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718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19219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718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718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718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718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718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718课.docx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718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718课.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718课.docx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718课

7、色彩的调和

教学目标:

1、认知:

学习色彩调和方法,感受色彩的变化。

2、智能:

了解色彩调和知识,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3、情感:

感受色彩调和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色彩调和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调和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以更多的方法进行色彩调和,完成色彩调和的作业。

教学准备:

水粉用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欣赏色彩调和的作品《鸡冠花》

在淡淡的阳光照耀下,红色的鸡冠花与绿叶和谐地相互辉映,使画面浓艳却不浮躁。

2、提问:

你能从这样的色彩搭配中体会到色彩调和的美感吗?

3、小结:

色彩调和通常指的是色彩的量比关系和秩序关系应该符合视觉审美的心理要求。

在保证色彩变化丰富的同时,也应注重色彩关系的协调统一。

二、研究活动。

1、欣赏色彩调和范画。

教师介绍两种简单的色彩调和方法

调和方法A:

混入同一种黄色调和,作品为黄色调。

调和方法B:

混入同一种灰色调和,作品为灰色调。

2、学生思考:

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来调和色彩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3、实践学生的想法。

三、艺术实践。

想一想,学生作品用了什么方法使色彩调和?

你也试着创作一幅色彩调和的作品。

四、展示作业。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评价作品。

1、介绍你画中的色彩调和的方法。

2、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

3、你认为自己画的优点是什么?

还有什么不足?

课后记:

第8课: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知:

学习色彩知识,了解邻近色的画面色彩效果。

2、智能: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力。

3、情感:

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激发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

了解邻近色的知识。

教学难点:

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

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

一、分析色彩。

介绍邻近色:

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

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二、研究体会。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1、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结:

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

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三、欣赏感受。

1、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艺术实践。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五、展示评价。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

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

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六、课后拓展。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课后记: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七、教后反思:

8、《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教学目标:

1、认知:

学习色彩知识,了解邻近色的画面色彩效果。

2、智能: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力。

3、情感:

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激发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

了解邻近色的知识。

教学难点:

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

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

一、分析色彩。

介绍邻近色:

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

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二、研究体会。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1、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结:

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

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三、欣赏感受。

1、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艺术实践。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五、展示评价。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

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

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六、课后拓展。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课后记: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七、教后反思:

第10课参观劵的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2.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教学设计:

关于券面的尺寸大小、构成的形式、内容等应该有所规定。

有的必须严格,如券面总体尺寸——长宽各多少,其中存根留多少,副券占多少,或者只要求设计正券券面,其余略去。

至于构图形式是横是竖,选取什么图饰内容和表现手法等,则可宽泛、灵活一些。

则,对文字内容,也必须作出明确规定,如名称、票价等。

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掌握有关基本常识,必须提出适当的要求进行制约,使他们的思维能自由地,但又有目的地运行。

要多鼓励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去完成作业。

教材分析:

本课编排了数枚参观券供欣赏、借鉴。

从中我们不难了解设计参观券的基本形式和内容。

首要的是名称,如“故宫博物院”、“武陵源游览券”……以及与其相应的图饰,图饰往往占居券面的绝大部分面积;其次是票价和有关注明等。

总体形式是以图为主,以文为辅。

券有正反两面,以正面为主,有的在反面印有导游图,或印有关要求乃至广告等。

为了方便各种类型的参观者,有些券面还附加了英文或其他文字。

教具准备:

参观券(实物)数枚,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学具准备:

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

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

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

设计参观券

(二)传授新知。

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并板书:

设计形式:

(1)摄影;

(2)绘画。

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

(板书:

构成:

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

(板书:

纹样:

内容,景点)

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

文字:

地点,名称,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

(三)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

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参观券。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得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

(四)展示优秀作业,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设计参观券

设计形式:

(1)摄影;

(2)绘画

构成:

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

内容,景点

文字:

地点,名称,票价

(五)教后反思:

第11课神秘的礼盒

课时 :

1课时    

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

知道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

 

2、隐性目标:

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了解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学习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相关知识,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

教学难点:

 利用综合材料,创新制作礼品盒。

教学准备 :

课件、纸盒、各种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交流信息导入新课

展示礼品盒,引入新课:

神秘的礼盒。

观看礼盒的外观及内部,了解礼盒的基本结构。

1.      观看课件。

引导观察欣赏各种礼盒的外包装及内部物品。

分析:

(1)礼品盒由几部分组成?

(2)礼品盒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3)外部包装那些地方有新意?

(4)礼品盒的作用及意义?

交流分析后回答问题。

2.      组织小组交流“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盒”。

你想送给爸爸妈妈什么礼物?

根据自己准备的纸盒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小组交流:

A、说一说自己爸爸妈妈的喜好。

B、介绍送给他们的礼物——自制小工艺品。

3.      看书:

(1)看一看书中的作品使用了那些制作材料?

(2)说一说你认为有创新设计的作品。

分析书中作品使用了哪些制作材料,找出有创意的作品。

4.      提问: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提出问题,师生共同交流。

三、师生参与创作实践

搜集生活中的盒子,选用适当的材料,为送给父母的小礼物设计一个精美的礼盒。

辅导要点:

盒子的选择;内部设计;外部装饰。

整理、选择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四、展示交流评价作品: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猜想你的爸爸妈妈看到礼盒会有什么反应。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说一说爸爸妈妈看到礼盒会有什么反应。

五、拓展延伸审美深化:

给父母或是同学送亲手制作的小礼物,会更好的促进亲情和感情。

 

 

12、故事中的人

课型工艺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塑出一个故事中的人。

(了解)

2、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

(练习)

3、努力表现出人的美。

(接受)

重、难点重点是用泥土塑出自己熟悉的人的姿势。

教学准备教师:

泥塑“故事中的人”的不同作品投影片若干、范作、彩泥及泥塑工具等。

学生:

课本、彩泥及泥塑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讲故事

1、观察投影中的人物。

2、出示教师的泥塑作品。

师:

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

二、教学新课,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

1、请一位同学来摆一个姿势的造型在黑板上演示。

2、小结:

用粘土塑一个运动着的人,首先要塑出个完全的人,即有头躯干,上肢和下肢。

然后,依照人在运动中的不同姿态,适当将头躯干四技作适当的扭转。

弯曲,就可塑出千变万化的姿势。

给人物穿上与故事中的角色相符合的衣着。

2、教师示范。

三、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塑造,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讲评。

作业A类作业:

参考书中的图片及范作,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较生动、结构稳定。

B类作业: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生动、结构稳定。

板书课题*《故事中的人》幻灯屏幕

四、教后反思:

第13课笔的世界

一、教学目标:

1、明确笔的功能和外形之间的联系,了解笔的形状与手形的联系。

2、欣赏各种款式的笔,了解笔的每个部分的功能,并联想出各种新颖的笔形和功能。

3、学习设计搞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笔的功能,并根据手的形状设计出笔的外形。

难点:

设计一支新颖的笔,用设计稿的形式完成。

三、课前准备:

各种各样的笔,彩纸,笔

四、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支款式新颖,功能多样的笔,提问,你能猜出它有多少用途?

2、出示课题:

笔的世界

二、新授:

1、请学生把收集到的笔集中起来,举办一个“笔的世界”展览会。

2、请学生上台介绍一下自己的笔有些什么功能,哪个方面设计的比较新颖。

3、实物投影出示书上作品,讨论,哪些地方设计比较新颖,有创意。

A、用日历表装饰又美观又大方。

B、上粗下细显的非常可爱。

C、握笔的地方设计的很圆润,保护手长时间写字时手指不疼痛。

D、凹凸有致的笔型顺着手的外形,握笔非常舒适。

E、夜光笔,随身带着可以当小电筒。

F、米老鼠的耳朵会动是按钮的功能

你还能说出那些其他新颖的功能呢?

三、分析笔的组成部分:

笔尖,握笔处,笔杆,笔头,可围绕这几个部分进行设计。

四、教师师范:

1、根据四个部分设计出笔的外形

2、把需要增加功能的部分进行变形,添加。

3、用图表的形式添加各部分的说明文字。

4、涂色。

五、学生进行创作。

六、举办“新颖的笔”设计作品展,评出最佳外形奖,最佳功能奖和综合奖。

七、教后反思:

第14课电脑美术——漫画肖像

一、教学目标:

1、漫画艺术的魅力,知道漫画艺术根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

2、试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设计一个自己拼贴,的漫画肖像。

3、把自己的照片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变形,与其他图片进行拼贴,组合成一幅有趣的画面。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漫画人物的变形方法,能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一个基本的脸部形状。

难点:

利用电脑软件进行人物变形,并进行拼贴。

三、课前准备:

各种人物变形的漫画,每个同学自己的照片。

四、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受漫画的魅力。

二、交流

1、说说你所知道的印象较深的漫画。

2、老师这里有一些漫画。

如:

《三毛》、《父与子》等。

出示漫画的概念:

漫画是卡通的一种,它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它还是一种艺术的夸张,夸张与变形突出了人的个性特点。

3、漫画种类有很多,今天我要学习的是肖像漫画。

三、比较与发现

1、下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肖像漫画。

2、出示比尔﹒盖兹的照片和漫画作比较:

问:

“这是谁?

”(学生介绍)

“有何区别?

”(鼻子大、头发乱、身体小)

出示罗丹、凡高、毕加索的肖像漫画。

(因为夸张了某一特征,所以整个比例变了,就是变形了)

出示:

夸张与变形是漫画的重要表现手法。

学生欣赏其它漫画肖像。

(如:

成龙、陈佩斯等)

结论:

肖像漫画是强调人物形象特征,甚至加上动作、表情来夸张表现。

1、展示教师漫画

问:

“这是谁?

”“老师是怎么画出来的?

出示步骤:

1)脸型(出示各种脸型的变化)有〇△□等。

2)五官,画在形状的中间。

3)头发

2、表情

出示:

喜、怒、哀、惊等漫画肖像

问:

“影响表情的因素有哪些?

”(五官的变化)

所选表情也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特征。

四、练习

对你感受最深的一个人设计一幅肖像漫画。

五、展评(要求:

幽默夸张,突出个性,表现手法多样)

六、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利用photoshop中滤镜扭曲的功能进行变形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利用自己的照片尝试各种功能的不同效果。

七、教师示范,先利用自己的照片进行变形,然后找合适的图案利用拼贴模糊的效过,创造出新的图片。

八、学生创作

九、展评欣赏

十、教后反思:

第15课神州风采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贵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2.能与同伴相互交流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胜、故迹、物产以及艺术和民俗等。

3.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与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关心祖国的发展。

教学重点:

知道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贵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与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关心祖国的发展。

教学难点:

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文化遗产或自然遗产用绘画的方法表现一幅画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遗产的含义

1、文化遗产是历史和艺术价值都非常出色的建筑遗址以及雕塑、绘画等遗产。

2、自然遗产是自然景观和陆地及海洋的生物和植物,或者是包括地貌等在内的森林和山峰等的遗产。

3、复合遗产是具有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方面条件的遗产。

二、引出课题

师: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独具中国特色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

一看到一说到这些,都能让人想到中国。

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出示课题,板书)

三、了解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和民俗艺术。

1、采用中国地图、画和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引入课本中心内容:

通过欣赏来了解祖国的锦绣山川——万里长城、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颐和园等,并且体会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所形成的不同的风格。

2、展示长城等有建筑图片。

它们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奇迹。

1、小组交流讨论。

师:

除了这些,我们还有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民俗艺术、秀丽的河山以及雄伟的建筑,人们一看到它们,就想到中国。

让我们小组讨论一下,比比谁知道的多。

(出示)(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

(指名答)

3.归纳总结。

师:

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也上网找了一些图片,你们看,这是我们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兵马俑(出示图片),它是秦始皇的陵墓,在西安。

你们看这是青铜器,它是我国古代器皿(出示图片)。

还有我国的艺术国粹-京剧(出示图片)。

我国的艺术瑰宝-书法(出示图片)。

再给大家介绍一些我们祖国精美的民间艺术:

有剪纸(图片)、草编(图片)、风筝(图片)。

最后看看我们祖国雄伟的建筑:

北京天安门(图片)、故宫(图片)、上海东方明珠(图片)、金贸大厦(图片)。

四、了解中国特色的自然遗产

来看看祖国秀丽的河山:

书本提供图片

及事先准备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我国最大的贵州黄果树瀑布等图片。

(略)

五、激发感情,祝福祖国

(1)我们的祖国取得过许多辉煌的成就,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小组交流)

(2)作为神州大地上的一分子,你想从哪里去表现祖国的神圣和美丽呢?

六、学生作业

七、作品展评

八、教后反思:

16、家乡的老房子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能力目标:

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

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

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

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

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

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

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

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3)全班交流。

生1:

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

生2:

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看。

师小结。

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我们家乡的老房子——江南水乡。

A、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

(2)从主要部分入手。

(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

(4)明暗对比强烈。

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

(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

D、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

(1)遵循原则:

整体——局部——整体

(2)讨论用线的方法:

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法。

(1)线条结合法。

(2)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E、交流,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F、教后反思:

第18课家乡的艺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民间艺术品

学生准备:

制作工具、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授课

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

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

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

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

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

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

因此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

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

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

据称,明洪武年间,军师刘伯温夜观星象,发现无锡惠山有旺盛的灵秀之气,将出文臣武将大乱江南,于是来到惠山脚下教百姓捏泥人,欲以泥臣泥将泄去惠山的灵秀之气。

明季文人王季重在《游惠锡两山记》中有“买泥人、买小刀戟以贻儿辈”的记载。

比王季重稍晚的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愚公谷》中也写道:

“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碗、泥人等。

”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

因此,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

佛教溯源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木东先生曾画过一幅惠山大阿福的造型衍生图,指“大阿福”的形象是从唐代惠山寺石经幢之高浮雕结伽趺座佛像及宋代惠山寺金莲桥之浅浮雕牡丹童子图案中衍生而来的。

石经幢与金莲桥现仍保存在锡惠公园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一看,大阿福的造型与头部造型与之十分相似。

传说大阿福又叫“沙孩儿”,对于大阿福姓沙,有人将之理解为,沙即沙门,“沙孩儿”实则佛门里的沙弥僧,大阿福也就是惠山寺里的小和尚。

而传统大阿福早期的制作工艺,就是用“单片印模”来刻制泥胚,而这种造像方法,直接采自唐朝传入我国的小型佛像制作工艺--“善业泥”。

由此可见大阿福的起源与佛教有关,早期的大阿福可能就是用作供奉的。

在乔锦洪写的《早期惠山粗货泥人》一文中也称:

“据老艺人讲,最初的泥人是专为寺庙制作的小佛像,用于回赠前来进香的施主,所以早期泥人造型大多面目端庄、盘膝而坐,带有佛塑中‘结跏趺式’的痕迹。

可以说,佛像造型是早期惠山泥人的取材之本。

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惠山寺,香火旺盛,佛像如林,泥塑艺人们在长期观察中体会到佛塑造型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

他们在创作泥人时试加运用,效果颇佳,在后来的泥人创作中也出现了“手捏佛道”这类专门的泥人品种。

据悉,清同光年间的艺人周阿生,不仅从观察中领悟到佛塑艺术的精妙,而且与佛塑艺人朱谷生相交甚厚,得其指点,慈禧寿辰时,由他造型、经艺人陈杏芬彩绘的“蟠桃会”,被地方官吏用作贡品,被公认为泥人上乘之作。

3、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