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尚小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改稿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2801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尚小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改稿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尚小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改稿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尚小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改稿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尚小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改稿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尚小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改稿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尚小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改稿2.docx

《北尚小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改稿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尚小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改稿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尚小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改稿2.docx

北尚小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改稿2

王庄镇北尚小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根据肥城市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依据《肥城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幸福教育工程”的意见》和《泰安市中小学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推进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实施教师教育工程,锻造一流教师队伍;强化课堂改革工程,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和习惯;狠抓人文素养工程,建设书香校园;加强养成教育工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建设特色学校,特制订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肥城市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打造特色学校为目标,以“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构建、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文化特色提升”为重点,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全力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全力打造“幸福教育”,全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2、改革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改革,构建科学民主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促进学校创新发展;构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构建和谐高效的现代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自主发展;构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发掘区域性发展优势,建设幸福学校。

(二)具体目标

1、构建科学民主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1)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坚持依法办学,充分反映广大教职员工、学生的意愿,建立完善全校师生共同遵循的学校章程,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形成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认同。

建立有利于民主管理的教代会制度、有利于激发教师积极性的聘任制度和绩效奖励制度、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培训培养制度和评价制度、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的管理和评价制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实施与课堂评价制度及有利于广泛参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家校共育制度等,建立起法制、科学、民主、人本、高效、开放的学校管理制度。

(2)实施民主科学管理。

建立民主化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实现决策过程民主化、管理过程规范化和监督过程完备化;将管理实践的重心下移,权力下放,构建平等和谐的干群关系,倡树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调动教与学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建立完善干部、教师业绩档案,用好量化成绩,切实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孬一个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岗位人员调配、绩效奖励等问题上,能力强、干得好的就放在重要岗位上,就要给予绩效奖励;在人本、民主、量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科学与人文管理的有效融合,发挥学校管理的最佳效能。

2、构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1)统筹规划课程。

统筹规划学校课程,对于国家和地方课程要注重整合与活化,实现课程的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对于校本课程要注重开发与实施,实现课程的生活化、多元化、系列化。

(2)构建多元校本课程体系。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力量等各自的优势,开发建设特色校本课程;把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融合起来,与学校的各种主题教育、科技艺术体育系列活动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各种社团、兴趣活动结合起来;教师人人参与校本课程开发,鼓励教师人人开发并实施一门校本课程,构建科学、特色、多元、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体系。

(3)合理开设校本课程。

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校本课程时间,探索实行弹性课时制;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功能室、社区科技教育艺术馆等活动场地,实施选课走班制度。

3、构建和谐高效的现代课堂

(1)树立现代课堂教学观。

坚持以生为本,把学习的责任和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实现讲授技能向管理技能、课堂教学能力向学习指导能力、知识导向向价值导向的转变。

(2)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学”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优化教学策略,杜绝负效、剔除无效、减少低效、增加有效、追求高效;优化课堂流程,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共生、当堂达标的教学方式,构建和谐、民主、生态、高效的现代课堂。

(3)建构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借鉴省内外先进学校的改革经验,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学校、学科或教师个人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4、构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文化

(1)高位构建现代学校文化。

科学确立学校文化主题,选准学校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和建设路径,丰富完善学校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文化体系,形成以绿色、生态、人文、人本、个性为特征的现代学校文化,优化文化生态环境,提升生长和发展质量。

(2)铸造学校特色品牌。

选取适合自己学校实际的发展思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牢固树立“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发展”的理念,在核心理念、价值取向、课程建设、传统挖掘、社团活动、特色工作等方面,进行凝炼、提升、渗透、外化,努力建设教学特色学校,提升学校知名度。

三、基本原则

1、统筹性原则。

从教育和学校发展的全局出发,突出重点的同时,全面规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各项改革工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协同发展。

2、主动性原则。

充分发挥各层面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校领导在学校管理制度和文化建设、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家长和社会力量在学校课程建设等方面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参与的热情,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3、发展性原则。

改革不是全盘否定。

坚持原有的优良做法、成功经验、特色亮点,并发扬光大,在新形势下赋予新的内涵。

4、创新性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与发展。

对陈旧的办学理念、滞后的管理制度、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低效的课堂教学路子、低层次缺乏特色的学校文化等,进行全面改革,构建符合现代学校发展需要的管理制度、课程体系、课堂模式和文化特色。

5、激励性原则。

坚持激励与正面引导为主,多表扬,少惩戒,多鼓励,少约束,通过表彰、奖励等方式,激励各层面人员积极参与改革、投身改革。

同时,教师运用课堂激励原则,针对不同班级、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表扬方式进行激励。

6、循序性原则。

改革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根据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特点,有次序、有步骤地稳步进行。

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及远,由点到面,循序渐进,逐步推进。

四、改革思路:

(一)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借鉴经验,升华整理,初步形成我校的“自主高效型”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三时段(课前课中课后)九环节,即“课前:

教师编制导学案、学生自主预习两个环节→课中:

自主尝试—互动交流—汇报展示—应用提升—补偿点拨五个环节→课后:

教师反思、学生补偿训练两个环节。

具体模式具体操作步骤为:

 课前:

1.教师编制预习提纲

预习提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

要根据学科特点来设置,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基础知识、典型问题、课堂检测、作业设置等相应内容要考虑高、中、低三个层次,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作业要设置选做题,能拓展的就拓展。

预习提纲如何使用:

(1)预习提纲需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

(2)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科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形式;(3)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难易,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部分时间预习或整节课预习的方法进行;(4)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

 2.学生预习

 预习是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问题前置)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处理大部分内容,能发现问题,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

预习的主要任务:

①确立学习目标②明确重难点③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预习的主要形式:

①小组内学生自学,互学,讨论,②教师指导点拨。

预习的主要方法:

A、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自己对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文本的理解,以及学生情况的了解,预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B、提前一至两天向学生提示预习内容,提供导学案;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科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形式;C、由学习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学习资料,收集相关教学信息,开始讨论交流;D、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发挥指导、引领作用,和学生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和重难点;E、发挥小组、对子作用,共同完成学习内容;F、学生分头准备,完成预习笔记。

预习笔记包括学习题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主要内容。

G、老师检查、了解学生预习笔记,掌握预习情况;H、师生共同确定各小组展示内容,作好展示准备。

  课中:

  所有课实行“10+20+10”时间划分的基本教学模式,分别为自主尝试、互动交流、展示汇报和应用提升,不同科目,不同课型在此基本模式上,通过一个月的实践,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模式。

  课堂前10分钟(进行自主尝试、组间互动交流):

每组派一名代表(小组成员轮流)提出本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相同问题不重复提出)。

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各自的发现和不明白的问题,经交流弄明白的记下来(或根据需要作上标记)。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也可以问老师,(老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回答,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师再根据部分学生的困惑采用“小组内互助”“个别指导”“重点辅导”等方式,解决遗留问题。

预习时间因不同内容而有所不同,灵活处理。

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时间尽量控制在10分钟之内,但又要让各小组充分发言)。

  课堂中的20分钟(展示汇报):

每个小组主动地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或对文本的不同理解。

此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

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

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主要是学生自己活动,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小组与小组相互联动。

教师是其中平等的一员,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展现的机会,根据课堂的不定变化,灵活的作好调整,各小组把预习好的任务在展示课上一一亮相,其他小组分享他人的成果。

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或同一任务的不同完成及展现提升,又受到了一定的启发。

 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组织整理并结合已准备好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让学生回答解决问题,进行展示汇报,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利用好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课堂后段10分钟(应用提升、补偿点拨):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分享他人的成果,学习知识启迪智慧。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检测题目进行达标检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在应用中使知识得到巩固提升,拓展延伸。

 

(1)要求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并举手提出一个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最想提出的问题,请学生回答,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酌情解答;对于班内10%的后进生教师要特别关注照顾,适量提问,让其能跟上课堂进度,以便课下有针对性的“开小灶”补偿巩固;

(2)评出优胜组和最佳答题组;(3)布置作业。

 课后:

 没有总结就事倍功半,没有反思就不能进步,课后师生做好后续工作才能巩固教学效果,扩大教学效率。

  1.教师:

(1)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写出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对学生、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析评价,加深对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的了解,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学习小组制定出帮教、督学、调整等措施;

(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重点看学生落实的情况,对答题的书写、格式、步骤等方面严格要求,不合格的面批,问题较多的题再通过习题课解决。

  2.学生:

(1)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回顾,回顾自己在课堂上参与了多少,展示的怎样,提出了几个问题,为本组的成功做了多少努力,今后应该怎么办等等;

(2)知识梳理,对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未弄懂的问题及新发现的问题,先在组内交流汇总,通过同学帮助,小组合作,请教老师等解决好,不留后遗症;(3)小组内生查生、生帮生、生强生。

(二)、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

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如何优化合作学习小组是我校研究的另一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大部分是6人一组,每个班6~8组,要根据学生性别、学习成绩、个性特征、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小组之间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展开。

(三)、进行高效课程整合

以国家课程《语文》《科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为主体,将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民族团结》等及学校课程中的相关内容,通过删减、融合、增补、重组,形成以自主性、体验性、开放性、生成性为主要特征的“主题模块”实施教学。

一是寻找学科课程内容的结合点,将语文、数学课中的实践活动以及科学、品德与社会、地方课程中相重合的部分摘出来,形成专题,指导学生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

每个专题中设置若干个活动主题,每个主题中设置“我的问题、快乐探究、分享喜悦、拓展之旅和学科链接”五个模块,其中“学科链接”是将各学科课程中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点、能力方法训练点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点进行链接,以帮助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时关注。

我们在这些相关联的课程资源中寻找结合点,形成专题,编成校本教材,指导学生以小课题研究的思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是将地方课程中的《传统文化》与学校开展的“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活动结合,将传统文化纳入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行动”项目。

把“经典诗文吟唱”纳入音乐课教学,不再与语文课交叉。

《环境教育》相关模块进行分解重组,融入《科学》《品社》中,《安全教育》纳入班会团队课,《民族常识教育》纳入《品社》课程。

三是将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单独摘出,形成《书法》校本课程。

四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教育合并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以班级为单位间周组织活动。

五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纳入《校本课程》。

主题模块课程我们实行四个环节、五种基本课型模式。

四环节指:

主题生成、方案制定、方案实施、总结评价。

五课型指:

方案制定课、方法指导课、科学探究课、展示交流课、动手操作课。

方案制定课:

教师先通读所任教整册课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创设情景,归纳出小问题,与同年级组教师切磋讨论,并把联系密切的问题整合为一个大主题,即形成主题模块课程,制定方案。

然后集体备课,分派教学任务,由教师组织学生对每个小主题的活动方案进行评价完善。

这个环节工作量较大,非一班一人所能完成,建议由镇小学教研室牵头,搭建一个合作平台,全镇小学集中人力资源,进行细化分解优化组合,各校再根据实际情况取舍应用。

方法指导课:

主题课程实施初期教师要进行基本的方法指导,如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进行访谈调查、如何收集处理资料、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等。

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这些指导和引导,可以随时进行,必要时要通过专门的方法指导课来实施。

如实地采访,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礼貌常识和发问技巧。

科学探究课:

一些严谨的科学知识,学生必须在实验室内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获得。

旨在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增强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还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课:

动手操作课是培养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又训练他们的综合能力的极好方式。

一般适宜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完成。

操作型课堂不能把操作学习视为简单、基本、机械的技能训练,要体现“动手做”、“动脑做”、“做中学”(既手脑并重原则)思想,切实实现动手与动脑的有机融合。

展示交流课:

展示交流课是主题模块教学完成后,所有相关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研究成果交流展示的课型。

展示交流以分享为手段,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主题课程为目的,掌握巩固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并加以拓展训练。

(四)、进行精细校本课程开发(红字部分为已开发课程)

科学素养类:

如环境与资源(植物与生活)、生命科学、学习策略(小学生最优学习法)、计算机应用(使用信息技术课本)、创造技术、医学卫生保健(与体育与健康结合)、现代农业科技、广告制作、物理定律与研究方法、新能源等。

人文素养类:

如文明礼仪(小学生文明礼仪)、逻辑学基础(数学)、法制教育(团队)、科技发展史、中国文化选讲、文学欣赏、写作、演讲与辩论、地方文化(可爱的家乡)等。

  

身心健康类:

如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室)、排球、足球、篮球、乒乓球、跳绳、围棋、旱冰、田径(与体育社团、阳光体育结合)等。

生活职业技能类:

如铜管乐、民乐、声乐、摄影、书法(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剪纸、国画、漫画制作、舞蹈、烹任、插花艺术、秸秆制作、科学栽培等。

学科拓展延伸类:

如语文课中的唐诗宋词赏折(归入整合后的语文课传统文化),外语中的英语会话、英语阅读、科技英语,科学学科中的生活与科学等。

(五)、建立高效的学生评价体系

由于学生之间智力和学习接受能力存在各种差距,学习成绩存在差别,在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下,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以至于出现了一批“问题学生”,众所周知,每个班总有几个学生怎样也考不及格,以至于及格线成了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一道鸿沟,让他们学的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尊严,以至于破罐子破摔,成了学校、老师和家长的一个包袱,我们想尝试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划分为A、B、C三个梯次,然后量身定做适合不同梯次学生的试卷,后进生只做一些难度稍小的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能满足社会生活即可,不强求他们掌握太过高深的一些理论的知识和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得到属于自己的“优秀”,不在让学生和其他学生横向比较,只和自己纵向比较是否有进步。

毕竟学生不是零件,不能用一个标准尺度来打磨加工,如此一来,既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也让教师解放出来,看到这些学生的潜力,从而重视他们,关心指导他们,不再抱有“再教也不及格,管他作甚”的想法,眼里再也没有“笨学生”。

我们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这样,更有利于构建“幸福教育”。

五、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一靠转变观念,二靠自觉实践,三靠示范引领,四靠活动推动,五靠机制保障。

1、转变观念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是前提。

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实践。

为了帮助我校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我们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相关资料、《肥城市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和肥城市教研室编撰的各科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明确的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要着眼于改变、整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自觉实践

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是广大的一线教师,所以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条件下,自觉实践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为此,学校加强宣传力度,号召广大教师不等、不靠,自觉实践。

以教研组为单位,对照我镇其他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认真反思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存在那些主要问题,应怎样进行改进,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实施攻坚作战,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大的突破。

3、示范引领

在自觉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示范引领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捷径。

为此,学校将聘请我镇教研室教研员来校作课,传经送宝,将组织各个学科骨干教师,在全镇范围内上示范课、研讨课,邀请其他学校优秀教师观摩指导,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积极探索。

4、活动推动

活动推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器和催化剂。

为此,我校将面对全体教师,分层次开展课堂教学展示系列活动,我校的高级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分别要举行展示课活动;举行教研组系列研讨活动;广泛开展导师带徒活动。

每次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教导处组织各个层面的教师参加观课议课活动,进行课堂点评,以此推动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5、保障机制

为保证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到每个课堂并取得实效,实行以下保障措施:

(1)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每周一次集体教研,时间是1小时/学科,学校教研组长负责。

主要形式有“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集体反思”等。

集体备课核心是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集体备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仅备教法,更要备学法;集体备课要做到“五个基本统一”,即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统一、课型与方法统一、课堂教学提纲统一、例题和习题统一,克服学校教学无政府状态。

每月举行一次大教研,学校校长负责。

每学期举行一次课堂教学大赛。

对优秀集体备课成果和认真开展活动的备课组,在学校年终考核中予以奖励。

(2)探究新型教学模式。

在学校“三时段九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各教研组要分析本学科特征,分清教学的不同课型(如讲读课、阅读课、作文课、试卷评讲课、练习课、实验课……)研究一定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程序、时间分配、师生活动等),既留给学生学习空间,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研讨活动既要有研讨课,又要在评课基础上达成共识,形成一致意见和相对成熟的模式,然后全组统一实行。

附:

王庄镇北尚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小组

组长 尚建(负责改革全面工作)

副组长 王涛(负责全校课程改革工作与教学研究的指导工作、各类规章制度的制定审核)

张清芳(负责宣传课改政策、组织发动及协调工作)

 成员 张茵果(负责课改培训、校本课程开发、课改教学实施、          教研活动、收集整理教改档案)

王雷(负责课程改革提供后勤保障工作)

邵静(数学课程改革主持人)

杨春花(语文课程改革主持人)

   冯乐(综合课程改革主持人)

2013年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