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工加工贸易转型建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5611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分工加工贸易转型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内分工加工贸易转型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内分工加工贸易转型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分工加工贸易转型建议.docx

《内分工加工贸易转型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分工加工贸易转型建议.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分工加工贸易转型建议.docx

内分工加工贸易转型建议

内分工加工贸易转型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产品内分工迅速兴起并成为国际分工的必然趋势。

产品内分工带来了生产领域的变革,各国纷纷投入生产全球化的浪潮中,从而把各国间的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而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重要方式,发展加工贸易就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历史发展机遇的有利形式,同时也是符合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

因此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研究山西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将有助于提升山西在产品内分工链中的地位,从而使山西能更好地参与产品内分工。

  一、产品内分工与加工贸易

  1.产品内分工含义。

产品内分工是国际分工的深化,是同一产业或行业内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和生产环节之间的国际分工。

其实质是生产布局的区位选择,其既可在跨国公司内部实现,也可以通过市场在不同国家间的非关联企业间完成。

对其概念的理解应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生产过程的可分性。

一个产品的生产应包含不同的工序或区段,各国根据技术水平的差异,专业化生产其中的某个阶段而不是全部阶段。

第二,生产空间的分散性。

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工序和区段必须跨越国界,分散到不同国家进行生产。

  2.产品内分工与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除了是一种贸易方式外,也表现为产品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

“产品内分工是将产品生产过程所包含的不同工序和区段,被拆散分布到不同国家进行,形成以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分工体系,而加工贸易的显著特征表现为跨越国界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其实质就是各国在产品不同生产环节上开展国际分工,并根据各自的生产环节实现产品价值链的增值的活动。

”加工贸易不仅体现产品内分工与生产的基本特点,而且也是在自由贸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贸易方式,所以它代表着现代国际分工的新趋势特征。

产品内分工深化了加工贸易的发展。

产品内分工这种国际分工形式仍然是在比较优势与规模经济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利于发挥各国在特定产品不同工序的比较优势,并能在各生产环节的规模经济充分实现,这样利于生产成本的节约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而加工贸易是产品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也就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按照这样的话,如果产品越是能满足产品内分工条件,其加工贸易所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

其中最明显的行业是电子行业。

因为电子行业具有完备的工序可分性,也具有非常低的单位价值运输成本,非常适合于跨境产品内分工。

我们从贸易数据中看到,过去几十年我国贸易增长最快的20种产品,前3名都是电子类产品,其根本原因就是电子产品相对最容易进行产品内分工,也最容易把产品生产不同的工序分散到不同国家去进行。

如今随着贸易、金融和投资的自由化和全球化,生产分工的国际化以及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势逐渐增强,加工贸易已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贸易方式,它在充分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山西加工贸易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分析

  1.数量分析。

Hummel,Ishii,Kei-MuYi提出了测度产品内分工规模的方法,他们运用投入产出法,将一国进口品分为用于国内最终消费与用于出口品生产这两部分,然后按进口品用于出口的价值对出口额的比率来定义“垂直专门化比率”share),用这种方法,Hummel等人对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OECD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垂直专门化程度做了一番估算。

VS用体现在一国出口商品中的进口中间品价值来衡量,公式为:

VS=×出口产品总价值×2。

还有一种测量方法为VSi,考察一国出口的中间品中被他国用作生产出口品的价值,计算方法与上式大体相同。

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VS从一国的进口中间品来考虑,VSi从一国的出口中间品来考虑。

如果某国用进口中间品生产的产品全部用于出口,则其VS值就等于进口的中间品金额;如果全部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即出口为零VS=0;如果仅仅利用国内资源和生产要素生产出口品,而不进口任何中间投入品则VS=0。

由于我国对加工贸易的数据进行了严格统计,我们可以依据加工贸易的数据计算我国的产品内分工规模,即:

VS=加工贸易进口额。

考虑到一般贸易出口中可能包括少量进口辅料的价值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值要比实际值要低,但误差不会很大。

参照此算法山西的计算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看出2002年以来山西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处于上升趋势,从2002年的上升到2007年的,这与世界产品内分工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也与我国逐步成为“世界工厂”的现状相吻合的,近些年来我国在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中已基本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2.结构分析。

为深入分析山西加工贸易在产品内分工中的结构,首先要将贸易数据分为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三大类。

其中,又将中间产品分为零配件和半制成品。

这种方法按照商品的主要用途进行分类,容易把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加以区分。

本文参照FrancoiseLemonie和DenizuNal-Kesencl年对中国数据的分析方法,通过计算山西省2008年1-10月和2009年1-10月的相关数据,对加工贸易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结构进行分析。

从选取的两年数据的比较来看,在进口方面,中间投入品的进口在总进口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大约为2/5,其中又以半制成品的进口为甚,而零配件的进口在中间投入品进口中占的比例较小,但增长速度较快。

最终产品在总进口中所占的比例较低。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产品内分工格局下,山西主要是对进口中间投入品进行加工装配。

出口方面,和进口的情况呈现相反的趋势。

最终产品的出口在总出口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2008年占到近30%,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但是中间投入品逆市而上,显示山西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说明加工贸易参与产品内分工程度加强。

总体来看,山西产品结构仍以初级产品为主,虽然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有所减少,但可以看出山西加工贸易对外贸的拉动作用不强,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结构不合理,需要转型升级逐步改善结构。

  三、山西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产品内分工角度

  山西加工贸易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工贸易规模小。

山西省加工贸易底子薄,基础弱,总量小,缺乏龙头企业,产业带动性和规模效应弱。

同时,还存在产业集中度低,专业化协作程度差,整体政策支持较弱等制约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问题。

二是加工贸易产业和商品结构单一。

加工贸易商品以初级产品铁矿砂、氧化铝橡胶等为主,加工贸易项下的贱金属及制品和矿产品一直占全省加工贸易的80%以上,而机电类产品所占比例较低。

加工商品简单,且主要集中在资源性、重能源产品的加工上表现为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缺乏深加工、精加工,“一进一出,单一工序”,加工链条短。

三是加工贸易企业数量少而且地区发展不平衡。

四是加工贸易利用外资规模比较低。

五是加工贸易增值率波动幅度大不稳定。

就目前山西省加工贸易的形势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形势不容乐观。

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不仅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由于国际分工已从产业间、产业内分工深化到了产品内,各国根据技术水平的差异,只需专业化生产同一产品的某个生产阶段而无需全部阶段。

因此,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加快加工贸易升级,全省才能抓住国际分工深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在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环节形成组装与制造能力参与产品内分工。

因此重点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来分析全省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1.加工贸易产品结构的升级。

虽然山西近几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不断增加,对山西加工贸易出口商品结构改进有促进作用。

但是这些机电产品的出口也还是劳动密集型的,属于组装型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需要继续优化,着重提高产品不同技术含量的生产加工环节,即仍然继续沿着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路径参与产品内分工,鼓励更多加工企业参与到资本、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环节生产中,尤其要紧紧抓好当前以IT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转移的机遇,实现加工贸易产品结构向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方向转变。

  2.加工贸易生产环节的提升。

充分利用进口中间产品的技术外溢效应来提高生产整体技术水平,建立在原有静态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加速资本积累,注重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质,从而实现动态比较优势的提升。

只有这样才能在产品供应链中沿着产品内分工阶梯攀登,即继续从简单组装→辅助零部件制造→一般和重要零部件制造→高级组装和核心零部件制造,这样使加工贸易企业的中间产品逐渐从低层次简单产品过度到同一产业内更复杂、更精细的产品,最终顺利实现加工贸易产品生产环节的提升。

  3.同一产品分工链上的升级。

由著名的微笑曲线可以知道,越往上游的研究开发和关键零部件以及下游的品牌和营销两端走,增值幅度越高,中间的加工制造增值幅度最小。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工贸易还应在拉长的产品分工链条上升级,提高加工产品的增值含量。

一方面沿着产品分工链向上游延伸。

从最后工序开始依次向前,循着“原材料供应→简单加工组装→复杂加工装配→零部件配套生产→主要原材料和技术设备的加工生产→人才交流、产品研发合作→自主研发、设计、生产→自有品牌创建”的轨迹,不断提升加工度,从而提高加工贸易的增值率。

另一方面向下游拓展,发展加工贸易营销和海外销售。

山西一直以来以劳动力比较优势参与了附加值最低的组装环节,如果加工贸易一直固守在加工组装环节,将会出现“贫困性”增长现象。

加工贸易必须走“简单组装—复杂组装—零部件生产—产品研发—销售—自主品牌”的产业链升级道路。

从劳动密集型环节嵌入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以“边干边学”的方式沿着价值链上下游延伸,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我品牌,完成产业“蜕变”,才是加工贸易的发展之路。

内分工加工贸易转型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