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全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987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7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全册.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全册.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全册.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全册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第  五  册

课题一: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的数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两种读法读一个乘法算式。

3.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6捆小棒(每捆10根),以及例2的图;学生准备6捆小棒(每棒1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

(教师每题读一遍,学生写得数,集体订正。

6×49×35×39×77×3

8×57×54×86×82×9

2.指名回答问题。

(1)6个十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

12个十是多少?

(2)8个百是多少?

10个百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3.先读数,再回答问题。

(1)40读作什么?

它是几个十?

(2)800读作什么?

它是几个百?

(3)1200读作什么?

它是几个百?

二、新课

1.教学例1。

先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捆(每捆10根),摆3堆。

在学生摆的同时,教师也在黑板上摆出来。

然后提问:

“每堆有多少根小棒?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加法和乘法)

“用加法怎样计算?

”(20+20+20=60)

“用乘法怎样计算?

”(20×3)“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

”(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堆,也就是3个20,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0×3。

“20×3得多少?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想:

每捆是10根,3个2捆是6捆,也就是3个20是60,所以20×3=60。

教师可以结合叙述,在算式下面对照写出想的过程,如:

接着请两个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然后教学乘法的另一种读法。

教师告诉学生乘法的读法除了已经学过的一种外,还有一种,即20×3还可以读作“3乘20”。

齐读两遍。

2.做第1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教师先出示题目让叙述用两种读法读出3个乘法算式。

可以先让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做示范,然后把每个算式齐读两遍。

接着再让学生口算这3道题目。

先让学生独立做20×4,订正时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然后再分别做200×4和2000×3。

做200×4时,可提醒学生:

你能不能按照刚才学的方法想出怎样算?

如果学生有困难,还可以启发他们想:

200是几个百?

2个百乘以4是几个百?

必要时在200下面注明“2个百”。

使学生明确:

2个百乘以4是8个百,也就是800,所以200×4=800。

最后让学生做2000×3。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2题,让学生一栏一栏地做。

在学生独立做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订正时,指名说一说左边两栏的计算过程。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让学生在读乘法算式时用新学的读法读。

3.教学例2。

教师分步出示例2的图。

先出第一组图。

问:

“这幅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带着学生数出是300个。

再出第二组图。

问:

“这组里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300个)“现在有几个300了?

”(2个300)类似地,出示第三、第四组图。

最后问: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出乘法算式?

”(300×4)“这个算式还可以怎样读?

”(4乘300)“你能根据前面的计算方法,想出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吗?

”可以让学生讨论。

可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的思考过程再整理一下。

3.做第2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请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第2题,让学生一栏一栏地做,然后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简要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一位数乘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的口算方法。

在计算时,我们一般把几十、几十、几千分别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用一位数去乘。

三、巩固练习

1.第2页“做一做”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让学生独立做。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第2页“做一做”第4题。

教师提出问题:

“通过前面的计算,你发现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在计算上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仔细观察算式中被乘数、乘数、积在数的组成和写法上的共同点。

“利用这些特点怎样使计算简便?

”使学生直观看到:

这样都是可以看作将被乘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结果后面补上相同个数的0。

对学生的语言叙述不必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基本正确地表达其思想即可。

四、小结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如提问: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的另一种读法。

“计算时我们应该怎样想?

”“有什么简便算法?

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五、作业

练习一的第1、2题。

课题:

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几百几十(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的例3、例4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例3的正方体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回答下列问题。

(1)1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120里面有几个百和几个十?

(4)240里面有几个十?

(5)120里面有几个十?

在指名时,可有意识地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

2.口算下面各题。

10×5+6=20×3+9=300×2+60=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先出示12个正方体(或图),把其中的10个连在一起,剩下的2个正方体与10个正方体中间稍空开些,让学生看清是多少个。

(教师边出示正方体,边提醒学生注意有多少个正方体。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摆出(或贴出)第2行。

同时问:

“又摆了几个正方体?

”“摆了几行?

”最后摆出第3行,并问:

“每行有多少个正方体?

”“一共摆了几行?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12×3”后,教师在图下面板书:

12×3。

然后,问学生是怎样想的,并让学生用两种读法读一读算式。

接着问:

“你们会计算12×3吗?

”并说明:

这就是今天要学的新内容。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想一想12×3应该得多少。

如果有学生用加法算出得数,应肯定结果的正确,并让学生继续想用乘法解决办法。

启发学生看出左边是3个10,就是30;右边是3个2,就是6;30加6得36。

对照图,使学生看到:

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3个12就是3个10和3个2的和。

3个10就是10×3=30,3个2就是3×2=6,它们的和是30+6=36。

教师边讲解边在图上注释,帮助学生理解。

如:

2.做例3后面的“做一做”。

“要求4个12是多少,该怎样想?

“1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个12可以看作几个十和几个2的和?

“那么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12×4得多少?

再让学生独立解答23×2和32×3。

做题前提醒学生按照新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如果一时想不清楚,可以分步解答。

教师巡视,了解巡视的掌握情况。

订正时,针对班里巡视的具体情况,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教学例4。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概括总结。

使学生明确:

120是1个百和2个十组成的,所以3个120就是3个百和3个20的和;计算时先要用3个别乘100和20,再把乘得的两个积相加。

如果有的学生想出把120看作12个十,先用12×3,再在乘得的积后面补0,应给予鼓励。

4.做例4后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订正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想:

“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

”“把120还可以看作什么?

”(12个十)“12个十和4相乘得多少?

”(48个十)“48个十是多少?

”(480)对于能想出别的算法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140×2和230×3用别的算法怎样算。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

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个别辅导。

订正时,选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要特别注意学生出现的错误,可以让错误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错了,以提醒其他同学。

2.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为什么要用乘法算。

四、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样的乘法?

“在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今天学的乘法与上节课学的有什么不同?

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表达的意思基本正确即可。

五、作业

练习一第5题。

2.笔算乘法

课题一: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的例1和例2,第6页上的“做一做”,第7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的算理和乘的顺序,以及积的写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笔算算理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计算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看卡片口算。

3×22×420×413×3

300×220×46+3023×2

2.板演(与口算同步)。

437

×2×5×6

二、导入新课,出示例1

问:

12×3,积是多少?

口算时怎样想?

板书:

(根据学生的口答进行。

10×3=30

2×3=6

30+6=36

教师:

求3个12是多少,口算的算理和方法同学们都已掌握。

这道题还可以列竖式笔算。

笔算的算理和口算一样,但笔算时怎样乘?

乘积怎样写呢?

我们现在来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

笔算乘法

三、新课

1.教学例1。

(1)由复习板演竖式类推出12×3的竖式写法。

教师:

笔算竖式写法和表内乘法一样,先写被乘数,再写乘数,乘数的个位要和被乘数的个位对齐。

板书:

(2)复习乘法算式的第二种读法。

(用第二种读法读出)

教师指出:

笔算时,用第二种读法比较简便。

(3)结合竖式展示计算过程。

①说明笔算乘法先要从被乘数的个位乘起,教师先遮住被乘数十位上的数。

问:

竖式中是几乘几?

()

教师指出:

3乘2得6,表示6个,所以6要写在积的个位上。

②露出遮住的部分,说明用3乘被乘数的个位以后,再乘被乘数的十位。

问:

竖式中是几乘几?

(3乘10)

教师指出:

3乘十位上的1得3,表示3个十,所以3要写在积的十位上。

(同时对齐个位,用虚线写一个0。

③求乘得的积一共是多少,也就是3个12是多少,还要怎样算?

(把两次的积相加。

即:

说一说笔算12×3的计算过程。

也就是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然后算什么?

④简化竖式。

问:

用3乘十位上的1得30,这个30的0为什么要写成0?

你知道吗?

教师指出:

因为积的十位上的3就表示是3个十,所以这个0可以省去不写,我们可以把3直接写在积的十位上。

即:

⑤比较两个算式。

问:

两个竖式,哪个书写简便?

你喜欢哪一种?

教师指出:

因为直接把3写在积的十位上,与个位上的6合在一起是36,就是我们求得的积,而且书写简便,所以通常笔算竖式就写成第二种形式。

(4)让学生说一说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即乘的顺序)、积的写法。

(5)专项练习:

把复习题中

4×2改成34×2

问:

怎样算?

为什么?

(让学生口答乘的顺序、积的写法。

(6)反馈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6页“做一做”的习题。

(指名板演,订正板演,概括算法。

(7)导入例2。

把说明练习中的改成。

问:

乘数是几位数?

被乘数是几位数?

你会算吗?

试试看!

(指名板演。

2.教学例2。

(1)讨论学生的板演,思考以下问题。

①乘完被乘数十位上的数后,该怎样算?

(再乘百位上的数。

②乘被乘数百位上的数,积是多少?

要写在哪一位上?

为什么?

教师指出:

用乘数2乘完被乘数十位上的数以后,就继续用乘数2乘被乘数百位上的“2”,得4,表示4个百,所以在积的百位上写4。

想一想:

怎样检验?

(指导学生用再乘一遍的方法检验。

(2)练习。

①例2下面“做一做”的第1题。

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乘的顺序(先用被乘数去乘被乘数的个位,再依次去乘被乘数的十位和百位)。

214312212123

×2×3×4×3

②例2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时。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是怎样列的,被乘数是几,乘数是几?

然后再说一说每题乘的顺序。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二中第1、2、3题。

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

若时间不够,可留第2、3题作家庭作业。

五、小结

一位数乘法笔算的算理同口算的算理一样,只是乘的顺序不同,要从被乘数的个位乘起,先算几个一,再算几个十、几个百……和被乘数哪一位上的数相乘,所得的积就写在横线下的那一位上。

算完后,可再乘一遍进行检验。

课题二:

一位数乘四位数(不进位的)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页例3和例3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4~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四位数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具准备:

乘加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卡片口算。

40×2200×86×3+53000×2

43×21000×97×8+490×8

2.笔算下面各题。

(同时选三位同学在黑板上板演)

234×24l×2323×3

板演完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重点说清以下两点:

①先乘哪一位数,然后乘哪一位数,再乘哪一位数。

②每一部分积应写在什么位置。

二、新课

1.把复习题2的第一题234×2的学生板演过程擦去,并改成例3的1234×2。

师:

这道题看大家能不能算出来,翻开教科书第7页独立试算。

同时请算得快的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的计算错误。

待全班大部分学生算完后,请板演的学生讲一讲算法,重点要说一说用2乘被乘数千位上的1得的2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为什么?

教师小结:

计算一位数乘四位数,要从个位乘起,先用乘数乘被乘数的个位,然后依次乘被乘数的十位、百位、千位,乘得的积分别写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上。

对典型错误进行全班讨论、订正。

2.练习。

让学生独立做教科书第7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

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集体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乘的。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做练习二的第4题。

教学时,先让学生抄题,再用竖式计算。

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全班订正后,引导学生对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进行比较。

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和一位数乘四位数的方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乘的方法相同,都是先乘个位、再乘十位……,乘得的积是几就写在个位,是几十就写在十位……)

2.让学生做练习二的第5题。

先让学生列出算式,再用竖式计算。

提醒学生注意检查,不要忘记在横式的末尾写上得数。

教师行间巡视。

集体订正时,先让学生说出所列的算式是什么,再说得数是多少。

3.让学生口算练习二的第6题。

让学生直接把得数写在书上,并提醒学生争取在2分内做完。

然后集体订正。

4.让学生独立做练习二中的第7~9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连续做第7~9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做第8题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大部分学生做完第9题后,集体订正。

订正第8题时,先让学生分析一下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使学生说出:

要求原来要做多少件,先要求出3天做了多少件,列式是1313×3,还差104件,所以还要再加上104件,综合算式是1313×3+104。

订正第9题时,先让学生说出每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练习二的第10*题。

四、本课小结

指名说一说用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应该怎样算。

课题三: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1页上的例4、例5及“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三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l.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师生各准备小棒6捆(每捆10根)零12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教科书第10页的复习题。

2.学生板演(与口算同时进行):

共同订正,指名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及计算过程。

提问:

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是怎样的?

二、新课

1.教学例4。

出示例4:

3乘24该怎样计算?

先用小棒摆摆看。

师生一起摆小棒。

第一行摆24根(2捆又4根),再摆同样的两行小棒,每行都是24根。

提问:

(1)每行有多少根小棒?

有几行?

(2)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

(3)要求3个24根是多少根,怎样算?

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后提问:

这几种算法哪一种比较好?

然后教师边演示边说明,要算3个24根一共是多少根,先算3个4根是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另外2根放一边),再算3个2捆是6捆,加上前面的1捆合起来是7捆,一共是7捆零2根,即72根。

所以3乘24等于72。

教师列出竖式。

提问:

根据摆小棍的过程,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成如下形式:

说明:

竖式的写法可以简化。

教师边写出简化的竖式,边引导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先用3乘被乘数个位上的4得12,向十位进1,在积的个位上写2;再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得6个十,再加上进上来的1个十是7个十,在积的十位上写7。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全班学生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同时指名四人板演。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集体订正时,教师结合试算题提问:

(1)用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一;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几?

积满三十呢?

……

(2)用乘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哪一位进?

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括:

计算乘法时,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教学例5。

由示例5:

192×4。

教师列出竖式,然后边将1遮住边提问:

这道题应按怎样的顺序乘?

先乘什么?

(教师在积的个位写8)再乘什么?

教师板书。

乘到第二步时,提问:

4×90得多少?

该怎样写?

教师指出:

4乘90得360,在积的十位上写6,向百位进3。

同时将遮住的l露出来。

因乘数4还要乘被乘数百位上的1,所以进到百位的3应记在横线上。

下面的部分让学生自己接着算完,并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4.做例5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名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学生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学生做的情况,可将有代表性的错误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

三、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做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独立做完后。

集体订正,指名说出乘的顺序及过程。

2.让学生做练习三的第2题。

学生独立做完后,指名说一说,哪道题的计算有错,错在哪哩,怎样改正。

课题四:

一位数乘四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页上的例6,“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三中的第3~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四位数的笔算乘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法则。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让学生做教科书第12页上的第3题,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2.笔算。

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自己做。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每一道题的步骤。

二、新课

l.教学例6。

出示例6,教师提示:

“你能自己做出来吗?

”然后可让学生独立做。

学生做时教师行间巡视,可以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例6。

全班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乘的步骤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着复习题和例6说明:

这些题目都是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想一想每道题乘的过程,大家来总结一下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结论,并把事先写好在小黑板上的计算法则挂出来。

然后让全班学生一齐读一遍。

2.让学生做例6下面一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做题前,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图快,先要保证计算正确。

学生在书上做题时,教师注意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然后集体订正。

订正时,除了让计算正确的学生说一说做法外,还可以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并提醒大家注意。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做第12页练习三中的第4题,把竖式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把得数填在教科书第12页的方框里,然后集体订正。

2.让学生做第12页练习三中的第5题。

学生做题前,教师说明:

先根据题目列出算式,再用竖式计算。

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然后集体订正。

3.让学生做第12页练习三中的第6题。

学生做题前,老师说明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每道题,然后把得数填到教科书中的空格里。

学生计算时,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

集体订正时,让出错的学生说一说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4.让学生做练习三中的第7题。

学生做题前提醒学生题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师注意了解大多数学生做完全部题目所用的时间,以便对做得特别慢的学生给予帮助,并逐步提高他们做题的速度。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做混合练习应注意些什么,提醒学生注意要看清运算符号。

5.让学生做练习三中的第8~9题。

做题前说明做完第8题后,接着做第9题。

待大多数学生都做完第9题后,集体订正。

订正时,让学生分析一下第8题的问题是什么,条件是什么,怎样列式。

第9题每一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安排他们做第10*、11*题。

课题五:

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

(连续进位的)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页中的例7和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四中的第l~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需要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的笔算乘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例7的放大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下面各题。

4×4+73×8+55×4+16×9+8

5×7+66×3+33×8+27×8+4

可以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练习,以便增加多数学生的练习机会。

二、新课

1.教学例7。

教师出示例7的实物图,说明每桶奶粉重454克,问学生4桶一共重多少?

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454×4后,请二三个学生到黑板前用竖式板演,让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算。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过程中的问题。

大多数学生做完后,老师带领全班学生共同订正。

先请计算正确的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再请计算有错的学生说出错在什么地方。

教师还可以举下面的典型错式让学生说出错在哪里。

教师结合题目提醒学生注意:

用乘数乘被乘数的十位数时,要看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用乘数乘被乘数的百位数时,也要注意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2.做“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学生做“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做题时,教师注意发现学生的计算顺序、连续进位的方法、积的书写位置等方面的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