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传记选读》17《徐霞客传》练习及答案.docx
《粤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传记选读》17《徐霞客传》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传记选读》17《徐霞客传》练习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传记选读》17《徐霞客传》练习及答案
17 徐霞客传
北 门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①。
终窭(jù)②且贫,莫知我艰。
已焉哉!
天实为之,谓③之何哉!
王事适(zhì)④我,政事一埤(pí)益⑤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zhé)⑥我。
已焉哉!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⑦我,政事一埤遗⑧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⑨我。
已焉哉!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注释】
①殷殷:
很忧伤的样子。
②终:
王引之《经义述闻》引王念孙说:
“终,犹既也。
”窭:
贫寒,艰窘。
③谓:
犹奈也,即奈何不得之意。
④王事:
周王的事。
适:
掷。
适我,扔给我。
⑤政事:
公家的事。
一:
都。
埤益:
增加。
⑥徧:
同遍。
谪:
谴责,责难。
⑦敦:
逼迫。
⑧遗:
增加。
埤遗,犹“埤益”。
⑨摧:
挫也,讥刺。
【译文】
我从北门出,忧心深重重。
生活贫且
窘,无人知我辛。
唉,老天此安排,让人怎么说!
王爷差遣重,公府事更多。
忙完家中去,家人多斥呵。
唉,老天此安排,让人怎么说!
王事做不完,府上差役重。
做完家中去,家人斥责多。
唉,老天此安排,让人怎么说!
【赏析】
这首诗的主人公虽然是一名官吏,但全诗并非无病呻吟,的确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
对诗中连用“我”字而蕴含的感情色彩,昔人评曰:
“三章共八‘我’字,无所控诉,一腔热血。
”(邓翔《诗经绎参》)全诗纯用赋法,不假比兴,然而每章末尾“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三句重复使用,大大增强了语气,深有一唱三叹之效,牛运震《诗志》认为这些句段与《古诗十九首》中“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等一样,“皆极悲愤语,勿认作安命旷达”。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蒙叟、东涧老人等。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天启时参修《神宗实录》,崇祯时为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南明弘光时官居礼部尚书。
入清后,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
顺治三年(1646)称病归故里。
次年,因江阴黄毓祺反清案牵连入狱。
出狱后居家,筑绛云楼以藏书检校著述。
诗文在当时极负盛名,东南一带,奉为“文宗”和“虞山诗派”的代表人物。
编著甚丰,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列朝诗集》《开国群雄事略》等。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余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我国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影响深远。
名胜风景谁不爱?
自古以来许多有识之士都喜欢游山玩水,如李白、苏轼、王维等,这些人看完风景后都用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难道山水只能让文人在纯美的视觉中荡涤内心吗?
有一个文人,他被称为“千古奇人”。
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出生入死。
其足迹踏遍黄山、泰山、普陀、天台、雁荡、九华、武夷、庐山、华山、武当、罗浮、盘山、五台、阻山、衡山、九异等名山,游尽太湖、民江、黄河、富春、闽江、九鲤湖、钱塘江、潇水、湘水、郁江、黔江、黄果树瀑布、盘江、滇池、洱海等胜水。
在荡涤内心的同时,还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都作了详细考察记录,为中国地理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
……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襥被。
一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居平未尝鞶帨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
“曾造雁山绝顶否?
”霞客唯唯。
质明已失其所在。
十日而返,曰:
“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
”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
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
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石斋于黄山,如步武耳……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二经,山川两戒,自纪载来,多囿于中国一隅,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
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
曰:
“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
”
丙子九月,辞家西迈。
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
遇盗于湘江,闻被创死,函其骨,负之以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
……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
丽江木太守偫糇粮,具笋舆以归。
病甚,语问疾者曰:
“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
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
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
履丁为余言:
“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颂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
”其为人若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加:
超出
B.过陈木叔小寒山过:
经过
C.质明已失其所在质明:
天刚亮
D.多承袭傅会傅会:
把无关系的事
物硬说成有关系
解析:
B项,过:
拜访。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霞客奇情逸志的一组是(C)
①力耕奉母,践更繇役 ②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 ③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④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 ⑤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 ⑥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⑤D.②④⑥
解析:
①说他有孝心;④写的是自然景观;⑥表现他对黄石斋的友情之笃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徐霞客十分喜欢山水,曾登雁荡山十日而返,放志远游一生,终穷天下之胜,对自己的一生毫无遗憾。
B.徐霞客出游行装简单,常忍受饥饿翻山越岭,虽有重重困难和险阻,仍不忘记录旅行见闻,文采斐然。
C.徐霞客曾跟随僧人静闻登鸡足山,途中静闻遭遇强盗而病死,徐霞客最终将静闻葬于迦叶道场,了却静闻的夙愿。
D.徐霞客游览考察之后,认为一些天文地理书中有错误之处,后腿脚有病,不便行走,于是修撰《鸡足山志》。
解析:
C项,原文有“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可见应是静闻跟随徐霞客,而非徐霞客跟随静闻。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
(2)闻被创死,函其骨,负之以行。
(3)具述石斋颂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
答案:
(1)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看到有一个坑洼在那里,是大雁住的地方。
(关键词:
间道为,扪)
(2)静闻被伤害致死,他就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着尸骨前行。
(关键词:
创,函)
(3)(他儿子)详细讲述了黄石斋被拘押但是没有戴刑具的情状,他躺在床上十分感叹,不吃东西去世了。
(关键词:
颂系状)
一、基础训练
1.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B)
A.抹布 抹杀 抹桌子 拐弯抹角
B.温和和面和牌一唱一和
C.累赘受累连累成千累万
D.落枕沦落落幕丢三落四
解析:
A项,mā/mǒ/mā/mò;B项,依次读为:
hé/huó/hú/hè;C项,léi/lèi/lěi/léi;D项,lào/luò/luò/là。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荣膺 渲染 人才倍出 蜂拥而来
B.树阴 销毁 委屈求全 遍体鳞伤
C.精粹 辑私 通宵达旦 针贬时弊
D.起讫 邮戳 好高务远 变本加厉
解析:
A项,倍—辈;B项,屈—曲;C项,辑—缉;贬—砭;D项,“务”“骛”在这里通用。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
(1)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加大了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现象的工作力度,多数地区乱收费的发展势头得到了有效________。
(2)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的________,但仍属于虚构的形象。
(3)出了差错,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老是埋怨别人,________责任。
(4)正确与错误之间的________,有时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分清的。
A.遏止 原形 推脱 界限
B.遏制 原型 推脱 界限
C.遏止 原形 推托 界线
D.遏制
原型 推托 界线
解析:
(1)原形:
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原型:
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2)遏止:
用力阻止。
遏制:
制止。
(3)推脱:
推卸,推迟;推托:
借故拒绝。
(4)界线:
两个地区或不同事物之间的分界,彼此间有明显的分隔;界限:
分界,限度,多用于抽象事物。
4.下列加点的固定短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
A.经北京宣武医院精心治疗,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在昏迷三个月后竟然起死回生,苏醒过来并能开口说话了。
B.再过几个月就要高中毕业了,三年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好像漫长得长,可现在回头一想,却如白驹过隙一般。
C.他为人不错,只是过于固执,喜欢钻牛角尖,钉是钉,铆是铆,一点也不晓得变通。
D.报纸和读者之间难以直接交流,电视则不同,当面鼓对面锣,可以与观众进行直接对话。
解析:
A项,“起死回生”指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不能指病人自己。
B项,“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C项,“钉是钉,铆是铆”喻做事认真,常用于褒义。
D项,“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地谈判或交换意见。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D)
A.收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
国过去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方面。
B.当前,国际反恐怖合作使带有明显恐怖主义色彩的“东突”势力处境十分尴尬,一方面他们对本·拉登恐怖势力被击毁痛心不已,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表示对美国军事打击的支持,试图拉开其与本·拉登恐怖势力的距离。
C.如今的手机已不再是单纯的通信工具,因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贴身伴侣,用来尽情表现个人品位。
D.21世纪的整个世界面临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适者生存,谁不是强者,谁就不属于这个时代。
解析:
A项,“这”指代不明。
B项,语序不当,“他们”位置不当。
C项,不合逻辑,上下句无充分的因果关系。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D)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___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却难以见容当权派。
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⑥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解析:
①先“有感”,再进一步讲不平;④先写“当时”,再写“百世”;⑥这样讲才能突出在同党那里不受欢迎的意思。
二、阅读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①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
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
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②以为功。
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
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而君之门人给谏④俞君,于是裒⑤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
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
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
孔予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岂皆古之中声也哉?
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呜呼!
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
,而作之忾也固矣!
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
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选自《古文观止》)
注:
①经历:
掌管文牍的小官。
②馘(guó):
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
③阃(kǔn)寄:
指边将领。
④给谏:
掌管谏诤、弹劾之官。
⑤裒(póu):
聚集。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
痛斥
B.以恣寇之出没恣:
任凭
C.其能遗之也乎遗:
留存
D.而作之忾也固矣忾:
愤怒
解析:
C项,遗:
遗漏。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B)
A.①而父之哭其子
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B.①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其能遗之也乎
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
②茅子受读而题之
解析:
A项,均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介词,拿、把/介词,因为。
C项,均为“语气副词,表反问”。
D项,均为“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9.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是(D)
①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②数呜咽欷,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③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讥刺 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⑤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⑥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
A.①③⑤B.②③④
C.④⑤⑥D.②③⑥
解析:
①说皇帝仁慈圣明;④说沈青霞死之后的事;⑤说孔子编《诗经》。
【参考译文】
沈君青霞,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向皇帝上奏表痛斥当权的宰相,宰相因此非常痛恨他。
正在竭力罗织他罪名的时候,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别减轻他的罪责,把他流放到边塞去。
在那段时期,沈君敢于直谏的美名已传遍天下。
不久,沈青霞就疲惫地携带妻儿出关在塞上安家。
正巧碰上宣府镇、大同镇一带频频传来敌人入侵的告急警报,而总督以下的将领,毫不抵抗,缩在堡垒里束手无策,任凭敌寇出入侵扰,连射一支箭抗击敌人的事都没有做到。
甚至等到敌人退却,就割下自己队伍中阵亡者和在郊野行走百姓的左耳,冒充杀敌数字邀功请赏。
于是父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惨状,到处都是,百姓们连控诉呼吁的地方都没有。
沈君对上既愤慨边疆防务的日益废弛,对下又痛恨众将士任意残杀人民,蒙骗朝廷,多次哭泣感叹,便把他的忧郁表现在诗歌文章之中,以抒发情怀,就成为文集中的这些篇章。
沈君原来就以敢于直谏,受到时人的敬重,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对时政多所讽刺,逐渐传播出去,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
于是他们开始竭力进行造谣陷害,这样沈君的大祸就发生了。
沈君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辨冤,但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
的人,不久便因罪撤职。
又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
相也被罢官。
沈君的老朋友俞君,于是收集编辑了他一生的著述若干卷,刊刻流传。
沈君的儿子沈襄,来请我写篇序言放在文集前面。
我恭读了文集后写道:
像沈君这样的人,不就是古代有高尚节操的那一类志士吗?
孔子删定《诗经》,从《小弁》篇的怨恨亲人,《巷伯》篇的讥刺谗人以下,其中忠臣、寡妇、隐士和愤世嫉俗之人的作品,一起被列入“国风”、分入“小雅”的,数不胜数。
它们难道都符合古诗的音律吗?
然而孔子所以并不轻易删掉它们,只是因为怜悯这些人的遭遇,推重他们的志向。
还说“这些诗歌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情,又以合乎礼义为归宿”,“说的人没有罪,听的人完全应该引为鉴戒”。
沈君虽已去世,但海内的士大夫至今一提到他,没有一个不鼻酸流泪的。
啊!
文集中所收载的《鸣剑》《筹边》等篇,如果让后代人读了,它们足以使奸臣胆寒,使边防战士跃马杀敌,而激发起同仇敌忾的义愤,那是肯定的!
日后假如朝廷的采风使者出使各地而看到这些诗篇,难道会把它们遗漏掉吗?
我恭敬地记在这里。
至于说到文采辞藻的精美不精美,以及与古代作家为文的宗旨是否符合,那不是评论沈君大节的东西,所以我就不写了。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2)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3)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
答案:
(1)不久,沈青霞就疲惫地携带妻子和儿女,出关在塞上安家。
(关键词:
已而,累然,
妻子,家)
(2)但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罪撤职。
(关键词:
而,相与,坐,罢)
(3)至于说到文采辞藻的精美不精美,以及与古代作家为文的宗旨是否符合,那不是评论沈君大节的东西。
(关键词:
工,当,旨,所以)
(二)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1~13题。
高梦旦先生小传
胡 适
民国十年的春末夏初,高梦旦先生从上海到北京来看我。
他说,他现在决定辞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的事,他希望我肯去做他的继任者。
他说:
“北京大学固然重要,我们总希望你不会看不起商务印书馆的事业。
我们的意思确是十分诚恳的。
”
那时我还不满三十岁,高先生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他的谈话很诚恳,我很受感动。
我对他说:
“我决不会看不起商务印书馆的工作。
一个支配几千万儿童的知识思想的机关,当然比北京大学重要多了。
我所虑的只是怕我自己干不了这件事。
”当时我答应他夏天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去住一两个月,看看里面的工作,并且看看我自己配不配接受高先生的付托。
那年暑假期中,我在上海住了四十五天,天天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去,高先生每天把编译所各部分的工作指示给我看,把所中的同事介绍和我谈话。
每天他家中送饭来,我若没有外面的约会总是和他同吃午饭。
我知道他和馆中的老前辈张菊生先生、鲍成昌先生、李拔可先生,对我的意思都很诚恳。
但是我研究的结果,我始终承认我的性情和训练都不配做这件事。
我很诚恳的辞谢了高先生。
他问我意中有谁可任这事。
我推荐王云五先生,并且介绍他和馆中各位老辈相见。
他们会见了两次之后,我就回北京去了。
我走后。
高先生就请王云五先生每天到编译所去,把所中的工作指示给他看,和他从前指示给我看一样。
一个月之后,高先生就辞去了编译所所长,请王先生继他的任,他自己退居出版部部长,尽心尽力地襄助王先生做改革的事业。
民国十九年,王云五先生做了商务印书馆的总理(经理)。
民国二十一年一月,商务印书馆的闸北各厂都被日本军队烧毁了。
兵
祸稍定,王先生决定要做恢复的工作。
高先生和张菊生先生本来都已退休了,当那危急的时期,他们每天都到馆中来襄助王先生办事。
两年之中,王先生苦心硬干,就做到了恢复商务印书馆的奇迹。
我特记载这个故事,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件美谈。
王云五先生是我的教师,又是我的朋友,我推荐他自代,这并不足奇怪。
最难能的是高梦旦先生和馆中几位老辈,他们看中了一个少年书生,就要把他们毕生经营的事业付托给他;后来又听信这个少年人的几句话,就把这件重要的事业付托给了一个他们平素不相识的人。
这是老成人为一件大事业求付托人的苦心,是大政治家谋国的风度。
这是值得大书深刻,留给世人思念的。
高梦旦先生,福建长乐县人,原名风谦,晚年只用他的表字“梦旦”为名。
“梦旦”是在茫茫长夜里想望晨光的到来,最足以表现他一生追求光明的理想。
他早年自号“崇有”,取晋人裴顾《崇有论》之旨,也最可以表现他一生崇尚实事痛恨清谈的精神。
因为他期望光明,所以他最能欣赏也最能了解这个新鲜的世界,因为他崇尚实事,所以他不梦想那光明可以立刻来临,他知道进步是一点一滴的积聚成的,光明是一线一线的慢慢来的。
最要紧的条件只是人人尽他的一点一滴的责任,贡献他一分一秒的光明。
高梦旦先生晚年发表了几件改革的建议,标题引一个朋友的一句话:
“都是小问题,并且不难办到。
”这句引语最能写出他的志趣。
他一生做的事,三十年编纂小学教科书,三十年提倡他的十三个月的历法,三十年提倡简笔字,提倡电报的改革,提倡度量衡的改革,都是他认为不难做到的小问题。
他赏识我,也是因为我一生只提出一两个小问题,锲而不舍地去做,不敢好高骛远,不敢轻谈根本改革,够得上做他的一个小同志。
高先生的为人,最慈祥,最热心,他那古板的外貌里藏着一颗最仁爱暖热的心。
在他的大家庭里,他的儿子、女儿都说:
“吾父不仅是一个好父亲,实兼一个友谊至笃的朋友。
”他的侄儿、侄女们都说:
“十一叔是圣人。
”这个圣人不是圣庙里陪吃冷猪肉的圣人,是一个处处能体谅人,能了解人,能帮助人,能热烈的爱人的,新时代的圣人。
他爱朋友,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
他爱真理,崇拜自由,信仰科学。
因为他信仰科学,所以他痛恨玄谈,痛恨迷信,痛恨中医。
因为他爱国家社会,所以他爱护人才真如同性命一样。
他爱敬张菊生先生,就如同爱敬他的两个哥哥一样。
他爱惜我们一班年轻的朋友,就如同他爱护他自己的儿女一样。
他的最可爱之处,是因为他最能忘了自己。
他没有利心,没有名心,没有胜心。
人都说他冲淡,其实他是浓挚热烈。
在他那浓挚热烈的心里,他期望一切有力量而又肯努力的人都能成功胜利,别人的成功胜利都使他欢喜安慰,如同他自己的成功胜利一样。
因为浓挚热烈,所以冲淡得好像没有自己了。
高先生生于公历1870年1月28日,死于1936年7月23日,葬在上海虹桥公墓。
葬后第四个月,他的朋友胡适在太平洋船上写这篇小传。
1936年11月26日
1
1.作为一篇传记文章,本文开头为什么不直接写“高梦旦先生,福建长乐县人,原名凤谦……”,而要写高梦旦先生请“我”接替他主持商务印书馆一事的前后经过?
答案:
(1)作者如此处理,是要为后文开掘高先生“为一件大事业求付托人的苦心”这种举贤任能、甘居下位的胸怀,“是大政治家谋国的风度”等作铺垫。
(2)先写事记叙,后议论评价。
改变传统的传记格局,使行文生动活泼,别开生面。
(3)“述”为评的基础,“评”为述的升华。
先记事,把高先生最值得颂扬的事情写出来,使得后文对人物的评价有据可依,避免突兀。
12.作者在文中对高梦旦先生的为人进行了评价,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案:
文章分别从崇实敬业(托付事业的苦心、大政治家谋国的风度),爱憎鲜明(他爱朋友,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
他爱真理,崇拜自由,信仰科学。
因为他信仰科学,所以他痛恨玄谈,痛恨迷信,痛恨中医),淡泊忘我(没有利心,没有名心,没有胜心;冲淡得好像没有自己)三个方面略做评述。
13.为人物作传,一般并不掩饰作者对传主的情感倾向。
说说作者对传主表现出怎样的感情态度。
答案:
文章既介绍了传主的一生及其志向和人格,真正做到了“传其事,寓其意”,又
于文墨驰骋之中真切地表露出作者的真实情感:
①对长者的尊敬,②对传主
知遇之情的感激。
③对传主事业心的感佩,④对传主人格的热情赞扬。
⑤对传主的深切怀念。
三、语言运用
14.请概括下面几位网友留言的内容,在“课前一分钟”向同学介绍。
要求:
以“电影明星”开头,内容准确、层次清晰,不超过60字。
@南方凤凰:
连续两天缺席后,电影明星周星驰终于来到广东省政协会议会场,迟到了39分钟。
当日下午的分组讨论会又不见了踪影。
@经典333:
迟到40分钟算什么,为什么总是要盯着星爷看呢。
平常心对待,人家也很忙的。
@强力优化:
真像《逃学威龙》里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