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考前问题回归导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26599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三考前问题回归导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物必修三考前问题回归导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物必修三考前问题回归导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物必修三考前问题回归导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物必修三考前问题回归导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三考前问题回归导学.docx

《生物必修三考前问题回归导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三考前问题回归导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必修三考前问题回归导学.docx

生物必修三考前问题回归导学

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什么是体液?

体液的组成及含量是怎样的?

人体里的液体都是体液吗?

试举例。

2.什么是内环境?

主要包括哪3种组分?

各组成部分有何转化关系?

血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组织细胞、毛细胞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什么?

3.内环境有哪些成分?

血红蛋白、呼吸酶、载体、消化酶、神经递质、尿素、激素是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哪3个方面?

什么是渗透压?

渗透压的大小与浓度有什么关系?

血浆的渗透压取决于什么?

血浆90%的渗透压取决于哪两种离子?

血浆的pH大约在什么范围?

保持稳定主要与什么离子有关?

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

5.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6.什么是稳态?

调节机制是什么?

稳态是一种什么状态?

稳态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7.内环境的稳态有什么意义?

稳态失调后细胞代谢会怎样?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包括哪两种类型?

试分别举例。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包括哪5个组成部分?

效应器指什么?

如何判断各部分的顺序?

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损坏会怎样?

被针扎时,先缩还是先疼?

3.神经元主要由哪些结构构成?

神经元的功能是什么?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什么?

刺激一端时(正常机体内),传导方向如何?

刺激神经纤维中段时,传导方向如何?

静息时的电位如何?

产生原因是什么?

离子进出的方式是什么?

受刺激时电位如何变化?

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离子进出的方式是什么吗?

钠钾泵在何时工作?

离子进出的方式是什么?

5.突触由哪些结构组成?

常见的突触有哪两种类型?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是什么?

方向如何?

为什么?

7.神经递质的存在部位是哪里?

其合成主要与哪种细胞器有关?

分泌的方式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作用后去向如何?

神经递质如果不被及时分解会怎样?

某种递质作用于后膜时,让大量Na+进入后膜,这种递质是让后膜兴奋还是抑制?

若作用后,让大量Cl-进入的后膜或让Na+不能进入后膜,这种递质是让后膜兴奋还是抑制?

8.“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膜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

细胞外钙浓度降低,对钠内流的抑制屏障作用减弱,使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

”试根据这段材料,分析缺钙抽筋、钙多肌无力的原因。

9.人的各级中枢有哪些?

分别有什么功能?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人类大脑皮层特有的功能区是什么?

分为哪四个区?

分别有什么功能?

11.人的记忆分为哪些类型?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2.什么是体液调节?

什么是激素调节?

二者有什么关系?

13.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哪些?

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区别是什么?

14.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什么?

幼儿缺乏会患什么病?

成年人缺乏会患什么病?

分泌过多会患什么病?

有什么症状?

甲状腺激素的本质是什么?

缺乏时能否口服?

15.生长激素的作用是什么?

幼儿缺乏会患什么病?

分泌过多会患什么病?

成年人分泌过多会患什么病?

生长激素的本质是什么?

缺乏时能否口服?

16.抗利尿激素是由哪个器官分泌的?

具体的作用是什么?

分泌不足会怎样?

血浆渗透压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变多还是变少?

17.性激素的作用是什么?

化学本质是什么?

18.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是什么?

调节的机制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19.胰岛素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的?

是由什么细胞分泌的?

化学本质是?

糖尿病主要原因是什么?

有何症状?

导致出现相应症状的原因是什么?

尿糖如何检测?

出现尿糖就一定是糖尿病吗?

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的病因分别是什么?

20.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的?

是由什么细胞分泌的?

21.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过程是怎样的?

试画图。

除了甲状腺激素外,还有什么激素也是分级调节?

肾上腺素的分泌是分级调节吗?

22.激素调节的特点是什么?

激素在发挥作用时是定向运到靶器官吗?

TRH的中文名称是什么?

作用的靶器官是什么?

TSH的中文名称是什么?

作用的靶器官是什么?

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是什么?

为何TSH只对甲状腺起作用?

23.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那么激素的作用是什么?

激素发挥作用后的去向是什么?

产生激素的细胞与产生酶的细胞在范围上是什么关系?

24.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有何不同?

试列表比较。

25.体温调节的中枢在哪?

属于什么调节?

人体的产热主要靠什么?

人体的散热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体温下降时,要使温度升高,产热与散热是什么关系?

体温升高时,要使温度下降,产热与散热是什么关系?

当人的体温恒定时,比如持续高烧39℃,产热与散热又是什么关系?

26.人体水盐的调节中枢在哪?

当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如何变化?

此时,抗利尿激素增多还是减少?

尿量如何变化?

27.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有何关系?

28.人体免疫系统有哪3个主要组成部分?

各部分又包括哪些组成?

29.人体第一道防线是指什么?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30.什么是体液免疫?

什么是抗原?

什么是抗体?

抗体由哪种细胞产生?

具有什么性?

化学本质是?

在产生的过程中需要哪些细胞器的参与?

分泌的过程属于哪种跨膜运输方式?

体液免疫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

吞噬细胞识别抗原是特异性的吗?

浆细胞能识别抗原吗?

浆细胞的来源有?

记忆细胞的作用是什么?

T细胞的作用是?

淋巴因子有何作用?

什么是二次免疫?

有何特点?

31.什么是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

细胞免疫最终能消灭抗原吗?

32.什么是自身免疫病?

常见的有哪些?

33.什么是过敏?

有何特点?

34.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什么?

是由什么病毒引起的?

该病毒是一种什么病毒?

该病毒的作用对象是什么?

艾滋病晚期病人还有免疫力吗?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可以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进晚餐吗?

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

35.免疫系统有何作用?

免疫学有何应用?

试举例。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1.什么是植物激素?

2.生长素的命名者是谁?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合成原料是?

主要合成部位是哪里?

主要分布在哪里?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

运输方式是?

有何证据?

3.胚芽鞘长不长怎么看?

弯不弯怎么看?

生长素分布均不均受什么因素影响?

4.生长素的作用有何特点?

低浓度与高浓度的界限是什么?

低浓度时起什么作用?

高浓度时起什么作用?

5.生长素类似物能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什么?

6.什么是顶端优势?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解除?

在生产上有何应用?

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什么特点?

根的向地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什么特点?

7.什么是生长素类似物?

在生产上有何应用?

试举例。

8.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预实验需要清水组作对照吗?

正式实验需要清水组做对照吗?

该实验对所选择的枝条有何要求?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

因变量是什么?

无关变量有哪些?

可以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判断浓度是否适宜?

若枝条不生根可能是什么原因?

若在0.4、0.6的浓度下生根效果较好,如何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

9.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的产生、分布、生理作用?

各种激素是否是独立起作用的?

植物的生命活动全部是由激素调节的吗?

植物的生命活动在根本上是受什么调节的?

10.什么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与植物激素有何区别?

有何优点?

第4章种群和群落

1.什么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的单位是什么?

2.什么是样方法?

适用于调查什么生物的种群密度?

适合调查单子叶植物的密度吗?

取样时可以根据地形不同选择什么方法?

取样的关键是什么?

对压在样方边线上的如何计数?

3.什么是标志重捕法?

适用于调查什么生物的种群密度?

标记和调查时有何要求?

例,调查范围4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只,第二次捕获50只,带有标记的30只,求田鼠种群密度。

4.什么是出生率?

什么是死亡率?

对种群密度有何影响?

5.什么是迁入率?

迁出率?

对种群密度有何影响?

6.什么是年龄组成(年龄结构)?

有哪3种常见类型?

可以用于什么?

7.什么是性别比例?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是直接降低什么来控制害虫密度?

8.“J”型曲线:

产生的条件是?

有无K值?

增长率如何变化?

增长速度如何变化?

实例?

公式?

各参数的意义?

9.“S”型曲线:

产生的条件是?

增长率如何变化?

增长速率如何变化?

什么是K值?

在K值时,出生率与死亡率有何关系?

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如何利用K值保护濒危动物及控制有害动物?

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有何特点?

在生产上有何应用?

10.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采用什么方法来计数酵母菌?

计数前对试管做何处理?

如果不作该处理,吸取底层培养液,结果是偏大还是偏小?

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

需要重复实验吗?

血球计数板有几个计数室?

每个计数室里的方格是多少?

如何选择方格进行计数?

培养液滴加时的操作要点是什么?

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该如何处理?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如何计数?

例,在用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对某一稀释50倍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计数室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多少个?

11.什么是群落?

根据什么来区分不同群落的类型?

丰富度是指什么?

调查物种丰富度能用标志重捕法吗?

我国丰富度有何规律?

12.种间关系常见有哪4种?

试举例,并用简单曲线表示。

13.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哪两种类型?

影响动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影响水平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14.什么叫群落演替?

什么是初生演替?

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

试举例。

什么是次生演替?

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

试举例。

群落达到相对稳定阶段,物种组成还会发生变化吗?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有何影响?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什么是生态系统?

试举例。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4部分?

试对各组分进行简单描述并举例。

是不是所有植物都是生产者?

是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

是不是所有细菌都是分解者?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什么?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隐含了几个营养级?

螳螂是第几营养级?

黄雀是几级消费者?

4.食物链和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什么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什么的渠道?

5.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地球上的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哪里?

太阳能是如何进入生态系统的?

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流经一个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

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

生产者的能量来源是哪里?

能量去路有哪些?

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去路是怎样的?

同化量与摄入量有何关系?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哪部分?

6.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会百分之百地流入到下一营养级?

暂未利用的能量是指哪部分?

这说明能量流动有何特点?

能量传递效率是如何计算的?

能量的传递效率一般是多少?

例,在食物链a→b→c→d中,若d增加1kg至少消耗a是多少?

若a有1000kg,d最多能获得多少?

能量传递效率一定在10%~20%之间吗?

能量传递效率会因为人的参与而提高吗?

能量流动为何是单向的?

试分析原因。

7.能量金字塔是根据什么绘制的?

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研究能量流动有何实践意义?

试举例说明。

8.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什么?

循环是指在什么之间循环?

有何特点?

9.碳循环:

自然界中的碳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

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

碳是如何进入生物群落的?

碳是如何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自然界的?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什么形式循环?

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什么形式流动?

碳循环被破坏会导致什么现象?

如何缓解?

10.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有何关系?

11.生态系统的信息主要有哪3种?

试举例。

1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何作用?

试举例。

1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有何应用?

试举例。

14.什么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为何能维持稳定?

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什么?

1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哪两个方面?

试举例说明。

二者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何关系?

试用曲线来说明。

该规律适用于所有生态系统吗?

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1.我国人口增长是什么曲线?

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什么影响?

试举例说明。

3.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4.生物多样性包括哪3个方面?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哪3种?

试分别举例。

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是体内含有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

人体里的液体不都是体液,如汗液、泪液、尿液、消化液。

2.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3种组分。

血浆与组织液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单向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回流形成血浆。

血细胞生活在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在淋巴,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在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淋巴和组织液。

3.内环境的成分有水、无机盐、蛋白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血红蛋白、呼吸酶、载体、消化酶等成分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神经递质、溶菌酶可以是内环境的成分。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3个方面。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与浓度成正比。

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血浆的pH为7.35~7.45,主要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5.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6.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是一种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状态,包括成分和理化性质两个方面。

7.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失调将直接导致细胞代谢紊乱。

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如尝梅止渴)和条件反射(如望梅止渴)两种类型。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通过观察神经节、突触连接、小蝴蝶可以判断反射弧5个部分的顺序。

3.神经元由胞体、短的树突和长的轴突构成。

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静息时电位是外正内负,主要是K+外流导致。

受刺激时,电位会变成外负内正,主要是Na+内流引起。

K+外流、Na+内流是通过离子通道进行,属于协助扩散;钠-钾泵将Na+泵出、将K+泵入属于主动运输。

5.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3部分构成。

常见的突触有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的。

方向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产生,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7.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其合成主要与高尔基体有关。

分泌方式是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作用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作用后会立即被分解。

8.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除感觉功能外,还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功能。

下丘脑有体温、水盐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有关。

脑干有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和心跳。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各级中枢彼此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9.语言功能是人类大脑皮层特有的功能,分为H(听)、S(说)、V(读)、W(写)四个区。

10.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的联系有关(海马区),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1.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2.人体的内分泌腺主要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胸腺等。

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运输到全身。

13.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儿缺乏会患呆小症,成年人缺乏会得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分泌过多会得甲亢,表现为食量大增、消瘦、亢奋等。

甲状腺激素的本质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缺乏时可以口服。

14.生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侧重骨的生长和蛋白质合成。

幼儿缺乏会得侏儒症,分泌过多会得巨人症。

成年人分泌过多会得肢端肥大症。

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缺乏时不能口服。

15.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分泌不足会尿崩。

16.性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维持第二性征。

化学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

17.血糖的来源有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血糖的去向有氧化分解为CO2和水、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成非糖物质。

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

【正反馈:

打破平衡,促进或增强,如排尿、流血;负反馈:

维持平衡,如体温、水盐调节。

18.胰岛素能通过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来实现降低血糖。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I型和II型),常表现出“三多一少”症状,多食(葡萄糖氧化分解障碍,细胞供能不足)、多尿和多饮(尿液中含葡萄糖,带走大量水分)、消瘦(细胞供能不足,脂肪、蛋白质等分解加快)。

19.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水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实现升高血糖。

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

20.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是指: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涉及激素依次是: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

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相关激素的分泌,称为反馈。

21.激素调节的特点:

①微量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TRH的靶器官是垂体,TSH的靶器官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

TSH之所以只对甲状腺起作用是因为甲状腺细胞表面有与TSH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22.激素的作用是传递信息。

激素的受体有的在细胞膜上(如水溶性的肾上腺素、胰岛素等),有的在细胞内(如脂溶性的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等)。

激素之间的作用有时表现为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有时表现为协同作用,如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

23.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但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24.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人体的产生主要靠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以骨骼肌和肝脏为多),人体的散热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的毛细血管。

体温下降时,要让产热大于散热来恢复正常体温;体温升高时,要让产热小于散热来恢复正常体温;人体温恒定时,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如持续高烧39℃。

25.人体水盐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当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26.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27.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3个部分组成。

28.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组成,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前两道防线是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专门针对突破了前两道防线的病原体,称为特异性免疫。

29.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来作战,称为体液免疫。

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抗体是专门抗击抗原,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

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具有特异性,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产生过程中涉及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分泌的过程属于胞吐。

体液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均能识别抗原,但吞噬细胞识别抗原的过程是非特异的。

浆细胞可以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记忆细胞的作用是记住入侵抗原的特征,当同一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来进行免疫,这个过程称为二次免疫。

二次免疫特点是比初次反应迅速、强烈。

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可以识别抗原,并产生淋巴因子,增强B细胞的增殖分化。

30.T细胞靠接触靶细胞作战,称为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

31.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2.过敏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特点是: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②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3.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该病毒是RNA病毒(逆转录病毒)。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只会保留部分体液免疫)。

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

34.免疫系统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免疫学的应用有疫苗、免疫抑制剂、免疫检测(抗原-抗体杂交)、免疫治疗等。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生长素的命名者是温特,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IAA),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而引起植株增高,合成原料是色氨酸。

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有横向运输(只能发生在尖端,而且得有单侧光刺激)、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韧皮部),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逆浓度,耗能)。

3.胚芽鞘长不长看有无生长素来源,弯不弯看生长素分布均不均。

4.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两重性,即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横线以下)时抑制生长。

5.生长素(类似物)能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杂草与农作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杂草较敏感,浓度过高会被杀死。

6.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部位运输,导致侧芽部位浓度过高,侧芽对生长素比较敏感,生长因此受到抑制。

去掉顶芽即可解除顶端优势,如果树剪枝、棉花摘心;也有保持顶端优势的,如获得木材。

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根的向地产生原因是因为重力作用导致生长素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背地侧,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向地侧生长受抑制。

根的向地性也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7.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与生长素生理效应类似的化学物质,如2,4-D,可用于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花蕾期)、促使扦插的枝条生根等。

8.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该实验的材料最好是选择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带芽不带叶),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因变量是生根的长度或数量,无关变量有枝条的生长情况、枝条的数量、处理时间等。

本实验可以用清水组作为对照组。

若在0.4、0.6的浓度下生根效果较好,可以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