兢兢然求人类思想见解的一致,宗教家与伦理学家,兢兢然求人类意志行为的一致,而真能结合人类情绪感觉的一致者,厥唯艺术而已。

一曲悲歌,千人泣下;一幅画境,行者驻足,世界上能融化人感觉情绪于一炉者,能有过于美术的么?

美感的动机,起于同感。

我们读一首诗,如不能设身处地,直感那诗中的境界,则不能了解那首诗中的美。

我们看一幅画,如不能神游其中,如历其境,则不能了解这幅画的美。

我们在朝阳中看见了一枝带露的花,感觉它生命的新鲜,生意的无尽,自由发展,便觉得有无穷的不可言说的美。

③譬如两张琴,弹了一琴的一弦,别张琴上,同音的弦,方能共鸣。

自然中间美的谐和,艺术中间美的音乐,也唯有同此弦音,方能合奏。

所以,有无穷的美,深藏若虚,唯有心人,乃能得之。

但是,我们心琴上的音乐,本来色彩无穷,一个艺术家果能深透心理,扣着心弦,聊歌一曲,即得共鸣。

所以艺术的作用,即是能使社会上大多数的心琴,同入于一曲音乐而已。

④这话怎讲?

我们知道,一个学术思想,这很不难得全社会的赞同。

因为思想,可以根据事实,解决是非。

我们又知道,一个事业举动,也不难得全社会的同情。

因为事业,可以根据利害,决定从违。

这两种都有客观的标准,不难强令社会于一致。

但是,说到情绪感觉上的事,却是极为主观,很难一致了。

我以为美的,你或者以为丑。

你以为甘的,我或者以为苦。

并且,各有其实际,决不能强以为同。

所以,情绪感觉,不是争辩的问题,乃是直觉自决的问题。

但是,一个社会中感情完全一致,却又是社会的缺憾与危机。

因为“同情”本是维系社会最重要的工具。

同情消灭,则社会解体。

⑤艺术的目的是融社会的感觉情绪于一致,是谋社会同情心的发展与巩固。

譬如一段人生,一幅自然,各人遇之,因地位关系之差别,感觉情绪,毫不相同。

但是,这一段人生,若是描写于小说之中,弹奏于音乐之里,这一幅自然,若是绘画于图册之上,歌咏于情词之中,则必全社会的注意与同感,而最能使全社会情感荡漾于一波之上者,尤莫如音乐。

所以,中国古代圣哲极注重“乐教”。

他们知道,音乐能调和社会的情感,坚固社会的组织。

⑥不单是艺术的目的,是谋社会同情心的发展与巩固。

本来,艺术的起源,就是由人类社会“同情心”的向外扩张到大宇宙自然里去。

因为自然中也有生命,有精神,有情绪感觉意志,和我们的心理一样。

你看一个歌咏自然的诗人,走到自然中间,看见了一枝花,觉得花能解语,遇着了一只鸟,觉得鸟亦知情,会着了一丛小草,一片蝴蝶,觉得也能互相了解,悄悄地说他们的情、他们的梦、他们的想望。

无论山水云树、月色星光,都是我们有知觉、有感情的姊妹同胞。

这时候,我们拿社会同情的眼光,运用到全宇宙里,觉得全宇宙就是一个大同情的社会组织,什么星呀、月呀、云呀、水呀、禽兽呀、草木呀,都是一个同情社会中间的眷属。

这时候,不发生极高的美感么?

这个大同情的自然,不就是一个纯洁的高尚的美术世界么?

诗人、艺术家,在这个境界中,无有不发生艺术的冲动,或舞歌或绘画,或雕刻创造,皆由于对于自然,对于人生,起了极深厚的同情,想将这个宝爱的自然,宝爱的人生,由自己的能力再实现一遍。

⑦艺术世界的中心是同情,同情的发生由于空想,同情的结局入于创造。

于是,所谓艺术生活者,就是现实生活以外一个空想的同情的创造的生活而已。

                                        (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

12一l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艺术的作用,就是能使社会上所有人的情绪感觉达成一致。

 B.“同情”是维系社会最重要的工具,但也不能追求全社会感情完全一致。

 C.中国古代圣哲认为只有音乐才能调和社会的情感,坚固社会的组织。

 D.艺术的起源与艺术的目的都与人类社会的“同情心”有关。

E.艺术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空想。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哲学家和科学家追求人类思想见解的一致,所以不能谋求人类情绪感觉的一致。

  B.我们读一首诗,只要能设身处地,直感那诗中的境界,就一定能了解那首诗中的美。

  C.艺术家如果对自然、人生起了深厚的同情,想将自然、人生由自己的能力再实现一遍,就会产生艺术的冲动。

D.同情的发生由于空想,同情的结局入于创造,所以有了空想就一定会有创造。

14.同情与艺术生活有怎样的关系?

(4分)

 

15.《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著名作品,该作品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对当时的抗日战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请从艺术的目的的角度,简要分析该作品怎样体现了“同情”。

(4分)

四、文本选择阅读题:

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请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信任

甘晓成

将军战功赫赫,战后成了国家高级领导人。

大乱初定,国内治安状况依然十分严峻,将军决定为自己增加几个可靠的卫士。

将军的贴身卫士当然必须百里挑一,副官汉克负责初选,他整理好详细资料后,再由将军亲自圈定。

这一天,在汉克送来的名单里,将军圈点了一个叫斯曼的下士。

斯曼射击、格斗等各项科目都是全优,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纺织工人,看起来没问题。

斯曼身高一米八,身体非常强壮,长相也极为英俊。

将军看了非常满意,拍了拍斯曼结实的肩膀:

“小伙子,好好在我身边干,你会有大好前程的。

”斯曼并没有特别激动,自始至终表情一直很平静:

“将军,谢谢你的提拔。

”看着斯曼不同寻常的平静,汉克突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他隐隐觉得这个斯曼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事实证明,斯曼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卫士。

好几次,斯曼不费一枪一弹,就凭他那双铁钳一样的手和精湛的格斗本领,就轻而易举制服了企图对将军不利的暴徒。

不知不觉,斯曼成了将军面前的红人,直到有一天……

这一天,汉克一脸紧张地来到将军办公室,说:

“将军,那个斯曼,太危险了,不能留着他。

“什么问题?

”将军顿时也紧张起来。

“将军,我无意中找到了斯曼入伍前的原始档案。

他十一岁那年父母双亡,现在的父母只是其养父母,他的亲生父亲,是死去的麦克上校!

”将军的脑袋里嗡了一声。

十二年前,麦克上校是将军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后来将军抓住机会,以通敌叛国罪下令处决麦克上校全家,只有他不在家的小儿子得以幸免。

没想到那孩子如今竟成了自己的贴身卫士!

看将军沉默不语,汉克小声请示:

“要不要把斯曼控制起来?

将军沉思一会,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说:

“继续留用斯曼。

另外,在适当的时候,把斯曼的身世和我用他做我卫士的故事,透露给报社。

不久,全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将军与仇人儿子的故事。

一时间,将军的宽阔胸怀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叹。

将军和斯曼长谈了一次,斯曼的表情依然非常平静。

他说父亲的确是想叛变投敌,将军处决他没有错。

将军为斯曼的父亲大发感慨:

“其实我与你父亲是很好的朋友,可军法无情,我也是没办法。

”将军甚至掉了几滴眼泪,站在一旁的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

将军重用仇人儿子的事情,在喧嚣了一阵后又平静下来。

这天,将军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

斯曼着一身军装,腰佩手枪,不离将军左右。

演讲进行到高潮时,斯曼突然发现,一个戴墨镜的男人形迹十分可疑!

斯曼感觉情况不妙,把手按在了枪套上。

突然,墨镜男人掏出了手枪。

斯曼出枪更快,挡在将军面前,同时抢先向对方开火。

斯曼的枪没有响,刺客的子弹却应声而至,射进了斯曼的胸膛。

刺客的子弹有毒,斯曼当场殒命。

在送别斯曼的葬礼上,将军泪流满面,再一次感动了全国人民。

汉克很疑惑,斯曼的手枪,关键时刻为什么不响呢?

汉克反复检查斯曼使用过的手枪,他发现,子弹里没有火药!

所有的子弹都没有火药!

汉克当即向将军报告,将军轻描淡写地说:

“我知道,是我让人做的。

”汉克惊讶:

“为什么?

”“你以为我真的相信斯曼?

他毕竟是我仇人的儿子,谁能保证他不会对我不利?

实话对你说,自从我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他的枪里就再也没有一颗真正的子弹了!

当晚,将军被杀,他的脑袋被子弹打穿了,眼睛瞪得很大,死前似乎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

而汉克自此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留下了一张字条:

世界上可怕的不是不被人信任,而是有人假装信任你!

(《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6.小说以“信任”为题,有什么作用?

(4分)

17.请分析小说中将军的形象。

(5分)

18.关于小说结尾段最后一句,有人认为是多余的,应该删除;也有人认为是点晴之笔,应该保留。

你的看法呢?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1题。

他用二元论看世界

           沃尔特·艾萨克森

   2004年的初夏,我接到了乔布斯的电话,他说很想与我散步聊聊天。

这听起来有点古怪。

我当时还不知道他喜欢在散步时谈论严肃话题,后来才知道他想让我写一本他的传记。

当时我刚出版一本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传记,并在写爱因斯坦的书。

我第一个反应是觉得有点儿开玩笑,他把自己视为这个序列的下一人选。

因为我猜想他依然处于其职业动荡时期,还有许多成功和失败未曾经历过。

所以我表示反对,说可能再过一二十年,等你退休后写合适。

   但我后来意识到,他打电话给我的时候正是他第一次手术前夕—一2003年乔布斯被诊断出患有一种罕见的胰腺癌。

   我见证了他与病魔的斗争,他让人敬畏的毅力和惊人的浪漫主义,我发现了他内心深处令人瞩目的方面,我意识到他是如何将他的个性扎根到苹果产品之中。

他的激情、完美主义、欲望、艺术性、恶作剧和控制欲都与其商业方式联系在一起,所以我决定尝试将他的故事作为一个创造性的案例写出来。

将个性与产品结合在一起是乔布斯最突出的特点,这种特点使他用二元论看世界,乔布斯的同事提到了这种“英雄一傻瓜”二分法:

你要么是这种,要么是另一种。

在创意、产品上如此——甚至是食物上也是如此,要么是“有史以来最好吃的”,要么就是烂透了。

   出于对完美的追求,乔布斯对苹果的每一件产品都会进行端到端的监控。

乔布斯对于控制欲的追求意味着,当他想到伟大的苹果软件在另一家公司低劣的硬件上运营时,他会出现焦躁,就像出了荨麻疹;当他想到未经许可的应用程序或者内容玷污了苹果设备的完美性时,他会感到担忧,像出现过敏一样。

   将硬件、软件和内容整合在一起的能力使得苹果产品变得简洁。

天文学家开普勒曾称,大自然喜欢简单和统一,乔布斯也是这么想的。

这一理念使得乔布斯决定让Mac电脑的操作系统与其他硬件不兼容,从长远来看,乔布斯的模式被证明是有好处的。

   他坚持端对端一体化使得苹果在本世纪初期实施数字中枢开发战略时占得先机,台式机可以与多个便携设备连接,并管理数字内容。

例如,iPad就是一个封闭和高度集成体系的一部分,要使用iPad,必须先使用苹果的iTunes软件,并从iTunes商店下载内容。

这种结果最后演变成,与其他不提供无缝端对端体验的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iPad和iPhone等成为一款典雅的产品。

“我们做这些事件不是因为我们是控制狂,”他解释道,“我们这么做是因为我们想生产出伟大的产品,因为我们在乎用户,因为我们愿为整个体验过程负责,而不是成为诸如其他厂商制造的垃圾。

   在这个充斥着垃圾产品、笨拙的软件、难以理解的错误信息和烦人的界面的世界里,乔布斯对于整合的坚持造就了令人称奇的产品,并拥有愉快的用户体验。

使用苹果产品就像是漫步在乔布斯所喜欢的一个京都禅院中,感觉到了升华。

这种感觉不是在一个祭坛前顶礼膜拜的感觉,也不是控制l000朵花盛开的感受。

   数周前,我在乔布斯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的家中最后一次拜访了他。

他搬到了楼下的一间卧室,因为他太虚弱无法上下楼梯,由于病痛,他蜷缩着,但他的思想依然很犀利,充满了幽默我们谈论了他的童年,他给了我一些他父亲和他家人的照片,用于传记中。

作为一名作者,我习惯超然物外,但当我准备说再见的时候,伤感油然而生,为了掩饰我的情绪,我问了一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只是为了这一本书,为什么平时很注重隐私的他如此迫切在过去两年内敞开心扉,与我进行了50次的面谈和聊天?

“我想让我的孩子们了解我。

”乔布斯说道,“我不是总和他们在一起,我希望他们能够知道原因并理解我做的事情。

(选自《东方早报》,有删改)

19.对于乔布斯要为自己写传记的想法,“我第一个反应是觉得有点儿开玩笑”,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分)

20.作者在文章最后引用乔布斯的话,作用是什么?

(5分)

21.怎样理解文中所提到的乔布斯的“英雄一傻瓜”二分法?

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2012年8月,“佛山为美化市容下令驱逐乞丐!

”继广州天桥底筑水泥锥驱赶流浪汉、上海发布“乞讨排行榜”后,佛山出台“禁乞新规”再掀“乞丐潮”。

《标准》要求“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无人员乞讨、露宿”。

针对此种举措,众说纷纭。

请你对“佛山驱逐乞丐”这种做法表明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要求: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6分)

23.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参加某高校中文系自主招生的一段自荐文字。

文中画线处可能有用语不恰当的地方,请找出来删除或修改。

(6分)

①贵校是一所闻名遐迩的著名文科重点大学,②能进入贵校学习是我的人生梦想。

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高中毕业生,③无论对文史哲还是对理化生都有较广泛、较深入的了解,④我尤其喜爱理科,去年在全国高中化学联赛中,获得了广东赛区一等奖。

⑤我创作的小说《一次机会》、《春天的脚步》分别在省、市级刊物发表。

我曾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⑥凭着敏捷的反应、出众的口才、优雅的风度,令对手黯然失色,自惭形秽,不仅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评委,因而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

⑦相信我的到来一定会使贵校倍感荣幸。

  

六、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君子成人之美”,作为一种美德,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信奉着。

成全别人,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牺牲。

然而我们可否反其道而行之,来个“成全自我”呢?

有时候,我们确实是在为别人付出的同时,忘了自己。

请根据你对上面文字的感悟,以“成全自我”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东里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C(A.sù,qǐ/yī,chā/chāi;B.chuàng/chuāng,xiè,xù/chù;

 C.jiān/xiān,lì/shuò,fēn/fèn。

;D.qūn/jùn,guǎng/kuàng,mú)

2.D(不孚众望:

孚:

信服。

不能使大家信服。

应改为“不负众望”。

3.B(A项,句式杂糅,“原因是……”与“由……所造成的”杂糅;C.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宾语中心语“的(无端)指责”或“的说法”;D.搭配不当,“推销”不能与“人”搭配。

4.A(④①总起观点;②③分说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