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00724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39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docx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docx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

潖江中学物理科教学计划表

2015-2015学年度第学期八年级

项目

内容

周次

教学安排

课时

备注

第一周

《希望你喜爱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二周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尝试科学探究》

第三周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第四周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光世界巡行》

第五周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第六周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第七周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第八周

《奇妙的透镜》

第九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十周

《眼睛与光学仪器》

第十一周

《从全球变暖谈起》

第十二周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第十三周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第十四周

《升华和凝华》

第十五周

《水循环与水资源》

第十六周

《物体的质量》

第十七周

《探究物质的密度》

第十八周

《密度知识的应用》

第十九周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第二十周

《点击新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

课题

希望你喜爱物理

计划课时

二课时

授课

班级

(1)

授课

日期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本课课时

第一

课时

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知道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物理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

知道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用具

实验用品

板书设计

主题板书

辅助板书

希望你喜爱物理

1.物理是研究什么的?

2.物理是有用又有趣的;

3.怎样学好物理?

(1)重视实验和观察

(2)勤于思考、着重理解

(3)重视知识的应用

 

玻璃杯、鸡蛋、

硬纸片、圆底烧

瓶、铁架台、旋

转七色板、放大

镜、散开的塑料

捆扎绳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

从现在起,我们将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

物理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些内容在小学自然课上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如摩擦起电、热胀冷缩等。

有一些我们还不了解,尽管它们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讲授:

1.物理研究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

例如:

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

保温瓶为什么能保温?

电动机为什么能转动?

用望远镜为什么能看得远些?

(此处举例应包括力、热、电、光的现象。

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曾经使你感到新奇的现象?

(引导学生发言,并指出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哪一些是属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指出这都是物理研究的内容。

若学生发言涉及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内容,也给归类,说明不是物理研究的内容。

2.物理是有趣的

物理课上研究的一些现象,许多是我们没有见过,也没有想过。

下面我们将要做的几个实验,虽然我们今天还不能揭开它们的谜底,但可以告诉我们,物理学研究的现象是十分有趣的。

实验一:

学生实验

请同学们将一长纸条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钢笔帽立在纸条的一端。

你能不能把纸条从笔帽底下抽出来,但要保证笔帽立在原地不动。

教师演示:

快速抽动纸条笔帽立在原地。

为什么要快速抽纸条。

才能休证笔帽不动。

而慢慢地拉动纸条不会成功?

实验二:

原封不动课本实验:

有了前一个实验的基础,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应怎样弹出硬纸片,才能使鸡蛋落入杯中,而不会随纸片飞出。

实验三:

旋转七色板实验

先介绍实验装置的构造,将可以旋转的圆盘分成若干个扇形,分别涂上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颜色。

要强调其中没有白色。

提出问题:

当圆盘飞快旋转的时候,圆盘该多好看?

演示:

当圆盘旋转时将出现白色。

本来圆盘上涂有各种颜色,当它旋转的时候,却偏偏呈现它所没有的颜色——白色。

这是为什么呢?

当我们学过光学之后,这个谜底就不难揭开。

实验四:

放大镜观察实验

我们常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物体,放大镜中间厚、边缘薄,也称为凸透镜。

大家可以隔着放大镜看看自己的手纹,看看书上的字,是不是放大了。

问题:

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是不是总是放大的?

课后作业

预习新课

教学心得

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

课题

希望你喜爱物理

计划课时

二课时

授课

班级

(1)

授课

日期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本课课时

第二

课时

教学目的

知道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难点

让学习学会观察各种实验现象的解释。

教学用具

实验用品

板书设计

主题板书

辅助板书

希望你喜爱物理

1、物理是研究什么的2、物理是有用又有趣的

 

教学方法:

观察法,

先试后导,

实验法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

上节课的实验包含着重要的物理知识,学了物理就会知道它们为什么发生,我们还要应用这些知识为人类服务、造福。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曾运用过许多物理知识,只不过有的我们知道为什么,有的我们还不知道。

例如:

乒乓球瘪了,用热水烫一下能使乒乓球复圆。

再如我们常用棍子来撬动一些笨重的物体。

由于在小学里学过热胀冷缩、杠杆等知识,就懂得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过程设计

1.物理是有用的

①列举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

如照相机、高压锅、电热杯、收音机等等。

这些事例学生还不懂为什么,说明需要学习物理知识。

②列举事例说明在工农业生产、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等方面,都有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有的就是在物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要懂得它们,就需要学习物理知识。

③举例说明物理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它使我国某些尖端技术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如:

同步通信卫星发射、原子弹、氢弹、低温超导技术、十亿次银河巨型计算机等。

2.怎样学好物理

要学好物理,就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从观察和实验得来的,观察和实验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观察决不是简单的看看,重要的在于思考,要注意观察的现象有什么特点,要明确观察目的,并注意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这样才能有所发现。

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些现象,是否也能有所发现。

实验七:

物体下落实验

(此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如何观察)

取一张纸和一支粉笔头,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演示)。

演示后让学生回答看到了什么现象?

(粉笔头落得快,纸片落得慢)从现象来看,粉笔头落得快。

通过这些观察会想到“是不是重的物体落地快,轻的物体落地慢?

”带着这个问题再进一步的观察,这就是明确观察目的。

教师:

现在我们把原来的纸片,团成纸球。

问:

纸球是否比原来的纸片变重了?

(没有)

演示:

再使纸球和粉笔头同时下落。

请同学们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少停一会,学生有所思考后再演示,结果将是两者同时落地)。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

同一张纸,展开的纸片飘飘悠悠的慢慢落下来,团成纸球就很快地落下来,两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在观察中,就是要注意这种变化,并考虑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纸片落地慢的原因(纸片面积大,受的空气阻力大)。

总结学生的发言,指出:

物体落地快慢不同,是由于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而不是物体的轻重。

要学好物理,就要重视观察和实验;要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同时要重视应用知识,使之在应用中加深理解。

课后作业

用手帕、细绳、螺帽自制一个降落伞,观察它下落的情况。

教学心得

要学好物理,就要重视观察和实验;要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同时要重视应用知识,使之在应用中加深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

课题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计划课时

二课时

授课

班级

(1)

授课

日期

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本课课时

第一

课时

教学目的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教学重点

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

教学难点

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教学用具

实验用品

板书设计

主题板书

辅助板书

长度单位:

(国际)米(m)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一看:

量程分度值,

零刻线是否磨损

二放:

重合、平行、

紧贴

三读:

视线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

值下一位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由白居易的《朝发白帝城》中“千里江陵一日还”讲述本章主要学习物体的运动,而通常比较运动的快慢需要知道时间和长度,今天我们就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1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1:

请你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度(学生目测后记下结果)

2:

不用尺,你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记录你的做法。

(学生可能用手、书等长度作为测量标准)

[讲解]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标准进行比较,而这个标准就是单位,通常单位都是公认的。

讲解国际长度单位和我国市场用的长度单位

[板书]1:

长度单位:

(国际)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长度的测量工具:

刻度尺(介绍书本上的测量工具的名称)

[思考]在物理上如何正确的使用刻度尺呢?

[活动]1.2观察刻度尺(量程和分度值)

[阅读]阅读课本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提醒学生归纳要点

四记:

数字和单位[活动]:

用刻度尺测量书、本的长与宽

(注意强调用正确的方法,让部分组说出测量结果,教师和学生共同对照使用方法评点)

(学生测量后与课本上给出的准确值相比较,得出误差概念)

[板书]3:

误差:

由于估读的不同而产生的偏差

(强调误差与错误的不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不允许的)

[思考]如何用所学的方法测量一本书的厚度?

(提示:

一张纸的厚度与刻度尺的分度值相比较。

可能有学生想到用测多算少的方法)

[活动]1.3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方法点评]对于微小的量的测量用“测多算少”

[板书]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阅读]生活物理社会(补充介绍有趣的人体尺度)

[板书]4:

有趣的人体尺度身高等于脚长的7倍脚长等于拳长一拓长等于身高。

课后作业

课后的练习题

教学心得

强调误差与错误的不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不允许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

课题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计划课时

二课时

授课

班级

(1)

授课

日期

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本课课时

第二

课时

教学目的

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

教学重点

掌握一些特殊的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和秒表,长度单位的换。

教学用具

实验用品

板书设计

主题板书

辅助板书

时间的测量

(1):

单位:

(国际)秒(s)

时(h)、分(min)、天(d)、年(a)

(2):

测量工具:

秒表

 

测量时间的工具:

秒表

机械表

石英钟

 

教学过程设计

长度的国际单位,测量工具,使用方法,有趣的人体尺度,纸张厚度的测量方法

(继续介绍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5:

特殊测量:

纸张厚度:

测多算少

楼层高:

测少算多曲线长度:

替代法硬币直径:

平移法

教学过程设计

1.4学会使用秒表

(阅读说明书,并且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大盘,小盘练习使用、启动、暂停、回零、如何读数。

测量脉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折算出跳十次需要的时间,记住人

体的“生物钟”

[阅读]古代测量工具

[板书]7:

古代测量的工具:

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对每一种工具进行介绍,让学生体会古代文明和科技的发展)

五:

板书设计

1:

长度单位:

(国际)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

长度的测量工具:

刻度尺

一看:

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二放:

重合、平行、紧贴

三读:

视线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四记:

数字和单位

误差:

由于估读的不同而产生的偏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4:

有趣的人体尺度身高等于脚长的7倍

脚长等于拳长一拓长等于身高

5:

特殊测量:

纸张厚度:

测多算少楼层高:

测少算多曲线长度:

替代法硬币直径:

平移法

6:

时间的测量

(1):

单位:

(国际)秒(s)时(h)、分(min)、天(d)、年(a)

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题

教学心得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

课题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计划课时

一课时

授课

班级

(1)

授课

日期

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本课课时

第一

课时

教学目的

会用以直代曲法、滚轮法测算曲线的长度。

教学重点

领会累积法和以直代曲等测量的技巧和转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

教学用具

毫米刻度尺、量筒和量杯等

实验用品

板书设计

主题板书

辅助板书

了解自己身体上的长度

和时间,对生活中的长

度和时间形成感性认识,

提高估测能力。

 

领会测量

技巧和转

换的思想

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顾,引入课题。

1.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问题:

是否能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和曲线的长度呢?

教学过程设计

二、新课教学:

(一)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活动A:

阅读课本,讨论、操作,交流测量的方法和测得的结果。

拟定测量的方案和步骤,理清思路。

描述中要介绍清楚实验过程,使用什么仪器,测量什么物理量,测得

的物理量的数值和单位,以及怎样计算求得最后结果。

如:

⑴用刻度尺测量课本(不包括封面)的厚度为mm;⑵查出课本中纸的张数为张;⑶用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求得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为mm。

1.活动B:

(1)介绍“以直代曲法”和“滚轮法”

(2)让学生交流其它方案;

尽量让学生阐释他们的认识和观点。

(二)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对照仪器阅读自学。

注意:

1.观察量程、分度值、单位;2.量筒的刻度与量杯的刻度区别。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齐。

(三)你身上的“尺”和“表”1.身上的“尺”

(1)测出你自己身体上某些部位的尺寸:

身高、一庹、一拃、一步长、指甲宽、脚长等 

(2)估测:

在没有任何现成测量工具时,判断一物体长度。

估测训练。

 心中“尺”:

普通纸的厚度约几十微米;指甲宽约1cm;

拳头宽约1dm; 教室高约3m。

2.身上的“表”脉搏数等

小结1.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2.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练习设计

1.要测量图示的一根曲线段MN的长度,谈谈你的方法。

 

2.给你一枚一元的硬币,你能想出多少种测硬币直径的方法?

把所用

的器材、步骤写出来。

课后作业

请你用一把量程为30cm的刻度尺测出一层教学楼的高度,写出你的办法。

教学心得

提醒学生用测得的厚度除以纸的张数,而不是页数。

一张是两页,可这个简单的常识,却有许多学生忽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

课题

尝试科学探究

计划课时

一课时

授课

班级

(1)

授课

日期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本课课时

第一

课时

教学目的

练习熟练准确地测量长度、时间和组装简单器材,提高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

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

教学用具

大摆钟、细线、单摆球、计时器

实验用品

板书设计

主题板书

辅助板书

养成对科学探究过程

进行评估的习惯,是科

学探究本身的需要,也

是培养学生严密的科学

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的需要。

 

在交流总结时,

要引导学生说

清猜想的依

据和自己的想

法,让学生知

道猜想是一

种科学方法,

不是胡猜乱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来引入新课

观察和认识摆钟的摆以及摆动过程。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摆的奥秘

教学过程设计

1.提出问题

钟表工作的道理:

利用摆的摆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指针转动,从而指示时间的变化。

摆动越快,齿轮转动就快,指针运动就快。

即:

摆钟是靠钟摆摆动的快慢来计时的。

问题:

钟摆摆动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2.猜想与假设

(1)演示实验建立情景。

将自制几个快慢不同的摆,挂在一个大的支架上。

这些摆有的

长、有的短、有的重、有的轻、有的摆幅大、有的摆幅小。

使它们摆动起来,让学生观察,比较其快慢。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出猜想与假设。

猜想

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锤的有关?

依据是:

猜想

摆动的快慢,可能跟偏离的有关?

依据是:

猜想

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的有关?

依据是: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阅读课本,分析、领悟书上的设计。

思考:

课本每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吗?

通过讨论交流,明白简化法和控制变量法。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看课本记录数据的表格,弄明白每个表格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各个栏目的含义是什么,需要测量记录哪些数据等等。

5.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测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由学生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比较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比较这些数据可以

得出什么结论。

比较时仍然要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经过分析数据材料,找出其中蕴含的规律。

6.评估

对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推敲,审视实验方案是否有问题、有无需要进

一步改进的地方,实验数据测量的是否准确,怎样做能够使误差更小;实

验的结论与生活经验和事实是否符合;哪些实验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可能

对实验产生了影响;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

经验和教训,等等。

课后作业

在科学探究中,猜测与假设是以自己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为基础做

出的一种试探性解释。

教学心得

对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推敲,审视实验方案是否有问题、有无需要进

一步改进的地方,实验数据测量的是否准确,怎样做能够使误差更小;哪些实验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可能对实验产生了影响;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经验和教训,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

课题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计划课时

一课时

授课

班级

(1)

授课

日期

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本课课时

第一

课时

教学目的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点

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

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教学难点

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

教学用具

录音机、音叉和小锤等

实验用品

板书设计

主题板书

辅助板书

 

1.只证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还不能说明声音是由于振动

2.学生在生物课上已经学习了

人耳的相关知识,此处,自学即可。

 

判断发声体

在振动运用了

“转换”的方

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演示实验:

把一个扬声器放到纸盒里,纸盒上放两个糊好的纸人,给扬

声器通电后,两个纸人就随着扬声器发出的悠扬乐曲翩翩起舞。

2.提出问题:

两个纸人为什么会跳舞吗?

要揭开上述现象的奥秘,必须搞清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过程设计

二、新课教学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桌面上有:

钢锯条、橡皮筋、抹布和一盆水、音叉和与它配套的小锤,鼓或者锣、碎纸屑等。

利用这些器材或你周围的其它器材进行下面的活动。

要求:

做一做:

使更多的物体发出声音。

看一看:

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区别?

找一找: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选择典型的实验让学生展示,并汇报实验结论: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思考:

(1)谈谈你用什么判断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有没有只发声不振动的物体呢?

(3)正在发声的物体,如果它的振动突然停止,这个物体还能发声吗?

你能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结论吗?

进一步探究。

分析得出: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如果振动停止,物体也就不能发声了。

归纳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释:

扬声器上的小演员为什么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用水波进行类比,帮助学生建立声波的概念。

用示波器显示声波,多找几位同学对着话筒说话、唱歌,让学生亲眼目睹自己声音的波形。

(三)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提出问题:

如果让音叉在真空中振动,你能听到声音吗?

探究课题:

真空能传声吗?

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钟罩内,利用抽气机将瓶中的空气抽出,听

到电铃的声音逐渐减弱,以至于几乎听不到;然后再放入空气听声音,

进行对比;

总结:

实验表明:

真空不能传声。

置疑:

真空不能传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哪些物质可以传声呢?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有哪些物质可以传声?

能用实验证明吗?

学生可以自己根据经验提出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证明。

(可演示)

结论:

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都可以传声。

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效果是不同。

声音在固体、液体传播的效果比空气中好。

(四)耳怎样听见声音:

实验:

拿一张纸片放在嘴边,说话时可以感到纸片

振动;实验表明:

声音能引起膜片等物体振动。

教师:

这里的膜片相当于人耳中的哪部分结构?

阅读课文,自学“人耳如何听到声音”。

描述听到声音的过程。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用耳卫生,对学生进行保健教育。

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题

教学心得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课时计划

课题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计划课时

一课时

授课

班级

(1)

授课

日期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本课课时

第一

课时

教学目的

知道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知道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音调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教学用具

吉它、钢尺、口琴、示波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