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查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56924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查报告.docx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查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查报告.docx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查报告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自查报告

 

车辆与信息工程系

2014年1月

目录

一、专业面向岗位人才需求分析1

二、专业建设规划2

(一)专业定位2

(二)专业建设规划3

三、人才培养方案情况3

(一)人才培养方案3

(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5

四、2014年招生计划6

五、师资队伍筹备情况6

(一)基本情况6

1、年龄结构6

2、学历(学位)结构6

3、职称结构6

4、双师结构6

5、专兼结构7

(二)师生比情况7

(三)专业带头人情况7

(四)专任教师结构情况7

(五)校内实训指导教师情况7

(六)兼职、兼课教师情况7

六、教学条件准备情况8

(一)图书8

(二)实践教学条件8

(三)校外实训基地11

(四)专业教学和建设经费12

七、素质培养和就业前景13

(一)专业核心能力13

(二)职业资格证13

(三)学生就业前景14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查报告

一、专业面向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产品科技含量愈来愈高,不但包括机械、电子、微机、光电技术,还有激光、通信、各种新型传感器等内容,这些单位的产品已不是某单一技术领域的产品。

这些产品已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社会的用人要求也随之而变,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和调整正是弥补了这种不足,并突出了复合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更能适应企业与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需求。

我们通过对各企事业单位调研资料的汇总,发现用人单位急需以下岗位人才:

(1)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

(2)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

(3)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

(4)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

(5)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

(6)生产一线服务人才;

(7)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

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

有些机电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

这些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化,所需要的人才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二、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要贯彻“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密切跟踪地区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跟进行业技术的发展,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

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先进实用的制造技术,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根据我国及珠三角地区装备工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及广州市大力发展汽车制造相关产业的发展战略,本专业重点考虑服务本地区制造类企业、特别关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体现兼顾服务社区的职业教育,着力提高学习者的职业技能;着力培养较高技术含量的操作技能,以区别与中职教育的目标;以发展的眼光,为学生的长期职业提升和职业拓展打基础。

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1、以工学结合为基础,以能力训练为本位,以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为目标。

2、适应本地区行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3、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二)专业建设规划

本专业的建设方向和目标是为广州市和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现代化生产第一线,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进行机械零件和模具设计(包括汽车零部件及其制造用模具)、编制制造工艺;同时具有数控加工编程能力、掌握典型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熟练操作数控机床等现代机械制造设备的高技能型人才。

在2016年,实现当每年新生150人的招生规模,明确形成2~3个专业方向。

三、人才培养方案情况

(一)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学时分配

课程类型A\B\C

考核形式

周学时数

理论

实践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2

3

4

5

6

12+3周

16周

15+1周

14+2周

16周

16周

通识必修课

1

军训与入学教育

2

32

 

2W

C

考查

2W

 

 

 

 

 

2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1

16

 

1W

C

考查

1W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0

24

1W

B

考试

2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64

32

2W

B

考试

 

2

 

 

 

 

5

形势与政策

1

80

16

4W

B

考查

2/2周

2/2周

2/2周

2/2周

 

 

6

心理健康教育

2

36

16

20

B

考查

2/2周

2/2周

2/2周

2/2周

 

 

7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2

38

28

10

A

考查

 

 

 

2

 

 

8

大学英语

7

112

112

 

A

考试

4

4

 

 

 

 

9

计算机应用基础

2

24

24

C

考查

2

 

 

 

 

 

10

体育(含健康教育)

4

56

28

28

B

考试

2

2

 

 

 

 

11

高等数学

4

56

56

 

A

考试

2

2

 

 

 

 

12

应用文写作

2

24

24

 

A

考查

2

 

 

 

 

 

通识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6

96

96

 

A

考查

 

2

2

2

 

 

专业必修课

专业平台课

1

▲机械制图及CAD

3

48

36

12

B

考查

4

 

 

 

 

 

2

理论力学

3

48

32

16

B

考试

4

 

 

 

 

 

3

电工电子技术

2

24

12

12

B

考查

2

 

 

 

 

4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4

64

32

32

B

考查

 

4

 

 

 

 

5

机械设计基础

4

64

48

16

B

考试

 

4

 

 

 

 

6

机械制造基础

4

64

32

32

B

考试

 

4

 

 

 

 

7

液压与气压传动

4

60

30

30

B

考查

 

 

4

 

 

 

专业核心课

1

C语言程序

4

60

30

30

B

考试

 

 

4

 

 

 

2

PRO/E(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

5

90

60

30

B

考试

 

 

6

 

 

 

3

电机及控制技术

4

56

28

28

B

考试

 

 

4

 

 

4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4

56

28

28

B

考试

 

 

 

4

 

 

5

★数控机床与编程

4

56

14

42

B

考试

 

 

 

4

 

 

6

CAD/CAM应用软件(MasterCAM)

4

60

30

30

B

考试

 

 

4

 

 

 

7

★机电设备故障分析与维修

4

56

28

28

B

考试

 

 

 

4

 

 

专业实践课

1

★钳工实习(中级考证)

1

16

 

1W

C

考查

 

 

1W

 

 

 

2

★数控加工实习(中级考证)

1

16

 

1W

C

考查

 

 

 

1W

 

 

3

★维修电工(中级考证)

1

16

 

1W

C

考查

 

 

 

1W

 

 

4

教学实习

16

256

 

16W

C

考查

 

 

 

 

16W

 

5

顶岗实习

16

256

 

16W

C

考查

 

 

 

 

 

16W

专业选修课

三选一

1

机电产品销售

2

30

30

 

A

考查

 

 

2

 

 

 

2

UG

2

30

 

30

C

考查

 

 

2

 

 

 

3

先进制造技术

2

30

30

 

A

考查

 

 

2

 

 

 

三选一

1

模具设计制造基础

2

28

28

 

A

考查

 

 

 

2

 

 

2

现代企业管理

2

28

28

 

A

考查

 

 

 

2

 

 

3

机电一体化技术

2

28

28

 

A

考查

 

 

 

2

 

 

总计

132

2098

900

1198

 

 

24

24

22

22

16

16

(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职业素质与能力

具体要求

培养途径

职业道德、职业素质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2、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讲诚信,遵守法律及道德规范;

4、具有正确的职业态度和动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沟通能力。

“两课”、形势与政策、军事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综合教育活动等

文化素质

1、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2、较好的文字处理能力;

3、较好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4、较好的自学能力;

5、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

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素质与技能讲座等。

职业核心能力

1、机械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2、运用计算机,利用CAD/CAM软件进行实际应用能力。

3、机械产品与工艺的设计能力;

4、普通机床的操作能力。

5、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能力。

6、电工操作和维修能力;

7、几多产品的装配、调试能力;

8、机电产品的营销、生产管理能力;

9、机电产品的检测能力;

C语言程序、PRO/E(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电机及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数控机床与编程、CAD/CAM应用软件(MasterCAM)、机电设备故障分析与维修等。

身心素质

1、身心健康,能调控自身心理;

2、具有体育卫生和运动保健素养;

3、树立自觉锻炼、终生锻炼身体的意识;

4、体魄良好,体能达到规定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含健康教育)及文体活动等。

四、2014年招生计划

2014年计划招生100人。

五、师资队伍筹备情况

(一)基本情况

1、年龄结构

35岁及以下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5%。

2、学历(学位)结构

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5%。

3、职称结构

教授、副教授为37.5%,讲师为37.5%,助教25%。

4、双师结构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为87.5%。

5、专兼结构

专任教师比例为75%,兼职教师比例为25%。

(二)师生比情况

师生比1:

17。

(三)专业带头人情况

专业带头人桂旺生,机械学硕士、副教授。

国防科技大学机械制造本科毕业,1992-1995年东南大学机械学硕士,解放军汽车管理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职业院校的教学和管理。

现任广州华夏职业技术学院车辆与信息工程系主任。

(四)专任教师结构情况

名称

人数

比例

硕士以上学位

2

33.3%

高级职称教师

3

50.0%

中级职称教师

2

33.3%

双师型教师

5

83.3%

(五)校内实训指导教师情况

校内实训指导教师1人。

(六)兼职、兼课教师情况

兼职、兼课教师2人。

六、教学条件准备情况

(一)图书

我院自2009年以来,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学校校园面积、仪器设备、图书馆藏等各项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办学规模合理拓展。

目前,馆藏纸质图书32.01万册,生均纸质图书82册,电子图书1500GB,纸质期刊64种;其中,本专业图书馆藏如下:

专业纸质图书

专业电子图书

学生数

生均专业图书量

10610

6348.62

100

106

图书购置经费预算表(2014-2015学年度)

纸质图书(册)

学生数

生均量(册)

电子图书(MB)

计划采购(册)

经费预算

10610

100

106

6348.62

2000

5万元

(二)实践教学条件

本专业的实训室能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模拟的企业氛围,从而使学生直观、全方位地了解各种设备和应用环境,真正加深对原理、标准的认识。

通过实践学习,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实战能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企业文化氛围,具有相应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良好的素质,使学生在毕业时的择业范围扩大。

本专业需要具备电工电子实训室、模具实训室、数控实训室,满足基本的人才培养需求,如表所示。

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企业实际应用,还可建设和完善机加工实训室,PLC实训室等,完成相应教学课程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满足就业岗位的要求并具备持续发展能力。

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各实训室

序号

实训室名称

设备名称

数量

实训项目

备注

1

实训楼电子电工实训室(s509)

电工电子电力拖动综合实验台

12

1、电工测量仪表的使用

2、常用元件的识别与检测

3、线性元件与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

4、电源的外特性

5、电位值、电压值的测定

6、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扩程

7、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8、验征楞次定律

9、迭加原理与互易定理的验证

10、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的验征

11、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12、受控源特性的研究

13、一阶电路实验

14、二阶电路的过渡过程

15、研究LC元件在直流和交流电路中的特性

16、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17、交流电路参数的测量

18、正弦交流电路中RLC元件的特性

19、RL及RC串联电路实验

20、RLC串联谐振电路

21、日光灯电路的连接及功率因数改善

22、三相负载的星、三角接法

23、三相电路及功率的测量

24、R-C选频网络的研究

25、二端口网络研究

26、单相变压器实验

27、互感电路实验

28、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与起动

29、三相电动机继电接触控制的基本电路

30、三相电动机Y一△起动控制实验

31、三相电动机的顺序控制实验

32、三相电动机能耗制动控制实验

电工电子电力拖动综合实验台

1

旧三相异步电动机

1

旧三相异步电动机

1

自动往返控制操作板

1

降压起动反接制动操作板

1

电动葫芦控制实操板

1

正反转控制实操板

1

C620车床电路实操板

1

倒顺开关控制实操板

1

自动Y-△控制实操板

1

5号元件板

5

7号元件板

5

灯座开关板

6

光板(无元件)

10

CA6140实训板

10

双速电机实训板

10

控制电路接线板

20

二极管、电阻电器元件板

10

电拖方教板

40

元件电路板

45

PLC实验箱

5

示波器

5

示波器

5

交流稳压电源

5

直流稳压电源

5

信号发生器

5

教学信号发生器

3

学生信号源

2

程控全频信号发生器

5

程控全频信号发生器

5

频率仪

1

晶体管毫伏表

1

功率仪

2

直流电阻电桥

5

直流双臂电桥

5

接地电阻测量仪

3

绝缘电阻表

1

万用电表

1

数字万用表

2

主令控制器

1

电子技术技能训练设备示波器

10

彩色电视机

30

收录机

1

2

实训楼模具实训室(s110)

普通车床

3

1、模具理论分析 

2、注塑模典型结构分析及注塑成型工艺 3、冲压模典型结构分析及冲压成型工艺 4、模具加工工艺及模具软件的应用 5、机械加工设备的结构及原理 6、机械加工设备的实操

普通车床

1

普通车床

1

普通车床

1

捷特炮塔铣床

4

砂轮机

1

3

实训楼数控实训室(s111)

摇臂万能数控铣床

1

1.数控机夹刀具及切削实训2.手工编程与仿真加工实训3.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4.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实训5.数控电火花成型、线切割机床原理、编程与操作实训

数控车床

3

数控车床

1

数控铣床

3

电火花机

1

钱切割机

1

空气压缩机

1

(三)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政府、大(中)型企业集团、行业协会等于平台,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多渠道筹措资金,多形式开展合作,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区域内大型知名企业开展深层次、紧密型合作,建立与自己的规模相适应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充分满足本专业所有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及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需要,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由企业提供场地、办公设备、项目和技术指导人员,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组织和带领学生完成真实项目设计、施工、调试与维护,使学生真正进入企业项目实战,形成校企共建、共管的格局。

校外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

有利于学生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半年以上岗顶实习的需要,从而实现学生在基地的顶岗后就业;有利于学校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时发现有问题,有针对性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校外实训基地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基于职业标准的员工日常行为规范,有利于学生在实训期间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使其能真正领悟到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顶岗实习环节是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步入职业的开始,在专、兼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以实际工作项目为主要实习任务。

学生通过在企业真实环境中的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具备职业素质综合能力,达到“准职业人”的标准,从而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

目前校外实训基地有2个,分别为:

数控加工实训中心、金工实训室。

(四)专业教学和建设经费

我院自办学以来一直以质量建设为核心,每年对专业教学和专业建设投入不断增加。

2013—2014学年度计划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与建设投入66.61万元,主要包括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费用、教学改革及研究费用、师资建设费用等。

2014—2015学年计划投入51.13万元,主要用于聘请兼职教师、购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师资建设等。

七、素质培养和就业前景

(一)专业核心能力

1、机械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2、运用计算机,利用CAD/CAM软件进行实际应用能力。

3、机械产品与工艺的设计能力;

4、普通机床的操作能力。

5、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能力。

6、电工操作和维修能力;

7、几多产品的装配、调试能力;

8、机电产品的营销、生产管理能力;

9、机电产品的检测能力;

(二)职业资格证

1、基本能力等级证书

(1)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或B级证书。

(2)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证书。

2、职业资格证书,至少获得下列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1)AutoCAD绘图员(中级)

(2)PRO/E三维应用工程师

(3)数控操作中级证

(4)维修电工中级证

(5)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

(6)车工操作中级证

(7)装配钳工中级证

(三)学生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定位于机电制造业企事业单位,从事机械零部件生产、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机电产品生产的组装与调试、机电产品生产的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实施、机电产品的售后服务等。

具体岗位分析如下:

序号

工作岗位

岗位工作内容

岗位能力要求与素质

相关知识

1

机械零部件生产

1.机床的操作;

2.刀具的选用与刃磨;

3.工件的装夹;

4.通用量具、专用量具的正确使用;

5.机加设备的日常维护。

1.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

2.掌握金属切削机床基本原理;

3.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结构;

4.掌握数控编程与操作;

5.掌握液压与气动回路结构;

6.掌握产品装配工艺;

7.刀具知识;

1.熟练操作一种普通机加设备(车床或铣床),达到中级工水平;

2.了解一种数控机加设备的操作(车床或铣床);

3.能操作其它普通机加设备,达到初级工水平;

4.能编写常规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

5.能熟练进行机加设备三级保养;

6.熟练使用各种常见装配工具;

7.能进行典型机电产品装配。

2

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1.设备的正常运转维护;

2.设备的精度恢复;

3.设备的二级保养;

4.判断并协助设备的一级保养;

1.掌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2.掌握机械零部件的基本结构和选用;

3.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原理;

4.掌握典型工装夹具的结构和选用;

5.掌握机电设备操作规程知识;

6.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知识;

7.掌握机床机械系统以及电气控制系统常见故障基本知识;

8.掌握机床机械系统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管理与维护应具备知识;

9.掌握安全知识;

10.具有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1.进行机加设备的一般维修工作;

2.熟练使用电脑绘图,达到中级以制图员水平;

3.能熟练使用标准件手册;

4.能阅读专业资料;

5.具有钳工、车工等技能操作证、维修电工技能操作证。

3

机电产品生产的组装与调试

1.机械部件的组装与调试;

2.电气部件的组装与调试;

3.整机的组装与调试;

4.生产指导与过程控制。

1.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

2.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知识;

3.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

4.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

5.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知识;

6.掌握PLC应用的基本知识;

7.掌握机电产品和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

8.掌握安全知识;

9.掌握专业英语知识;

10.具有读图和制图的能力;

11.具有机电设备或产品的基本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能力;

12.具有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1.具有机电设备安装和调试能力;

2.具有机电产品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技能;

3.能阅读专业资料;

4.能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器具;

5.具有装配钳工、维修电工技能操作证。

4

机电产品生产的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

1.产品检验;

2.质量反馈;

3.质量统计与分析。

1.掌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2.掌握机械加工误差分析;

3.掌握机械加工技术参数、表面质量分析;

4.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知识;

5.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

6.掌握气动与液压技术知识;

7.掌握PLC应用的基本知识;

8.掌握安全知识;

9.具有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检索与分析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