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最新名校解析卷 3历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6291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最新名校解析卷 3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各最新名校解析卷 3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各最新名校解析卷 3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各最新名校解析卷 3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各最新名校解析卷 3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最新名校解析卷 3历史.docx

《各最新名校解析卷 3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最新名校解析卷 3历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最新名校解析卷 3历史.docx

各最新名校解析卷3历史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综析】本试卷属于高三期中考试测试用卷,试卷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兼顾能力的考查,试题史料选择新颖,命题视角多元化,命题原创度较高。

试题材料呈现形式多样化,除选用史料之外,漫画以及图片等形式设立情境进行命题,如选择题19题和材料题26题,除了常规试题之外,材料题27题的第三问考查学生论证分析问题的能力,28题以民族主义为切入点考查国共两党的历史,符合高考热点问题趋向。

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综合答题能力。

本试卷无论从试题布题还是考查能力角度衡量,均不失为一份质量上乘的模拟用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文】1.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

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

此规定

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

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

【答案解析】C解析:

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和“诸子有份”等信息说明,“分异”不仅要分家而且还要分割家产,这与传统宗法制下由嫡长子继承家庭中的政治地位(贵族家庭)和主要财产相悖,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A项与题干无关,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而材料体现的是家庭问题;B项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统一后,确立了皇帝制后出现的。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宗法制影响的理解。

【题文】2.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

“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农业经济特点

【答案解析】B解析:

材料中原文论述了如何耕作土地,如何种植农作物,描述了我国战国时期垄作法的耕作模式和优点,是精耕细作的表现,结合史实可以知道B项表述正确,符合材料涵义。

A项内容出现在汉代,C、D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

【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进行概括精耕细作的特点。

【题文】3.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一文中指出:

“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

”“他们都是成功的教育家,但在推行自己的政冶理想上,也都是失败的政治家。

”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A.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缺乏思辩化和系统性

C.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

【知识点】T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柏拉图和孔子

【答案解析】C解析:

材料中‘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

”“他们都是成功的教育家,但在推行自己的政冶理想上,也都是失败的政治家。

”,说明当时他们的思想与现实差距较大;A、B、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柏拉图和孔子比较认识和理解。

【题文】4.《史记·高祖本纪》载: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是

A.春秋大一统思想B.“君权神授”思想

C.“天人感应”思想D.“人伦者,天理也”

【知识点】O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

【答案解析】B解析:

材料中“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明显是想借助传说加强思想统治,属于天人感应的思想,故选C。

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思想认识和理解。

【题文】5.北宋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

古代纸币的兴衰表明

A.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C.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D.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经济政策

【答案解析】D解析:

材料信息“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说明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的史实,故本题选择D项。

【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并结合所学回答。

【题文】6.钱穆认为:

“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

【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演变

【答案解析】D解析:

秦汉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元代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君权战胜相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故答案选择D项。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理解。

【题文】7.据《明史·儒林传序》记载,嘉靖(1521-1566)以后百余年间,“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李贽挑战儒家价值标准和权威地位B.王阳明的心学成为显学

C.明朝国内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D.“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

【知识点】O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王阳明的心学

【答案解析】B解析:

材料中“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说明当时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阶段,程朱理学被确立为官方统治思想,明朝王阳明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所以B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心学思想认识和理解。

【题文】8.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论述道:

“人聚于乡而治,聚于城而乱。

聚于乡则土地辟,田野治,欲民之无恒心不可得也。

聚于城则徭役繁,诉讼多,欲民之有恒心不可得也。

”这种认识产生的主要背景是

A.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B.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市民阶层争取自身权利D.城乡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解析】D解析:

从材料中可分析出,每个王朝承平时期,社会安定,广大农民都安心农事,过着自给自足田园生活。

而及至中叶,随着统治阶级之腐败,赋税日重,徭役繁杂,农民衣不遮体,食不裹腹,背井离乡,形成庞大流民阶层,涌向城市,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结合材料中“明代”的时间信息,A、C项材料中未体现,B项“开始”说法有误。

故选D

【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并结合所学回答。

【题文】9.洪秀全定都南京后,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当今真道书者三无他,《旧遗诏圣书》(《圣经旧约》)、《新遗诏圣书》(《圣经新约》)、《真天命诏书》也”,其他所有的书都在查禁之列。

由此可见他

A.彻底排斥中国传统的文化B.赞赏西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

C.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D.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愚民政策

【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解析】C解析:

题干材料中“当今真道书者三无他,《旧遗诏圣书》(《圣经旧约》)、《新遗诏圣书》(《圣经新约》)、《真天命诏书》也”,说明皇权思想的根深蒂固,故本题选择C项。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题文】10.“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

……它的功绩是毫无疑义的。

”该论述中的“它”是指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影响

【答案解析】B解析:

从材料中的“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可知是辛亥革命引起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选B项。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影响的认识和理解。

【题文】11.19世纪,民族资本家祝大椿创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让一部之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

”祝大椿这样做的原因是

A.壮大企业规模,吸引外国注资B.顺应世界潮流,采取股份经营

C.引进外国技术,实行产业更新D.抵制官府倾轧,依赖外国特权

【知识点】J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答案解析】D解析: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从一开始就受到本国的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依赖性。

从题干中“上海公益纱厂”由“华人独办”到“中英合办”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为抵制封建势力,依赖外国特权,与外国人合办。

故选:

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的准确理解。

【题文】12.严复《法意》(今译《论法的精神》)卷一按语:

“盖在中文,物有是非谓之理,国有禁令谓之法,而西文则通谓之法”。

这一按语表明

A.中国的“理”与西方的“法”相通B.法治成为中国与西方的共识

C.西方的“法”与中国的“理”本质相同D.“法”与“理”各异互不兼容

【知识点】R1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维新变法思想·严复的思想

【答案解析】A解析:

材料中的“盖在中文,物有是非谓之理,国有禁令谓之法,而西文则通谓之法”说明中国“法”和“理”有着相同之处,所以A项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新思想中严复思想的理解。

【题文】13.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了许多立宪团体,仅1906至1908年即多达50余个。

与此同时,立宪派还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宣传君主立宪的报刊杂志,曾多次开展国会请愿运动,形成为声势较大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政治影响。

这种现象

A.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B.促成了民主共和的思想潮流

C.推进了晚清“预备立宪”进程D.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立宪派影响

【答案解析】C解析:

题干材料中“立宪派还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宣传君主立宪的报刊杂志,曾多次开展国会请愿运动,形成为声势较大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政治影响。

”的信息说明对“立宪派”的影响,故本题选择C项。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预备立宪影响的认识和理解。

【题文】14.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生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B.西学涌入致中西文化碰撞交融

C.近代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D.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知识点】R2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答案解析】C解析:

A、B、D三项中的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都属于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转型的具体表现,故C项正确,故本题选择C项。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思想转型的理解。

【题文】15.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该材料说明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知识点】J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答案解析】D解析:

由1914年2月,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得知材料反映了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其它是错误的。

所以选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经济变动情况的理解。

【题文】16.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

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

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C.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D.弘扬国粹以凝聚民族精神的理想

【知识点】R2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答案解析】B解析:

材料中的“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

”的信息说明当时中国传统艺术遭受重大的打击,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时代要求。

故本题选择B项。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思想的理解。

【题文】17.1924年,教育社会学家陈启天在《国家主义与国民教育的改造》一文中说:

“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

人人以为有国家色彩的教材太狭隘,不如采用含有世界色彩的教材;记述战事的教材太残酷,不如采用歌颂和平的教材较合人道;培养爱国思想的教材太危险,不如培养文化的教材可赞赏。

”从材料可以得出

A.巴黎和会淡化了国人的世界意识

B.军阀政府试图通过教材控制青年人的思想

C.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

D.民国时期的文化教育具有半殖民地色彩

【知识点】C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五四运动

【答案解析】C解析:

“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说明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使国人对民族主义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引起教材内容的变化。

C项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民族主义的理解。

【题文】18.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

“中央委员会也缺乏知识,这是罢工失败的原因……大家确信中国有实行国民革命运动的必要,但是究竟应当怎样为中国革命运动工作的问题上,我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还反对加入国民党……”陈独秀意在强调

A.国共合作的必要性B.国民革命的重要性

C.工人阶级的先进性D.国民党的领导地位

【知识点】C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国共合作

【答案解析】A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信息“中央委员会也缺乏知识,这是罢工失败的原因……大家确信中国有实行国民革命运动的必要”说明中央委员会决定实行国共合作,故此题应选A项。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国共合作的理解。

【题文】

19.1890年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人研制“飞船”的新闻。

由于报纸上并没有“飞船”的照片或图像,《点石斋画报》(《申报》附送)画师只能参照文字所描述的“飞船”样子,把它画成一只“带有4只鸟翼的船”(右图)。

这反映了

A.《申报》是介绍外国先进科技的报刊

B.通俗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C.清政府开始逐渐重视西方的先进科技

D.报纸在传播信息过程中的真实性原则

【知识点】L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大众传媒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

【答案解析】B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能够从报纸上得到实现,所以说通俗报刊能够满足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故选C项。

《申报》是综合性报刊,并不是专门介绍外国先进科技的报刊,排除B项。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新大众传媒的变迁的理解。

【题文】20.《全球通史》中说:

“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社会变革的共同影响是

A.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B.旧的思想基础得以彻底摧毁

C.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D.变革带来了国家政权的变化

【知识点】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答案解析】C解析: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封建专制帝制。

1949年代表官僚资本主义和大地主利益的国民党政府被推翻,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成立。

均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故本题选择C项。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民主政治措施的理解。

【题文】21.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38.7

54.9

48

流入农业的资金(%)

7.6

11.4

18.4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53.7

33.7

33.6

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经济政策B.经济发展规律

C.产业结构现状D.国际关系格局

【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八字方针调整

【答案解析】A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1953~1957”说明是一五计划实施结果,1958~1962是大跃进实施的结果,而“1963~1965这一比值降至51%是当时中央实行“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八字方针实行的结果,故选A。

【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是材料中的三段数字变化信息原因的把握

【题文】22.有学者指出: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

”这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是

A.清除经济发展中的“左”倾错误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引领

C.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D.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解析】B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

”的信息说明是当时中国实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以及70年代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使然,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引领,故选B。

【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是材料中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把握

【题文】23.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55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349万人。

1999年1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有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

这表明在中国

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D.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知识点】K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答案解析】C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97年”可知B项中的“已经”说法有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形式,A项说法有误;从材料中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增多,国家批准私营企业的自营进出口权,可分析出非公有制经济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影响增强。

D项材料未涉及到。

故选:

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

【题文】24.从2004年到2010年,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机构在成员国强力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下,成功制止了500余起恐怖事件的发生;从2002年到2014年,上合组织框架内多次举行了不同层面、不同规模的联合军事反恐演习。

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

A.是具有结盟性质的军事政治组织B.有利于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C.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安全D.体现了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知识点】F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外交·上合组织

【答案解析】C解析:

依据材料中“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机构在成员国强力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下,成功制止了500余起恐怖事件的发生;上合组织框架内多次举行了不同层面、不同规模的联合军事反恐演习。

”说明个合组织是维护地区安全为宗旨。

故本题选择C项。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新时期外交的理解。

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16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6分,共52分。

【题文】A1B2C225.(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

……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

……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三(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

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

(5分)

(2)从社会近代化的角度指出《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

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6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作者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

(5分)

【知识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影响

【答案解析】

解析:

(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的信息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角度归纳趋势,原因结合所学从“:

诸侯享有较大独立性,实力日益壮大,周天子势力衰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