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地质工初级理论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9882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1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井地质工初级理论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钻井地质工初级理论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钻井地质工初级理论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钻井地质工初级理论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钻井地质工初级理论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钻井地质工初级理论 2.docx

《钻井地质工初级理论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井地质工初级理论 2.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钻井地质工初级理论 2.docx

钻井地质工初级理论2

 

钻井地质工初级理论 2

一、单项选择 

1.地质年代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它包括(  )个方面的意义。

A、1B、2C、3D、4

2.根据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而确定的地质时代次序称为(  )。

A、相对地质时代B、绝对地质时代

C、地层D、地层单位

3.地层单位有(  )种基本类型。

A、2B、3C、4D、5

4.下列地层单位中全部属于地质时代单位的一组是(  )。

A、宙、代、系B、宇、代、期C、宙、代、纪D、界、统、阶

5.下列符号中表示白垩纪的是(  )。

A、RB、TC、JD、K

6.下列符号中表示太古代的是(  )。

A、PtB、PzC、ArD、Mz

7.下列地层单位完全属于国际地层单位的一组是(  )。

A、宇、系、组B、宇、群、界C、宇、组、段D、界、统、带

8.国际地层单位中最小的地层单位是(  )。

A、界B、统C、阶D、带

9.岩性地层单位中最大的地层单位是(  )。

A、组B、段C、宇D、群

10.下列地层单位中完全属于岩性地层单位的一组是(  )。

A、群、组、阶B、宇、组、段C、群、段、组D、界、组、层

11.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有(  )种类型。

A、2B、3C、4D、5

12.地层接触关系总体上分为(  )两种接触关系。

A、整合接触和平行不整合接触

B、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

C、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D、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

13.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产状不一致,呈角度相交,同时在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我们把这种地层接触关系称为(  )。

A、整合B、平行不整合C、超覆不整合D、角度不整合

14.地质学把自然界引起(  )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A、整个地球

B、地表形态

C、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

D、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

15.松散物质在搬运过程中发生沉积作用的条件是(  )。

A、松散物质的自重

B、物化条件发生变化

C、物化条件发生改变或介质动能减少

D、物化条件发生改变或介质动能减少以及生物作用

16.搬运作用属于表层地质作用,其主要方式有(  )。

A、机械搬运作用

B、机械搬运作用和生物搬运作用

C、机械搬运作用和化学搬运作用

D、机械搬运作用、化学搬运作用和生物搬运作用

17.成岩作用是指使松散沉积物固结形成沉积岩的作用,主要有(  )三种形式。

A、沉积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

B、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变质作用

C、沉积作用、压实作用、重结晶作用

D、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18.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表层地质作用的是(  )。

A、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作用

B、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C、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构造运动

19.内部地质作用中构造运动可以使岩层产生(  )。

A、背斜与向斜B、褶皱与层裂

C、褶皱与断裂D、褶皱与风化壳

20.下列物质中属于矿物的是(  )。

A、方解石B、灰岩C、白云岩D、砂岩

21.矿物是(  )作用的产物。

A、地质B、物理C、化学D、生物

22.按物质存在的相态将地壳中的矿物分为(  )种。

A、2B、3C、4D、5

23.下列结晶习性属于一向延长的是(  )。

A、柱状B、板状C、片状D、粒状

24.矿物形态一般包括(  )形态。

A、单体和集合体两种B、单体和连生体两种

C、单体、连生体和集合体三种D、连生体和集合体两种

25.中粒状矿物集合体是指矿物颗粒直径达到(  )的显晶质集合体。

A、<0.1mmB、0.1~1mmC、1~5mmD、>5mm

26.结晶质矿物的集合体形态主要取决于(  )。

A、单体形态B、集合方式

C、形成条件D、单体形态和它们的集合方式

27.根据成因分类,矿物颜色有(  )种。

A、1B、2C、3D、4

28.矿物的光泽一般分为(  )四类。

A、玻璃光泽、金刚光泽、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

B、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玻璃光泽

C、珍珠光泽、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油脂光泽

D、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特殊光泽、丝绢光泽

29.条痕主要用来鉴定(  )矿物。

A、透明和不透明B、不透明和半透明

C、半透明和透明D、透明

30.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  )。

A、颜色、解理和断口B、光泽、透明度和密度

C、颜色、光泽、透明度和条痕D、颜色、光泽、透明度和硬度

31.在摩氏硬度计中石英和正长石的硬度分别为(  )。

A、5和6B、7和8C、7和6D、7和5

32.方解石的摩氏硬度为(  )。

A、2B、3C、4D、5

33.已知黄铁矿能轻微地刻伤正长石,但不能刻伤石英,而本身却能被石英所刻伤,那么大致可将黄铁矿的摩氏硬度定为(  )。

A、5~5.5B、5.5~6C、6~6.5D、7.5~8

34.矿物的解理按其完善程度分为(  )级。

A、2B、3C、4D、5

35.矿物的断口按其形态分为(  )种。

A、2B、3C、4D、5

36.贝壳状断口呈现的形状是(  )。

A、尖锐锯齿状B、纤维丝状

C、参差不平的形状D、椭圆形的光滑曲面

37.只有(  )矿物才具有解理。

A、非晶质B、结晶质C、单晶D、双晶

38.通常把相对密度大于(  )的矿物称为重矿物。

A、2.26B、2.56C、2.67D、2.86

39.矿物的相对密度取决于它的(  )。

A、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B、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

C、晶体结构和晶体外形D、化学组成和物理相态

40.晶体类型相同而化学组成不同的矿物,其相对密度主要取决于(  )。

A、所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所含元素的离子半径

C、所含元素的原子半径

D、所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其原子或离子的半径

41.晶体化学分类方法将矿物分为(  )个大类。

A、3B、4C、5D、6

42.下列属于碳酸盐矿物的是(  )。

A、石英和长石B、硼砂和电气石

C、方解石和白云石D、石膏和重晶石

43.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中序级最高的是(  )。

A、大类B、类C、族D、种

44.按照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正长石属于(  )矿物。

A、自然元素B、含氧盐C、氧化物D、卤化物

45.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是(  )。

A、元素B、晶体C、矿物D、物质

46.按岩石成因分类,地壳上的岩石共分为(  )三大类。

A、化学岩、碎屑岩、生物岩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C、岩浆岩、陆源岩、变质岩D、岩浆岩、风化岩、变质岩

47.由多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为(  )岩石。

A、单矿物B、复杂C、复合D、复矿物

48.根据生成环境划分,岩浆岩共分为(  )两大类。

A、深成岩和浅成岩B、侵入岩和深成岩

C、深成岩和喷出岩D、喷出岩和侵入岩

49.下列矿物属于岩浆岩特有的是(  )。

A、石榴石B、石英C、长石D、石膏

50.下列构造中属于岩浆岩特有的是(  )。

A、层理B、流纹C、节理D、断层

51.岩浆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造岩元素B、微量元素C、稀土元素D、同位素

52.矿物晶体外围包有一层矿物种类相同而成分不同的环带被称为(  )结构。

A、交生B、环带C、包含D、反应边

53.沉积岩是由(  )作用形成的。

A、内力地质B、外力地质C、重力D、变质

54.沉积物最主要的来源是(  )。

A、母岩的风化产物B、生物残骸和有机质

C、火山物质D、陨石

55.风化作用按作用性质和因素的不同,可划分为(  )种作用。

A、2B、3C、4D、5

56.沉积岩的碎屑物质成分有(  )。

A、矿物碎屑、岩石碎屑和生物碎屑三种

B、矿物碎屑和生物碎屑两种

C、岩石碎屑和生物碎屑两种

D、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两种

57.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是由原始母岩风化后的(  )物质构成的。

A、碎屑B、溶解C、有机D、不溶残积

58.物理风化作用可以使母岩风化形成(  )物质。

A、碎屑和溶解B、溶解

C、碎屑D、碎屑和不溶残积

59.沉积岩中常见的两种色素成分是(  )。

A、有机质和硅质B、铁质和硅质

C、有机质和铁质D、粘土和铁质

60.下列岩石中属于他生沉积岩的是(  )。

A、砂岩B、碳酸盐岩C、石膏岩D、煤

61.下列属于自生沉积岩的是(  )。

A、砾岩B、泥质岩C、碎屑岩D、化学岩

62.陆源碎屑岩中矿物成分以(  )最常见,且含量较高。

A、长石B、石英C、白云母D、黑云母

63.基质是指与碎屑颗粒同时沉积的较细粒物质,通常为(  )。

A、粘土和细粉砂B、细砂和粉砂

C、粘土和粗砂D、粘土和细砂

64.碎屑岩中的陆源碎屑成分包括(  )。

A、矿物碎屑和基质B、矿物碎屑和胶结物

C、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D、岩石碎屑和胶结物

65.相同条件下,碎屑岩的胶结类型中储层物性最好的是(  )胶结。

A、孔隙B、接触C、基底D、镶嵌

66.碎屑颗粒的结构包括粒度、颗粒形态和(  )。

A、颗粒表面结构B、结晶粒状结构

C、非晶质结构D、基质结构

67.碎屑岩的分选性可粗略地分为(  )。

A、好、差两级B、好、较好、差三级

C、好、中、差三级D、较好、差两级

68.胶结物是指碎屑之间孔隙内的充填物,这种充填物属于(  )。

A、次生矿物B、自生矿物C、岩石碎屑D、生物碎屑

69.粗砂岩的颗粒直径是(  )。

A、0.25~0.1mmB、0.5~0.25mmC、2~0.5mmD、>1mm

70.粉砂岩的颗粒直径是(  )。

A、<0.01mmB、0.1~0.01mmC、0.25~0.1mmD、0.5~0.25mm

71.在长石砂岩的碎屑组分中,长石的含量是(  )。

A、<10%B、10%~15%C、15%~20%D、>25%

72.在泥质岩中分布最广的粘土矿物是(  )。

A、高岭石B、伊利石C、绿泥石D、蒙脱石

73.火山碎屑岩的组成物质主要是(  )。

A、沉积岩B、蒸发岩

C、火山爆发的碎屑物D、变质岩

74.火山碎屑物按物理性质分为刚性、半塑性和塑性,(  )只有刚性。

A、玻屑B、晶屑C、岩屑D、火山砾

75.半塑性的火山岩屑是(  )。

A、火山角砾B、火山砂C、火山砾D、火焰石

76.碳酸盐岩最主要的矿物成分是(  )。

A、方解石和长石B、方解石和白云石

C、方解石和海绿石D、白云石和长石

77.石灰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

A、白云石B、长石C、方解石D、菱镁石

78.下列不属于蒸发岩的岩石是(  )。

A、白云岩B、石膏岩C、盐岩D、石盐岩

79.根据引起变质作用的外在因素,可将变质作用分为(  )种类型。

A、三B、四C、五D、六

80.变质作用是由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岩石发生(  )变化的作用。

A、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B、颜色、结构和构造

C、矿物成分及形态D、矿物成分及硬度

81.变质岩是(  )作用的产物。

A、沉积B、岩浆C、变质D、风化

82.由岩浆岩变质而成的岩石称为(  )岩。

A、正变质B、接触变质C、副变质D、动力变质

83.根据成因划分,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分为(  )。

A、新生矿物和原生矿物两种

B、变晶矿物和原生矿物两种

C、新生矿物、原生矿物和残余矿物三种

D、新生矿物、残余矿物和贯通矿物三种

84.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化学性质活泼的流体相的作用,导致物质成分的带入带出,使原有矿物被溶解的同时被新生矿物所代替,这样形成的结构称为(  )。

A、变余结构B、变晶结构C、交代结构D、碎裂结构

85.根据变质作用的类型,将变质岩分为(  )大类。

A、二B、三C、四D、五

86.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变质后形成(  )。

A、片岩B、片麻岩C、大理岩D、石英岩

87.动力变质岩分为(  )和碎裂岩两类。

A、片岩B、糜棱岩C、片麻岩D、石英岩

88.常见的区域变质岩有(  )。

A、片岩、片麻岩、碎裂岩、石英岩B、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碎裂岩

C、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D、片岩、大理岩、石英岩、碎裂岩

89.两种不同岩性之间的分隔界面称为(  )。

A、岩层B、岩层面C、岩性D、岩层线

90.在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具有一定层位意义的成层岩石称为(  )。

A、地层B、岩层层序C、地层层序D、地质时代

91.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叫(  )。

A、岩层B、层面C、底面D、顶面

92.水平岩层在地面上及地质图上的特征是:

露头宽度及露头形状主要与(  )有关。

A、地形特征B、岩层的厚度C、岩层的产状D、岩层的倾角

93.水平岩层的倾角为(  )。

A、90°B、60°C、30°D、0°

94.水平岩层在大陆所占的面积(  )。

A、很大B、较大C、不大D、中等

95.倾斜岩层的倾角为(  )。

A、0°B、0~90°C、90°D、180°

96.当岩层顺序正常时,倾斜岩层地层出露的顺序是顺倾向方向(),反倾向方向地层出露的顺序与上述情况()。

A、由老变新;相反B、由老变新;相同

C、由新变老;相反D、由新变老;相同

97.利用斜层理判断岩层的顶底面,其特征为每组细层理与层系底部的主层面成()关系,弧形层理()向顶部。

A、截交,凹B、截交,凸

C、收敛变缓相切,凹D、收敛变缓相切,凸

98.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称为(  )。

A、层理B、节理C、解理D、岩层

99.下列完全属于层面构造的有(  )。

A、波痕、泥裂、揉皱B、波痕、泥裂、沟模

C、结核、波状层理、沟模D、波痕、结核、滑塌

100.下列构造中属于生物作用形成的是(  )。

A、波痕B、雨痕C、晶痕D、植物根痕

101.下列属于变形构造的是(  )。

A、冲痕B、滑塌C、干裂D、钻孔

102.由两个以上成分不同,但成因上有联系的单层有规律叠置而成的复合层理称为(  )。

A、交错层理B、递变层理C、透镜状层理D、韵律层理

103.没有纹层的同一岩层内由粒序递变所显示的层理称为(  )。

A、水平层理B、韵律层理C、波状层理D、递变层理

104.背斜在构造图上的层面上表现为中心等高线值(),两翼等高线值()。

A、高;低B、低;高C、高;高D、低;低

105.向斜在构造图上的层面表现为中心等高线值(),两翼等高线值()。

A、高;低B、低;高C、高;高D、低;低

106.褶曲有两种基本类型,即(  )。

A、直立褶曲和斜歪褶曲B、长轴褶曲和短轴褶曲

C、直立褶曲和平卧褶曲D、背斜褶曲和向斜褶曲

107.褶曲的同一层面上各最大弯曲点连线称为(  )。

A、转折端B、枢纽C、顶D、脊

108.当背斜、向斜相连时,(  )是公用的。

A、核B、顶C、翼D、脊

109.轴面是连接各层枢纽线所构成的面,它通过(  ),将褶曲大致平分为两半。

A、核部B、顶C、枢纽D、转折端

110.长轴褶曲的长短轴之比约为(  )。

A、大于10:

1B、10:

1~5:

1C、5:

1~3:

1D、小于3:

1

111.穹窿的长短轴之比为(  )。

A、大于10:

1B、10:

1~5:

1C、5:

1~3:

1D、小于3:

1

112.按轴面产状及两翼产状的关系分类,褶曲分为(  )。

A、直立、斜歪、倒转、平卧四类B、直立、线状、倒转、平卧四类

C、线状、斜歪、倒转、平卧四类D、直立、线状、斜歪、平卧四类

113.在某背斜翼部钻探的直井完井后,在进行地层对比时,发现该井自3100m钻遇断点,缺失了邻井3206~3347m井段的地层,那么该断层的视断距是(  )。

A、247mB、180mC、141mD、73m

114.断层要素有(  )、断盘、断距。

A、断层面、断层线、断层带B、断层面、地堑、地垒

C、断层面、断层线、地堑D、断层线、断层带、地堑

115.地层断距指同一岩层错开后其间的(  )距离,即地层缺失或重复的真厚度。

A、视B、斜C、水平D、垂直

116.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为(  )。

A、正断层B、逆断层C、平移断层D、直立断层

117.根据断层两盘沿断层面相对位移的方向分类,断层分为(  )三大类。

A、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B、正断层、逆断层、直立断层

C、正断层、直立断层、平移断层D、逆断层、直立断层、平移断层

118.石油的馏分包括(  )。

A、烃类、非烃类、微量元素等

B、正构烷烃、芳烃、含氮化合物等

C、石油气、汽油、煤油等

D、异构烷烃、环烷烃、硫氧化合物等

119.石油的成分以(  )为主。

A、含氮化合物B、硫氧化合物

C、烃类D、有机金属化合物

120.在成分和相态上,石油是复杂的(  )。

A、元素B、化合物C、烃类D、混合物

121.气藏中的天然气成分以(  )为主。

A、甲烷B、乙烷C、丙烷D、丁烷

122.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产出的天然气称为(  )。

A、气顶气B、气藏气C、凝析气D、溶解气

123.采出地表后因压力、温度降低凝结而形成的聚形天然气是(  )。

A、气顶气B、气藏气C、凝析气D、溶解气

124.在常温常压下,不能以气态存在的烃类是(  )。

A、甲烷B、丁烷C、辛烷D、异丁烷

125.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比水中要大,并随温度升高而(),随压力增大而()。

A、增大,增大B、增大,减小C、减小,减小D、减小,增大

126.根据水与油、气分布的相对位置将油层水分为(  )两种类型。

A、底水和边水B、上层水和下层水

C、吸附水和自由水D、边水和夹层水

127.在油田范围内的非油层水,根据它们与油层的相对位置,分为(  )。

A、底水和边水B、上层水、夹层水和下层水

C、吸附水、毛细管水和自由水D、底水、边水和自由水

128.油气外边界范围内,从底下托着油气的油层水称为(  )。

A、边水B、上层水C、底水D、下层水

129.在沼泽区沉积物沉积演化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A、腐胶质—腐泥—泥炭—油页岩B、腐泥—腐胶质—油页岩—泥炭

C、腐胶质—腐泥—油页岩—泥炭D、腐泥—腐胶质—油页岩—泥炭

130.在热演化过程中,干酪根成分随埋藏深度的增加,其变化过程为(  )。

A、富氧、失氢、富集碳B、失氧、失氢、富集碳

C、失氧、富氢、富集碳D、失氧、失氢、失碳

131.生油岩是指曾经(  )足以形成工业油、气聚集的细粒沉积物。

A、产生B、排出C、产生并排出D、储集

132.腐泥型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常形成(  )。

A、油页岩B、煤C、干酪根D、孢粉

133.油源岩按岩石类型可分为(  )两大类。

A、泥质岩、碎屑岩B、粘土岩、碳酸盐岩

C、碎屑岩、蒸发岩D、碳酸盐岩、蒸发岩

134.衡量岩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参数是(  )。

A、孔隙性、渗透性B、孔隙度、渗透率

C、溶解性、渗透性D、有效厚度、总孔隙度

135.碎屑岩储集层的岩石类型以(  )储集层分布最广,储集物性也好。

A、砂砾岩、粗砂岩B、巨砾岩、中砂岩

C、砂砾岩、中砂岩D、中砂岩、粉砂岩

136.在碳酸盐岩储集层中,起主要连通作用的储集空间类型是(  )。

A、溶洞B、粒间孔隙C、粒内孔隙D、裂缝

137.石油的二次运移主要发生在(  )中。

A、盖层B、生油层C、储集层D、盐层

138.在岩层中油气运移主要是以渗滤和扩散方式表现出来,渗滤是由于()的存在,而扩散是由于()而引起的。

A、压力差;压力差B、压力差;浓度差

C、浓度差;压力差D、浓度差;浓度差

139.(  )可驱使油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移,从盆地中心向边缘运移,从凹陷区向隆起区运移,从泥质岩向砂质岩运移。

A、地静压力B、水动力C、浮力D、热力

140.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为(  )。

A、压实作用、热膨胀作用、毛细管力

B、浮力、水动力

C、地静压力、浮力

D、水动力、毛细管力

141.油气在圈闭中集聚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  )。

A、油气聚集B、油气运移C、初次运移D、二次运移

142.油气差异聚集的结果,造成天然气分布在靠近油源区一侧的圈闭中,向上倾方向依次为(  )。

A、油藏、空圈闭、油气藏B、油藏、油气藏、空圈闭

C、空圈闭、油藏、油气藏D、油气藏、油藏、空圈闭

143.根据油气聚集带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大致可将油气聚集带分为(  )油气聚集类两大类。

A、构造和地层B、构造和流体C、构造和岩性D、背斜和断裂

144.受后期构造作用改造而形成的盆地,称为(  )。

A、沉积盆地B、构造盆地C、地貌盆地D、油气聚集带

145.油气田是一定(连续)产油面积上(  )的总和。

A、产量B、储量C、生油潜量D、油气藏

146.圈闭是(  )中能聚集并保存油气的场所。

A、生油层B、储集层C、盖层D、岩层

147.根据圈闭形成的地质因素,将其分为三大基本类型,即(  )。

A、构造圈闭、地层圈闭、水动力圈闭

B、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复合圈闭

C、构造圈闭、岩性圈闭、断层圈闭

D、断层圈闭、岩性圈闭、复合圈闭

148.油气藏可分为(  )四大类。

A、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

B、背斜油气藏、不整合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复合油气藏

C、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复合油气藏

D、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刺穿油气藏、复合油气藏

149.圈闭的大小主要是由圈闭的(  )确定的。

A、有效容积B、储层的有效厚度

C、储层的有效孔隙度D、闭合高度

150.油气藏的大小通常用(  )来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