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二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16683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 第二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十二章 第二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十二章 第二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十二章 第二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十二章 第二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 第二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

《第十二章 第二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 第二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二章 第二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第二节第二节课时知能训练课时知能训练见学生用书第251页一、选择题1(2010广东高考)对实验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

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B实验:

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C实验:

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D实验:

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2下列混合体系需要分离,其对应的物理分离方法正确的是()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碳酸钙与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与溴的混合溶液A分液、过滤、萃取、分液B过滤、过滤、萃取、分液C分液、分液、萃取、分液D分液、过滤、过滤3(2011枣庄质检)有a、b、c、d、e五种无色气体,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a和b相混合气体变为红棕色c和d相混合产生白烟c、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都变成无色透明的溶液b、e分别通入氢硫酸中都产生淡黄色的浑浊a、b、c、d、e依次可能是()AO2、NO、HCl、NH3、CO2BO2、NO、NH3、HCl、SO2CNO、O2、NH3、HCl、SO2DHBr、Cl2、NH3、H2S、C2H44(2011杭州质检)下列实验操作或描述中错误的是()A将NaNO3和KCl的混合液加热并浓缩至有晶体析出,趁热过滤时,可分离出NaCl晶体B溶剂蒸发的速度越快,或浓缩后的溶液冷却得越快,析出的晶体颗粒就越大C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时,需要向海带灰的浸取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和过氧化氢溶液D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实验中,点样后的滤纸需晾干后,才能将其浸入展开剂中5现有K2SO4;Ba(NO3)2;Al2(SO4)3;KOH;CuCl2五种溶液。

不用其他任何试剂,把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顺序是()ABCD6(2010福州三中)下列物质除杂(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的方法及试剂都正确的是()物质方法试剂ACO2(SO2)洗气氢氧化钠溶液BAlCl3(MgCl2)过滤氢氧化钠溶液C水(乙醇)萃取、分液乙酸DFe(Al)过滤过量氢氧化钠溶液7为了证明(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Fe2、SO和H2O,下列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B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得淡绿色溶液,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2C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D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浓NaOH溶液,加热,试管口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8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K、NH、Cl、Mg2、Ba2、CO、SO。

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3)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K一定存在B100mL溶液中含0.01molCOCCl可能存在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9(2010北京朝阳)下列分离方法不合理的是()A从石油中得到汽油,可用蒸馏的方法B提取溴水中的溴,可用加入乙醇萃取的方法C只含有泥沙的粗盐,可通过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提纯D除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可用加入足量铁屑过滤的方法10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除去CO2中少量的SO2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2CO3溶液B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向混合物中滴加适量稀硝酸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滴加KSCN溶液D证明H2CO3酸性比H2SiO3强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二、非选择题11现有四瓶丢失标签的KOH、Fe(NO3)2、FeCl2、NH4HSO4稀溶液,为鉴别四瓶溶液,将四瓶溶液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和记录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Y的化学式分别为:

X_,Y_。

(2)X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过量A与B反应(加热)的离子方程式为_,足量B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3)若A、B的稀溶液混合后(不加热)溶液呈中性,则该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

12现有含NaCl、Na2SO4、NaNO3的混合溶液,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NO的相互分离。

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所用试剂的名称:

试剂1_,试剂2_,试剂4_。

(2)恰当地控制试剂4的加入量的方法是_。

(3)加入过量试剂3的目的是_。

(4)在加入试剂4后,获得固体D的实验操作是_(填操作名称)。

13(2010济南模拟)实验室中需要22.4L(标准状况)SO2气体。

化学小组同学依据化学方程式Zn2H2SO4(浓),ZnSO4SO22H2O计算后,取65.0g锌粒与98%的浓H2SO4(1.84gcm3)110mL充分反应,锌全部溶解,对于制得的气体,有同学认为可能混有杂质。

(1)化学小组所制得的气体中混有的主要杂质气体可能是_(填分子式)。

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加以说明)。

(2)为证实相关分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实验,组装了如下装置,对所制取的气体进行探究。

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_,作用是_。

装置D加入的试剂_,装置F加入的试剂_。

可证实一定量的锌粒和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某杂质气体的实验现象是_。

U形管中G的作用为_。

14(2010安徽高考)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使回收利用锂资源成为重要课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碳粉等涂覆在铝箔上)进行资源回收研究,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1)第步反应得到的沉淀X的化学式为_。

(2)第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

(3)第步反应后,过滤Li2CO3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

若过滤时发现滤液中有少量浑浊,从实验操作的角度给出两种可能的原因:

_、_。

(4)若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含LiMn2O4的质量为18.1g,第步反应中加入20.0mL3.0molL1的H2SO4溶液,假定正极材料中的锂经反应和完全转化为Li2CO3,则至少有_gNa2CO3参加了反应。

答案及解析1、【解析】A项,CCl4的密度比水大,上层为水层,呈无色,下层为CCl4层,呈紫红色;B项,Al(OH)3不能溶于弱碱;C项,Fe3和SCN结合成Fe(SCN)3而显红色;D项,CaO吸收了试管中的水,导致CuSO4从溶液中结晶,生成CuSO45H2O。

【答案】CD2、【解析】为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应采用分液法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应用过滤分离;应先用有机溶剂将溴单质萃取,静止分层后再分液分离。

【答案】A3、【解析】根据表中所给出的两种气体混合后的现象并结合选项中所给出的气体范围进行分析。

a和b混合后气体变为红棕色,一定是NO和O2混合反应生成NO2;c和d混合产生白烟,一定是NH3和HCl混合反应生成NH4Cl;c和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溶液,c、e可能是NH3和SO2,再结合可知c是NH3,则e是SO2,d就是HCl;把b、e分别通入氢硫酸中都产生淡黄色浑浊可得出b、e可能是O2和SO2,由已得出e是SO2,那么b就是O2;给合可得出a是NO,从而得出ae依次是NO、O2、NH3、HCl、SO2。

【答案】C4、【解析】B项中溶剂蒸发过快或浓缩后的溶液冷却过快,都不利于晶体的生成,错误。

【答案】B5、【解析】根据颜色可判断出CuCl2,然后取其他溶液,分别滴入CuCl2溶液,有蓝色沉淀的为KOH;再取剩余溶液少量,再分别滴入KOH,有白色沉淀的为Al2(SO4)3,再取剩余溶液少量,再分别滴入Al2(SO4)3,有白色沉淀的是Ba(NO3)2,剩余的则是K2SO4。

【答案】D6、【解析】A中CO2与SO2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错;B中AlCl3与MgCl2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错;C中水、乙醇、乙酸三者互溶不能用萃取的方法分离,C错;故选D。

【答案】D7、【解析】D项中检验NH时,加入NaOH溶液,加热,能产生NH3,NH3可使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因为氨气遇水能生成显碱性的NH3H2O。

故D不正确。

【答案】D8、【解析】由于Cl、CO、SO均可与Ag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可能含有Cl;由(3)知n(SO)为0.01mol,n(CO)为0.02mol,由

(2)知n(NH)为0.04mol,则混合物中一定不含Mg2(与CO反应生成沉淀)、Ba2(与CO、SO反应生成沉淀),根据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有K。

【答案】A9、【解析】乙醇和水互溶,不能用乙醇作萃取剂将水中的溴萃取出来,可选CCl4溶液。

【答案】B10、【解析】A项CO2也被Na2CO3溶液吸收,应用饱和NaHCO3溶液;B项Cu粉与硝酸反应,应用盐酸;C项应先加KSCN溶液,再加入氯水,以防止Fe3的干扰。

【答案】D11、【解析】由无色气体Y在O2作用下能生成红棕色气体Z,可知Y为NO,Z为NO2;B应该为NH4HSO4,C为Fe(NO3)2;与B反应能产生气体的物质是KOH,反应所生成的气体是NH3,所以A为KOH,D为FeCl2,沉淀W为Fe(OH)2。

【答案】

(1)NH3NO

(2)2NH3Fe22H2O=Fe(OH)22NH2OHHNH,NH32H2O4HNO3Fe2=3Fe3NO2H2O(3)c(K)c(SO)c(NH)c(H)c(OH)12、【解析】欲将含NaCl、Na2SO4、NaNO3的混合溶液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实现Cl、SO、NO的相互分离,试剂的选择原则是先加的试剂只能使一种离子沉淀,且过量试剂容易除去。

综合分析Cl、SO、NO的特征性质,SO可用含Ba2的试剂除去;Cl可用含Ag的试剂除去;过量的Ba2、Ag可用CO除去,过量的CO用HNO3溶液除去,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所以试剂1是Ba(NO3)2或BaCl2溶液,试剂2是AgNO3溶液,试剂3是Na2CO3溶液,试剂4是HNO3溶液。

为了控制HNO3的量可以通过测溶液的pH。

最后获得NaNO3晶体的方法是:

蒸发、冷却、结晶、过滤。

【答案】

(1)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硝酸溶液

(2)测定溶液的pH(3)除去溶液中过量的Ba2、Ag(4)蒸发、冷却、结晶、过滤13、【解析】

(1)从物质的量关系来看,发生Zn2H2SO4=ZnSO4SO22H2O,H2SO4略过量,但是实际上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降低;当硫酸的浓度降到一定程度,反应变为ZnH2SO4=ZnSO4H2。

(2)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加热还原CuO验证H2的存在,通过F装置进一步确认有H2O生成;具体的实验装置及作用是:

A产生待研究的气体,B除去气体中的SO2(可以利用SO2的性质选取NaOH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验证SO2已除尽,D干燥气体,E若有H2,则加热E玻璃管,CuO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F利用无水硫酸铜吸水变蓝进一步确定气体中H2的存在,G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F装置而干扰实验。

【答案】

(1)H2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致使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ZnH2SO4=ZnSO4H2

(2)NaOH溶液(或KMnO4,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浓硫酸无水硫酸铜装置E玻璃管中黑色CuO粉末变红色,干燥管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防止空气中H2O进入干燥管而影响杂质气体的检验14、【解析】本题中要注意金属铝的性质、偏铝酸盐的性质以及有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1)由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可知,只有铝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CO2可生成Al(OH)3沉淀;

(2)第步反应是LiMn2O4在酸性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MnO2,LiMn2O4是难溶物,故离子方程式应为4LiMn2O44HO2=8MnO24Li2H2O。

(3)过滤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若过滤时发现滤液中有少量浑浊,只从操作的角度分析可能是滤纸破损、滤液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等原因。

(4)由第

(2)问中离子方程式知LiMn2O4生成Li时稀硫酸过量,所以沉淀Li时过量的稀硫酸也消耗Na2CO3,两部分消耗的Na2CO3至少需0.06mol即6.36g。

【答案】

(1)Al(OH)3

(2)4LiMn2O44HO2=8MnO24Li2H2O(3)烧杯、漏斗、玻璃棒玻璃棒下端靠在滤纸的单层处,导致滤纸破损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其他合理答案均可)(4)6.4(或6.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