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下数学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1690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11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下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苏教版五下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苏教版五下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苏教版五下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苏教版五下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下数学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五下数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下数学全册教案.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下数学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五下数学全册教案

本学期教学进度表

教学内容

进度变动说明

二三月份

1

简易方程

2

简易方程

3

简易方程

4

简易方程

三月份

5

简易方程

6

折线统计图

7

折线统计图

8

因数与倍数

四月份

9

因数与倍数

10

因数与倍数

11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2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五六月份

13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4

分数加法和减法

15

分数加法和减法

16

六七月份

17

18

19

解决问题策略

20

整理与复习

全册教学分析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安排8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安排5个单元,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等式与方程;第二部分因数与倍数;第三部分分数的运算;第四部分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第五部分是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2.“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1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六单元的“圆”。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二单元的“统计”。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三次。

“蒜叶的生长”“和与积的奇偶性”、“球的反弹高度”。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

2.揭示分数的意义,研究其基本性质。

对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引导学生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中。

3.学生认识圆及其特征,知道圆心、半径和直径。

能用圆规画出美丽的图案。

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用倒推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4.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

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5.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初步认识图形怎样密铺。

学情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进一步培养。

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学生会解与列简单的方程。

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会求50

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准确

能计算出圆的周长与面积。

难点:

借助生活经验从直观到抽象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总课

时安

简易方程…………………………………………………12课时

折线统计图…………………………………………………3课时

因数与倍数…………………………………………………7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2课时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3课时

圆……………………………………………………………10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3课时

整理与复习………………………………………………6课时

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章)

简易方程

总课时数

12课时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教材先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教材按照认识方程——理解等式的性质——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的。

其中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是本单元的重点,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领学生经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方程的思想。

3、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较好地解决了关于方程解法的问题。

4、适时教给学生检验方程的方法,培养自觉检验的习惯。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完成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方法,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课时设计首页

主备人:

___授课教师:

___

课题

认识方程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数

12课时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自主构图,

教材位置及作用

本教学内容分二段进行。

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能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方程.提高灵活多样解决问题能力。

新知水到渠成。

课前感知分析

教学

 

目标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引导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理解并掌握方程的含义,会列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难;用方程的思想刻画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使用

教材

构想

课时教学设计续页

第几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内容

《等式与方程》

课时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流程

设计修改与课堂生成

一、认识等式出示天平图。

1.提问:

小明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2.揭示:

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式。

3.提问:

小明从天平的左边拿走了一只砝码,这时候还能用等式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吗?

那该怎样表示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

二、认识方程

1.用含用未知数的式子表示质量关系

⑴提问:

小明准备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物体。

如果把把这个物体放下来,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呢?

怎样用式子表示这里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

⑵交流:

三幅图中,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就可以怎样表示?

⑶表达:

(放下物体后)为了使天平达到平衡,小明利用砝码进行了各种调整,请你也用关系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分类、比较,揭示方程的意义

⑴讨论分类依据

现在黑板上8个式子,你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吗?

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再讨论一下。

⑵交流反馈

展示学生的各种分类的情况。

根据分类的标准咱们来看一看每一组式子有什么特征?

①没有未知数也不是等式;

②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

③没有未知数但是等式;

④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要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必须要满足什么条件?

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未知数,二者缺一不可。

(3)揭示概念

指出: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提问:

为什么黑板上另外三类都不叫方程?

讨论:

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

在数学上,我们还通过用这样的集合图来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三、描述生活

⑴看图列方程。

(图略)

⑵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题略)

通过对简单情境中等量关系的方程描述,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4、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应该注意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方程要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那就让我们从今天起一起走就方程的世界,慢慢体会方程的作用。

五、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等式与方程

等式:

3+7=1036-7=29方程:

X+50=100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达标检测

检测题

下面的式子那些是等式?

哪些是方程?

6+X=1460+23<988+X5y=40X+4>14y-28=35

达标情况及归因分析

作业超市

必做

判断:

⑴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

⑵方程一定是等式。

()

⑶等式一定是方程。

(  ) 

⑷40a=78+a不是方程。

()

⑸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任意一个字母来表示。

()

选做

如果X+6×1.5=20,则X=()

教学反思

错题整理及分析

教学得失细节陈述

改进措施

课时教学设计续页

第几课时

2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内容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1)》

课时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

教学流程

设计修改与课堂生成

一、复习导入:

1、下面的式子,是方程的在括号里写“F”。

8+X=15()30-19=11()

45+15>50()129÷Y=3()

9×4=36()12X=24()

2、看图列方程。

18厘米

X厘米

2、教学新知、教学例3

1、谈话:

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

提问:

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谈话:

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3、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问:

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谈话:

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

启发:

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

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4、提问: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说吗?

做练一练的第1题。

三、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讲解:

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

4.完成练一练

提问:

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教师引导

5.检验:

x的值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

可以怎样检验呢?

说说你的方法。

6.小结:

从刚才写“解”,一直到求出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3题

2.做练习一的第4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等式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50=5050+10=50+10解:

X+10=50

x+a=50+a50+a-a=50+a-aX-10=50-10

X=40

检验:

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40+10=50,x=40是正确的。

达标检测

检测题

在括号里填数,使每个方程的解都是X=8

X+()=8X-()=8

X×()=8X÷()=8

达标情况及归因分析

作业超市

必做

列方程。

1.一根绳子长a米,剪去6米,还剩5米。

2.果园里有梨树208棵,有苹果树y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4倍

选做

小明买了4支铅笔和1支圆珠笔,小红用同样多的钱买了9支同样的铅笔,一支圆珠笔的价钱等于多少支铅笔的价钱?

教学反思

错题整理及分析

教学得失细节陈述

改进措施

课时教学设计续页

第几课时

3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内容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2)》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流程

设计修改与课堂

生成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5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2x=20×2

3x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

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

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

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6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

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

为什么?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

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

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

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练一练

解方程:

X÷0.2=0.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到哪些知识?

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

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2x=20×240X=960

3x3x÷3=60÷3解:

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检验:

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达标检测

检测题

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x=7.2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方程两边应同时

达标情况及归因分析

作业超市

必做

1、化简下列各式

8X÷850+X-40

X÷9×9X-1.4+1

2、P6第7题

选做

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0.7=14★0.9x=2.45★76+x=91

x÷9=90★x-54=18★2.1x=0.84

教学反思

错题整理及分析

教学得失细节陈述

改进措施

课时教学设计续页

第几课时

4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内容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

课时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流程

设计修改与课堂

生成

一、基础练习

1.什么是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

为什么?

18+17=35x=112-Y=4S+12=49

21-b<24x=14+78  16+a=27+b

a+b=6b-8=100X+104X=60

2.让学生说一说等式的性质一和等式的性质二

(1)解方程。

带“★”写出检验过程。

X+25=37X-23=520.7X=3.5★

X÷0.5=1248-X=25★4.8÷x=20★

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算理。

3.在○运算符号,在□填数字。

(1)X-20=30

(2)5x=2.4

解:

X=30○□解:

x=2.4○□

X=□x=□

(3)3.6+X=5.7(4)4.8÷x=12

解:

X=5.7○□解:

x=4.8○□

X=□x=□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明白:

根据等式的性质。

小结:

通过把解方程的过程补充完整,启发学生简化解方程的书写,提高解方程的熟练程度。

二、指导练习

1.P7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

2.P7第11题:

列方程求表中的未知数的值

学生看懂题意,列方程,解方程

3.P7第13题

学生口答练习

4.出示小黑板

判断题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3)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

……()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的用处大吗?

四、作业安排

1.P7第10题

2.P7第12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题

12x=31.29.6y=48

解:

x=31.2÷12解:

y=48÷9.6

X=2.6y=5

 

达标检测

检测题

每只铅笔x元,妈妈买了同等的1打铅笔,共用去6元。

每只铅笔多少元?

达标情况及归因分析

作业超市

必做

判断深化理解

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区分等式与方程,体会它们间的逻辑关系)

 6+x=14 36-7=29 60+23>70 8+x

50÷2=25x+4<14y-28=355y=40

选做

比较等式性质

(1)和等式性质

(2),看一下它们的区别在哪

里?

为什么?

使用这两个性质解方程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教学反思

错题整理及分析

教学得失细节陈述

改进措施

课时教学设计续页

第几课时

5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内容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课时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2.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流程

设计修改与课堂

生成

一、新课导入

1.谈话:

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式的两个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写出方程的数量关系,但不管是什么形式,其本质是一样的。

2.课件出示例7: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①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

②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

根据学生的回答列方程解答。

解:

设小红去年的体重为x千克。

X+2.5=3636-X=2.5

你是怎样检验的?

在小组里交流后,集体交流。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化解方程的书写,提高解方程的熟练程度。

二、完成“练一练”

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三、完成练习二的第1~5题。

1.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

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

3.完成练习二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4.完成练习二的第4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

5.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三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再向同桌说说解方程的注意点:

写上“解”,利用等式的性质一步一步解出x的值,最后要检验。

四、全课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说说解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2、解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补充练习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

解:

设小红去年的体重为X千克。

X+2.5=3636-X=2.5

X+2.5-2.5=36-2.536+X-X=2.5+X

X=33.5X=33.5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世界问题的步骤是:

审题、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写答案。

 

达标检测

检测题

根据下面的条件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

1、篮球比足球多5个。

2、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3、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达标情况及归因分析

作业超市

必做

解决问题

图书小组原来有一些故事书,借给5个班,每班18本,还剩25本。

原来有故事书多少本?

选做

果园里的桃树有360棵,梨树是桃树的2倍少40棵,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树?

教学反思

错题整理及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