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衰促脉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07062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痹心衰促脉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胸痹心衰促脉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胸痹心衰促脉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胸痹心衰促脉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胸痹心衰促脉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胸痹心衰促脉试题.docx

《胸痹心衰促脉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痹心衰促脉试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胸痹心衰促脉试题.docx

胸痹心衰促脉试题胸痹心衰促脉试题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单选题:

1.心痛发作期,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A.气虚血瘀证B.气滞血瘀证C.寒凝血瘀证D.痰阻血瘀证2.心痛发作期,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A.气虚血瘀证B.气滞血瘀证C.寒凝血瘀证D.痰阻血瘀证1.心痛缓解期,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A.气虚血瘀证B.气滞血瘀证C.寒凝血瘀证D.痰阻血瘀证2.心痛缓解期,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A.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B.气滞血瘀证C.寒凝血瘀证D.痰阻血瘀证3.心痛缓解期,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A.气虚血瘀证B.气滞血瘀证C.寒凝血瘀证D.痰阻血瘀证4.心痛缓解期,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A.气虚血瘀证B.气滞血瘀证C.寒凝血瘀证D.痰阻血瘀证5.心痛缓解期,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苦口干,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A.热毒血瘀证B.气滞血瘀证C.寒凝血瘀证D.痰阻血瘀证二、多选题:

1.胸痹心痛病患者出现心悸、气短,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选取()等穴位,伴失眠者配伍交感、分泌等穴位。

A.心B.肺C.神门D.皮质下2.胸痹心痛病患者出现心悸、气短、便秘,可予()A.腹部按摩:

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B.遵医嘱穴位贴敷:

可用醋调大黄粉、吴茱萸粉或一捻金贴敷神阙穴;C.遵医嘱穴位按摩:

虚寒性便秘,取穴天枢、上巨虚等穴位;实热性便秘取穴足三里、支沟、上髎、次髎等穴位;D.晨起饮温水一杯约200300ml(消渴患者除外),15分钟分次频饮;3.胸痹心痛病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发作时()A.绝对卧床休息B.必要时给予氧气C.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D.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三、填空题:

1.胸痹心痛病患者出现胸闷、胸痛时,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者取穴隔灸,选取心俞、膈俞、膻中、气海等穴位,每日交替施灸,也可取穴选用艾条灸,取穴足三里、关等穴位。

2.胸痹心痛病患者出现便秘时,虚秘者服用苁蓉通便口服液;热秘者口服黄连上清丸或麻仁丸;热毒血瘀者遵医嘱大黄煎剂200ml灌肠。

3.胸痹心痛病患者服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宜饭后服用,如冠心丹参胶囊、通心络胶囊、血栓通胶囊、银杏叶片、血府逐瘀口服液等。

服用宁心安神类药宜睡前半小时服用,如枣仁宁心胶囊、琥珀粉等。

服用补益类药宜饭前服用,如滋心阴口服液、补心气口服液等。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一、单选题:

1.心衰病(心力衰竭)慢性稳定期,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咯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

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A.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B.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C.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D.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2.心衰病(心力衰竭)慢性稳定期,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

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A.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B.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C.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D.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3.心衰病(心力衰竭)慢性稳定期,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

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A.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B.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C.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D.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4.心衰病(心力衰竭)慢性稳定期,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浮肿。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

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A.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B.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C.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D.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1.心衰病(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喘促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A.阳虚喘脱证B.阳虚水泛证C.痰浊壅肺证D.气阴两虚证2.心衰病(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疾数无力。

A.阳虚喘脱证B.阳虚水泛证C.痰浊壅肺证D.气阴两虚证3.心衰病(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

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A.阳虚喘脱证B.阳虚水泛证C.痰浊壅肺证D.气阴两虚证二、多选题:

1.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喘促,应()A.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率、心律、脉象及心电示波变化。

B.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

C.遵医嘱准确使用解痉平喘药物。

D.2.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喘促,应慎防喘脱危象。

下列哪些属于喘脱危象()A.口抬肩、稍动则咳喘欲绝B.烦躁不安,面色灰白或面青唇紫C.汗出肢冷D.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3.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强心药物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等洋地黄中毒的症状。

A.纳差、恶心、呕吐B.头痛、乏力C.黄视、绿视D.心律失常4.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喘脱的护理包括()A.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恐惧情绪。

B.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

C.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强心药,如吗啡、洋地黄类药物等。

D.遵医嘱予20%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5.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出现神疲乏力的护理包括()A.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B.减少交谈,限制探视C.D.6.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大便秘结时,可()A.多食蜂蜜、水果、粗纤维蔬菜B.予腹部按摩中脘、中极、关元等穴位C.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药D.7.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尿少肢肿时,饮食需注意()A.少盐B.易消化C.高维生素D.高膳食纤维饮食E.忌饱餐8.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尿少肢肿时,可选用有利尿作用的食品,如()A.芹菜B.海带C.赤小豆D.西瓜9.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可按医嘱进行“三伏贴”、“三九贴”疗法,减少慢性心力衰竭复发率。

可指导患者在贴敷后注意:

()A.切忌贴药时间过长B.贴药当日禁食生冷寒凉辛辣之物C.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者慎用D.忌食海鲜、鹅、鸭等10.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起居宜强调动静结合,根据心功能情况,进行适当活动和锻炼。

下列正确的是()A.心功能级者:

绝对卧床休息。

B.心功能级:

卧床休息,严格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

C.心功能级:

多卧床休息,中度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避免比较重的活动。

D.心功能级:

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必须避免重体力活动。

11.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尿少肢肿,需正确测量每日晨起体重,下列正确的是()A.晨起排空大小便B.穿轻薄衣服C.空腹状态D.12.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尿少肢肿,需做好皮肤护理,()A.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定时翻身,协助患者正确变换体位B.避免推、拉、扯等动作C.可使用减压垫、气垫床、翻身枕等预防压疮D.温水清洁皮肤,勤换衣裤、勤剪指甲。

三、填空题:

1.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尿少肢肿,需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摄入量(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

2.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尿少肢肿,会阴部水肿患者做好会阴清洗,防止尿路感染,男性患者可予吊带托起阴囊防止摩擦,减轻水肿。

下肢水肿者,可抬高双下肢,利于血液回流。

3.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尿少肢肿,应用利尿剂后观察用药后效果,定期复查电解质,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

4.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尿少肢肿时,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多次温服,攻下逐水药宜白天空腹服用。

也可用玉米须煎水代茶饮。

5.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汤剂宜浓煎,每剂100ml分上下午服用。

红参、西洋参宜另煎,宜上午服用。

中成药适用于慢性稳定期患者,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粘膜的刺激。

6.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可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随症配穴。

心悸主穴:

心、小肠、皮质下,配穴:

心脏点、交感、胸、肺、肝。

水肿主穴:

肾、肾俞、输尿管、膀胱,配穴:

交感、肾上腺、神门、三焦、分泌。

便秘主穴:

大肠、三焦、脾、皮质下,配穴:

肺、便秘点等。

7.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起居护理,恢复期可采用静坐调息法。

有助降低基础代率,减少心脏耗氧量的功能。

8.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需控制钠盐摄入量:

限制量视心衰的程度而定。

遵医嘱轻度者每日供给食盐不超过5克,中度者每日不超过3克,重度者每日不超过1克。

9.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进食的次数,宜少量多餐,每日进餐46次,每晚进食宜少,避免饱餐。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一、单选题:

1.心中悸动,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短气,咽干,口干烦躁。

舌红少苔。

A.心虚胆怯证B.气阴两虚证C.痰热扰证D.气虚血瘀证2.心悸怔仲,善惊易恐,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多梦易醒。

舌质淡红,苔薄白。

A.心虚胆怯证B.气阴两虚证C.痰热扰证D.气虚血瘀证3.心悸,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胸闷或胸痛。

舌红苔黄腻。

A.心虚胆怯证B.气阴两虚证C.痰热扰证D.气虚血瘀证4.心悸怔仲,气短乏力,胸闷心痛阵发,面色淡白,或面唇紫暗。

舌质黯淡或有瘀斑。

A.心虚胆怯证B.气阴两虚证C.痰热扰证D.气虚血瘀证二、多选题:

1.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出现心悸发作时,宜()A.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B.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减少探视C.尽量减少搬动患者D.2.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出现胸闷胸痛时,宜()A.密切观察胸闷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

B.绝对卧床休息C.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D.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3.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护理能力差,疾病复发率高,解决思路()A.教会患者自测脉搏,甄别房颤节律B.建立促脉证患者自我疾病认知调查档案,对患者及家属的疾病认知进行评估。

C.提出护理问题,协同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护理计划,逐步实施。

D.针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控4.针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控,随访容为:

()A.用药依从性B.生活起居规律性C.自我疾病管理的自律性D.5.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出现夜寐不安,护理应()A.环境安静舒适,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适宜,避免噪音。

B.遵医嘱穴位按摩,睡前按摩神门、三阴交、中脘等穴。

C.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脾、神门、三焦、皮质下、肝等穴。

D.遵医嘱中药泡洗,每晚睡前半小时遵医嘱予中药泡足。

三、填空题:

1.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服中药:

气阴两虚型、心虚胆怯型及气虚血瘀型中汤药剂宜热服;痰热扰型中汤药剂宜温服;利水药需浓煎空腹或饭前服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宜饭后服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