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小学数学一下教案表格式全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756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6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小学数学一下教案表格式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新版小学数学一下教案表格式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新版小学数学一下教案表格式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新版小学数学一下教案表格式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新版小学数学一下教案表格式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小学数学一下教案表格式全册.docx

《新版小学数学一下教案表格式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小学数学一下教案表格式全册.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小学数学一下教案表格式全册.docx

新版小学数学一下教案表格式全册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认识平面图形

共课时/第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

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学生作业或

实践

教学反思

 

年月日

 

课题

拼一拼

共课时/第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

这是什么图形?

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三角形。

出示三角形。

板书:

三角形

(2)提问:

这样的图形在哪儿也看到过?

(3)师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长方形纸怎样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

教师巡视

(3)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

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

(4)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

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

(出示图形,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

出示长方形,提问:

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

”将长方形轻轻拉动。

提问:

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什么图形?

小结: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

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四、练习巩固

(1)练习一第1题。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一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拼一拼

对边相等

学生作业或

实践

教学反思

 

年月日

课题

练习课

共课时/第课时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

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

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x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

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学生作业或

实践

教学反思

 

年月日

课题

十几减9

共课时/第课时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

15—9=

    提问:

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

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

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9=)

   

(2)得多少?

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

过程。

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学生作业或

实践

教学反思

 

年月日

课题

十几减9的练习课

共课时/第课时

教学

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

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

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学生作业或

实践

教学反思

 

年月日

课题

十几减8

共课时/第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教学难点

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