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课后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5301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后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后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后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后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后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后习题.docx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后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课后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后习题.docx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后习题

世界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1、问题探究动脑筋:

想一想:

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答: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这些原因都与十月革命爆发有关。

2、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公历(D)

A、2月B、3月C、10月D、11月

3、活动与探究

(1)讲一个与列宁有关的小故事:

1.回忆小学时候学过的课文──《诚实的孩子》。

(2).复述电影《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年》中的有关内容。

二、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问题探究

2、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中不包括(D)

A、俄罗斯联邦B、外高加索联邦C、乌克兰D、爱沙尼亚

3、活动与探究:

列表:

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

重大事件

1917.3

二月革命

1917.11

十月革命

1918~1920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1921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2年底

苏联成立

1928

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6

苏联通过新宪法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三、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动脑筋想一想:

法国元帅福煦和列宁为什么对《凡尔赛和约》分别作出“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和“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评价?

答:

因为依靠《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2、以下条约中,在华盛顿会议上签定的是(C)

A、协约国同保加利亚签订的和约B《凡尔赛和约》C、《九国公约》D、协约国同奥地利签订的和约

活动与探究

1.讨论:

对比一下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时间、地点、操纵国、涉及的地域方面有哪些不同?

项目

时间

地点

操纵国

涉及的地域

巴黎和会

1919年

巴黎

法、英、美

欧洲、西亚、非洲

华盛顿会议

1921~1922年

华盛顿

美、英、日

东亚、太平洋地区

2.观看历史题材影片《我的1919》,简要谈一下你的观后感。

教师可自行安排,然后组织学生自由发言。

四、第四课:

经济大危机

1、问题探究动脑筋:

(1)为什么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却带来了危机?

答: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与劳动人民消费能力的相对缩小的矛盾越来越

严重。

这些矛盾一直没有解决,暂时的“繁荣”背后孕育着更大的危机。

(2)本书第21页失业者身上的广告牌是什么意思?

谁能说说?

我会三项技能,我会说三国语言,我已经有三年工龄了,我有三个孩子,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我现在仅仅需要一份工作。

2、新政的中心措施是(D)

A、兴建公共工程B、整顿银行C、调整农业政策D、国家对工业的调整(实施工业复兴法)

3、活动与探究

1.从全班选出几个同学,扮演大危机年代的美国记者,其他同学扮演工人群众。

记者对工人进行采访,根据采访获得的信息,写一篇有关美国工人在大危机期间生活状况的短篇报道或综述。

建议:

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料来源,采取小组合作搜集、交流的方式进行活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记者要事先拟订采访计划,工人群众要准备好资料。

2.小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在查阅收集有关材料的基础上,讨论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为什么会爆发这样大的危机。

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资料,分小组讨论,然后自由发言,从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之间的辩论。

五、第五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1、问题探究动脑筋:

想出几条确凿有力的证据,批驳德国法西斯对犹太民族的诬蔑。

(3点提示:

答:

(1)当代世界有决定影响的三位思想巨人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都是犹太裔人。

(2).犹太人追求知识,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谋生。

据对美国的犹太人统计,有将近90%的犹太男子和65%的女子受过大学教育,犹太男子中有30%以上获得专业职称和博士学位。

(3).犹太经济学家人才辈出,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中,有1/3属于犹太人和有犹太血统人。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B)

A、日本B、美国C、德国D、意大利

3、活动与探究

1.参考有关历史文献,以一名20世纪30年代居住在德国的犹太少年的身份,以《难忘的岁月》为题,写一篇回忆录,描写当时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

可参考的文献简介:

张贺福、孔圣根著《犹太民族不灭之谜》,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电影:

《辛德勒的名单》。

1994年,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根据澳大利亚作家托马斯·基尼利的同名小说拍摄而成。

影片上映后引起全世界强烈反响。

写作要求:

观点明确,语言流畅,文字以300~500字为宜。

2.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同学观看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或《屠城血证》、《南京大屠杀》,然后谈谈观后感。

(略)

附:

老照片配文示例

1.《被抓捕的犹太人》答:

这是一幅令人心惊胆寒的照片。

高大威武的德国士兵平端着枪,枪口指向的是一位稚气未脱的犹太男孩,男孩的脸上充满了惊恐和委屈,他不明白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像大人一样,把手举起来,别招来致命的枪弹。

2.《被关押的犹太人》答:

这是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关押着的犹太人,尖锐的铁丝网将他们与世隔绝。

在法西斯匪徒的残酷折磨下,这些犹太人饥肠辘轳,眼窝深陷,遍体伤痕,死亡随时都会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此刻,他们似乎听到了远方传来的隆隆炮声,他们在企盼,在祈祷,希望上帝或正义的力量,能帮助他们脱离这人间地狱,然而这些可怜善良的犹太人最终没能逃出德国纳粹的魔爪。

3.《焚烧犹太人尸体的炉子》答:

这是纳粹集中营中的“焚尸炉”──专门用来焚烧犹太人尸体的炉子。

当年,纳粹德国将几十万犹太人强行驱赶进集中营,进行惨无人道的迫害。

在预感到自己就要失败的情况下,为掩盖罪行,又把这些手无寸铁的犹太人赶进浴室,用煤气毒杀,再用焚尸炉销尸灭迹。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六、第六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问题探究动脑筋

(1)想一想,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英法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是出自仇视社会主义苏联的原因,但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根源。

首先,英法尽管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其经济、军事地位却受到了巨大的削弱。

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扩张针锋相对,而是试图通过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部分贪欲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其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破坏性,使一部分人谈战色变,鼓吹不惜任何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

再次,30年代的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还有英、法资产阶级对弱小国家固有的蔑视,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视。

而希特勒投其所好,竭力造成一种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

所有这些都是促成英、法两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因素,但根本原因是英法两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

(2)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

谈谈你的看法。

答:

这种说法不对。

因为早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后,日军已对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进行了侵略。

1940年日本还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狂妄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早已拉开。

日军偷袭珍珠港只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并非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

2、练一练连线

德军进攻波兰1938年9月

德军进攻苏联1939年9月

签署慕尼黑协定1941年6月

3、活动与探究

德国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为什么没能使苏联屈服?

请谈谈你看法。

答:

德军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这是英法等国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的结果。

而面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苏联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卫国战争。

卫国战争开始后,苏联成立了以斯大林为首的国防委员会,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按战时体制改组党政工作,迅速把国民经济转入战时经济的轨道。

当莫斯科遭到法西斯德国的进攻时,苏联红军奋力抵抗,莫斯科市民紧急动员,苏联军民团结一心,誓死捍卫祖国,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寒冷的冬季,苏联红军展开反攻,不断突破德军防线,对冬季作战毫无准备的德军连吃败仗,莫斯科保卫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这是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第一次大失败。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不仅从军事上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打击了德国法西斯的嚣张气焰,证明了人民的力量是可以战胜法西斯的,它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七、第七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问题探究动脑筋

(1).想一想,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

答:

从二战前的30年代开始,英、法、美等国推行一种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政策,即绥靖政策。

具体表现在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法等。

由于它们特别是英法的纵容,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致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

(2).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

答:

1944年6月,盟军发动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这是区别于当时苏德战场的另外一个欧洲战场,所以被称作欧洲第二战场。

(3).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你怎么看?

答:

20世纪30年代,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日本是世界上惟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但日本的法西斯分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而不是受害者。

日本人民同其他遭受侵略国家的人民一样,才是战争的受害者。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间是(D)

A、1945年2月B、1945年5月8日C、1945年8月15日D、1945年9月2日

3、活动与探究

1.(略)

2.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战争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战争历时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损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无数生灵涂炭。

据统计,世界人口的80%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的总兵力高达1.1亿。

在战争中丧生的总人数大约为5000万左右。

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

这次战争的直接军费消耗有1.1万亿美元,占所有参战国当时国民总收入的大半。

此外,还有4万多亿美元的物质财富被毁坏,人类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

在当今世界上,第三世界国家为了争取独立与平等,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反法西斯战争必胜!

有人说战争是人类的灾难,有人说战争是法西斯肆虐的舞台,也有人说战争给弱小民族创造了新生。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类社会遭遇空前浩劫。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绥靖政策的纵容,德、意、日法西斯肆无忌惮地对外扩张,企图用战争改写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然而,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战争的天平也向人民倾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但无情地宣判了法西斯的死刑,也向世界证明:

人民必胜!

反法西斯战争必胜!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八、第八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1、问题探究动脑筋: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下面两位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你有什么看法?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

两位同学的讨论思路清晰,但表述都有偏失之处。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只能是主要原因,“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才是根本原因;“战后,美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政治经济实力大增”是重要原因。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C)

A、高速度、低通胀B、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C、信息化和全球化D、高速度、低失业率

3、活动与探究

请你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制成一个示意图,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一个大致的描述。

总的来看,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起伏变化大,经济发展呈现出周期性调整状态:

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繁荣;70年代,经济危机严重,实力地位下降;80年代,通货膨胀明显,债务负担沉重;90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九、第九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1、问题探究动脑筋

到2003年欧洲联盟包括哪些国家?

欧洲联盟成立后,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2003年欧洲联盟共包括15个国家:

芬兰、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英国、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希腊。

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2、20世纪末,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C)A、日本B、美国C、欧盟D、德国

3、活动与探究

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找出其共同点。

你觉得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共同点:

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借鉴:

①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②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的改革与解体

十、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问题与探究动脑筋:

男生:

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

女生:

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想一想,他们谁说的有道理?

为什么?

女生说的有道理。

“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但其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

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

2、1964年被迫下台的苏联领导人是(B)

A、勃列日涅夫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

3、活动与探究:

讨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

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请谈谈你的想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出现不同的结果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

①改革中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②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③是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④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是否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学生可以先分成小组讨论,再进行全体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深入思考,言之有理)

十一、、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问题与探究动脑筋:

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答:

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2、东欧剧变一分为二的国家(D)

A、南斯拉夫B、匈牙利C、德国D、捷克斯洛伐克

3、活动与探究

1.举出你知道的中外历史上出现过的改革。

并以其中的一个为具体例子,说明其成败的原因。

学生自由发挥,建议不要只简单地举出历史事件名称,而能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一下所举出的改革。

成败原因则注意引导学生从主观客观原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方面进行分析。

2.从东欧剧变,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但以后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十二、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

1、问题探究动脑筋

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可参考“教材分析”部分)

2、练一练连线

纳赛尔古巴

尼赫鲁印度

卡斯特罗埃及

3、活动与探究

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在战略、经济和交通等方面的重要性见“教法建议”有关部分。

十三、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1、问题探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哪一个历史事件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B)

A、英法侵略埃及(第二次1956年)B、以色列国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第一次1948年)

C、埃及和叙利亚试图收复失地(第四次1973年)

D、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突然袭击(第三次1967年)

2、活动与探究1.简明概括地评价已故以色列总理拉宾为解决中东和平问题所付出的努力。

短文举例:

拉宾曾于1974~1977年担任以色列总理。

在他1984年出任以色列联合政府国防部长后开始认识到,只有顺应和平的潮流,以色列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

于是,拉宾在1992年再度出任以色列总理后就向阿拉伯国家提出和平倡议,并接受巴勒斯坦人提出的“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和联合国第242、338号决议。

1993年11月13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领导人在美国白宫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拉宾与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特终于得以握手言和。

1994年10月,以色列与约旦签署了和平条约,结束了两国长达46年的战争状态。

1995年9月28日,以、巴又共同签署了关于扩大巴勒斯坦自治范围的“塔巴协议”。

以、巴和以、约和平条约的签订,给中东地区带来了和平曙光,拉宾和阿拉法特因此一同获得了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

1995年11月4日,在特拉维夫国王广场举行的10万人的和平集会上,75岁的拉宾被一名犹太以色列极右势力成员刺杀身亡。

2.对中东地区重要性的分析。

要点提示:

这一地区有苏伊士运河沟通三大洲,并盛产石油。

因此,交通地位重要;战略地位重要;经济价值巨大。

3.对中东问题复杂性的分析。

要点提示:

大国插手地区事务,使领土争端问题严重;历史渊源较深,有当地复杂的民族矛盾、尖锐的宗教斗争等;当地水资源奇缺,加剧了双方的争夺;几十年的斗争加深了双方的仇恨,并陷入连续不断的报复性行为的恶性循环之中。

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十四、第十四课:

冷战中的对峙

1、问题与探究动脑筋

甲:

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

乙:

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首先,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

其次,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

最后,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2、苏联1979年占领阿富汗的目的中,不包括(C)

A、与美国争夺霸权B、打击反对阿富汗政府的游击队C、与中国改善关系D、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3、活动与探究

讨论:

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哪些危害?

近年来,霸权主义有哪些表现?

方法:

可以先与家长一起探讨,然后再与同学互相交流。

答:

(1).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如:

科索沃战争、美伊战争。

(2).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旗帜,粗暴干涉其他国家内政。

例如,美国多次发表了《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

(3).由于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了恐怖主义的泛滥。

最为典型的事件是“9·11事件”。

4.全课上完后,教师可提问:

“美苏争霸有几个阶段?

”由学生解答这个问题后,继续思考“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在阅读课文的同时,你能整理出每个阶段双方的领导人吗?

(此表可由学生课后填写)

阶段

时间

特点

美国领导人

苏联领导人

第一阶段

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

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

肯尼迪

赫鲁晓夫

第二阶段

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尼克松

勃列日涅夫

第三阶段

80年代

美国采取强硬态度,苏联全面收缩,美国同意有限缓和

里根

戈尔巴乔夫

6.本课中,有一些地方涉及了中国历史,你能叙述一二吗?

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战争以美国的失败告终。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9年1月1日,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十五、第十五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学法建议

1.学习本课前,复习14课“冷战中的对峙”中两极格局形成的史实,归纳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约的成立)、美苏争霸的阶段特征和决定因素。

注意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有关的部分,即美国、苏联、日本、西欧、中国的力量对比的变化。

2.在学习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时,注意比较两极的“极”与多极化的“极”有无区别?

与两极格局的“极”相比,多极化趋势中的“极”的内涵出现两大变化:

①两极中的“极”是通过政治、军事实力来控制、操纵其他国家;而多极化中堪称一“极”的主要不是通过政治、军事手段控制和支配其他国家,而是凭借综合国力,即科技、经济实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作用,对其他国家、地区乃至全球产生影响力和作用力。

②两极格局中的“极”实际上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构成多极化中的“极”既有国家,也有国家集团──如欧盟,在一定意义上还包括某些影响较大的世界性或地区性国际组织。

3.讲解当今国际格局“一超多强”时,注意思考:

为什么美国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处于优势?

要从政治、经济、军事几个角度考虑:

①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以实力划分势力范围的雅尔塔体系代替,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

②军事上,美国拥有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还拥有先进的核武器、生化武器等。

③美国经济实力雄厚,一度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④尽管70年代,美国因为石油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导致经济出现了“滞胀”,但80年代中后期,美国经济出现了复苏,尤其是90年代美国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作为经济的主导产业。

同时,美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出现了低通胀与低失业率并存,而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