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重难点专题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02744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27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重难点专题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重难点专题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重难点专题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重难点专题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重难点专题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重难点专题篇.docx

《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重难点专题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重难点专题篇.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重难点专题篇.docx

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重难点专题篇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价等基本概念的含义,理解相关概念的关系。

  2、了解原子的构成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3、掌握化合价法则的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知识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普遍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的定义。

  2、化合价法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

分子、原子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师生讨论,采用问答的方式由教师小结并归纳出知识网络)

  

(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关键知识点拔]

(二)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1、相同点

2、不同点

  

  3、三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关系:

  

  (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发生变化;而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即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四)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解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

分子、原子、离子。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A错。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B、C错。

  根据分子的定义可以确定本题答案为D。

  例2、根据《生活报》报道,目前小学生喜欢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疼,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

下列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气、氯气组成的

  B.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

  C.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两个氯元素组成的

  D.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构成的

  [解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首先要分清宏观和微观的概念。

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等构成的;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二氯甲烷是一种纯净物,从宏观上讲,它是由碳、氯、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从微观上讲,它是由CH2Cl2的分子构成的。

所以,二氯甲烷不存在碳、氢气、氯气等物质,而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只能构成一个二氯甲烷分子。

故A、C、D均错。

答案为:

B。

  例3、某元素的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该元素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为(  )

  A.

    B.

    C.

    D.

  [解析]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不同的化合物中是相同的,根据这一原理列代数方程可解得化合价的数值。

但必须注意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需讨论有两种情况。

  设该元素为R,相对原子质量为a,化合价为x。

  当x为奇数时,化学式为R(NO3)x、R2(SO4)x则:

a+62x=M,2a+96x=N

  解得:

  当x为偶数时,化学式为R(NO3)x,

则:

a+62x=M,a+48x=N

  解得:

所以,答案为A、C

  

[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体积大、原子体积小      B.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C.分子之间有空隙、原子之间无空隙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室内装璜时主要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组成

  B.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

  C.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甲醛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的

  3.A、B、C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4、-2,这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ABC4      B.A4BC3      C.A2BC3    D.A3BC2

  二、填空题:

  1.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

  2.构成并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

在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在它们相同数目的分子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____。

  3.将元素、分子、原子分别填入下列有关空格内。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

  

(2)氢气____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Na与Na+属于同一种____。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的氢____。

 

 [综合测试参考答案]

一、1.D  2.C  3.C  

二、1.Al2O3  

2.水分子 氧元素 氧原子  

    3.

(1)原子  

(2)分子 (3)元素

   

 

专题二、物质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分类的依据;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混合物和纯净物;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和知识体系的建立。

  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

  教学难点:

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对物质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研讨,尝试给常见物质进行简分类,教师可适当指导,最后由教师小结,并以投影形式给出物质分类的知识结构。

在学生研讨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分类的依据以及概念间的从属关系)

  

  (概括出物质分类的知识体系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能否用其它形式对物质进行分类,诸如画知识树等,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偿试一下,也可将其留作课后作业)。

  

[关键知识点拔]

  列出表格,鼓励学生经过思考比较相关的概念,找出这些概念的异同点及其联系,教师适时点拔,强调理解概念应抓住关键字词和相关概念的内在联系,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内容)。

  

(一)纯净物和混合物

项目

纯净物

混合物

概念

由同一种物质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彼此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区别

①一种物质

②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一种分子构成

③有固定的组成

④有固定的性质

①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②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③没有固定的组成

④没有固定的性质

联系

(二)单质和化合物

项目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相同点

均为纯净物

均为纯净物

不同点

①由一种元素组成

②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①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②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联系

 

  (三)氧化物

项目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概念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凡能跟酸起反应而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组成

大多数是非金属氧化物(交叉关系)

都是金属氧化物(从属关系)

性质

①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SiO2除外)

②与可溶性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与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碱

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酸、碱、盐

项目

概念

电离时生成的阳

离子全部是氢离

子的化合物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相同点

均为化合物,其水溶液都能导电(电离)

不同点

酸=H++酸根离子

碱=金属离子+OH-

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组成特点

一定含氢元素

一定含氢、氧两种元素

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联系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物质为纯净物的是(  )

  A.水煤气     B.冰水混合物     C.生铁     D.食盐水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即“一物”或“多物”的判定。

其中A、C、D选项中的物质均由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只是状态不同,实为同种物质——水。

故答案为:

B。

  例2、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氧化物的是(  )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B.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

  C.氧气跟某物质反应的生成物       D.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析]对氧化物概念的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既“二元必有氧”。

  A中的元素种类无法确定为几种,B、C同样无从考证其中是否有两种元素。

因此,答案为:

D。

  例3、某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肯定是纯净物             B.可能是混合物

  C.肯定是某一种单质           D.一定是一种稀有气体

  [解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由于组成每种物质的各种元素各不相同也可能相同,所以混合物中的元素可能是多种也可能是一种。

例如:

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含有O、H、N等多种元素;O2和O3的混合物就只有一种元素。

可见,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不一定是单质。

正确答案应为:

B。

  例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属于非金属的是______。

  ①水银  ②空气  ③氯酸钾  ④五氧化二磷  ⑤糠水  ⑥硫粉

  ⑦加热碱式碳酸铜后的剩余固体 ⑧氨气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物质分类的依据以及对相关概念外延的把握。

  其答案为:

②⑤;③④⑦⑧;①⑥;④⑦;⑥

  例5、现有Ba、H、C、O四种元素。

请你从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合物(填化学式)

  

(1)酸性氧化物____  

(2)碱性氧化物____  (3)碱____  (4)酸____  (5)盐____

  [解析]根据这几类化合物各自的组成特点和化合价法则即可确定其化学式:

(1)CO2 

(2) BaO (3)Ba(OH)2 (4)H2CO3 (5)BaCO3

 

 [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后者从属于前者的是(  )

  A.纯净物、混合物          B.金属、非金属

  C.纯净物、化合物          D.含氧酸、无氧酸

  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稀有气体、浓硫酸、胆矾      B.金刚石、石灰石、铁矿石

  C.天然气、碱式碳酸铜、液氧     D.石墨、熟石灰、水煤气

  3.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分类完全相符的是(  )

  A.亚硝酸钠、NaNO2、盐       B.氧化铁、Fe3O4、氧化物

  C.纯碱、NaOH、碱          D.酒精、CH3OH、有机物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氧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酸根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

  C.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酸中一定不含金属元素

  5.“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

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的易拉罐、铜导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A.有机物      B.碱      C.氧化物      D.金属或合金

  二、填空题:

  1.下列是含碳元素的物质:

①石墨②一氧化碳③干冰④碳酸⑤碳酸钙⑥乙醇⑦C60⑧甲烷⑨纯碱。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属于盐的是____,属于酸的是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

  2.下列各组均有四种物质,其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将该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填在横线上。

  

(1)CuO、NO2、NaOH、Fe2O3,____;

  

(2)O2、N2、Al、C____;

  (3)空气,氢气,碘酒,盐酸____;

  (4)食盐,蔗糖,酒精,醋酸____。

  3.填写下表(类别指酸、碱、盐、氧化物、单质)

名称

氢氯酸

 

生石灰

 

铜绿

硫酸

化学式

 

Zn

 

NaOH

 

 

类别

 

 

 

 

 

 

  4.在酸、碱、盐、氧化物这四类物质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的是____,一定只含有两种元素的是____。

  

[综合测试参考答案]

  一、1.C  2.D  3.A  4.B  5.D

  二、

  1.①⑦ ③ ⑤⑨ ④ ⑥⑧

  2.

(1)NaOH  

(2)Al  (3)氢气  (4)食盐

  3

 

 

 

氢氧化钠

 

 

 

HCl

 

CaO

 

Cu2(OH)2CO3

H2SO4

 

单质

氧化物

  4.碱 氧化物

 

专题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催化剂、氧化反应、燃烧、缓慢氧化等概念的了解。

  2.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本质区别与联系、反应基本类型、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3.形成知识网络并能利用基本概念和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多角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内外因辩证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良好学习品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2.四种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

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三、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思考后,由教师总结,归纳出这部分知识的知识结构)

 

 

(一)物质的性质

  判断依据:

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来表现。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化学性质描述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通常可用“能”、“可以”、“会”等描述;而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变化的过程。

  

(二)物质的变化

  

  (三)催化剂、催化作用

  

 

 [关键知识点拨]

  (对于不易分辨的概念,不易理解的原理进行讲解、整合、深化)

  

(一)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之间的关系

  

  1.从本质上讲,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都是氧化反应。

  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是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现象。

  3.

  4.燃烧能否引起爆炸取决于可燃物所处空间大小以及是否有气体生成物产生;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取决于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能否及时发散以及可燃物着火点的高低.

  

(二)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三)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中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蜡烛燃烧;蜡烛熔化        B.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C.空气液化;液态空气汽化      D.铁生锈;铁被腐蚀

  [解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生成其它物质。

据此分析:

A中前者有新物生成而后者无;C中前者和后者都只是分子间隔发生变化,并无新物质产生;D中两者都有新物质生成;而B中前者只是酒精分子间距离变大,无新物质生成,后者燃烧后生成CO2和H2O。

故答案为:

B。

  例2.根据已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试推测R的化学式一定是(  )

  A.CrO3      B.CrO      C.CrO2      D.Cr2O3

  [解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都不改变,这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由此可推知R的化学式为Cr2O3

  答案为D。

  例3.从镁、氧气、盐酸、碱式碳酸铜、硝酸银、碳酸钠六种物质中选出适当物质,按要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____;

(2)分解反应____;

  (3)置换反应____;(4)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___;

  (5)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___。

  [解析]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以及复分解反应是无机化学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判断的依据是: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目。

  答案:

  

(1)

  

(2)

  (3)Mg+2AgNO3=Mg(NO3)2+2Ag或Mg+2HCl=MgCl2+H2↑

  (4)2HCl+Na2CO3=2NaCl+H2O+CO2↑

  (5)HCl+AgNO3=AgCl↓+HNO3

  例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失氧的物质被还原,得氧的物质被氧化

  B.失氧的物质是还原剂,得氧的物质是氧化剂

  C.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D.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必同时发生

  [解析]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把握下列对应关系:

还原剂→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所以正确答案为B。

  例5.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头目李洪志在一次讲法过程中说,他发功时能使铝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铜和金,使铝分子变成铜分子和金分子。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说法的违科学之处。

  [解析]由金属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铝分子、金分子之说是错误的。

又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可能改变,所以,铝原子永远不可能变为铜原子和金原子。

答案为:

(1)金属不是由分子构成的,而是由原子构成的。

(2)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

 

 [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用盐酸除去铁锈

  2.下列关于物质化学变化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A.一定会发光、发热         B.一定有气体生成或改变颜色

  C.一定会有新物质生成        D.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碳跟氧化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4.下列说法:

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④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②③⑤

  5.若1.6g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则该物质含有的元素为(  )

  A.C、H、O三种元素         B.C、H两种元素

  C.C、O两种元素           D.O、H两种元素

  6.关于化学反应A+B=C+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

  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

  D.若A、B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g

  二、填空题:

  1.从A-G中选出适当的选项分别将字母代号填在下列横线上。

  A.熔点    B.沸点    C.酸性    D.碱性 

  E.颜色    F.密度    G.溶解性

  

(1)利用物质____不同,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

  

(2)由于固体NaCl和CaCO3的____不同,可采用加水的方法鉴别开来;

  (3)根据____不同,稀释浓H2SO4时只能将其慢慢地注入水里;

  (4)利用盐酸的____,可用盐酸清除铁制容器表面的铁锈。

  2.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分别写出一个有水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____;

(2)分解反应____;(3)置换反应____;(4)复分解反应____。

  3.在细菌的作用下,用氨处理含甲醇的工业废水,使其变为无毒的N2和CO2,从而清除对环境的污染,有的反应方程式为:

,上述反应中B处应填入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

  4.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

  据此判断:

  

(1)这一过程叶绿体起____作用,是____;

  

(2)淀粉中一定含有____元素(写出元素名称),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的元素是____,其原因是____。

  三、简答题:

  1993年10月21日南京炼油厂310号油库汽油罐正在灌油时,旁边一拖拉机行驶而过,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油罐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抢救,20小时后火基本被扑灭。

可消防水龙头仍对油罐喷水达6小时之久,10月24日市环保部门对炼油厂和市上空大气进行监测,其污染指数未超过国家标准,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310号油罐起火爆炸的原因?

  

(2)灭火后为什么还对油罐喷水?

  (3)市环保部门主要监测大气中的哪些有害气体?

  

[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1.D  2.C  3.B  4.C  5.B  6.BC

  二、1.

(1)B  

(2)G  (3)F  (4)C

  2.

(1)

  

(2)H2CO3=H2O+CO2↑

   (3)

Cu+H2O   (4)NaOH+HCl=NaCl+H2O

   (其它合理答案也可以)

  3.O2

  4.

(1)催化 催化剂

  

(2)碳 氢 氧 无法确定CO2和水中的氧元素是否全部转变为氧气

  三、

(1)汽油挥发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拖拉机的烟囱中排放出气体温度高,并伴有火花,引起爆炸

    

(2)降低油罐内汽油温度,使之难以达到着火点,防止二次爆炸发生。

    (3)SO2、NO2、CO

 

专题四、化学用语和化学量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常用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并能准确、简捷地使用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