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两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14567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两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两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两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两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两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两篇.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两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两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两篇.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两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两篇篇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内容概述】:

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加重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资产阶级三次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行动,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

但因中国资产阶级主观上的不成熟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过于强大)而功败垂成,这是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本课主要以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为中心。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理解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发展经过;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影响及评价。

【设计意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不简单沿袭教材思路,而通过研究课标、考纲、教材、学生,找准四者的连接点,将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或减、强化或弱化,通过导学案和课件把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认知的史料(含图片、地图、视频等)纳入教材之中,并运用到教学中来。

选用情景教学、活动教学、合作探究、讨论谈话等教学方法,目的是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

(1)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史料分析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

2、问题探究知识升华:

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3、情境再现感悟历史: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依据:

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突破方法:

设计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学生感兴趣能够解答的一系列问题来讨论突破。

难点:

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课前准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PPT、音频视频材料收集等。

学生:

根据老师的要求搜集所需要的材料,组织预习课前发放的学案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课前由老师审查。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925年3月12日,一位伟大的医生病逝于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

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

3月12日是植树节,当我们播种绿色的生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时,别忘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烈士们洒下的鲜血。

在那样一个军阀混战,魑魅横行的年代,孙中山的伟大实践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认同。

年轻的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唯有“医国救族才能解救亿兆穷苦大众”,从此,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担负起了医治中国的重任。

倾其毕生精力,他要使中国走向独立、统一、民主、富强,让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一切理想的实现都必须通过革命打造现代化的制度方能完成。

当“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惨败,“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遇挫,“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被剿杀后,辛亥革命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吗?

让我们一起走近孙中山,走近辛亥革命来寻找答案。

(二)新课探究过程:

一、风雨欲来风满楼辛亥革命革命的背景(过渡)为什么20世纪,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掀起一场旨在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呢?

【设计意图与目的】:

让学生带着疑问与兴趣,进入学习状态(看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史料)。

合作探究一:

结合大屏幕提供的材料和图片,探讨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后,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已成为大势所趋。

合作探究二:

出示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材料,探讨革命兴起的条件:

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

师:

为了有效地开展反清的民主革命活动,革命党人组建了许多革命团体,这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形成。

有哪些革命团体呢?

看屏幕思考:

各革命团体在地域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是否有利于革命事业的发展?

生答:

这些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互不统一,各自分散,这种状况不利于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总结:

辛亥革命的背景:

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清朝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3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学说为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

【设计意图与目的】:

辛亥革命发生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涵盖古今中外、主观与客观、偶然与必然、政治与经济、思想与文化等多种因素,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

师:

为了推动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于是孙中山把各个革命团体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这就是中国同盟会。

思考:

为什么说同盟会是中国的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统一的机构、纲领、领导、共同的章程)师:

在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革命时机日趋成熟。

二、天翻地覆慨而慷辛亥革命的进程1、武昌起义

(1)播放视频武昌起义,以视频概述起义过程。

(2)演示动态示意图,了解辛亥革命的发展概况。

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孙中山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想一想,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的是什么?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出示临时约法的法律条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其内容、特点、性质及影响。

阅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章“总纲”,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规定: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五章“国务员”,规定: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规定: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思考:

(1)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

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

(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

(3)第三、四、五、六章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答: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师:

(总结并进一步将问题推向深入)临时约法把人们对专制的痛恨和对民主的向往由理想转变成现实,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下来。

那么中国的民主政治命运又如何呢?

由此自然过渡到下一目。

【设计意图与目的】:

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理性分析,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4、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出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后的形势”图,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分析孙中山让位的原因。

【设计意图与目的】: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史实,并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利用图表法简化课本知识,理清纷繁复杂的历史线索,从中理解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过渡)尽管革命党人失去了政权,但并不等于说辛亥革命就完全失败了,更不等于说辛亥革命没有什么意义或是不该搞。

由此过渡到下一目。

三、中山伟业传千秋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合作探究:

据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

演示以下四组材料,让学生讨论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并通过演示加以归纳。

从各种因素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性及评价辛亥革命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1: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

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回答: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

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

材料2: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以上数据反映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经济工业化。

材料3: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材料3反映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材料4: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

“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根据材料4,说明辛亥革命在哪个方面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变化?

社会生活习俗变化。

归纳总结: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性质:

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政治:

政体变化。

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经济: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也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设计意图与目的】:

采用情境创设法、史料阅读法等来引导而且领悟历史,感受现实。

同时培养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整体分析与评价能力。

(三)课堂小结:

(小组活动,每两组选择以下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并表达)1、讨论:

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的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你认为辛亥革命的成败如何?

成功之处:

历史功绩失败含义: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2)主观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课堂活动:

情境:

辛亥革命后,社会各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都在经历着一次历史性巨变。

假如我是,我的感受是角色:

A工人B实业家或资本家C革命党人D立宪派和投机政客E帝国主义F旧官僚(前清官员)G其他要求:

请同学们结成讨论小组,每位同学任选一角色来谈“你”身边的变化和感受,注意小组内的成员角色不要重复,发言要有史实依据。

3、课堂活动:

以1911年10月1912年3月任一重大历史事件为报导对象,以“民国的壮举”为题,以自身感受为内容,写一篇新闻评论。

【设计意图与目的】:

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评价可以从多种角度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

比如通过介绍学术争鸣、辛亥革命胜利说、失败说和有胜有败说,使学生能够既学会以史实支持观点的基本方法,同时也可以更深切地认识我们所说的历史是客观的真实和后人的主观活动交互作用的结果,人类所认识的历史只是客观历史的一个仿真品。

小结:

(有时间的话播放孙中山片断,并总结: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的丰功伟绩将昭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探索富民强国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设计意图与目的】:

以此升华主题。

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进程中所的作用和孙中山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的精神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课重新整合了教材,理清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更深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凸显中学历史课程体现公民教育的本质。

同时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真正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时间、经过,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性质;能说出1912年元旦这一天的重要性,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概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情况;能分析说明武昌起义很快取得胜利的原因,辛亥革命的性质、伟大功绩和失败的主要原因。

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总结辛亥革命的教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归纳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使学生认识到这次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通过分析说明辛亥革命的性质,使学生认识到它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通过分析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使学生明白由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勾结破坏,以及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通过总结辛亥革命的教训,使学生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教学重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

大家在初中就接触过“辛亥革命”,那么,那位同学能用一两句话给大家说说什么是“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

1911年武昌起义广义:

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为推翻清朝统治,追求民主共和的全过程。

一、武昌起义阅读教材P62的内容,请同学们说说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也就是背景有哪些呢?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列强不断加紧侵略,甚至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外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在辛亥革命前,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大500多个,其中8次主要赔款达19亿银元,相当于清政府19年财政收入的19倍。

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厚颜无耻的说: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各国志欢心!

”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和不满。

(2)、经济基础:

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的加速剂)内外交困的清政府感到再也不能照原样统治下去了,便推行“新政”以挽救清政府的统治,新政的内容有:

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

但它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

在实行的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更促使人民群众不断起来反抗。

但是它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决定实行”预备立宪”。

在1906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共有23条,其中维护君上大全的就有14条,其余9条规定了广大人民有当兵、纳税、服从清政府统治的义务,但是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权利。

清政府又在1911年,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就占了7个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预备立宪”实际就是一个骗局。

在“预备立宪”的骗局暴露后,清政府内部也是矛盾不断。

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此时,要挽救民族危亡寻求中国的发展新道路,就必须彻底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上面我们讲到清政府在“新政”中有“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这就为革命知识分子队伍的不断壮大创造了有利条件。

(4)、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条件、武器、中心、代表)由于革命知识分子队伍的不断壮大,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进行大力宣传。

中心是上海和日本东京。

当时主要的民主革命宣传家有章炳麟、邹容、陈天华(代表人物)。

这些新思想的的传播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条件。

【过渡】革命风潮是风起云涌,这样一来结果就是成立了一些革命团体。

主要就是兴中会和同盟会。

(5)、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兴中会:

成立时间是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性质)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目标是: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在这之后,民主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

同盟会:

时间是1905年地点:

日本东京成员组成: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政治纲领:

(十六个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两点就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

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把斗争矛头直指清王朝,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创立民国(就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

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主要领导人:

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机关刊物:

民报性质: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

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6)、军事基础:

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同盟会的成立使得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同盟会的领导之下,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

影响较大的有萍浏里起义、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教材重点介绍了黄花岗起义和四川保路运动。

那么黄花岗起义是在什么时候呢?

它对革命的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黄花岗起义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一下,黄花岗起义是由谁领导的啊?

是黄兴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那么在1911年5月谁又展开了什么运动呢?

是四川保路运动,那四川的保路运动又对革命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由于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使湖北防务空虚,于是革命党人决定发动起义。

2、爆发:

但是在革命发动之前,由于文件泄漏,清政府派兵镇压,造成革命形势危急,1911年10月10日湖广总督向清政府告捷,但是不到5个小时,起义在下层青年士兵的带动之下仓促爆发,由于双方实力相当,在加上革命党人的视死如归的精神,一夜之间起义军就占领了武昌城。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武昌起义,也成为“双十革命”。

武昌起义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并选举了都督,更改了国号。

(【问题】反清斗争在中部地区湖北武昌打开局面,那么武昌起义能够一举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几年不断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密切相关。

总的来讲,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人民群众的配合,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

)【过渡】:

在湖北独立的影响下,南方各省纷纷响应,从10月22日湖南首先响应,到11月底四川宣告独立为止,全国共有14个省先后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

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为了加强对各省革命力量的领导,有必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革命政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了。

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的第二目二、.中华民国的成立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采用五色旗,并且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过渡】1912年,孙中山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想一想,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的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讲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项最重要的法令,这就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部约法主要规定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自由平等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三权分立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问题】在对临时约法有一个了解之后,你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性质),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意义)。

民主宪法:

都哪里体现了民主?

【过渡】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中国革命党人终于建立了梦寐以求的民主共和国,但是这个共和国真正由革命党人掌权的是时间仅仅有2个多月。

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我们讲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后,尽管革命发展迅速,但全国政局混乱。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袁世凯能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1、原因

(1)袁世凯:

武力威胁,政治讹诈。

势力强大拥有北洋军阀,被清政府任命为内阁总理,掌握了清朝的全部统治大全。

(为什么说他奸诈呢?

)奸诈一面对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

(2)帝国主义各国:

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并制造舆论替袁世凯撑腰。

军事威胁英美德日等过军舰使进长江,炫耀武力;俄日两国屯兵我国东北,集结待命。

外交上他们拒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而以袁世凯出来统一南北作为成人中华民国的条件。

在财政上,他们拒绝讲海关税收等款项交给南京临时政府,致使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军费极度困难。

(3)革命营垒:

立宪派和旧官僚趁机攻击革命党人。

(面对这些压力,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是如何做的呢?

)孙中山被迫妥协。

这一点也说明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过程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让学生看书归纳【教材P65】1912年2月,宣统皇帝宣布退位诏书,清王朝灭亡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加议院提出迟职推举联合政府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3、结果:

辛亥革命是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夜没有得打彻底的改变,革命果实业被袁世凯窃取了,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四、功绩:

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推翻了从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影响最深远的影响就是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2、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它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3、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工厂、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