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优质课件.ppt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1019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6.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优质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优质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优质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优质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优质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优质课件.ppt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优质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优质课件.ppt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优质课件.pptx

,春秋以来儒家思想发展过程,汉代以后,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两汉,隋唐,三国两晋南北朝,宋元明,五代十国,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儒学,魏晋南北朝,严峻挑战,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高考大纲,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第4课宋明理学,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道、佛,儒(根本),【理学的含义】,理学是儒家学者吸收融合佛教道教思想确立的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目的,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材料一: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

后来梁武帝又舍道侍佛,以皇帝之身四次舍身出家,“舍身”同泰寺。

材料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材料三:

北宋李觏曰“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

凡所以修身正心,养生送死,举无其柄。

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行之,焉往而不利云云。

”1、汉武帝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但魏晋以来却面临怎样的困境?

佛教、道教兴盛并冲击、威胁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陷入危机。

2、从儒学自身来看,它的正统地位为何会受到冲击?

儒学自身存在缺陷和不足。

材料四魏晋是一个动乱而迷惘的时代,名士们思治而不得,苟全性命于乱世对文化思想社会风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传统的无形约束消失了,法律的明文制裁无效了,对天下对自己陷入了绝望,对人生对未来丧失了信心,摆脱名教而自命通达,成了当时流行风尚。

玄学取代经学,老子取代孔子,众贤取代一贤,,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形成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樊树志国史概要1、文化上:

(尊儒礼佛崇道)(3)唐宋儒家学者吸收融合佛、道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更新。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出现危机。

原因,儒学自身缺陷

(2)唐宋时期,出现儒、佛、道“三教合一”潮流。

社会动荡佛、道冲击,何谓三教佛、道是充满迷信色彩的宗教,儒则是传统的礼教,佛、道与儒性质不同,但都有教化之意。

故自南北朝以来,统称三教。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材料五,材料六僧尼不事生产、不服劳役、不纳税,还利用特权大肆兼并土地、畜养奴婢,积聚了大量的财富,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唐朝会昌灭佛就说“十分天下财,而佛有七八”。

寺院经济的过分发展,引起了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

而僧侣不守戒律霸占田产鱼肉百姓的行为更积累了大量社会矛盾。

这就引发历史上的“三武一宗”灭佛。

分别是公元444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公元574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公元841年,唐武宗李炎灭佛;公元955年,后周周世宗柴荣灭佛。

当时,一位名叫慧远的和尚对周武帝宇文邕说:

“陛下今恃王力,破坏三,宝,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论贵贱,陛下安得不怖?

”武帝听后,瞪着慧远说:

“只要百姓得乐,我也不怕入地狱!

”,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朝皇帝大多笃信佛教,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宫内供养三日,极尽奢华之能事。

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听到这一消息,写下谏迎佛骨,上奏宪宗,极论不应信仰佛教,列举历朝佞佛的皇帝运祚不长,事佛求福,乃更,得祸。

但韩愈没能阻挡宪宗迎佛骨,还险些丧命。

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1、文化上:

(2)唐宋时期,出现儒、佛、道“三教合一”潮流。

(尊儒礼佛崇道)(3)唐宋儒家学者吸收融合佛、道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更新。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出现危机。

原因,儒学自身缺陷,社会动荡佛、道冲击,2、经济上:

社会经济发展,科学进步,引发理学家对自然界及社会的思考。

3、政治上: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

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先声韩愈掀起北宋士大夫们,【习题1】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春秋繁露儒林外史AC,四书章句集注孔子改制考BDB,【习题2】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陆九渊,程朱颐熹,程颢,南宋人王阳明,程朱理学代表人物,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北宋人,兄弟俩)南宋人理学集大成者,明朝人心学集大成者,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1、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

北宋程颢、程颐对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

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

程颐,程颢,朱熹,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朱熹对理学的发展,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之集大成者。

他多年研究传授五经四书,编著成四书章句集注等书。

他提出“去人欲,存天理”,认为人欲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用天理克制人欲。

朱熹在继承和发展二程的思想基础上,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书影,1、程朱理学:

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材料反映程朱理学怎样的哲学观?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二: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哲学观:

“理”是世界本原。

“理”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

特点:

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实质:

客观唯心主义,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

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1、程朱理学:

材料三: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程朱理学认为用什么方法才能探究“理”?

方法论:

“格物致知”格:

探究;物:

客观事物;致:

求取;知:

知识,特指“理”。

通过探究客观事物,从而获得“理”。

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1、程朱理学:

材料四:

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

”曰:

“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此说。

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朱熹说: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实质:

维护儒家伦理道德和封建纲常礼教。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忘;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朱子语类存天理,灭人欲,问:

“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朱子语类,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1、程朱理学:

宇宙观:

“理”是世界本原方法论:

“格物致知”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朱熹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有何作用和影响?

维护了封建专制制度;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1、程朱理学:

历史地位:

适应统治阶级需要,被“官学化”。

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习题】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C,【习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物是观念的集合C吾心即是宇宙,B心外无物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D,陆九渊,王守仁,2、陆王心学陆九渊(1139-1192)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

陆九渊是“心学”的创始人。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发展陆九渊学说,成为“心学”之集大成者,形成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是朱熹后的大儒。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心学的出现,标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王阳明一开始对格物致知深信不疑。

有一次,王阳明在院中面对翠竹,想格出理来,可他穷格了七天七夜也没有得到其理,反而大病一场。

从此,他就开始怀疑程朱理学,并在流放贵州时“顿悟”。

阳明与竹子,材料一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而已。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象山先生全集,哲学观:

“心”万物本原,心即理也,2、陆王心学,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阅读材料,概括陆九渊的主要思想,陆九渊,2、陆王心学,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阅读材料,概括王阳明的主要思想,王守仁,哲学观: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材料二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

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王之守物仁。

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

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知道是理心,之贼体大,笑心,自问然他会:

知“。

请见告父诉自我然,知我孝的,良见知兄在自哪然里知?

悌”,见当孺时子是入大井热自天然,知他恻叫隐贼,脱此光便了是上良身知的,衣不服假,外又求说。

只“说还一太个热知了,已为自什有么行不在把;裤只子说也一脱个掉行?

,”已贼自犹有豫知了在,。

说知:

行“不这可,分好作像两不事太。

好吧。

王”阳他明向贼传大习喝录:

“这就是你的良知!

”,哲学观:

“心”万物本原,心即理也,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2、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哲学观: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实质:

主观唯心主义。

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内的精神存在物。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

元晦之意,欲令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

二陆(陆九龄、陆九渊)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支离,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材料三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材料四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陆九渊材料五五祖弘忍唤门人各作一偈,上座神秀写一偈云: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惠能闻此,亦作一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3、宋明理学的特点:

继承孔孟,吸收佛、道思想。

强调伦理道德为核心。

政治教化和人身修养一致化。

使儒学进一步哲学化、思辩化。

儒家传统中没有像佛学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

自南朝到韩愈,儒学反佛多从社会效用、现实利害立论,进行外在的批判,真能入室操戈,吸收改造释道哲理,进行内在批判的,则要等到宋明理学了。

宋明理学这种吸收、改造和批判主要表现在:

它以释道的宇宙论、认识论的理论成果为领域和材料,再建孔孟传统。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