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988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docx

《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docx

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课题

5.2《预防犯罪》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2、知道犯罪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3、知道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4、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5、学会如何预防犯罪。

重点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

难点

行政违法行为及误区、民法的规范范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范于未然。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节预防犯罪

思考问题

语言导入,使学生易于进入本节内容

讲授新课

一、幻灯片出示课题、教学目标

二、幻灯片出示自学导航,教师巡视指导:

自学指导:

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52-57内容,结合导学案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

1、刑法的作用是什么?

2、犯罪的含义是什么?

3、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刑罚的含义是什么?

5、刑罚可分为哪几类?

6、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

7、如何预防犯罪?

三、师生合作探究

(一)了解罪与罚

探究一:

P52运用你的经验

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

査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点拨:

(1)图片一属于盗窃罪。

我国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人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图片二属于非法拘禁罪。

我国刑法第238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3)图片三属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我国刑法第140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探究二:

P53相关链接

(1)材料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刑法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

(1)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罪与非罪的标准。

(2)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探究三:

播放视频《驾劳斯莱斯堵医院引来调查,女司机涉嫌伪造证件被刑拘!

(1)驾劳斯莱斯堵医院女司机最初被行政拘留是触犯了什么法律?

是什么处罚?

(2)女司机涉嫌伪造证件被刑拘说明她触犯了什么法律?

是什么处罚?

点拨:

(1)驾劳斯莱斯堵医院是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一般违法行为,是行政处罚。

(2)女司机涉嫌伪造证件被刑拘说明她触犯了刑法,应接受刑罚处罚。

探究四:

P53探究与分享

行为一:

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

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

(1)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2)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点拨: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

(1)第一,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而犯罪对社会危害性很大,情节严重。

第二,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

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规范,而犯罪违反了刑法。

第三,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一般违法行为不受刑罚处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

(2)如偷窃、打架斗殴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受到行政处罚。

而抢劫、投毒等行为,违反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探究五:

播放视频《杭州保姆纵火案最高法核准莫焕晶被执行死刑》

(1)什么是犯罪?

(2)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点拨:

(1)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①严重社会危害性②刑事违法性③应受刑罚处罚性

探究六:

相关链接犯罪的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首先看他的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如果社会危害性不大,就不能认为是犯罪。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因为速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有大有小,只有对社会的危害达到触犯刑法的严重程度时,这种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对不同的造法行为,分别采取不同的强制方法。

如果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而犯罪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点拨: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的标准。

探究七:

P54探究与分享

在我国,广大人民警察处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第一线,时常面临各种危险。

社会生活中,有的人法律意识淡薄,或者存在“法不责众”心理,他们采用成胁恐吓、拳打脚踢,甚至驾车冲撞等方式侵袭民警,严重危及民警人身安全严重挑战国家法律权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

“人民警察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

”我国刑法第277条规定,暴カ袋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从重处罚。

(1)为什么要对暴力袭击人民警察的行为从重处罚?

(2)什么是刑罚?

怎么分类?

点拨:

(1)①对暴力袭警行为从重处罚,有助于减少暴力袭警案件的发生,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可以更好地起到震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

②对暴力袭警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既是切实保障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警察执法权威、法律秩序的客观要求。

(2)①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②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二)加强自我防范

探究一:

播放视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1)视频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中学生年龄还小,就算犯了罪也不受处罚。

”这个观点对吗?

为什么?

点拨: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2)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①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②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探究二:

P55相关链接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想一想,材料告诉我们什么?

点拨: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2)有人认为自己年龄小,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却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甚至是犯罪。

探究三:

P55探究与分享

(1)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2)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点拨:

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1)陈某因为交友不慎,结交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沾染了不良习气;由于自制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有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又没有及时改正,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①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②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探究四:

播放视频《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远离不良行为》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点拨:

很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从违法行为到犯罪的轨迹。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探究五:

问题探究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点拨:

(1)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学生读出教学目标

 

学生自学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

 

思考问题

学生讨论发言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学生讨论发言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

 

思考问题

学生讨论发言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学生讨论发言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学生讨论发言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

 

思考问题

学生讨论发言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学生讨论发言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引导学生思考归纳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引导学生思考归纳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明白了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应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说出本节课自己学会什么

归纳知识

板书

预防犯罪

一、了解罪与罚

二、加强自我防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