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6282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

2017淇滨高中高一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016年9月,我国在贵州边远山区建成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它能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同时把我国空间测控能力由月球同步轨道延伸到太阳系外缘。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空间测控能力将提升到覆盖(  )

A.总星系B.银河系

C.河外星系D.太阳系

2.选择在贵州边远闭塞的山区建射电望远镜,主要是因为当地(  )

A.太阳辐射非常强B.太阳活动干扰小

C.天气变化影响小D.电磁环境比较好

【答案】1.D2.D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把我国空间测控能力由月球同步轨道延伸到太阳系外缘。

标志着我国空间测控能力将提升到覆盖太阳系,D对。

A、B、C错。

2.选择在贵州边远闭塞的山区建射电望远镜,主要是因为当地电磁环境比较好,能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D对。

该地云雨天气多,太阳辐射较少,A错。

太阳活动干扰没有减小,B错。

多云雨天气,天气变化影响大,C错。

【考点定位】读材料分析能力,区域建射电望远镜的原因。

【名师点睛】利用材料信息,分析问题。

探测能力延伸到太阳系外缘,即覆盖整个太阳系。

结合贵州的地理环境特点,太阳辐射条件较差,太阳活动干扰差别不明显,天气多阴雨,影响大。

主要原因只能是电磁环境较好。

北京时间2016年9月28日,美宇航局行星科学家称,由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提供的地表特征数据强有力的表明,目前在火星表面存在流动的液态水。

结合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较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3.D4.C

【解析】

3.本题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以及分析图表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地球上“液态水存在”与地球适宜的温度有关,而适宜的温度与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有关。

故选D。

4.本题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以及分析图表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地球上存在的生命的自身条件是有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水。

据表格信息可知,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差不多,而与其他两个无关。

故选C。

太阳活动爆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人们也一直在研究“太阳发脾气”时地球上发生的变化,但仍有很多领域的问题难以解决。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太阳发脾气”时可能导致(  )

①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 ②信鸽迷途 ③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④地球高层大气高速散逸到星际空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6.到下列哪个国家旅行有可能欣赏到因“太阳发脾气”而形成的空中梦幻景观(  )

A.加拿大B.英国C.意大利D.巴西

【答案】5.A6.A

【解析】

5.“太阳发脾气”即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发生时会扰乱地球磁场和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①②正确,④错误;地球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现象,③错误。

故选A。

6.因“太阳发脾气”而形成的空中梦幻景观即极光现象应发生在高纬度地区的夜空,四个国家加拿大纬度最高,因此可以欣赏到。

故选A。

在城市十字路口处,我们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采用太阳能为电源)。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若该交通信号灯在北京,你认为太阳能集热板最佳的朝向是(  )

A.向北B.向西C.向南D.向东

8.某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海拔高度B.电网供电

C.天气状况D.交通流量

9.下列哪一地区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A.拉萨B.重庆C.大庆D.海口

【答案】7.C8.C9.A

【解析】试题分析:

7.太阳能集热板集热最多的时刻,应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

若该交通信号灯在北京,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太阳能集热板最佳的朝向是向南,C对。

其它方向集热较少,A、B、D错。

8.某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影响因素主要是天气状况,C对。

海拔高度、交通流量不影响信号灯的亮度,A、D错。

没有使用电网供电,B错

9.该信号灯以太阳能为电源,在太阳辐射强的地区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四个城市中,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A对。

重庆、大庆、海口的太阳辐射较弱,效果较差,B、C、D错。

【考点定位】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利用,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名师点睛】直射时,获得的热量最多,所以要使集热板与正午阳光垂直。

影响太阳能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天气状况,太阳能信号灯,没有使用电网供电。

在降水少,晴天多的,大气削弱作用差的地区,更适宜这种路灯。

某摄影爱好者于2016年11月22日在自家阳台(30°N,120°E)拍摄日出照,当太阳刚升上塔楼的塔尖时,正好拍摄到了下面的照片,取名“宝塔明珠”。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如果该摄影爱好者还想在同一位置拍摄到相同日照、美丽云彩的“宝塔明珠”照片,拍摄的时间应是(  )

A.2016年12月22日B.2017年1月21日

C.2017年3月21日D.2017年5月22日

11.据所学知识推断,该摄影爱好者的家位于塔楼的(  )

A.正西方B.西南方C.西北方D.东北方

【答案】10.B11.C

【解析】试题分析:

10.11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距离冬至日相差1个月的时间。

若如果该摄影爱好者还想在同一位置拍摄到相同日照,需要满足太阳直射点位置前后在相同的位置,即过了冬至日一个月后,1月21日前后,故B项正确。

11.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日落;所以,摄影者应该位于东南的反方向进行拍摄,故C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日出、日落的方位判断,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方法技巧】日出日落的方位判读

1.在3月21日~9月23日之间,全球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均为东北,北半球时间为6时以前、南半球时间为6时以后;日落方位均为西北,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后,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前。

2.9月23日~次年3月21日之间,全球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均为东南,北半球时间为6时以后、南半球时间为6时以前;日落方位均为西南,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前,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后。

3.春秋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成功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卫星发射时,酒泉卫星发射场附近某地(经度为100°E)的地方时为(  )

A.17日8:

50B.17日6:

10C.17日7:

30D.17日6:

30

13.卫星发射时,纽约(西五区)的华人收看电视直播的当地时间是(  )

A.16日18:

30B.17日20:

30

C.17日18:

30D.16日20:

30

【答案】12.B13.A

【解析】试题分析:

12.卫星发射时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北京时间为120°E经线的地方时,与100°E相差20°,且在100°E的东边,时间要比100°早1小时20分钟,发射时100°的地方时为10月17日7时30分-1小时20分=10月17日6时10分,答案选B项。

13.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在西五区的东边,且相差13个时区,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当卫星发射时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西五区为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13=2016年10月16日18时30分。

故答案选A项。

【考点定位】时间的计算。

【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时间的计算,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区别地方和区时的差异,掌握时间的计算原则和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下图是“以极点C为中心的俯视图”,AB是昏线,CD、CE是日期分界线,内圆表示极圈。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此刻北京时间是(  )

A.6月22日11时B.12月22日11时

C.6月22日5时D.12月21日5时

15.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赤道地区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B.四川地区的白昼开始变长

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早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答案】14.C15.A

【解析】试题分析:

14.根据材料分析,B点是切点。

CD、CE是日期分界,CE时刻是0点或是180°经线,CD位置不可能是昼半球或夜半球的中间的经线,时间不可能是0点,所以只能是180°经线。

CE是时刻0点的经线。

AB是昏线,BE位于夜半球,所以地球逆时针自转,图示区是北极俯视图。

根据图中经线135°E,可以判断CE经度是45°E,时间是0点,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所以北京时间是6月22日5时,C对。

15.此日,赤道地区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A对。

四川地区的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B错。

北半球纬度越高日出越早,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C错。

南极地区是极夜,不适宜科考,D错。

考点:

日照图判读,晨昏线,极昼极夜现象,日期分界线,时间计算,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

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完成下列各题。

16.上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④③②①⑥⑤B.④③②①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⑤⑥④③②①

17.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  )

A.花岗岩B.页岩C.大理岩D.玄武岩

【答案】16.A17.C

【解析】试题分析:

16.根据岩层的特点,沉积岩层下面的先沉积,上面的后沉积。

其它岩层中,后形成的岩层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

读图,图中岩层④形成的最早,C、D错。

然后形成了③②①岩层,⑥岩层将④③②①都切断,形成较晚。

⑤将⑥岩层也切断,形成最晚,所以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⑥⑤,A对。

17.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受高温、高压影响,容易形成变质岩,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C对。

花岗岩、玄武岩是岩浆岩,A、D错。

页岩是沉积岩,B错。

【考点定位】岩层的形成顺序,岩石类型及成因。

某校学生中午做下图的实验:

将甲、乙两个规格与质量相同的玻璃箱同时放在日光下,甲箱底部放有沙土,1小时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是甲箱内的气温比乙箱内的气温高。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是因为(  )

A.太阳辐射强B.大气逆辐射影响

C.大气吸热弱D.沙土增温的影响

19.该实验主要目的是说明近地面(  )

A.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B.大气的保温作用

C.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D.大气的温室效应

【答案】18.D19.C

【解析】试题分析:

18.根据材料,甲箱中有沙土,沙土比玻璃增温快,箱中空气升温也快。

所以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是因为沙土增温的影响,D对。

太阳辐射相同,A错。

大气逆辐射条件相同,B错。

甲箱沙土吸热多,箱中大气吸热也多,C错。

19.该实验主要目的是说明近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C对。

材料中没有显示最高气温,A错。

只通过甲箱比乙箱气温高,不能体现大气的保温作用,B错。

都是测箱内温度,不能反映出温室效应,D错。

【考点定位】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影响气温的因素。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受热过程及下垫面对气温的影响.相关知识如下:

1.大气的受热过程:

①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大气上界。

②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③太阳辐射到达地表。

部分被地表反射,部分被地面吸收,从而使地面增温。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

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②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③散射作用:

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

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3.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

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4.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读“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0.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

A.背斜B.向斜C.断层D.谷地

21.该地区的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22.若图中沉积岩为石灰岩,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A.火山喷发B.断层下陷

C.地下溶洞D.地下冻土融化

【答案】20.B21.C22.C

【解析】

20.从形态看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故B正确。

.....................

22.在石灰岩分布的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易形成地下溶洞,故C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3.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其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岩石表层的崩解破裂——流水的侵蚀作用

B.黄土高原的沟壑——流水的侵蚀作用

C.金字塔毁“容”——雨水的侵蚀作用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流动沙丘——风力的侵蚀作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岩石表层的崩解破裂是风化作用,A错;黄土高原的沟壑是流水侵蚀作用,B错;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C错;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D正确。

【考点定位】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方法总结】不同性质的外力作用因其作用过程和强度不同,对地貌的影响和主要分布区也有很大差别,具体分析如下表: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

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作用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

雅丹地貌)

水侵蚀

侵蚀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

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海浪

侵蚀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

堆积

作用

冰川堆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堆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

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

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

海浪

堆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4.上图中①②对应的板块是(  )

A.①亚欧板块,②非洲板块B.①亚欧板块,②印度洋板块

C.①印度洋板块,②非洲板块D.①印度洋板块,②太平洋板块

25.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

26.珠穆朗玛峰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板块碰撞B.冰川作用

C.流水作用D.风力作用

【答案】24.B25.D26.B

【解析】

24.图中①②之间的山脉为喜马拉雅山,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故B正确。

25.雅鲁藏布大峡谷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故D正确。

26.珠穆朗玛峰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这主要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角峰,故B正确。

读我国某城市通常的作息时间表(表中所给时间为北京时间),回答下列各题。

27.根据表中信息判断,该城市最可能是(  )

A.沈阳B.西安C.乌鲁木齐D.武汉

28.该城市不同季节调整作息时间,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B.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日地距离的变化

【答案】27.C28.A

【解析】试题分析:

28.从表中可看出该地夏季上班时间早半个小时,因为夏季日出较早,考虑的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A正确。

【考点定位】地方时的计算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世界上最深的钻井位于俄罗斯北部的科拉半岛,1966年设计,1970年开钻,1992年7月停工。

现在井深12262米。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9.该钻井的最深处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

A.地壳B.地幔C.地核D.地心

30.关于该钻井最深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此处地震波的横波波速介于8~9km/s之间

B.此处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

C.此处为岩浆的发源地

D.此处位于岩石圈

【答案】29.A30.D

【解析】

29.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该钻井深12262米,因此最深处位于地壳,故A正确。

30.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第

(1)题可知,该井最深处位于地壳,故D正确。

横波传播速度慢于纵波,因此图中S波为横波,读图可知井最深处波速约4.5米左右;位于莫霍面和地表之间;岩浆发源于上地幔的上部。

故A、B、C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是通过地震波波速的变化,确定S表示横波。

二、综合题(共计40分)

31.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日期为。

(2)图中晨线是弧,昏线是弧。

(3)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范围是。

(4)甲地的地方时是,乙地的昼长为小时。

(5)未来一个月,B点的昼夜长短变化是。

【答案】

(1)南;12月22日

(2)AB;BC(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北半球各纬度(4)15:

00;18(5)昼渐短,夜渐长

【解析】

(1)图中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为顺时针,因此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2)沿地球自转方向,过AB弧将进入昼半球,过BC弧将进入夜半球,因此晨线是AB弧,昏线是BC弧。

(3)南极圈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4)E地所在经线将昼弧等分,为正午,地方时为12点。

甲地所在经线位于E地所在经线以东45°,因此甲地的地方时比12点早3小时,为15点。

乙地昼弧长270°,为18小时。

(5)未来一个月,时间为从12月22日至1月22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因此B点昼渐短,夜渐长。

32.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四个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  )

A.兰州     B.海口

C.上海D.昆明

(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简要分析原因。

(3)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在只考虑自然因素的情况下,你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理(  )

A.北京、海口、贵阳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郑州D.杭州、广州、成都

(4)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师,你为北京设计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应比为海口设计的____,其科学依据是_________。

(5)“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都和重庆所在地区太阳能资源的贫乏,请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

(1)D

(2)地处内陆,气候干燥,多晴天(3)C(4)大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总体上比海口小(5)四川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雨雾天较多,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所以太阳能资源贫乏。

【解析】

(1)读图可知四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昆明,故D正确。

(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除地理纬度外,还有地面性质和天气状况等。

相对于广州,兰州地处内陆,气候干燥,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太阳辐射强。

(3)由图可知在四组城市中,昆明、兰州、郑州太阳辐射能均较丰富,故C正确。

(4)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光线应与太阳能热水器垂直,即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

北京比海口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因此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应比为海口设计的大。

(5)影响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地理纬度、地面性质和天气状况等。

四川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雨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所以太阳能资源贫乏。

3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___地区,其成因是___________

(2)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

(3)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_风。

(4)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西北内陆 风力作用强烈

(2)E、D、C(3)东北(4)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解析】

(1)A地貌类型为风蚀蘑菇,是由于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2)C侵入D、E岩层,形成时间晚于二者。

D、E具有层理构造,为沉积岩。

D位于上部,形成时间晚于E。

因此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