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衔接教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22995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衔接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初三化学衔接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初三化学衔接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初三化学衔接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初三化学衔接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衔接教材.docx

《初三化学衔接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衔接教材.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衔接教材.docx

初三化学衔接教材

初三化学衔接教材

知识点

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色泽鲜艳的衣料需要经过化学处理和印染;粮食、蔬菜的丰收需要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合理使用;水泥、钢材、玻璃、塑料等化工产品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汽油、柴油都是许多现代交通工具的燃料。

(2)化学的作用

①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②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③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④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

例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   ) 

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    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练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①环境保护;②能源的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化学发展史

(1)古代化学(对物质变化的探索阶段)

古时候,在与自然界的种种灾难进行抗争中,人类学会使用了火和简单的工具,改善了自身的生存条件,从而变得更加聪明和强大。

继而人类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如陶器、铜器、铁器、纸、火药、酒、染料等,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和生产资料,人类越来越离不开化学了。

在很长的时间里,人类对物质变化的认识还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更多地依赖猜想和偶然的经验。

(2)近代化学(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

到了近代,化学进入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

①的原子论和的分子学说的创立,奠立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1869年,俄国化学家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规律可循。

(3)现代化学(合成新分子阶段)

化学不断地发展着,目前,人们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几千几万种,其中很多是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这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注:

绿色化学:

“绿色”指对环境不产生污染且对人体有益

例2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是(   )

①印刷术 ②冶铁 ③造纸 ④炼铜 ⑤烧瓷器 ⑥制青铜器 

⑦指南针 ⑧制火药     

A.③⑤⑧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⑧ 

例3绿色化学是指(   )

 A.颜色为绿色的无害化工产品  B.采用无毒、无害原料,生产出有利环保的产品  

 C.绝对不含任何化学原料的无害产品     D.只能使用、不能再生的化学产品

练 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科学家主要是(   )

  ①阿伏加德罗 ②门捷列夫 ③道尔顿   ④拉瓦锡 ⑤波义尔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⑤ 

3.化学研究的内容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还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

(2)化学是在、层次上研究物质、、与的科学规律。

规律总结:

研究宏观组成决定变化规律

性质

微观构成反映用途

注:

有关“飞船”送入轨道及运动轨迹,指南针的发明,印刷术等都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例4你认为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C.物质的运动状态   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练:

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纳米铜的性质BC60的组成C单晶硅的结构D无人机的研发

达标测试:

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的是(   ) 

A.培育新花品种,增加观赏价值    B.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2.“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

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 

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化学方法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B.利用化学方法可以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C.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是轻纺工业,与化学没有关系  

D.自然资源的综合应用和环境保护与化学有密切关系。

 

4.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A火的发明和利用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C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发现D发现和合成的物质超过几千万种以上

5.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6.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经过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

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和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些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其本质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国化学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1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点:

要点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1.探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①水的

沸腾

液态的水

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成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②胆矾的

研碎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状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③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出现蓝色沉淀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④石灰

石与

盐酸的

反应

块状石灰石

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溶解;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实验结论】:

实验①、②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新物质生成;实验③、④的共同特征是变化中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虽然水和胆矾发生了形态的变化,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这种没有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胆矾和石灰石在变化中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种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概念

 

特征

 

联系

实例

本质区别(判断依据)

注: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但一定要注意现象只是帮助判断,而不是根本依据。

如电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无新物质生成,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胎爆炸为物理变化,而炸药爆炸为化学变化。

【典型例题】

类型一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例1.家庭厨房中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B.水沸腾

C.天然气燃烧D.菜刀生锈

例2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鲜奶制酸奶B.黄豆酿酱油C.糯米酿甜酒D.水果榨果汁

练1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箭发射   B.煤的燃烧   C.风力发电   D.酸雨侵蚀

练2“民以食为天”。

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碾米    B.淘米    C.洗菜      D.酿酒

要点二、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

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发光发热。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

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比较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性质确定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

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2.有时易将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混淆,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由此可知:

化学变化是一个正在(或已经)发生的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汽油易燃烧是化学性质(可燃性);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的语言描述是在化学变化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现能力的字眼,如“可以”、“容易”、“能”、“会”等。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如铝、铜等金属具有导电性,可以作导线;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类型二考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例3.选择合适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中:

  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

  

(1)浓盐酸易挥发            ( )

  

(2)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汽       ( )

  (3)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     ( )

  (4)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

例4.阅读下列信息:

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较小(2.7g/c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铝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物理性质有                       ;

  

(2)铝的化学性质有                       。

练:

1、汽车行驶过程中,在汽缸内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

通常情况下,一氧化氮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大,难溶于水;一氧化氮有毒,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问:

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2、将下列描述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归类。

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②铁铸成锅③冰雪融化④石蜡在空气中燃烧⑤镁是银白色的固体⑥酒精挥发⑦红磷燃烧能生成五氧化二磷⑧铜丝弯曲⑨食物腐烂⑩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1)物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4)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苹果腐烂 B.榨取果汁 C.菜刀生锈D.面包发霉 

2.常温下,不宜用物理性质来区别的一组物质是()

 A.酒精和白醋     B.铁粉和木炭粉    

 C.食盐和蔗糖     D.氧化铜粉末和二氧化锰粉末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铁铸造铁锅          D.铜用于制造导线

4.以下被媒体曝光的事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工业石蜡给水果上蜡“美容”  B.用硫磺燃烧产生的气体熏蒸白木耳

  C.把淀粉掺入奶粉,制造劣质奶粉  D.用工业酒精和水兑制假酒

 5.生活中许多变化都能产生热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

  A.木炭燃烧放热          B.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 

  C.白炽灯泡通电发热        D.苹果腐烂发热

6.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

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

7.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石蜡受热融化属于化学变化    B.木炭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C.水银的熔点低属于物理性质    D.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化学性质

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柴折断B.镁条燃烧C.石蜡融化D.固体粉碎

10.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气燃烧B.菜刀生锈C.牛奶变质D.瓷碗破碎

11.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这些自然灾害中常常伴随如下现象,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房屋倒塌B.山体滑坡C.森林失火D.树枝折断

12.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下面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为物理变化

B.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净化水为化学变化

C.用生石灰去除室内潮气为化学变化

D.水通直流电得到氧气和氢气为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

 13.阅读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描述:

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变成了雨滴降落到地面;

铁矿石冶炼成钢铁;④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变成铁锈。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14.阅读下列有关木炭的变化和性质的描述:

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将木炭粉碎;④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三、实践题

15.常穿球鞋的脚容易得脚气,这是因为球鞋透气性差,又热又潮湿,是霉菌生长的好地方。

在临睡前,把盛有生石灰的小布袋塞进球鞋内,可以保持鞋内干燥。

生石灰是一种白色固体,容易吸收水分,并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以做干燥剂,生成的氢氧化钙有腐蚀性。

  

(1)生石灰的物理性质是;

  

(2)生石灰能使鞋保持干燥是因为;

  (3)生石灰不可食用是因为。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知识点: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化学与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而得到的

(2)古代炼丹、炼金对化学实验的贡献

发明了许多化学实验器具;发明了一些用于合成物质的有效方法;找到了一些分离物质的方法,如过滤、蒸馏

(3)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思路和方法

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变化前:

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

变化中:

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等

变化后:

记录生成物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

②化学变化中的现象

形态(气态、液态、固态);外观(颜色);能量(物质变化中发生的光、电、热、声、爆炸)

(4)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与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

2.对蜡烛及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解释

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为棉线、外面为石蜡

蜡烛由石蜡和棉线制作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

颜色

形状

蜡烛为等颜色;

态;形状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投入水中

切开;水面上,在水中

密度比水;

质地;溶于水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火焰分为层;外层最;

内层最

蜡烛燃烧是火焰分层,外层最;内层最

用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秒后取出

外层最先;

内层炭化

外焰温度最

内层温度最

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片刻后取下烧杯

烧杯内壁有

蜡烛燃烧生成了

文字表达式:

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

澄清石灰水变

 

将蜡烛熄灭

蜡烛燃烧是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最后燃烧。

蜡烛熄灭时,石蜡蒸汽遇冷转变成石蜡固体小颗粒,生成

用火柴迅速点燃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蜡烛

白烟是的固体小颗粒,白烟具有

【思考与交流】:

讨论下列问题。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所能得出的主要结论:

蜡烛硬度,溶于水,密度比水。

燃烧时火焰分三层,温度最高、次之,温度最低是。

燃烧产物有和。

熄灭后的白烟为。

例1蜡烛熄灭时,总有一缕白烟,它的成分是什么?

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而成的石蜡固体

查阅资料: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进行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验证假设,

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2)吹灭蜡烛,立即把一块干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发现蜡烛重新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因为

练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填写下列空格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

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

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化。

结论:

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石蜡燃烧后的产物是和。

 

二、探究实验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完成下列探究。

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目的: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过程:

 

1.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在水中。

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于水。

在水中收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放(填正或倒)在桌面上。

气体色。

呼出的气体是_____色的。

2.收集空气

将空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气体色。

空气为_色。

3.对比呼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对比项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

向一个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

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

氧气含量是否相同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深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燃着的木条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在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水蒸气含量是否相同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另一块放在空气中。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而置于空气中的玻璃片上_________

例2某实验测出的人呼吸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

气体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X

78%

75%

氧气

21%

15%

二氧化碳

0.03%

3.68%

0.06%

5.44%

其他

0.91%

0.88%

 

请你回答:

(1)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

(2)请你证明: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验证方法。

(3)请你分析:

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小了,原因是。

练.我们使用了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久置不用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都存在着二氧化碳,由于它不能供给呼吸,人如果长期呆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窒息而死,因此,人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会进行灯火实验,原因是_;

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了二氧化碳含量。

达标测试: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大量灰烬

2.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

B.蜡烛浮在水面,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塘

3.有关化学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化学实验要勤于动手B.化学实验要善于观察

C.化学实验要少做少看D.化学实验要互相协作

4.古代在炼丹术和炼金术为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下列有关炼丹术和炼金术的说法中没有科学道理的是

()

A.“点石成金”使“贱金属”变为“贵

金属”,追求“长生不老”

B.发明了很多化学实验工具

C.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

D.发明了一些用于合成和分离物

质的有效方法

5.食品包装过程中为了防止潮湿而加入一包干燥剂,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A.水蒸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

6.把一根然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更旺。

由此说明()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小

C.呼出过程中氧气被完全消耗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7.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①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瓶口盖好,然后取出放在

桌上

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

口的一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④将饮料管小心的插入集气瓶,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的水排完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③①④D.④③②①

8.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原因是。

9.针对蜡烛燃烧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层,温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2)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蜡烛燃烧后还生成,

能使变。

在蜡烛火焰上方放一白瓷板,白瓷板上有黑色固体出现,说明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

(3)蜡烛燃烧既有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