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六单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23008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试题.docx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第六单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试题.docx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试题

一、选择题:

(每题2分,计30分。

)请把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C.用铅笔写字 D.将石墨转化成金刚石

 2.在防毒面具中用于吸附有毒气体的物质是(  ) A.活性炭      B.金刚石          C.石墨        D.焦炭 3.取几粒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毫升酸溶液,开始时有气泡产生,一会儿后就不再产生气泡,可能的原因是(  ) A.装置漏气                    B.加入的是稀盐酸 C.加入的稀硫酸                D.生成的气体被酸溶液溶解了 4.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现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应采取的方法是(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一瓶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B.将燃烧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C.向瓶内倒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D.放入一只小动物,观察小动物能否存活 

6.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一般不必使用的仪器是(  )

 A.锥形瓶      B.导管    C.水槽            D.长颈漏斗 

7.试验某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常需使用的药品有(  ) 

A.盐酸    B.石灰水      C.石灰石和盐酸    D.石灰水和盐酸 

8.将二氧化碳中混入的一氧化碳除去,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将混合气体通过加热的氧化铜       B.点燃该混合气体 

C.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D.将集气瓶口朝上,移开玻璃片使一氧化碳气体自动逸出 

9.下列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甲烷    D.臭氧 

10.下列各方案中,不能用于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是(  )

 A.用鼻子闻                    B.测定它们在水里的溶解能力 

C.分别用燃烧的木条试验       D.分别用石灰水试验 

11.鉴别CO2、O2、空气三瓶气体时,最简便且可行的方法是 

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B.分别加入石灰水并振荡 

C.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D.分别加入水并振荡 

12.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主要是因为(  )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碳酸B.二氧化碳能与正在燃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可燃、一般也不助燃 

13.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主要是因为(  )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碳酸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可燃、一般也不助燃 

D.二氧化碳能与正在燃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4.2005年1月格鲁吉亚前总理在寓所中毒身亡,各种迹象表明他死于煤气中毒,生活中的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引起的,其原因是(  )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C.一氧化碳将血液中的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很强,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能力

 15.实验测得某样品中只含有碳元素,则该样品( )

 A.一定是金刚石或石墨中的一种  B.一定是木炭或活性炭中的一种

 .一定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      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二、非选择题(16-17题每空1分,18-21每题3分,计30分)

 16.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收集氧气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室里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进行的速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写出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室里常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______,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实验室里可用氢氧化钙与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所需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氨气极易溶于水,一般可用_____装置收集氨气。

 17.某同学设计了一套验证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没有酸性的实验。

他首先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滤纸,晒干后折成纸花,然后按下图所示分别进行

 ⑴紫色石蕊纸花遇到酸性溶液显________色。

 ⑵在B实验中,当加入水后,紫色石蕊纸花显________色,B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C实验中,紫色石蕊纸花变_____色,这一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

 

⑷通过以上实验,尚未达到验证的目的,若要达到验证的目的,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18.你能用多种不同的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吗?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四种鉴别的方案。

 

  19.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18.2g,隔绝空气加强热充分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3.8g,经测定其中有碳剩余。

请通过计算确定原混合物中碳和氧化铜各有多少克?

 20.现有碳和碳酸钙的混合物100g,在空气中强热后,碳酸钙完全分解,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结果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100g,求原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

 

  1.石灰厂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4g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分4次加人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稀盐酸的用量

第一次加入5g

第二次加入5g

第三次加入5g

第四次加人5g

剩余固体的质量

3g

2g

lg

1g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2)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C

A

C

C

D

A

B

A

A

D

C

D

D

 16.⑴C;D或F;2KMnO4

K2MnO4+MnO2+O2↑

 ⑵A;2H2O2

2H2O+O2↑ 

⑶石灰石和稀盐酸;B或C;D;CaCO3+2HCl==CaCl2+H2O+CO2↑

 ⑷B;向下排空气法

 17.⑴红;⑵紫;作对比实验;⑶红;C中有碳酸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⑷在A装置中通二氧化碳

18.⑴CO2+H2O==H2CO3 ⑵Ca(OH)2+CO2===CaCO3↓+H2O ⑶2CO+O2

2CO2

 ⑷CuO+CO

Cu+CO2 19.氧化铜16g,碳2.2g 

20.82.6g 21.

(1)75%    

   

(2)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三次加入5g稀盐酸后,3g碳酸钙与15g稀盐酸刚好完全反应。

 

   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03  + 2HCl === CaCl2  + H20 + C02↑   

                 100     73 

                 3g      x 

x=2.19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4.6%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本题共30分)

1.商店出售的黑底橡胶运动鞋其鞋底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这是因为在橡胶中加入了一种耐磨的填料,该填料是()

A.石墨粉  B.活性炭  C.足球烯  D.炭黑

2.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等都使用碳素墨水书写,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

A.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常温下被氧化成稳定性的物质C.常温下被还原成稳定性的物质 D.常温下跟纸反应生成稳定性的物质

3.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剧增,为减缓此现象,人们选用的最理想的燃料是(  )A.一氧化碳  B.木炭  C.无烟煤  D.氢气

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制大理石  B.干冰作制冷剂  C.可用于灭火  D.在蔬菜温室中作肥料

5.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南京市区某十字路口测定空气污染情况时发现CO的含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A.机动车排放大量废气  B.商店较集中  

C.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D.人流量太大

6.你认为下列传闻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

A.冬天,某村有一家人关门闭户在家烤火,导致全家煤气中毒

B.某地有个神秘的“死亡谷”,野兔和狗等低矮的动物走进去常会窒息而死

C.有人声称他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只需添加少量,就能将水变成汽油

D.有人因误服假酒而导致中毒死亡

7.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①常温下都较稳定 ②都能在空气中燃烧 ③常温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  ④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氧 ⑤在反应中都表现出氧化性 ⑥在反应中都表现出还原性

A.②③④⑥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8.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质(  )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石墨 C.可能是二氧化碳   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的单质的混合物

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

A.燃烧木炭    B.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C.煅烧石灰石  D.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

10.下列现象中,说明燃着的气体是CO的是(  )

A.火焰呈淡蓝色,扣干冷烧杯,杯壁有水珠,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

B.火焰呈蓝色,扣干冷烧杯,杯壁无水珠,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C.火焰呈苍白色D.火焰几乎无色

11.实验室制取CO2一般有五个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漏斗中注入酸液;④向广口瓶放人小块的大理石;⑤收集气体。

下列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②③④①⑤

12.下列物质中,碳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CaCO3  B.CO  C.CH4  D.C

13.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很快又变黑了。

你推测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               B.温度太低C.铜没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而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 D.试管口倾斜了

14.鉴别CO、O2、CO2的简便方法是(  )

A.测定它们是否有毒  B.闻气味 C.用一根燃着的木条  D.用澄清的石灰水

15.下列各组的物质中,化学性质有相似之处的是(  )

A.H2、O2  B.CO、CO2  C.C、CO  D.C、CO2

二、选择题(以下各题,有一个或两个符合要求的答案。

错选、多选不给分,有二个答案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给2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16.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等多种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                     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D.都能使红墨水褪色1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则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有毒,空气中含量过高,会使人中毒死亡C.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D.用石灰水浸泡鸡蛋可以保鲜

18.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碳、一氧化碳都得到氧,是氧化剂

B.反应前后C、Cu二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反应都必须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D.反应导出的气体都有毒,都必须进行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

19.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

C.将二氧化碳通入CaCl2溶液中,可以看到白色沉淀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20.欲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最好的方法是(  )

A.使混合气体在空气中点燃     B.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使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D.使混合气通过紫色石蕊试液

第Ⅱ卷(共55分)

三、填空题(本题共31分)

21.(3分)如右图A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

现象 原因是:

(1)     

(2)                   

22.(3分)如右上图B所示,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若继续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后果不堪设想。

(1)空气中二氧化碳正常的体积分数为               ;

(2)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

(3)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可以通过               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4)为了防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继续增加,可采取的措施是                           。

24.(4分)在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四种气体中,用化学式填写:

密度最小的是             ,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化合物是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25.(4分)物质的某些性质可能有利于人类,也可能不利于人类。

请仿照事例填写下表:

物质

有利的一面(用途)

不利的一面(危害)

氧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使金属氧化锈蚀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26.(4分)用四种方法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方法①                                       ;

方法②                                        ;

方法③                                        ;

方法④                                        。

27.(5分)仿照下图中C→CO转化的表示方法,将下图中C、CO、CO2、H2CO3、CaCO3等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用“→”连接起来,并在箭头旁标明必需的其它反应物及反应条件。

28.(3分)许多化学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按照以下反应类型,各写一个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1)化合反应:

                                  ;

(2)分解反应:

                                  ;

(3)置换反应:

                                  。

四、实验题(本题共19分)

29.(10分)用下图提供的装置与试剂,组装一套用CO还原CuO的实验装置,并回答问题。

(1)实验时气体按图示从左向右移动,则这套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接口处字母):

□→口→口→口

(2)实验开始时是先通一氧化碳,还是先加热氧化铜?

为什么?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A中足量澄清石灰水的作用:

①                            ,②                              。

(4)实验后怎样处理气球中的尾气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贮存在装置C中的CO是先在贮气瓶中注满水,然后用排水法通入收集的。

收集时,应从接口     (填“d”或“e’’)处进气;使用CO气体进行实验时,可将水重新注入装置C中而将CO气体排出,此时水应从接口        (填“d’’或“e’’)流入。

30.(9分)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用序号填空)。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为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用           或           ,收集装置可用           或           。

(2)你所学过的知识中,A装置还可以用来做           的实验(举一例)。

(3)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取硫化氢气体,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FeS+H2SO4=H2S↑+FeSO4,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的气体,能溶于水,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发生装置为           ,收集装置为           。

五、计算题(本题共5分)[相对原子质量:

Ca-40,C-12,O-16]

31.取含有80g碳酸钙的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得到二氧化碳多少克?

这些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

(已知:

标准状况下CO2的密度为1.977g/L)

一、我会选择: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有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于谦[注: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明朝钱塘(今杭州)人,他为官正直清廉,敢于为民请命,兴利除弊]的《石灰呤》,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选出其中一句与其他三句所描述的变化的类型不同的是()

A、千锤万锤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身碎骨浑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2、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现C60有重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美国化学家理查德·斯莫利2005年因病于10月28日逝世),现在C70也已制得。

下列对C60和C70这两种物质的叙述中,有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它们是两种新型的化合物

C.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差是120

3、将mg氯酸钾和n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使氯酸钾完全分解,待试管冷却,称得残余固体质量为eg,则在该反应中所生成氧气的质量可表示为:

()

A、(m-e)g  B、(m-n)g   C、(e+m-n)g   D、(m+n-e)g

4、右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H2+Cl2

2HCl  B、2C+O2

2CO

C、2H2+O2

2H2O  D、2CO+O2

2CO2

5、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原来的木炭的质量要小得多。

B、足量的硫在密闭容器内与20L氧气反应,生成了同等条件下的20LSO2

C、5g食盐溶于95g水中后,所得的食盐水的总质量为100g。

D、10g水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了10g的水蒸气。

6、碳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如下两个反应,2C+O2

2CO、C+O2

CO2,已知在一定的条件下12g碳与20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的产物是()

A、只有CO B、只有CO2   C、既有CO,又有CO2  D、无法确定

7、北约曾用“石墨炸弹”使南联盟的高压输变电线路短路,这是利用了石墨的(  )

A.可燃性 B.还原性  C.导电性 D.润滑性

8、氧化铜和木炭粉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内被加热,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9、当我们向紫色的石蕊试液里充入二氧化碳时,我们发现,紫色的试液由紫色变为了红色。

根据我们的实验探究,我们发现,实际上使石蕊试液变色的粒子是()

A.CO2  B.H2OCH2CO3   D无法确定

10、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已与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酒后驾车已经成为一种违法行为。

交警通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R+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R。

则R的化学式应为( )

A、Cr2O3    B、CrSO4     C、Cr2(SO4)3      D、CrS

二、我既会选择,也能填充(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然后再在D处补充一个也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和填充各1分同样的不要空哟!

1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所述一定改变的是( )

A、原子种类   B、分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               

12、将20g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了18g水,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可能为( )

A、1:

9  B、1:

8  C、1:

5  D、              

13、化学方程式2C+O2

2CO表示(  )

 A、碳加氧气等于一氧化碳 B、碳与氧气混合后又生成一氧化碳

 C、在点燃的条件下,2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一氧化碳分子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植物本身的水,在叶绿素和太阳光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

由此可以推断,该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可能是( )

A、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D、                       

15、一种元素往往能形成不同的单质,这样的单质,我们在化学上,把他们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下列各物质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