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历史传记常考文言实词分类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22559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历史传记常考文言实词分类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历史传记常考文言实词分类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历史传记常考文言实词分类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历史传记常考文言实词分类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历史传记常考文言实词分类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历史传记常考文言实词分类汇总.docx

《高考语文历史传记常考文言实词分类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历史传记常考文言实词分类汇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历史传记常考文言实词分类汇总.docx

高考语文历史传记常考文言实词分类汇总高考语文历史传记常考文言实词分类汇总高考语文:

历史传记常考文言实词分类汇总一、家居生活1、孤:

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2、家:

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

3、归:

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4、适:

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

5、事:

侍奉;为服务;从事,做。

6、先:

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7、作:

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

“仲尼厄而作春秋”。

8、字:

女子许嫁。

如“待字闺中”。

二、学习修养为人1、工:

擅长。

工擅文。

2、厉:

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

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

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6、训:

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

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7、善:

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

善待。

8、修:

研究,学习,如: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

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

乃重修岳阳楼。

9、习:

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10、务:

致力,从事,如:

“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

“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11、攻:

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2、游:

出外求学或求官:

交际,交往;纵,放纵,如:

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3、售:

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

“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

“以售其奸”;卖出去。

14、笃:

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

“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

“笃好文章”;(病)重,如:

“孙权病笃”。

15、敬:

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

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6、忠:

(做事)尽心竭力,如:

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7、恕:

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8、谅:

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19、勤:

劳,辛苦,与“逸”相对,如:

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20、质:

本质纯真朴实,如:

君子质而已矣。

21、文:

华美,有文采,如:

“何以文为”。

22、忍:

狠心,如:

君王为人不忍;残忍;忍心,如:

今存其本,不忍废;忍耐,忍受,如然而隐忍以行。

三、政事1、当:

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

“犯法当死”;对着,面对。

2、相:

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3、干:

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4、治:

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

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

治学;医治。

5、乱:

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6、平:

社会太平;平定7、奏:

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8、疏:

分条陈述,如:

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

仗义疏财;疏远9、议:

商议,讨论;议论,评论;主张,建议10、论:

研究,讨论,如: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议论,评论,如:

每与臣论此事;辩论;判罪,如:

辄捕论之。

11、表:

上表推荐某人;外,与“里”相对;表扬,表彰;表明;标志。

12、案:

考察,核实,如: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案问:

审问,审查,如:

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巡行,巡视,如:

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文书,案卷;按照,依照;几案13、坐:

因犯罪或错误,如:

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判罪,定罪,如:

犯法不坐,连坐;因为,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通“座”,座位。

14、闻:

使上级听到,报告上级;见闻,见识;名声,名誉;15、罪:

惩处,判罪。

16、置:

赦罪,释放,如:

赏亲阅,见十置一;放到一边,放弃,如:

沛公则置车骑,置之不理;搁,安放,如:

置之度外;摆,设,如置酒咸阳宫17、赈:

救济18、听:

治理,处理,如兼听万事;判决,如:

断狱听事;听从,接受;听任,任凭。

19、报:

断狱,判决罪人;报答,报复;给回信,答复,如:

谁可使报秦者;报告,告知,如:

遣使者还报;报应;酬报。

20、劾:

揭发罪状。

21、课:

督促完成指定工作,如:

严课农桑;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如:

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22、典:

主管,如:

承庆典选校百官;23、简:

挑选,如:

简贤选能。

24、籍:

登记,如:

籍府库;名册,户口册;通“藉”,凭借,如:

然往往籍是以谋私利。

四、军事1、伐:

讨伐,进攻;声讨,如:

口诛笔伐;功劳。

2、袭:

偷袭;继承,随封爵或职;因循,沿袭。

3、克:

战胜,攻破;能够;克制,如:

克已复礼为仁;约定或限定(时间),如:

克日会战。

4、拔:

攻取;提拔;突出,超出,如:

出类拔萃。

5、破:

打败,攻克。

6、敌:

仇敌,敌人;抵挡,抵抗,如:

寡不敌众;相当,匹敌,如:

势均力敌7、距:

通“拒”,抗拒,抵御;距离。

8、次:

临时驻扎和住宿。

9、怀:

安抚,如:

怀敌附远;(人心)归向,如:

黎民怀之;想念,怀念,如:

思乡怀远;心意,情怀;关心,如:

“少者怀之”。

10、部:

统率,指挥;部队;官署,行政机关。

11、将:

带领;扶,持,如:

出郭相扶将;将要,行将,如: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拿,用,如:

将功赎罪;且,又。

12、间:

离间;隔阂,疏远;间或,断断续续地,如:

时时而间进;秘密地,悄悄地,如:

屏(屏退)人间语;从小路,如:

道芷阳间行。

13、引:

率领,引导;拉开弓,如引而不发;延长,伸长,如引领西望;避开,退却,如:

秦军引而去;取过来,如:

引酒而饮之;引用,如:

旁征博引。

14、徇:

示众,如:

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巡行,如:

籍为裨将,徇下县。

15、次:

驻扎,士卒次舍。

16、勒:

率领,三日而勒兵。

17、固:

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和城郭坚固,如: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险要地势);坚持,如:

管仲固谏;固执,顽固,如:

汝心之固;固定,稳固,如:

固本清源;鄙陋,如:

鄙人固陋,不知忌讳;本来,如:

人固有一死。

六、人际交往1、诣:

到去。

2、造:

到去,造访;制造;成就,造就。

3、谒:

拜见,请见;请求;告诉,陈述。

4、过:

拜访,探望;责备,批评;错误,过失;胜过,超越。

5、存:

看望,问候,如: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抚恤,如:

养幼少,存诸孤;思念。

6、劳:

慰劳,如:

帝亲自劳军;功劳;费力,吃力;疲劳。

7、访:

看望,拜访;询问;查访,侦察。

8、问:

问候;问,询问;追究,考察(问罪);管,干预。

9、顾:

探望,拜访,如:

三顾茅庐;关心,照顾,如:

大臣争于私而不顾于民;思念,如:

顾恋慈母;回头看,如:

瞻前顾后;看,如:

君臣相顾,泣下沾巾;回头,如:

康顾视日影;只是,不过,如:

顾吾念之。

10、吊:

慰问,如:

吊民伐罪;悼念死者。

11、延:

邀请;引进,迎接;蔓延,扩展;伸长,延长12、遇:

对待,接待;待遇;会见;接触,感触,如:

臣以神遇;遇合,逢时,指得到君主的信任,如怀才不遇。

13、通:

交往;交换,如:

通财货;通报,传达,如:

不肯为通;得志;地位显贵,显达;通晓,如:

通于兵事;共同的,通常的,如:

前代通则。

14、致:

送达,如:

远方莫不致其珍;献出,尽,如:

事君能致其身;传达,表达,如:

遣吏存问致意,再如:

致谢,致敬;招引,引来,如:

致市民,取聚万货;取得,得到,如:

知其可以致功也;意态,情趣,如:

闲情逸致。

15、遗:

赠送,给予;遗失;遗留。

16、施:

给予恩惠,施惠;施舍;施行,实行;17、怀:

安抚,如:

怀敌附远;(人心)归向,如:

黎民怀之;想念,怀念,如:

思乡怀远;关心,如:

“少者怀之”。

18、赡:

供给,供养,如:

皆以赡给九族;富足,充足,如:

务农积谷,国用丰赡。

19、与:

结交,亲附;给予,授予;参加(与师);赞许(朝过夕改,君子与之)20、比:

勾结,如:

朋比为奸;比较,如:

与天地兮比寿;认为与一样,如“自比于乐毅管仲”;并列,挨着,如:

鳞次栉比;及,等到,如:

比去,以手阖门;接连地,如:

比三年日蚀。

21、信:

言语真实,如:

信言不美;讲信用,如:

言必信;相信。

22、微:

地位低下,卑贱;衰败,衰弱,如:

周室卑微;如果不是,如果没有,如:

微斯人,吾谁与归;不显露的,如:

微服而行于民间(微服:

国君或官吏穿着一般人的衣服);暗中伺察,如:

童微伺其睡23、攻:

攻打;抨击,指责,如: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24、夺:

强取,夺取;强行改变,如:

匹夫不可夺志也;耽误,如:

勿夺农时。

六、心理1、疾:

厌恶,憎恨,如:

疾恶如仇;妒忌,如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病;痛苦,疾苦;缺点,毛病,如:

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2、恨:

遗憾,不满意(古人多用“怨”怨恨,恨不表,只有怨恨连用时才有仇恨义)。

3、望:

埋怨,责怪,如:

宗室贵族多有怨望者;名望,名声;盼望,期望;农历每月十五。

4、期:

期望,要求,如:

良剑期乎断;一定的时间期限;约定(日期);约会;周(年、月)5、冀:

希望,如:

冀复得兔。

6、幸:

希望,如:

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宠幸,宠爱;特指皇帝到一处,驾幸;侥幸,如:

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幸亏,如幸来告我。

7、矜:

怜悯,同情,如:

矜恤孤羸;注重,慎重,如:

人矜节行;庄重,如:

矜持(竭力保持庄重);骄傲;夸耀,如:

自矜功伐。

8、伐:

夸耀,如:

无伐善。

9、施:

夸耀,表白,如:

无施劳。

10、耻:

耻辱;羞愧,羞耻心;以为耻。

11、厚:

看重,如:

固前圣之所厚;深,重,优厚,如厚待;(为人)厚道,不刻薄。

12、多:

称赞,如:

人以此多之。

13、少:

轻视,看不起;稍微14、易:

轻视;交换;改变;容易15、鄙:

看不起,轻视,如:

时议以此鄙之;庸俗,浅陋,如:

孤陋寡闻;边疆,边远的地方;谦称自己。

16、哀:

同情,如吾哀之。

17、贷:

宽恕,如:

虽亲属不贷;借出;借入18、患:

担忧,忧虑,如:

不患寡而患不均;忧患,灾难,如:

有备无患;得病。

19、尚:

崇尚,尊重,如:

尚轻侠;尚且,如:

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还,如:

尚能饭否。

20、厌:

通“餍”,满足,如:

“抑为之不厌”;讨厌,如:

“与可厌之”。

21、异:

惊奇,奇怪,如:

“悚然而听之,曰:

“异哉!

”;奇特,与众不同,如:

“君子生非异也”。

七、语言1、谢:

感谢;道歉;辞别;推辞,拒绝;告诉,劝告,如:

多谢后世人;衰亡,凋落。

2、属:

嘱托,如:

属吾属文以记之;委托,交给,如:

以兵属蒙恬;交给官吏治罪,如:

乃以秦王属吏;连接,如冠盖相属;写作,如:

属文;之类。

3、责;责备,责罚;要求,如:

求全责备;索取。

4、让:

责备,责怪;辞让,谦让。

5、谯:

责备。

6、数:

列举罪状加以责备,如:

使吏数之;计算,如:

楚兵之多,不可胜数;一一列举;屡次,如:

数犯边境;六艺之一,算术;规律,必然性;天命,命运。

7、非:

非难,责怪,如: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不对的,不合理的;不是。

8、刺:

斥责,指责,如:

面刺寡人之过者;名帖,名片。

9、谤:

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毁谤。

10、讥:

非难,指责;讥讽。

11、讽:

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如:

讽齐王纳谏12、喻:

告诉,如:

故作书以喻意;知道,了解,明白,如:

家喻户晓;比喻。

13、折:

驳斥,使对方屈服,如:

“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说”;指责,如季布面折其短;折断,如:

折颈而死;弯曲,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挫折,损失,如:

损兵折将。

14、慎:

表告诫,相当于“千万”,用于否定;谨慎,慎重。

15、可:

许可,允许;合适,适合,如:

可口;可以;大约,约计。

16、许:

答应,允许;赞许,赞同。

17、却:

推辞,不接受,如却之不恭;退,如:

李牧连却之。

18、趣:

催促,如:

王趣见;趋向,奔向,如: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军;赶快,急促,如:

趣为我语。

19、质:

质问,问,如:

质责汤于上前;评判,对质,如:

而欲质天之有无;人质;作人质,如:

“燕太子丹质于秦”;质地,如:

黑质而白章;质朴,朴实,如“其人质直,市无二价”;刑具,杀人时用的砧板。

20、敢:

谦词,冒昧,如“:

赤也感,敢问”;表反问,岂敢。

六、其它1、显:

显扬,传扬,如: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显贵,显赫,如:

百乘,显使也;明显,显著;显露。

2、蹶:

受挫折,如:

一蹶不振,必蹶上将军(使受挫折);倒下,跌倒;竭尽,枯竭,如:

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3、阴:

暗中,暗地里,如:

孙膑以刑徒阴见;山之北水之南;阴险。

4、迨:

等到。

迨至境上。

5、用:

因为。

人用是多(赞扬)李疑。

6、稍:

慢慢地,逐渐。

其后秦稍蚕食魏。

7、竟:

穷尽。

未能竟其义。

【附】二十四史经典佳句二十四史经典佳句30条条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

晋书符登传译文:

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刚则折,至察无徒。

晋书刘隗列传译文:

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

立人之要,先质后文。

宋书江夷传译文:

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译文:

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滑稽列传,原出论语.秦伯译文:

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译文:

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后汉书杨震传译文:

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译文:

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译文:

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译文:

(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汉书高帝纪上译文:

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

汉书景帝纪译文: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汉书成帝纪原出论语卫灵公译文:

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14.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汉书食货志译文:

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

15.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项籍传译文:

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16.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译文:

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17.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译文:

担心的是人们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受困窘侮辱的过错,才会有产生悔恨的过失。

18.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

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传译文:

对于读书这件事,担心的是人们不喜欢它,喜欢它是没有什么伤害的。

19.成败相因,理不常泰。

南史宋本纪译文:

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20.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

梁書徐勉传译文:

別人都把錢財留給子孫,我把清白的做人品质留给后代。

21.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

旧唐书魏征传译文:

背着木柴去救火,扬起沸水来止沸,用残暴来代替残暴,与原来的混乱同出一辙,其后果之严重是很难测的,这样下去,继前朝而为君的,给后代还有什么可显示的呢?

22.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

元史刘斌传译文:

当官的人应该廉洁公正,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为贪财而丧身败家。

23.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

明史汤和传译文:

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24.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

元史郝经传译文:

(用兵之道在出奇制胜):

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丘一样不可震撼,分散的时候又如风雨一样无处不在,行动可以像闪电一样迅速,动作可以像鹰鹘一样凶猛。

25.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

金史世宗上译文:

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

26.馨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旧唐书李密传译文:

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

(罪大恶极)2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传译文:

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28.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

北史后妃列传译文:

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29.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后汉书王符传译文:

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30.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隋书文帝纪译文:

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