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应时03敦煌乐谱的解译下续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19657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应时03敦煌乐谱的解译下续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陈应时03敦煌乐谱的解译下续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陈应时03敦煌乐谱的解译下续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陈应时03敦煌乐谱的解译下续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陈应时03敦煌乐谱的解译下续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应时03敦煌乐谱的解译下续精.docx

《陈应时03敦煌乐谱的解译下续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应时03敦煌乐谱的解译下续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应时03敦煌乐谱的解译下续精.docx

陈应时陈应时03敦煌乐谱的解译下续精敦煌乐谱的解译下续精陈应时第三讲敦煌乐谱的解译(下)续(00:

0000:

08空白)现在我们来讲赵晓生,(看)他是怎么译这个“丶”的,大家看这张图片,(图片63)赵晓生,我们上面讲了,他把“口”字译“长顿”,现在把这个他叫“短顿”,所以大家看,有这个点的地方,它都是比有“口”字的谱字要短,实际上都是比较短,这个他叫“长顿”、“短顿”说。

(图片63止)下面是我对于这个“丶”的解译,(图片64)我解译的方法,我上次也讲过,就是用的是沈括梦溪笔谈里面的“敦、掣、住”,我认为这个是一个“掣”,大家看这个谱字,这个“掣”是什么样的,它是“一掣减一字”,所以我把所有带这个一点的叫“掣”,它跟前面谱字合起来,原来两个字的话,变成一个字的长短,那一个字一拍,那么带“掣”的就是两个半拍,两个半拍就合为一拍,这样就是把所有的带一个“丶”的谱字,都跟前面一个合起来变成一拍。

(图片64止)下面再看席臻贯的译法,席臻贯的译法,(基本上它,剪切01:

38)大家看这张图片,(图片65)他基本上采用了我的那个译法,所以他也是带“丶”的话,作为后半拍,它跟前面的合成一拍。

但是因为他对于“口”的译法跟我不一样,所以这个译谱也就不一样了。

(图片65止)下面我们再来看那个“停”,“停”字像个“丁”字的,取“停”右下角的一个“丁”字,大家看图片,(图片66)就是这个地方都是“停”。

(图片66止)现在来看林谦三对“停”的解译,虽然这个“停”还是林谦三最早提出来的,他说这个符号,在乐谱上是一个“停”,停就是停顿的意思,我们理解停顿就是延长,但是他在翻译的时候,他没有把音乐的符号摆上去,大家看,(图片67)他只是在有“停”的字上面,后边加一个黑的逗号,它表示就是这个谱字,这个谱字到底长短多少,这里他没有说清楚,是不是延长,延长多少也没有(说),所以都不是很确切地来解释它到底怎么个译法?

只是他把这个符号搬上去,但是意思有这个停的意思。

(图片67止)下面我们再看叶栋的译法,叶栋的译法,大家看图片,(图片68)用红的方框圈出来的地方,基本上还是取了林谦三这个意思,但是他用了一个叫“”就是音乐里的那个符号,是“自由延长”的意思,这个符号的停顿跟一般的时值还不一样,它属于多放了一个“自由延长”,延长多少要去看具体情况而定了,(图片68止)下面是何昌林的翻译,(图片69)何昌林的译法,(它也是04:

2704:

29剪切)大家看图片,他也是把那个“停”变成有一定的时值的观念了。

大家从圈了框里的看,当然他也不是完全一致的,但是至少加了附点,或者是把这个音符变成二分音符,加长了。

(图片69止)下面是我的译法,我的译法我是认为这个符号,就是沈括梦溪笔谈里讲的敦、掣、住那个“住”,住就是他讲的“住”字,就是停住,停住也就是停的意思了,他说是“一大字住当二字”就是说一个符号,一个谱字,加上这个符号,变成一个“大字”跟“住”,“当二字”,它一个字是一拍,那么加了这个符号的,当二字,就变成两拍,所以我是严格地按照这个来翻译的,大家看我的这张图片,(图片70)这个谱例上,有“停”号的地方,一直都是二分音符,变成两拍,来看这个,这个,这个,都是二分音符。

(图70止)席臻贯的译法,(图71)基本上也跟我差不多,但是他延长的时值,有的比我可能要长一点,也不是完全一致的。

(图71止)因为大家都对三个符号都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译出来的谱子当然也不会一样了。

不光是我刚才举了一些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实际上解译敦煌乐谱的人很多,所以我用一个西江月的谱子里面上片下片的,大家看这张图片,(图片72)每片的最后的那两句,我用红线标出来的,两片谱字大多是一样的,(这里就多了一个字,这边就少了一个字,剪切)用这个译出来的旋律,大家看谱子,(图片73)(图片74)大家翻译的都是五花八门的,(大家看这个,好,这我是看谱例,我从林谦三开始,林谦三他每一个谱字都是一样的,都是这个全音符,按照我们五线谱里面,应该一个谱字,这个全音符要四拍,所以他这个唱起来就是一个一个都拖的很长的,它的录音我们上次也听过的。

下面是叶栋的,叶栋的它是,这是板,这是眼,这是眼,这是眼,他是这样翻译的。

何昌林他这是“三点水”的把它这个延长,延长,延长译法,赵晓生是“长顿、短顿”,这是长顿了,这就是短顿了。

唐朴林基本上跟何昌林的那个差不多。

这是我的译法,我的译法就是说,这是拍号,这个是掣号,“一掣减一字”,所以都是这样的。

下面是关也维的,关也维的译法,下面是席臻贯的、庄永平的、洛地的、韦满易的、罗珂丽的、罗珂丽是一个澳大利亚人,澳大利亚一个翻译的,还有是宋瑞凯的。

大家看,以上所看到的有10来种了,个人写,个人翻译的,所以就出现了多种的译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计起来。

除了以上讲的,谱字音位、琵琶定弦、节拍节奏,这三方面不同的看法之外,剪切)(图片73、74止)其他还有一些问题,是比较个别的比较小的问题了,(但还是重视这个问题。

譬如说,在敦煌乐谱里边,剪切)(它除了,剪切09:

14)(图片75)(标题字幕)(图片止)大家看这张图片,(图片76)除了正号的大字的谱字之外,它还有旁边(带圈的)这些小谱字,比正常的谱字要小一号,(图片76止)这是什么意思?

大家也有不同的看法,我现在初步地理了一下,大家看一下这个谱例,(图片77)林谦三他在上面,小号谱字跟不是小号谱字的区别在哪里呢?

一个是全音符,一个是黑点,但这个黑点就是黑符头了,按道理说黑符头它只表示一种音高,长短多少,它没有符干,它也没有符尾,所以时值也是不确定的。

下面是叶栋,叶栋把它翻译(成)“装饰音”,有这个(音)地方装饰一下,它不占时间的,何昌林他翻译把小谱字当成附点,它由下面那个,它这里没有区别大小,实际上后面那个是小谱字,它作为附点,附点的译法。

(图片77止)我的译法,是取了德国的一位学者叫沃帕特,他翻译的那个不是敦煌琵琶谱,他翻译的保存在日本的五弦琵琶谱,他认为小字跟大字在节奏上面没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演奏上,就是说,大号谱字演奏的一个个都是实音,小号谱字是虚音,什么叫虚音呢?

他就是他不用拨子弹,而在指上用打,我觉得他这个说法,用于敦煌乐谱,还是比较合适的,看我的译谱(图片78)它跟大号谱字一样,而只是在演奏上有区别,它跟后面的掣号,还是一掣减一字,一样的。

下面这是席臻贯的翻译,他取了叶栋的译法,用装饰音的译法。

(图78止)除了大号谱字、小号谱字之外,还有两个符号,大家看谱例,(图片79)一个是一“挑”,还有一个是一个“口”,再加上两个(半园形的)东西,具体一个是出现在又慢曲子西江月,这个谱例里,比如(框里)这个字,下面有一挑,水鼓子里面就出现了(带框的)两次,就这两个符号。

(图79止)(那么,好,剪切时间12:

22-12:

28)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怎么来翻译这两个符号的。

(图片80)先看林谦三的翻译,(图片80止)大家看谱例,(图片81)林谦三对这个“挑”,(他只把,剪切12;43-12:

44)大家看,只用了一个符号,但是他没有把它怎么翻出来,这里下面加一(上斜线),后边加了个逗号,这个逗号实际上是他解释那个“停”,这里也没有翻(译)。

叶栋的这个“挑”,成为那个“轮指”,的译法,何昌林基本上也用了叶栋的轮指译法。

(图81止)我的翻译这个一“挑”,(图片82)就是重复前一个音,所以这里三个谱字就是一、三,因为有个“停”号,所以要把它延长。

这个就是二分音符。

席臻贯他基本上也是用了我这种译法。

(图片82止)(图片83)这里再看那两个一个“口”字再加了(半园形的)符号,林谦三对这个符号(图片84)打了两个问号,一共出现两次,表示这个地方他自己还不明白。

叶栋,他这里也没有翻译,而作为一个“停”号来翻译了,这是叶栋的译法。

(图片84止)我的译法,(图片85)我觉得是它是一个“拍号”再加两个“住”,所以这是要等于这个谱字延长了,变成是三个谱字,这里是两个谱字,这里因为后面有一个“掣”,所以就变成一个谱字了,变成三个谱字这个地方也是这样,席臻贯基本上也采用了我这种翻译。

(图片85止)还有一个符号,就是一个“火”(字),发火的“火”,上火的“火”。

这个符号,现在大家再看这个谱例,(图片86)这是在敦煌乐谱的倾杯乐里边的,这首谱子就是借着这个字,它旁边一个“火”(字),这个“火”字林谦三解释了,他说这个“火”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火急,急的意思。

十万分火急,就是要快这个意思。

(图片86止)(但是他,剪切15:

24)大家看这个谱例,(图片87)但是他在翻译上没有任何表示,他解释倒是解释了。

倒是叶栋,他把这个“火”字译成有急的意思了,这里就是16分音符,而且非得是16分音符,它两个音变成一个装饰的,那么更快了,“得楞,得楞”,这种解释。

下面何昌林也基本上采用了叶栋的译法。

(图片87止)(图片88)我的翻译,“火”字取林谦三的火急的意思,但是在谱子上,还是表示了原来的谱字,而只是在演奏上就是要稍微速度带快一点。

再下面是席臻贯的翻译,他是采用了有点接近于叶栋的翻译,它是比较快的。

(图片88止)好,(除了这个之外,最后讲一下,敦煌乐谱解译当中数据研究?

的实证方法,(我们晓得,这一讲里面讲到了16:

5316:

55剪切)我在上一讲也讲到过,对于敦煌乐谱得到大家认可的,主要就是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敦煌乐谱的抄写年代,这个抄写年代,因为敦煌乐谱谱面上,它只有经卷抄写的这个年代,长兴四年,乐谱到底是在长兴四年,还是长兴四年之前,长兴四年之后,这个都没有定论,直到香港中文大学的饶宗颐教授,他用乐谱本身粘贴的情况,来判断它是先有乐谱,后有经卷,所以他抄写的这个年代,乐谱成谱的年代,应该是在公元933年以前,也就长兴四年以前,这个判断,也为大家所接受,因为它有实物为证,所以得到了认可。

第二个就是琵琶定弦,我们今天讲的林谦三他三组定弦,特别是第二组、第三组,能够被大家接受,因为他取了一个敦煌乐谱本身的实际例子,就是那个水鼓子,两首水鼓子,虽然抄写的笔迹不一样,它所处的谱子,一个是在第二组,一个在第三组,这个又不一样,而且谱子的字也不一样,但是由于他的定弦的正确,所以他那两个谱子能够重叠。

就是说,在这种目前,我们这套谱子,至少在敦煌出土的都是乐谱,它没有其他任何的文字记载说明,下边表现的后来有些古今谱,或者其他琵琶谱,都应讲这是什么调,什么调,都有提示的,但这个谱子上没有,在这种情况底下,我认为,借助于乐谱本身进行来实证,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所以我们以后即将主要始终着重于我在这方面做的一些努力,做的一些尝试,这个我们以后接下里面再来讲,连讲话一起剪切)今天就讲到这里。

(19:

4519:

47空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