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068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docx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docx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

----------------------------------------------------------------------------------------------------------------------

编辑整理:

摘要:

针对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恩施市目前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对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治理提出措施,使恩施市资源的开发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关键词:

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资源;水土流失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清江中上游,介东经1094′48“-10958′42”,北纬2950′33“-3039′30”。

东邻建始、鹤峰,西界利川、咸丰,南连宣恩,北接重庆奉节。

东西宽86.5公里,南北长90.2公里,全市国土总面积3972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16.6%。

辖10个乡、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72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

总人口78万,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占38%。

1998年被列为国家对外开放城市,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

恩施市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1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1.1恩施市水环境质量现状

  截止2005年底,恩施市13条主要河流除清江河部分流段以外,其余状况均良好。

其中主要河流清江发源于苗族自贵定县斗蓬山的南麓,流经我州内九个县(市);州境内河长369公里,州内流域面积14883km2,占全州总面积48.7%,年总降雨量在1200-1500mm之间,多年平均流量96.5亿立方米。

流域地处中低纬度,经齐跃山东部斜坡,冷暖气流经常相持过渡的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

气候暖和,夏无酷暑,阴雨天居多,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冬季凌冻期短。

  1.2恩施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据2005年恩施市城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综合评价显示:

恩施市城区全年52个周有44个周的空气质量在二级质量级别以上,其中达到一级的有12周(2002年为4周)。

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周数占全年总周数的84.61%,比上年增加2个周;有8个周在三级质量级别以下,占总周数的15.39%。

空气质量属于三级质量级别的周主要集中在1月和12月。

2005年我市全年降水中,酸雨出现频率为25.8%,全年降水年均PH值为5.68,酸雨年均PH值为4.50。

  1.3污染源分析

  

(1)水污染源分析。

  恩施市2004年废水排放总量为1738.3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65.38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1273万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5190.3吨,生活污水COD的排放量占COD排放总量的64%。

2005年废水排放总量为1585.26万吨,比上年减少2.9%(47.37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67.26万吨,比上年减少4%(15.37万吨),生活废水排放量为1218万吨,比上年减少2.5%(32万吨)。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为272.17万吨,达标率为74.11%。

  

(2)大气污染源分析。

  2005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34779万标立方米,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

二氧化硫1436.13吨,比2002年减少14.17吨;烟尘1461.33吨,比2002年减少403.07吨;粉尘1315.86吨,比2002年增加279.8吨。

工业煤炭消费总量为16.8万吨,比2004年减少0.35万吨。

与2004年相比上升了0.037mg/m3。

其他两种污染物二氧化氮和总悬浮颗粒物的排放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1.4恩施市水土流失现状

  恩施市地处清江中上游,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市国土总面积3976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562km2,占国土总面积40%,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了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是湖北省唯一无防洪设施的城市,洪患是恩施城区人民的心头大患。

也是阻碍城市经济健康、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防洪工程竣工以前,原有的防洪能力不足抵御5年一遇的洪水,城区的洪水灾害频繁发生,从1954年至2000年,恩施城区已先后发生洪这12次,累计造成经济损失上亿元。

特别是1954年、1969年、1980年、1989年、1997年的洪水给州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给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恩施市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2.1水污染治理措施

  

(1)建设污水处理工程。

  恩施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恩施州第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工程。

该工程总投资1.46亿元,是国家西部开发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之一。

该工程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行自动化控制与管理。

设计能力为日处理污水6万吨,经过处理后,清江河下游水质将得到有效改善,届时将为清江流域人民创造一个清洁适宜的生活、居住环境。

同时也将很大程度改善恩施城区形象,使得恩施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工程于2003年12月破土动工,现已完成基建工程的建设、污水收集管网铺设、机械设备安装,整个工程进展迅速,将于2006年11月25日投入试运行。

  恩施市污水处理厂工程于2006年年底主体工程完工,全面投入运行。

今年11月完成污水处理费价格调整后投入正常运行,该工程的正常投入使用为改善市区水环境质量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同时,为最大限度发挥城市截污管网的效应,目前,全线156个排污口,已有137个接入了污水管网,未接部分主要是因城建需要尚不能动工的部分,污水收集率能达到81%。

2007年底,污水处理扫尾工程全部完工,自2006年11月将投入试运行,若运行正常,每年可减少向清江恩施段排放BODs(污水5日生化需氧量)3586吨,SS(悬浮物)5400吨,彻底消除清江恩施段岸边的污染带,使得清江水体能全面保持Ⅰ类地面水质要求,也能使龙洞河水体逐渐恢复功能,达到Ⅱ类水质要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2)重点流域的环境综合整治,龙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共清理沿岸排污口75个,对27家违法排污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关闭龙洞河源头违法排污企业1家,目前沿岸80%以上的排污口已与污水处理管网对接。

通过一两年的努力,龙洞河往日“龙须沟”的面貌得到彻底的改观,水质由过去的劣Ⅴ类一跃而为Ⅲ类水质。

  2.2大气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1)加大城区使用燃料结构调整力度。

积极配合工商部门对新开以原煤为燃料的餐饮业等加以控制,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原煤使用总量。

  

(2)加大对燃煤锅炉的治理力度。

配合质监部门对现用的大吨位锅炉进行改造,改烧煤为烧天然气或用新技术(燃煤锅炉炉内喷射催化脱硫技术)治理降低二氧化硫;强制性淘汰一批小型锅炉,逐步淘汰蒸发量在1T/h以下的工业和民用锅炉特别是手工投煤的锅炉,县市城区敏感区域严格控制新上燃煤锅炉,鼓励安装使用燃气锅炉。

  (3)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

继续抓好全州水泥行业环境污染治理设备正常运行的监督管理。

在县市验收的基础上对全州14家合法水泥企业的粉尘污染治理情况进行抽查验收。

加大化工企业污染治理工作力度。

督促已进行污染治理的企业提高环保设施设备的运行质量;对偷排和不开机运行的加大处罚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责令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限期治理,到期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依法予以关闭。

(4)加大对建筑工地现场管理的监管力度。

积极配合建设等部门,进一步强化建筑工地的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州城城区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从根本上解决施工现场搅拌噪音及粉尘污染等问题。

  (5)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力度。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城区烟尘控制区。

城区道路按规划分期逐步实行黑色化。

加强城市卫生保洁,主要道路坚持定时洒水保洁。

  2.3实施水土流失治理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恩施市城市防洪工程包括清江干流防洪堤及龙洞河撇洪洞两大系统,同时采取河道清障清淤两大辅助措施,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防洪体系。

其防洪保护对象为红庙电站至南门桥全长11km沿清江两岸的河谷阶地及龙洞河两岸低地,工程表态总投资7175.61万元,保护区面积3.9km2,保护区人口5.1万人,固定资产达7亿元。

  2001年12月28日,第一期防洪工程——东门桥至清江桥河段防洪堤破土动工,拉开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序幕。

截止2004年12月31日,建成了清江东门桥至州体育馆河段4公里长的防洪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

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使城市防洪由过去五年一遇将逐步提高到五十年一遇的防洪能力。

  

(2)森林资源的防护措施。

  ①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自2001年启动实施以来,恩施市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2.5万亩,工程区范围为全市十六个乡(镇、办),4.35万户农户直接参加了工程建设。

2004年和2005年两年兑现补助资金3990万元用于该工程。

退耕还林使该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2.5%,工程区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陆续回归出现,多年不见的猕猴在清江河岸结群出没,獐、鹿、豹、青羊继续成功繁衍,基本要消失了的鸟类成倍增长。

  ②改善能源节构,禁止乱砍乱伐。

开发沼气池,利用猪粪生产沼气,沼气灯、沼气炉、气饭煲、沼气淋浴器,用来照明、煮饭、烧水;沼液、沼渣作肥料的利用。

恩施州有近30万农户建起了沼气池,普及率已占适宜地区农户的38%。

20年间,恩施的森林覆盖率从32%恢复到现在的48%,昔日光秃秃的荒山如今满目葱翠,更为重要的是,恩施有115万亩森林避免作为薪炭林而遭砍伐,加上退耕还林,全州森林覆盖率从48%提高到67%,山山水水重披绿色。

  

  3结束语

  

  为使恩施市环境更好,实现恩施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几年里,应实施以下综合治理措施。

一是加强城镇污染防治。

到2010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到50%以上。

加快城镇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改变煤烟型空气污染状况。

加大城镇供水环境、大气环境及城镇噪声的综合治理力度。

县(市)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290天(每年)。

二是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努力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

继续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加强对化肥、水泥等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继续执行污染排放许可证和限期治理污染制度,淘汰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关闭污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企业;严格新建项目环保审批,认真执行“三同时”制度。

“十一五”期间,确保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60%,新建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95%以上,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1]李玉,王成明.中国硒都[M].北京:

教育出版社,2000.

  [2]林长民.恩施州水利工程建设规划[M].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3]玉宁生.城市生活污水治理[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4]丁松.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分析[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5]钱易,唐孝炎.水体资源环境保护[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朱林海.恩施州生态环境保护[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