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画一画以后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5522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58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画一画以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六下画一画以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六下画一画以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六下画一画以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六下画一画以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下画一画以后教案.docx

《六下画一画以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画一画以后教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下画一画以后教案.docx

六下画一画以后教案

教学内容

第()单元第()课第()课时

课题

画一画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教学难点

能借助图像根据一个量找出另一个量的值。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二度备课

一、复习

活动一:

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 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 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3、 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4、 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5、 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6、 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7、 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8、 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9、 圆的半径与周长。

10、 圆的面积与半径。

11、 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二、新授

活动二:

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

1、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

小结:

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

2、 根据上表,说出下图中各点的含义。

(图见书上)。

请观察横轴表示什么?

纵轴表示什么?

然后说说各点表示的含义。

3、 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注:

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练习新课标第一网

活动三:

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四:

练一练。

1、 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

为什么?

教师讲解:

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

2、 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

(数据见书上)

(1)  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  说说哪个量没有变?

(3) 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

(4) 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每人所需的乘船费用没有变化。

乘船费用与人数成正比例。

所有的点都在一条直线上。

3、 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

为什么?

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关系。

(2) 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3) 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4)  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4、把下表填写完整。

试着在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表格见书上)所有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单元第()课第()课时

课题

反比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过程与方法

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学难点

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二度备课

一、复习

1、什么是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为什么?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2)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一定,奶牛的头数和产奶总量。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二、导入新课

利用反义词来导入今天研究的课题。

今天研究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

三、进行新课

情境

(一)

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

 

 

情境

(二)

让学生把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表填完整,当速度发生变化时,时间怎样变化?

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你有什么发现?

独立观察,思考

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写出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一定)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乘积(路程)一定

情境(三)

 

把杯数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当杯数发生变化时,每杯果汁量怎样变化?

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写出关系式:

每杯果汁量×杯数=果汗总量(一定)

5、以上两个情境中有什么共同点?

反比例意义

引导小结:

活动四:

想一想

P26页第1、2、3题

关系式:

X×Y=K(一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单元第()课第()课时

课题

观察与探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尝试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

渗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细致观察和善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

教学难点

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二度备课

一、复习

长方形面积一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吗?

为什么?

二、新课

呈现情境

这节课我们用图表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

用x、y表示面积为24cm2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它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

1、观察表格,根据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这8个长方形。

2、把图中的点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起来。

3、长和宽是怎样变化的?

有什么规律?

—长扩大,宽缩小,相对应的长和宽的乘积是24。

关系式:

长×宽=长方形面积(一定)

4、图上的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吗

三、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单元第()课第()课时

课题

图形的放缩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观察、操作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实际意义。

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图。

形的相似。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实际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图形放缩的规律,体会图形的相似。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二度备课

呈现情境图

 

引导学生分析这三名学生是如何画的。

1、笑笑:

图中的长与实际的长的比量多少?

图中的宽与实际的宽的比是多少?

笑笑是按相同的比来画。

2、淘气:

图中的长与宽的比是多少?

淘气也是按相同的比来画。

3、他们都是按相同的比来画,所以都画得像。

4、为什么同样大小的贺卡,却画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而且有的像,有的不像呢?

5、将较大的长方形画成较小的长方形,首先可能量出原来的长和宽缩+相同的倍数,才能画得像。

画一画探究活动

P28引导学生把原来的长和宽按3:

2扩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单元第()课第()课时

课题

比例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测量、估算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设未知数时单位的使用。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二度备课

一、呈现情境图

 

1、比例尺1:

100是什么意思?

图上距离

2、比例尺=--------------

实际距离

3、P30页第4题,怎样求窗户的图上距离?

4、指导

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P31页第1题,说明清楚两地距离一般假设是直线距离,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

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单元第()课第()课时

课题

整理与复习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这两个单元所学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这两个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这两个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

能根据这两个单元所学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能根据这两个单元所学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二度备课

活动一、请你对你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

1.将前两个单元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和公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整理并与同学交流。

2.根据已学知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3.汇报,全班展示。

活动二、根据学到的知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尝试解决,逼供与同伴交流。

1.学生提出问题。

2.针对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3.教师做讲解。

活动三、练一练

1.完成37页第1题:

(1)独立填表。

(2) 汇报,集体订正。

(3)说说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体积,怎样求圆锥的体积。

2.完成37页第2题:

(1) 独立计算。

(2) 汇报,说想法。

3.完成37页第3题:

(1) 理解题意。

(2) 独立解决。

(3)汇报交流。

4.完成37页第4题:

(1) 理解题意。

(2)独立列式解答。

(3)   汇报交流。

 5.用铁皮制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半径是3分米,高与底面半径的比是2:

1,制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这个油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1)   理解题意

(2)   根据高与底面半径的比可以求出高

(3)   独立计算

(4)   汇报,集体交流。

6.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周长是15.7米,高是1.8米。

这个麦堆的体积是多少?

(1)   读题,说说从题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2)   理解题意。

(3)   独立完成。

(4)   汇报交流。

7.你能求出这个透明胶带的体积吗?

(1)   理解题意。

(2)   求透明胶带的体积可以用外圆柱的体积减

去内圆柱的体积。

(3)   独立计算。

(4)   汇报交流。

8.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哪些成正比例,哪些成反比例?

(1)   路程一定,时间与速度。

(2)   圆锥的高一定,它的体积和第面积。

(3)   做20道计算题,做对的题数与做错的题数。

独立判断,汇报并说想法。

9.完成38页第9题:

(1)   观察统计表,说说数高与影长是否成正比例和反比例?

(2)   独立计算解决问题。

(3)   汇报,交流。

10.完成39页第10题:

(1)   独立填表。

(2)   观察表,

(3)说说参与分糖的人数与每人分得的糖数间有什么关系。

参与分糖的人数与每人分得的糖块数成反比例。

(4)   汇报交流。

11. 完成39页11题12题13题:

(1)   读题,理解题意。

(2)   解决问题。

(3)   汇报交流。

 课后小结:

通过整理与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存在那些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单元第()课第()课时

课题

总复习教案

整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能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了解负数,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回顾有关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概念,巩固求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回顾有关概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逐步形成知识网络,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意义是重点,掌握数学方法、体会数学思想是难点。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意义是重点,掌握数学方法、体会数学思想是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二度备课

一、回顾与交流

呈现学生熟悉、生动、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帮助学生对整数意义、表示、比较大小、实际应用等有个全面认识,使学生学到知识更加系统化,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内容。

信息1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正整数的意义:

基数、序数、测量结果、编码。

教材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体现了数的应用,也体现了正整数的不同意以。

教材又进一步提出讨论的问题:

“上面的信息中有哪些数,你知道他们的具体意义吗?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数的具体意义。

对于正整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抽象地讲,只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说明即可。

(教师教学时鼓励学生阅读这些信息,体会其中数的意义,充分让学生交流,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收集一些包含正整数的信息,进一步了理解这些数的意义。

信息2:

出示第2题。

鼓励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表示1234这个数,目的是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所学过的表示正整数的各种方式,从多角度再次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和计数单位。

信息3:

举例说明怎样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

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举例说明的活动,这样给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回顾空间,有利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在学生举例时,教师应注意引导举例的普遍性。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

信息4:

0的妙用。

整理对0的认识。

教材按照所学内容的顺序,从“0克已表示没有”、“0可以表示起点”、“0可以表示起点”、“0可以用来占位”、“0可以表示分界”等各方面,对“0”进行全面再认识。

教材还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0”的认识。

教学时,建议让学生自己回顾整理,并举例说明0所表示的含义,并找生活中的原型与之对应。

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运算角度认识0。

还可以向学生介绍0的发展历史。

信息5:

关于倍数和因数,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请你整理一下。

信息6:

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向同学解释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

教学时,可直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对1万,1亿有多大的认识,以充分展示学生对大数的理解,并复习巩固身边熟悉的事物体会大数意义的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单元第()课第()课时

课题

整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应用上节所归纳的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过程与方法

巩固方法。

会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审视生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审视生活。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二度备课

一、可以利用小组竞赛形式展开练习。

这些练习一部分是对“回顾与交流”中所复习的内容进行巩固,一部分是对整数这部分内容的补充,这些练习的设计,一方面是巩固所学内容,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关于各个习题的说明

第1题:

体验表示数的多种方法,进一步理解十进制。

第2题:

对于比较大小,学生可能选择不同的策略;直接比较大小,改写以后在比较等。

第3题:

借助“小红家5月份收支情况”这一具体情境复习正负数的意义。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结余虽然是问号题,但教师应鼓励学生借助经验尝试解决。

第4题:

本题复习了公因数、公倍数等内容。

在3和5的公倍数的时候,注意是有范围的。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设定范围,体会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第5题:

学生估计的方法可能是不同的,一般的,可以将要估计的东西分成基本相等的几份,通过数一份的数量从而对总数进行估计。

教师应鼓励学生交流这种方法,并应用这种方法从事其他的一些估计活动,方法只要合理,数目接近120就可以。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三、布置作业

四、数学万花筒。

让学生了解一些其他记数系统,并进一步认识到十进制的优越性,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单元第()课第()课时

课题

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

教学用具

学具盒、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认识百分数;能认、读、写小数和分数。

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转化。

会比较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意义、探索关系,并进行转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利用生动、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生成知识。

教学难点

利用生动、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生成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二度备课

一、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通过自制测量工具进行有目的的测量

出示回顾与交流中的第一个情境。

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引入分数和小数的必要性,沟通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

引领学生再次经历分数、小数产生的过程,感受其产生的必要性,同时进一步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实际动手量一量,并尝试解决“1个单位量不尽,怎么办”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数的发展资料,谈谈分数的产生。

二、把抽象的分数生活化、具体化。

用多种方法解释

的含义,进一步使学生从多角度体会分数的意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的把分数、除法、比的关系联系起来。

(鼓励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式解释

的含义,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分数、除法和比的意义及联系。

三、

(1)我喝了一杯饮料的十分之五。

(2)我喝了一杯饮料的

(3)我却喝了一杯饮料的50%。

结合具体的例子说一说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数、比、除法之间的关系。

重点是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基本性质的关系。

有了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基本性质的关系就清楚了,他们所叙述的规律是一致的。

以上三个小题,学生只要借助具体例子,用自己的语言说清即可,不需要学生抽象的记忆。

四、目的是复习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与小数的计数方法是一致的,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十”,小数的计数方法是整数的扩展。

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主要是让学生再次体验数位顺序表的逐步扩充过程;通过让学生填写数位顺序表,让他们再次感受数级、数位和计数单位间的对应关系,在整理了数位顺序表以后,通过对整数和小数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回忆和整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以上知识的回顾完全是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

本着学生归纳、整理能力的目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单元第()课第()课时

课题

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用具

学具盒、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各种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对比、交流中概括、归纳和反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用数学语言讲解思路和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用数学语言讲解思路和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二度备课

一、本节建议

由于本节是巩固和应用,教师可根据本版情况对习题作以调整和补充。

二、习题说明

针对习题的一些说明。

第1题

目的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再次复习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主要让学生能根据具体的例子,用自己的语言指出数据的意义。

教学时让学生先读一读教材中给出的资料,解释其中各个数据的具体意义,并请学生谈谈自己读后的感想,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教育。

第2题:

课前布置为好,课中找学生汇报,课后展示优秀作品。

第3题:

复习分数的意义

第4题:

进一步复习分数的意义,学生的答案正确都应鼓励。

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习题。

第5题:

复习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及比较大小。

注意学生思路、语言表达能力。

第6题:

复习比的意义,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比的意义。

第7题:

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是如何进行化简的。

全课总结

1、学情总结

2、知识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单元第()课第()课时

课题

常见的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

教学用具

学具盒、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识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在实际生活中亲自体验。

教学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亲自体验。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二度备课

一、回顾与交流

教材呈现的两个令人振奋的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目的是让学生能在实际问题中,回顾这些量及其单位,举例说明1时大约有多长,1千克大约有多重,回顾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有助于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时间单位的概念。

(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单位现实情境,注重亲自体验单位的实际意义。

二、巩固与应用

教师呈现三道练习题及一些实践活动,下面就看这些内容作以说明,大家在使用教材时可根据班级实情,适当调整与补充。

第1题:

复习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可以独立解决,再交流是如何进行换算的,由此巩固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2题:

复习时间的认识及24时计时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借助图上提供的信息,计算小龙一天在校的时间。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说说普通计时法与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