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岳麓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01810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岳麓版.docx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岳麓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岳麓版.docx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岳麓版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岳麓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论语》记载: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A.维护周礼B.实行仁政C.强调教化D.为政以德

2.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有()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人才流动频繁的真实写照,与这一时期有才能的人得以重用有关的背景因素不包括()

A.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繁 B.平等思想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C.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D.重视人才成为统治者的普遍政治倾向

4.史学家认为构成史学的三要素是“史实”、“史论”、“史识”。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流派纷呈,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B.韩非子“法不阿贵”的思想在战国时期有利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

C.对诸子百家思想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实现其古为今用

D.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

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B.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D.荀子“人之性恶”的儒家思想

6.下列关于儒学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具有神学倾向

C.宋代儒学新在儒学哲学化D.明清时期儒学走向极端

7.据学者考证,汉代已可种植反季节蔬菜,但当时有人认为这种做法违反自然节律,会导致灾异。

这种看法的理论基础是()

A.勤俭节约B.天人感应C.重农抑商D.格物致知

8.三国时期,孙权要吕蒙多读书,吕蒙读了一段时间后,鲁肃对吕蒙关于时局的分析,大为钦佩,并说吕蒙“非复吴下阿蒙”。

根据以上所述,请问孙权要吕蒙读什么书?

()

A.《诗》、《书》、《易》、《礼》、《春秋》,这些基础典籍,属于学者必读

B.《孙子》、《左传》、《史记》、《汉书》等典籍,培养见识与能力

C.《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D.《周易》、《老子》、《庄子》,了解这些最近风行一时的学说思想

9.《史记》载:

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10.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

“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

”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A.有教无类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D.经世致用

11.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要具备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你觉得最可信的是()

A.李时珍认为豆腐起源于西汉,因他是科学家,说法可信

B.朱熹认为“豆腐本为淮南王术”,源于西汉。

朱熹是大学问家,说法可信

C.宋代《清异录》中首次提到制豆腐法,这证明宋代开始出现豆腐

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证明豆腐最晚出现在东汉

12.贾思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

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关心人民疾苦,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

请分析“齐民”的意思是()

A.统治者B.南方人民C.平民百姓D.农学家

13.西欧有一句名谚:

“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对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

C.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

D.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14.2010年10月1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京剧以全票人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由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而形成的剧种②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③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④正式形成于19世纪中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5.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了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产生巨大影响

B.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C.北宋时期山水画《千里江河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

D.明清时期青花瓷,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

16.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

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

中国民间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入心智,探索研究。

下列关于明清民间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A.文人画、小说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B.民间文化成为明清社会思想的主流

C.民间文化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D.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工商业繁荣有关

17.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现有如下名句()

①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②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③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

莫!

莫!

④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⑤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

……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

请按照上述所体现的文学体裁出现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③①⑤②B.③①④⑤②C.④⑤①

③②D.①②③④⑤

18.有人称:

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肆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各项属于“市民文化”内容范畴的有()

①词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明清新儒学

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

19.“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B.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20.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他所说的“风骚”主要是指()

A.唐诗和宋词B.《诗经》和楚辞C.楚辞和汉赋D.《诗经》和汉赋

21.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要求教他唱。

唱歌的犯人很吃惊:

“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啊?

”这个伟人回答:

“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唱一首歌。

”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

A.人是万物的尺度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22.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曾提出这样的观点:

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

这一观点的积极之处在于()

A.否定了神的存在B.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

C.宣扬唯物主义思想D.树立人的尊严与权威

23.西方学者麦马虹在总结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时指出:

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幸福等同于________;启

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

文中的空白处是()

A.智慧和德行B.民主与科学C.金钱与权力D.法律与宗教信仰

24.自2011年5月1日起,我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施行,其中关于“醉驾入刑”的规定,因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而广受关注。

这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民意的呼应,是现代社会的理性选择。

下列观点与此有相似之处的是(  )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25.2011年5月6日,新华网发表评论说:

“醉驾入刑”体现了人对生命的尊重,是对民意的呼应,是现代社会的理性选择。

下列观点与西方启蒙运动时期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相类似的是()

A.自由与平等是一种自然权利,不应受到任何侵犯

B.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的启示”,发展人的个性

C.灵魂的拯救只有通过信仰,只有靠上帝的慈悲才能实现

D.人的感觉都是真实的,个人的感觉是真理的标准

26.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

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

“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

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

”最后被释放回家。

该故事主要意在()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27.在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在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权应高于执行权。

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以上下权力制衡为目的B.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

C.为后世不同程度所借鉴D.指出未来社会发展方向

28.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

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29.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

A.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30.下图为达·芬奇在绘画、人体研究、人体解剖、机械、妇女生理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些成就的取得从本质上说明达·芬奇()

A.把高度的科学观察、分析和巧妙的艺术构思结合在一起

B.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范围广阔而又登峰造极的成就

C.实现了文艺复兴时代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

D.在艺术与科学领域都是新时代的巨人

31.大型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

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

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B.普朗克的量子论

C.达尔文的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32.某画家目睹一桩抢劫案,根据该画家提供的嫌疑人肖像画,有警察判断嫌犯是一位妙龄少女,有警察认为是一位耄耋老头,甚至有警察认为是一台洗衣机。

据此,你认为该画家的绘画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派D.现代主义

33.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一项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成为欧洲启蒙运动批判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

②成为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张侵略的“理论依据”

③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④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4.唐代诗人李绅(今安徽亳州人)著有《悯农》诗两首,留下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等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名句。

下列题材和风格与之最接近的文艺作品是()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B.米勒的《播种者》

C.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D.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35.《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叙述了1950年以后中国农村近50年的变迁,小说以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为主人公,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

小说正是通过是“各种动物”的眼睛(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由此,与该作品风格最为接近的是()

A.《巴黎圣母院》B.《悲惨世界》C.《堂吉诃德》D.《西风颂》

36.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流淌在人类血液中的两大文艺因子。

下列各项中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搭配结构不符的是()

A.古代中国:

《离骚》——《诗经》

B.近现代世界:

《唐璜》——《人间喜剧》

C.近现代世界:

《自由引导人民》——《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现代中国:

《茶馆》——样板戏《红色娘子军》

37.现代主义文学风格多样,流派众多,诸如象征主义、荒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等。

据所学分析,下列哪项不具有现代主义的风格特征()

A.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

B.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C.贝克特《等待戈多》:

明天,当我醒来的时候,或者当我自以为已经醒来的时候,我对今天怎么说好呢?

D.卡夫卡《变形记》:

他(格里高)的下颚倒好像非常结实,靠着这下颚总算转动了钥匙

38.电视具有多种功能,其最重要的功能在下列哪一栏目中可以得到体现(  )

A.2010年南非足球世界杯赛事直播B.湖南台的《超级女生》

C.中央台《非常6

+1》D.电视剧《武林外传》

39.《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

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到两亿美元。

这说明电影艺术()

A.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40.最近采用3D技术的美国电影《阿凡达》在世界各地热播,尤其在青年人中引起一股“外星人”热潮。

由此可以看出电影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有:

()

①影响社会风尚的变化

②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④暴力、低级趣味电影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⑤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⑤

41.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

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C.多为外

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D.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42.鲁迅先生曾说:

“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43.“康氏新法没有社会基础,京城的传统士大夫视之漠然。

……为数众多的京师翰林院国子监诸生中居然没有一个人受康有为的影响……在偌大北京城的士人中间,康氏找不到同路人。

”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新法脱离实际,缺乏群众基础

,支持者少

B.康梁的名气不大,影响力小

C.士大夫思想保守,不关心国家大事

D.京师翰林院诸生的素质差,康梁看不起他们

44.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

“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

夷狄视之。

”上述史料表明()

A.先进的中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

B.西方文明程度高,中国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

C.感受近代都市文明,康有为思想发生转变

D.近代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

45.近代史上,在中国,达尔文学说的影响远胜于生物学。

很多中国知识分子毫无保留地接受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但他们中很少有人真正理解生物进化论。

这反映了中国先进分子()

A.不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 B.急切希望中国实现民族独立

C.没有将西方的政治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D.深受西方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

46.新文化运动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当时北洋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47.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

A.鲁迅的《狂人日记》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48.近代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49.《药》发表于1919年4月。

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

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

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50.“在新文化潮流冲击下,……有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

”这种现象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

A.动摇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B.促进科学文化普及与繁荣

C.树立积极、进取科学精神 D.出现比较偏激社会思潮

 

班级姓名考号

跃华学校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题号

第Ⅰ卷

第Ⅱ卷

总分

51

52

53

第Ⅱ卷成绩

得分

高二历史试题(文科)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本大题共3小题,51题1

6分,52题14分,53题20分,共50分)

51.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

【展览一中外名画鉴赏】

(注:

左图为封建社会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

 

(1)以上两幅作品都属于人物画,但反映的思想本质并不相同,请分别说明。

(4分)

 

【展览二中外文学荟萃】

(2)展览二中展示的是中西方的两部名著,分别被称为两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按文学作品的风格归类,它们属于哪一类?

(2分)

 

(3)文学作品往往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部作品的思想价值?

(4分)

 

【展览三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展览三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2分)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

(4分)

 

座号

52.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摘自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孟德斯鸠指出“暴君之所以有权力,正在于他剥夺别人的生命。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1)材料一中“现实的黑暗”指什么?

(2分)为了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二提出了怎样的设想?

(2分)这种设想有何进步作用?

(2分)

 

材料三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

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2)材料三中两位思想家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

张各是什么?

(2分)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两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

请各举一例说明。

(2分)

 

材料四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体系中得到体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

——摘自恩格斯《反杜林论》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启蒙运动?

(4分)

 

5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