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空巢老人案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06886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案例.docx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空巢老人案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案例.docx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案例我国农村空巢老人案例案例正文:

农村空巢之痛农村空巢老人的案例分析研究摘要: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尖锐,而伴随着老龄化的问题所带来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就更让人担忧。

人口老龄化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双重社会背景使农村的空巢老人在经济收入以及各项应有的社会保障上程度偏低,违背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社会发展的稳定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他们所面临的种种生活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关注。

在课题组调研的吉林省合心镇新农家村,农村空巢老人的各方面生活很大程度上都面临着“空巢危机”的威胁。

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危机、精神需求的危机、社会支持较少以及经济方面的危机。

通过四次访谈,课题组成员帮助该村一户空巢老人解决了一些目前面临的问题,以期启发同学们提出针对农村空巢之痛的更多解决途径。

关键词:

农村空巢老人空巢危机新农家村合心镇吉林省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寻找更好的发展,这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农村空巢家庭。

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身边无子女共同居住,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其中包括:

单人空巢家庭和夫妇两人的空巢家庭,将这些家庭中的老人称为空巢老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空巢家庭发展迅速,所带来的空巢家庭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老年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情感和心理需求等。

关注空巢家庭,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将成为新世纪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2015年5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报告显示,我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占41.9%。

农村留守老人占农村老人的23.3%,其中,在50岁以上及有子女的调查对象中,其子女或子女配偶均不在本户居住的空巢家庭占40.3%。

农村老人比城镇老人面临更多困难,28.9%的城镇老年人感觉养老目前没有困难,而农村则低于城镇13个百分点。

47%的农村老人认为钱不够花,42.3%认为病痛较多,均高于城镇超10个百分点。

老年人日常的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养老服务的需求集中在健康医疗方面,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较大。

老年人接受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比重很低,且城乡差异不大。

老年人接受过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主要为身体健康检查、咨询,约27%老年人接受过该服务,其次是上门看病和帮助干农活、陪同看病,但接受过这几类服务的老年人很少,分别只有7.5%、6.8%和4.4%。

老年人获得的外部经济支持主要来自子女,农村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依赖比城镇更强。

老年人为社会发展付出了一生的精力,党和国家对老年人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也制定和出台了很多针对他们的政策,并把老有所养定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但是,不得不看到,由于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年人口数量的激增,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巢问题。

伴随着农村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的日益增多,空巢危机也随之而来。

因此,在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健全之时,探讨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尝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空巢危机并进而推广所取得的理论、实务成果,对于减轻政府负担,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解决日趋严峻的农村空巢问题,切实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生命、生活质量,发展和充实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具有很大意义。

1新农家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新农家村地处吉林省东部,位于长春市西北部,隶属合心镇,位于合心镇西北部,距市区30公里,建筑多沿公路修建。

辖8个自然屯。

共465户,低保户16户,党员38名,户籍人口1780人,其中,劳动力906人,种植大田和蔬菜的人数为200人左右,技术工人主要在北车等开发区上班,从事木、电、焊工及服务业,大约150人。

全村幅员面积为80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509公顷。

通过实地走访,我们了解到目前村里的老人大约有100多位,而且子女不在家的老人竟然占到了80%,“空巢”老人现象普遍存在。

我们走访了很多位老人,还专门为那些“空巢”老人干了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我们发现有些老人还在以种地维持生计,有些老人则靠子女的收入生活,而有些老人因为种种原因,只能靠村里的资助生活。

同时他们的生活态度会有些消极,他们不愿意麻烦自己的子女,有的老人甚至为了不让儿女担心,隐瞒了自己生大病的事实。

调查结果显示:

1.1农村逐步呈现老龄化,农村空巢之痛不容小觑。

由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安于靠种地维持生活,所以他们选择了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农村。

加之如今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改善,尤其是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建立后,很多老人的看病难的问题得以解决,因此农村老年人人口在不断上涨,农村老龄化的时代已经到来,随之而来的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也接踵而来。

1.2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改善主要依赖子女。

新农家村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良好,覆盖面100%,村里老人每个月都会有几十元的保障,但这些钱不足以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下。

1.3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活动更应被关心。

调查走访中发现一般子女都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给父母钱财让他们安享晚年,但还是有一部分老年人依然坚持在田间忙碌,靠自己的能力赚钱。

大多数的老年人生活简朴,开销甚少。

闲暇时由于子女不能陪伴左右,只能和其它老人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而且村里对这方面也不是很重视,基本上没有开展过什么集体活动。

所以,不论是村里的干部,还是他们的子女,都不能简单地认为物质上的满足就可以让老年人过的很好,其实不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他们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经常回来看看他们,同时也希望村里能够给予他们应有的关心与照顾。

2个案背景课题组针对新农家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失望消极孤独无助等心理危机这一现象,做了一次社会帮扶工作,以期探讨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尝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危机的有效方法。

居住在吉林省合心镇新农家村的张爷爷今年已经75岁了,初次见面是在村干部的引荐下完成的。

通过简单的交谈,根据他本人描述,最近他常常感到生活很无助,而且做起事情来总觉得力不从心,容易疲劳。

随着交谈的深入,笔者了解到,张爷爷有一个老伴儿,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孙女以及外孙。

但是由于家里生活困窘,加之几乎没有耕地,孩子们很早就外出打工了。

儿女们疲于生活,对待老父母显得有心无力,除了过年节偶尔回来一次,平时几乎就剩下老两口相依为命。

但是,张爷爷的老伴儿去年开始出现老年性痴呆的症状,不能再照顾他了,反过来需要张爷爷去照顾老伴儿。

老伴儿的突然状况,张爷爷根本接受不了,并且,由于病症的影响,张奶奶对原本就不怎么回家的儿女显示出淡漠、疏远,有时甚至莫名发怒。

一来二去,儿女们除了按时给予些养老费用之外,便很少再来探望,就连平时关系较好的几个老邻居也心有余悸,往来越来越淡了。

谈到这里,张爷爷流露出脆弱、无奈的表情,言语间夹杂着对老伴儿的无助,对儿女的失望,对自己和生活的绝望。

3帮扶策略在分析完张爷爷的问题后,我们制定了针对张爷爷的工作目标和服务策略。

由于张爷爷的问题主要是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也是农村空巢老人普遍面临的危机。

因此,我们制定的总体帮扶策略为:

用谈话的方式帮助张爷爷客观面对生活现状,接受生活中不好的一面;同时尽力与其儿女进行沟通,帮助缓和冰冷的家庭关系;最后,针对张爷爷老伴儿的疾病问题,尽量与村里负责医疗的领导进行协商想办法缓解。

具体地:

策略1:

与张爷爷一起回顾其生命史,目标1:

让老人找到往事的意义、懂得拥抱此时此刻;策略2:

联系老人子女,与其沟通张爷爷状况,建立联系,目标2:

协助张爷爷与子女重塑家庭关系;策略3:

与村委会工作人员交流,帮助张爷爷一同照顾生病的老伴儿,目标3:

减轻张爷爷照顾家庭生活的压力,同时让他不再感觉到孤单和被社会遗弃。

在设定了服务目标和策略后,我们将本次介入工作分为四个部分,计划利用四次成功的访谈和介入来达到预定的工作效果。

4具体过程4.1第一次访谈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介入是在张爷爷家里进行的,有了上一次比较成功的接触,再次见到老人,他还是很配合也很高兴。

一进屋儿就笑呵呵的让我们上炕坐并且在炕桌上用盘子摆上了自家的沙果和热水。

我们环顾了下屋内,明显感觉比上一次要洁净和整洁了许多,张奶奶还是在炕的另一边坐着不出声。

按照事先拟定的工作策略,在一阵寒暄之后我们开始渐渐引入主题,以想听故事为由让老人回忆并叙述自己的经历。

张爷爷开始笑了笑,说自己孙子都不想听什么故事,我们倒大老远跑来听他唠叨。

一点点的,老人带着我的思绪一起回到了他的过去:

第一次聊天记录:

“这么说吧,我老家还不是这儿的,老家是辽源那边儿的,也是农村。

家里子妹儿多啊(兄弟姐妹多),算上我得有七个,我二哥三岁那年就没了,说是肺炎,没钱治。

小时候家里是真困难啊,后来没招儿啊,应该是四几年,43年吧,我十六嘛,那年,实在受不了了,就从家里出来了,这边有个亲戚,家里人少,我就过来帮着干点儿农活,种种地。

起码能有口饭吃啊,就这么地,学也没上,来这头儿两三年吧,反正人也勤快,哎呀,真不是说啥,我那会儿也年轻,身体也好,天天三四点钟儿就起来下地干活,这村里没有不夸我的啊!

呵呵。

我这亲戚是远房的,算是一个舅吧,挺稀罕我的。

觉得我这小伙儿还挺踏实肯干的,就找人做媒介绍你这奶奶,那会儿结婚也没啥说道儿,都是老农民,不像现在要这要那的,看着差不多人好也就嫁了。

那年我应该才十九,还没你现在大呢,呵呵,该说不说我这舅真是对我好,借我钱帮我盖了两间土房(现在这瓦房是后来翻新的)。

其实啊,那时候你这奶奶在小村儿里也算是数一数二的漂亮姑娘了,当时说媒的也不少呢,我这辈子最有福的事儿也就是能娶她了,就连后来咱家这点儿地都指着人呢。

我这户口不在这村儿,没有地,俺俩这不结婚了嘛,户口就弄过来了,刚结婚那会儿我就是给别人种地干活儿,挣口饭吃,这是后来,我老丈人划了块儿地给俺们俩了,一点儿点儿把这俩孩子拉扯大了。

现在这日子跟以前一比,俺也算满足了,这搁以前根本就不敢想,呵呵,你奶奶这是病了,要不啊,我俩感情可好了。

过了大半辈子了,都没红过脸,你们现在这些小年轻儿不行吧,呵呵。

”第一次访谈结果:

说到这里,张爷爷露出了笑容,神采也好了一些,似乎是想告诉我们,他年轻时候是一个多么优秀的人,虽然没有高官厚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是却踏实肯干,爱情又幸福美满。

就这些来说,也确实值得我们现在这些浮躁的年轻人好好学习。

同时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给老人以鼓励和肯定,于是在不断微笑点头以示回应后,又向老人说了些老年疾病的发生规律,以及老年性痴呆的相关知识,引导张爷爷逐渐接受老伴儿患病的事实,并让其明白家庭变迁后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跟老人聊了很多,虽然依然能够感受到老人对目前孤独生活的无助,但是明显可以感到张爷爷对自己这辈子的肯定,和对眼下困难的从容接受。

就这样,跟老人约好了下次会面的时间和道别后,结束了第一次成功的访谈。

4.2第二次访谈一阵问候后,开始了我们和老人的第二次访谈。

还没开始正题,老人情绪略显焦虑,询问下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第二次访谈记录:

“我这闺女和儿子啊,得将近一个月没来过电话了,真是当没我俩这人了。

唉,算了,自打你奶奶有病,他们这是回来的越来越少了,哼,没病的时候也一样儿。

都说养儿防老,我这养的是个啥啊,有时候真想跟你奶奶一起早点儿死了算了。

”听到这里,我们意识到老人的空巢危机还是比较严重的,虽然通过第一次的介入,老人对现实生活能够进行客观对待,但是,儿女的长期忽略和冷落依然是导致目前危机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安慰过老人后,征得了同意,我们联系了老人的女儿,表达了老人对其牵挂之情,对小辈儿的想念,充分描述了目前两位老人所面临的形势,希望她能联系老人儿子多联系和看望老人。

并对张奶奶的病情作了简单解释,希望其能够理解。

女儿在电话的开始还是略显抵触的,但是后来也表示最近确实是因为工作太忙的缘故而疏忽了自己父母,才闹出来需要外人打电话提醒的态势。

并且保证最近就会联系老人儿子带上孩子抽空回来看望两位老人。

在结束了跟老人女儿的电话后,我们尝试给老人儿子去电话,但是试了几次,都是关机。

不过张爷爷在上一通电话后心情好了很多,又露出了笑容,并说:

“算了,不通就不通吧,到时候也能过来。

呵呵,哎呀,小伙子,真挺谢谢你的,我这人脾气倔,他们不给我打电话,我就不给他们打。

一来二去的,还得麻烦你打这个电话,你说这是什么事儿,哈哈。

”第二次访谈结果:

老人笑着说要留我在家吃晚饭,虽然不忍心拒绝,但是还是跟张爷爷说明了来一趟不太方便,天色也不怎么早了,怕没有回市里的公交车。

老人心里很是感动和感激,说下次早点儿做饭,留我们吃一顿饭。

结束了第二次工作,感觉还是有很大收获的,前两次工作的目标基本达到,张爷爷已经可以接受现实生活,并且也缓和了同子女的关系。

4.3第三次访谈第三次介入前,我们联系了新农家村的刘玉成书记,并就张爷爷老伴儿的问题与其进行交流,但刘书记表示现在条件有限,资金和人手都非常短缺,有些力不从心。

但表示一定会把张爷爷老伴儿的情况反映给主管卫生医疗的有关领导。

随后,我们来到了张爷爷家,开始了第三次访谈工作。

时隔几日,老人家的精神状态已经非常不错了,刚到屋内就笑着拿水果给我吃。

我们注意到,这次多了几种水果,就笑着问张爷爷原因。

老人边忙乎边笑着说:

第三次访谈记录:

“这不都得谢谢你们嘛,昨儿我姑娘儿子领着我那孙女儿和外孙子回来了。

这不,给我买了这老些水果,还给你奶奶买了一箱奶,我这能不高兴嘛,俩孩子也确实不容易,说以后尽可能多回来陪陪俺俩,呵呵。

”第三次访谈结果:

听到这里,我们心里也不由得高兴起来,既是替老人高兴,也是为自己的工作成果感到欣慰。

接下来的交谈中,我们转达了村里领导对奶奶情况的关注,老人更是连声道谢,并表示最近心情比之前好多了,对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偶尔下午空闲时,也跟邻居聊天散心了。

心情好了,觉得自己身体也比以前舒服多了。

4.4第四次访谈由于之前所设定的工作目标基本达成,即将面临结案。

当我们意识到这即将成为和张爷爷最后一次促膝畅谈后,心里难免有些担忧,担心这会对老人刚刚恢复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

老人见到我们,依然很高兴,还没待我们走到门口就已经挥手问好。

并给我们讲了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儿女又打电话了,而且还跟孙女儿聊了几句;隔壁的赵老头儿昨天给他家送了点儿饺子;说今天一定要留我在家吃饭。

一阵犹豫之后,还是跟老人说了实话,告诉他这将是我们最后一次访谈,老人顿了几秒钟,最后还是理解了,特别感谢这些天我们为他们老两口儿所做的事情。

我们表示还是会继续跟他保持联系,希望他能够将现在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保持下去,不定期还是会再过来拜访的。

张爷爷连忙说欢迎,欢迎,到时候一定给我做顿饭吃。

5结果评估经过长时间的接触沟通,张爷爷已经基本上摆脱了之前的危机,曾经低落的心情有了很大好转,消沉的心态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好转。

对待现实的生活也有了客观恰当的对待,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心。

同时在与儿子等其他家庭成员有了更好的互动和相处。

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的亲情支持和关怀对老人的鼓励和摆脱困境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张奶奶的疾病在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困扰着张爷爷,而现在通过村里以及周围邻居的配合也算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

村里负责医疗的领导同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时找专业医生给张奶奶做检查;周围邻居几个略微年轻的大爷大娘也表示,一有空闲就会去张爷爷家帮帮忙,做做家务,并表示张爷爷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他们一起帮忙解决。

最后一次跟张爷爷告别时,终于看到了他难得的笑容。

考虑到预定的几项目标基本达成,老人的精神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家庭生活问题也基本得到了解决并与子女关系逐步好转,已经达到了社会帮扶的标准。

但是帮扶结束后,很容易使工作已取得的成效丧失,因此我们之后仍然继续与被访者保持了一段时间的联系,作为效果的保持和对帮扶工作的跟进。

在此阶段,在与老人联系时,仍然尽量去了解其生理、心理状况,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做出恰当适时的干预来保证帮扶工作效果能够长久有效的持续。

6结语近几年,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温饱不成问题,更多面临的是孤独寂寞等心理危机以及老年性疾病等困扰。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空巢老人不仅需要子女和亲朋的照料,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来关爱、关注。

(案例正文字数:

6609)启发思考题1、张大爷家的“空巢”问题解决成功了吗?

后续工作问题怎么开展?

2、这种“空巢”老人现象的解决方法还存在哪些不足?

3、请对比农村和城市都出现的“空巢”老人现象的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