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练习选择题大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23510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练习选择题大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练习选择题大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练习选择题大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练习选择题大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练习选择题大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练习选择题大解析.docx

《高考历史练习选择题大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练习选择题大解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练习选择题大解析.docx

高考历史练习选择题大解析

高考历史练习选择题大解析

比较型选择题题型解读

比较型选择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有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比较的,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

此类题在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

比较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分析、归纳和比较能力。

比较型选择题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类比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是程度性比较,如“最早”“最主要”等;对比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

同学们在做比较型选择题时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2、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3、同学们在做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

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

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

4、同学们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例题:

【例1】('04•江苏)以下关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B.总部都设在美国

C.都曾经受到大国操纵             D.都一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解题思路】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产物,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以A是错误的。

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但国际联盟总部设在日内瓦,所以B也是错误的。

国际联盟是维护一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秩序,因此根本不是维护世界和平的;联合国在成立之初也是由美国操纵的,并且发动了侵朝战争等,所以最初也不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因此D也应排除。

国际联盟被英法控制,而联合国在成立之初被美国控制。

【答案】C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同学们的分析比较能力,从其背景、概况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同时要注意此类题的备选项所提示的比较角度。

【例2】('03•上海)以下与18世纪英国学者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最接近的见解是:

A.“从字义通经义,从经义通义理”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C.“大贾富民”是“国之司命”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解题思路】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其经济学观点主要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而备选项中A、B、D三项都不属于经济学方面的主张。

【答案】C

【点拨】此题是一道比较型选择题和材料型选择题相结合的试题,此题的特点是将备选项同题干内容进行比较。

【例3】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③都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题思路】这两次会议都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科学分析,因此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都提出了党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内容实际上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共八大的有关决议,因此二者之间有一定的继承性。

但八大上没有提出改革开放。

【答案】A

【点拨】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它们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指明了方向,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

【例4】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A.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B.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

C.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D.科学与技术结合得特别紧密

【解题思路】两次工业革命都没有使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同时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所以B、C两项不是其不同之处。

第二次工业革命虽然是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但这不是其最大的不同之处。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没有真正地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科技的发展为基础,科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这是其最大的不同之处。

【答案】D

【点拨】此题是类比型选择题,同时又是一道程度型选择题,同学们在做此题时既要注意找出它们的不同模拟试题:

1.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近代化:

①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向重工业发展②受到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③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④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A.民主和科学              B.彻底废除旧制度

C.新思想新文化          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3.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与“和平、民主、团结”两个口号的相似之处是:

A.以巩固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B.争取同蒋介石集团继续合作

C.争取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D.揭露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

4.下列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哪一项与唐代的“庸”相似?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保甲法

5.二战后,新加坡、韩国经济显著发展的共同经验是:

A.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B.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协调发展

C.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D.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并不断调整发展战略

6.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B.改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D.目的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7.促成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因素主要是:

A.阶级利益的共同性        B.主要斗争对象的一致性

C.革命目的的共同性        D.合作方式的灵活性

【解析】

1.A我国近代化最初是由封建地主阶级领导开始的,五四运动后,又由无产阶级领导,所以④是错误的;中国的近代化从轻工业开始,欧美国家的近代化也是从轻工业开始,所以①是错误的。

2.D民主和科学以及新文化的要求都是由新文化运动提出的,这三者都从不同方面掀起了反封建制度的斗争,但都没有提出彻底废除封建制度的要求。

但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是它们的共同要求。

3.B抗战结束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完成,因此“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的提出不是为了巩固统一战线,因此A项应排除。

C、D两项只是抗战后中共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所以也应排除。

4.B募役法是纳银代役,而庸是纳绢代役,所以二者同时以钱或物代替服役,因此二者相似。

5.D此题中最具干扰性的是A,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两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B、C两项很显然是错误的。

6.C此题既是比较型选择题,又是程度型选择题,B、C两项都是新经济政策新的表现,但B项是部分内容,C项反映了其本质,是最主要的。

7.B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两党虽然都是革命政党,但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革命的目的也不同;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国民党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是反革命的,所以A、C两项应排除,而合作方式的灵活性,只能是国共合作的条件,不是主要因素。

材料型选择题题型解读

材料型选择题是历史材料题的扩展和延伸。

此类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

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同学们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同一般材料解析题一样,材料型选择题的材料来源广,形式多样,如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等。

材料选择题对同学们能力要求比较高,首先要求同学们具有阅读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即要求同学们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其次要求考生善于通过材料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

做材料型选择题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注意材料阅读,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

二是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同学们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

三是要对材料来源及作者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分析其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这样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如中国古代的史料对农民战争中的人物都称为"贼""匪"等,对这些要进行客观的分析。

此类题由于命题灵活,思路开阔,所以近年来颇受重视,特别是在上海高考试卷中,2004年的历史题中全部都引有材料。

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要予以关注。

 

例题:

【例1】('04•全国文综)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上部文字为: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解题思路】通过材料可以分析出在宋代已经生产了钢针,但不能判定是此时才开始的,印记上有商标的标示和广告的内容,但也不能判定这是最早的商标、广告,所以A、B两项应排除。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在明朝中后期才出现的,同时在材料中也根本没有反映生产关系的内容,所以D项也应排除。

从题中“收买”“造”“转卖兴贩”等内容可以看出C项是正确的。

【答案】C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材料的阅读、分析和准确理解能力,在做题时要将备选项中的内容同材料一一对应,只有完全符合的才正确,如本题的A、B两项中的“开始”“最早”显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这就是没有客观准确地反映材料,所以应排除。

【例2】('03•上海)观察下面《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的漫画,作者表达的是英国意欲:

A.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    B.打破欧洲的均势格局

C.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    D.同欧陆列强结成联盟

【解题思路】此题是一道漫画题,画面简单,但寓意明确。

从画面看,英国在帮助一个弱国,但我们还应看到,他在帮助弱国的时候,没有将强国打垮,而是使欧洲形成了一个均势,这也正是英国的目的。

【答案】C

【点拨】在做漫画题时,同学们不仅要了解和明确漫画的表面意思,更要分析其内在的本质性内容,同时如果一个漫画有多个人物或事物,还要分析其相互关系,以此达到准确把握漫画内容的目的。

【例3】下列四种曲线反映了中国近代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演变过程,其中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题思路】此题中有四条曲线,分别反映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试题要求找出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曲线,那么我们可以根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来分析,首先其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1895年初步发展,一战期间(1914年后)迅速发展,建国后得到调整,后被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

所以可以看出③符合这些特点。

【答案】C

【点拨】在材料题中经常有曲线图、柱状图等表示发展状况的图片出现,同学们在做此类题时,首先可以根据题意的要求找出几个特殊点进行分析,得出这些图中反映的历史现象的规律和特点,然后进行判断。

如本题就可以分析各种经济形式的产生、发展以及最后结束的时间。

【例4】下列古诗中,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B.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C.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D.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解题思路】此题以材料为备选项,在做此题时首先应对隋朝大运河进行客观的评价,然后,分析哪个材料违背这一评价,即是不正确的。

隋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作用是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B、C、D三项都对此给予了肯定,所以应排除。

只有A项将隋亡完全归结到了运河的开凿上,所以是错误的。

【答案】A

【点拨】以材料为备选项的试题,比较多的是对某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分析。

在做此类题时,考生应首先根据题干要求分析基本答案,而后分析备选项内容,并同自己得出的答案进行比较,予以判断。

模拟试题:

1.《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甘龙曰: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遵循先代旧制B.因时进行变革

C.加强思想控制D.强化专制统治

2.马克思指出: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读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适用于: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3.读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图中能够揭示的信息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英国开始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的海外市场急剧萎缩        D.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4.《中国的科学与发明》一书中写道:

“现代研究显示,中国早期的官僚政治组织,对于科学的发展有很强大的推动力。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上述看法的是:

A.火药的发明               B.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C.僧一行实测子午线长度    D.宋应星写成《天工开物》

5.1933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

“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

”这一法律说明: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控制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政府放弃自由企业制度D.工人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6.西柏坡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与井冈山、延安一起并称为中国革命的三大圣地。

中共党史上与西柏坡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的重大问题是: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选择B.“两个务必”思想的提出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析】

1.A此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而材料中的“知(智)者不变法而治”“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是作者思想的核心。

2.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孔子托古改制来宣传变法思想,正符合马克思的观点。

3.A此题既要注意地图中英国的市场遍及世界各地,同时还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

4.C此题中的关键点在于材料明确提出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组织,不是指官僚本人,结合教材,可知只有僧一行测量子午线是由政府组织的。

5.B罗斯福新政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扩大消费,而保障工人的部分权利,实际上就是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工人收入,刺激消费,缓解经济危机。

6.B1949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否定型选择题题型解读

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

此种题型也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异,即在试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就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选出来。

该题型结构特点是在题干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提示语。

否定型选择题首先是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在此类题中较多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影响、意义、评价等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

其次此类题较多地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所以同学们要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实质有清晰的认识。

第三、考查同学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因为此题主要选择错误的选项,而由于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

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

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例题:

【例1】('04•全国文综)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解题思路】此题的解答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是明确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这时期显著的特征,即社会变革,在四个备选项中A、B、D都属于社会变革的体现,只有C不是。

二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了奴隶制的瓦解,而周王室的统治正是奴隶制政权,所以不可能对它起到强化作用。

【答案】C

【点拨】此题是一道典型的否定式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和把握。

【例2】('03•天津模拟)以下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C.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题思路】此题A选项中"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是错误的,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而不是封建制度。

其实在做此题时同学们只要能理解到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即可,这说明中国的封建制度尚未被推翻。

【答案】A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题中的封建制度和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是两个不同历史概念,封建制度包括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封建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制度,而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只是封建制度的一个方面。

【例3】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对这一结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欧共体在许多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B.西欧日本开始力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C.美国丧失资本主义世界强国地位D.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共体三足鼎立局面

【解题思路】由于欧日经济的发展,经济实力增强,在外交上也开始要求独立,这样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美国虽然经济实力相对下降,但它仍然是世界经济实力最强、军事力量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国家,所以不能认为它已丧失了世界强国的地位。

【答案】C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在做此题时只要能认真审题,不难发现选项C同题干的表述本身就是矛盾的,题干中明确地表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而在选项C中是“丧失资本主义世界强国地位”,很显然“动摇”和“丧失”是矛盾的。

【例4】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A.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优势

C.轻重工业发展比例严重失调D.民族资本首次超过外国资本

【解题思路】一战期间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但我国民族资本同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答案】D

【点拨】此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因为在本题中只有D项的内容具体并且不容易作出判断,而A、B、C三项是我国民族工业自始至终的特点,所以可以容易地排除这三项,得出正确答案。

模拟试题:

1.关于分封制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分封制与井田制联系的纽带是土地、人口和义务

B.周初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宋、赵

C.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D.春秋时的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分封制的崩溃

2.1946年和1949年的政治协商会议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都体现了党派平等协商精神  B.都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

C.都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 D.共产党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3.据统计: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0%,超过抗战前最高产量的9%,据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土地改革使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亚非拉地区不同程度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确立

D.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出了西欧北美范围

5.下列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与崩溃  B.是传统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任务

6.下列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B.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纠正了个人崇拜的思想倾向 D.打破了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7.对下列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分工扩大→私有财产出现→贫富分化→阶级、国家产生

B.生产力发展→私田出现→鲁国出现初税亩→井田制瓦解

C.封建经济衰退→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两税法出现

D.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机户机工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

1.B此题以分封制立意,但同学们只要掌握了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这个史实,就不难作出正确判断。

2.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标志是1948年民盟重建,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所以1946年时,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尚未建立。

3.B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农村才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土地改革只是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但仍然是私有制。

4.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所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并不能理解为全世界范围内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实际上,从来没有在全世界范围内完全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5.C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的反封建斗争,虽然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但根本没有也不可能实行,所以不能认为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6.A党的基本路线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