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教研室届高三高考仿真一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96712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9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教研室届高三高考仿真一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潍坊市教研室届高三高考仿真一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潍坊市教研室届高三高考仿真一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潍坊市教研室届高三高考仿真一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潍坊市教研室届高三高考仿真一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教研室届高三高考仿真一语文.docx

《山东省潍坊市教研室届高三高考仿真一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教研室届高三高考仿真一语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潍坊市教研室届高三高考仿真一语文.docx

山东省潍坊市教研室届高三高考仿真一语文

2013年普通高考语文仿真试题

(一)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II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瑕庇/龇牙饮眼/营利滞纳金/栉风沐雨

B、悄然/愀然痉挛/劲敌八宝粥/胡诌八扯

C、噱头/矍铄堙没/殷红歼击机/草菅人命

D、伺侯/肆意纤夫/翩跹庇护权/刚愎自用

二、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通牒挖墙角仗义执言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B、吊销百叶窗察言观色明松易躲,暗剑难防

C、博弈座右铭铩羽而归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D、枉费钓鱼岛改弦更章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三、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做的,揭露了被告李阳对妻子kim实施家庭暴力的真相。

②北京时间12月17日,在2011年世界羽联超级赛总决赛女单半决赛中,新科世锦赛冠军王仪涵发挥出色,连下两城,击败对手汪鑫,跻身决赛。

③瑞典希望在不修改欧盟条约的情况下化解欧债危机;波兰和意大利则担心,法德的修约建议会加深欧盟内部,拉大欧元区和非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距离。

A、申述率先隔阂B、申诉首先隔阂

C、申述首先隔膜D、申诉率先隔膜

四、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012年贺岁大片《龙门飞甲》3D效果突出,现场感极强,片中人物打出的飞镖,常常会让观众情不自禁地躲来躲去。

B、在油气、电力、移动通信等公共服务行业,大型国企的垄断地位根深蒂固,为企业利益不惜损害公共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

C、入世十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也许并不是显得那么泾渭分明,但它在改变国人观念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D、自从甘肃校车出事后,全国范围内校车事个就像拔出萝卜带出泥一样地发生,规范校车运营,已刻不容缓。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李满春指出,必须从法律上对个人和政府微博进行规制,防止出现一些滥用微博打击报复的现象。

B、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从“制造型国家”向“创造型国家”的战略转型,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这又有赖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C、日本政府自从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以来,中国各地受国民众以不同的方式以日本政府的丑恶行径予以强烈的谴责和愤怒的声讨。

D、为了避免楼市调控不陷入尴尬的局面,各地方政府须继续“给力”限购政策,切实调整供应结构,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应的力度。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让汉字再简化

周溯源张广照

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象形文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载体,对中国灿烂文化有着伟大的贡献。

汉字具有多种特征和作用,工具性是其最根本的属性。

创造工具是创新,使用工具也要创新,人们在使用汉字中也在改变着汉字。

祖先造字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但造字要考虑到识字、写字,考虑到实际运用。

首创者不可能考虑周全,一步到位,后来者可以继续改进提高。

5000多年来,汉字有很大的发展进步,但相对英文来说,易学易记易写的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好。

本来识两三千个常用字就够用的汉字,却变成了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

现在国际社会的“汉语热”日益升温,进一步简化汉字,将更有利于中文走向世界,展现优势与魅力。

简化是汉字进化、优化、美化的必由之路,汉字是字中有字,笔画多的字通常可以拆分成几个字,笔画多少在识别时滑难易之分,只是在书写时繁简才有不同,而求简求快是书写的自然要求。

几千年来汉字演变的趋势,从整体上说是从图画到线条到笔画;从数量上说是从少到多再到少;从结构上说是从简到繁再到简;从字形上说,是从不统一到长扁再到方;从笔画形态上说,是从不规则到弧形再到波浪形再到平弧相间的演变。

汉字大变化是社会大发展的反映,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大发展。

汉字简化的动力主要来自民间。

汉字从根源和雏形上来说,来自劳动人民,但经过采集、整理和加工创造而形成的汉字,则出于史卜和达官贵人之手。

商代甲骨文就相对成熟,比较系统。

但因一字多形,字形复杂,仅为少数人掌握和垄断,是贵族化的标志。

西周末期,民间兴学,文化下移,文字走出史卜之手,越来越多的人识字用字学文化,简化文字便成众望所归。

简化的结果,文字的神秘色彩被淡化,字形中饮食的原始意义被淡忘,人们越来越把文字作为一个词的符合来对待,象形符号不断向简练、规则化方向发展,线条化、平直化、简单化是基本趋势和要求。

中国历朝历史官方民间都在进行着简化工作。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

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

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的碑刻,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

清末民初,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公共提倡使用简体字。

新中国于1956年正式公布《汉字简化方案》,之后又出版了《简化字总表》,这就是今天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

汉字简化不仅省时省力,还会改变人们学习的心理和态度,一见钟情和望而却步,差别甚远。

初学者的困难、心境和感觉是我们最应该了解和体谅的。

简化的汉字不仅易写,而且多数也更美了,简化与美化得到了兼顾。

书圣王羲之行书《兰亭集序》有324个字,其中102个是简化字。

简化字在海内外华人中也是颇受欢迎的,华文圈中使用简化字的人占绝大多数,新加坡、马来西业、泰国以及联合国现在也都使用简体字。

电脑的出现虽然使人用手写字的机会少了,但手写仍有必要,仍有大量的手写相当长的时间不能被替代,因此,简化的步伐不能停止。

(节选自2013年2月19日《光明日报》,有删减)

6、关于汉字及其产生和演变,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为中华文化基因和载体的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象形文字,其本质属性是工具性。

B、汉字的演变,从图画到笔画,从多到少,从繁到简,从长扁到方,从波浪形到平弧相间,这些变化都是社会发展的反映。

C、汉字产生于民间,但因一字多形、字形复杂等因素,采集、整理和加工创造只能出于史卜和达官贵人之手。

D、楷书出现在魏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简化字就见于南北朝的碑刻中;隋唐的简化字在民间相当普遍,称为“俗体字”。

7、对汉字简化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汉字的笔画多少在识别时没有难易之分,只是书写时繁简有所不同,而求简求快是书写的自然要求,因而汉字简化成为必然。

B、汉字简化使人们越来越把文字作为一个词的符合来对待,从而淡化了文字的神秘色彩,淡忘了字形中包含的原始意义。

C、中国历朝历代都在进行着汉字简化工作,清末民初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现在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遵从于《简化字总表》。

D、简化的汉字不仅易写,改变了人们学习汉字的心理和态度;而且多数汉字也更美了,简化与美化得到了兼存。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祖先造字不可能考虑周全,一步到位,人们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也在改变着汉字,后来者继续改进提高也是创新。

B、作为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汉字简化虽有很大的进步,但易学易记易写的的问题至今也没有解决好。

C、古人依据线条化、平直化、简单化的原则,将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胤收,再变为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D、现在国际社会的“汉语熟”日益升温,简化字在海内外颇受欢迎,不少国家现在都使用简体字,因而汉字简化的步伐不能停止。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

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

“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

”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

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

后数岁,转相州刺史。

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颜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

及居相郡,如岐州法。

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

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岁余,拜赵州刺史。

彦光言于上曰:

“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从事,上答隆恩。

”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豪猬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

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弦。

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

由是人情险波①,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

彦光欲革其弊,乃用铁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于是人②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

彦光训谕而遣之。

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吏人感悦,略无诌讼。

(《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

[注]①彼(bi):

不正,雅僻。

②《隋书》为唐代魏微等撰,为避讳而改“民”为“人”。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质:

质朴

B、上闻而遣之,竟坐免坐:

因为

C、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庶:

希望

D、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阙:

缺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父每谓所亲曰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枯

B、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以德化人,皆此类也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11、下面各组句子全部能表现梁彦光善于为政的一项是()

①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②邺都样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③发摘奸隐,有若神明④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⑤有规检,造次必以礼⑥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

A、①②④⑥  B、③④⑥  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彦光品行和学识皆佳。

他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一定会兴盛宗族;他就学于太学时,治学泛鉴经史,行事严守礼法。

B、梁彦光性能执著,不因挫折而屈服。

相州民风不淳,有些人诽谤他任刺史不善为政,使得他获罪免官。

但他后来重被起用时,却不慎失败,主动请求再加相州任职。

C、梁彦光为政始终是惩恶习和教化兼施。

他一方面严励打击强横狡猾、不守法纪之徒,另一方面以圣贤之道教育感化民众。

他的政绩深受皇帝赏识。

D、梁彦光的德政使得过去善变狡诈的相州民众转而向善。

酗酒不孝的焦通,经过教育感化而翻然悔悟,弃恶从善;相州官吏、民众的好争执的习俗也为之大改。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新闻记者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

(3分)

(2)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弦。

(4分)

(3)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

彦光训谕而遣之。

(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鹧鸪天·兰溪舟中

韩虎

雨湿西风水面烟。

一巾华发上溪船。

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

避人鸥鹭更翩翩。

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1)“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一句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两种对这一句进行赏析。

(4分)

(2)“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结笔二句,一气贯成,不禁令人联想起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两句:

“两岩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请从表情达意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2)士不可以不弘毅。

(《伦语·泰伯》)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3)闻道有先后,。

(韩愈《师说》)

雁过也,正伤心,。

(李清照《声声慢》)

(4)且夫天也之间,物各有主,敬非吾之所有,。

(《赤壁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

五、(12分)

16、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4分)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

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分)

答: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80字)(2分)

答:

17、仿照示例的句式和修辞,在下列词语中任选两个,分别写出一句话。

(4分)

示例吹捧:

吹捧是绚丽的肥皂泡,无限地膨胀,总会化成飞沫。

备选:

批评挫折逆境贿赂

18、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写落叶飘零的情景时写道:

“一片片的树叶,轻轻悠悠地飘向原野、大道,也飘在人们身上。

”请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将这句话修改得形象些,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

(4分)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从

(一)

(二)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得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2题。

(18分)

缺陷者的鲜花

秦牧

有一件事情是许多人都知道的,被人称誉为乐圣的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完全聋了,他指挥着交响乐队在演奏,自己却没有听到什么。

听众向他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也不知道。

到了同伴向他示意的时候,他才猛醒地向听众致谢。

匈牙利著名的音乐家李斯物曾经在贝多芬面前演奏钢琴,李斯特接受了这位长者的命题,奏出了一串串美妙的乐音,但是贝多芬却一点也听不见,他只是从李斯特的表情和手指动作理解到他的造诣,并据此吻贺他罢了。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生理上存在如此严重缺陷、几乎完全听不到任何普通音响的人,却陆续写下了大量美妙的乐章。

他为的不是自己的耳朵,他为的是广大群众的耳朵!

像这样的历史逸事,今天我们追想起来仍是很感动的。

在一个音乐大厅里面,美妙的乐音四溢,所有人都沉浸在甜蜜的艺术欣赏中,然而那个以全部生命活力舞动着他的仙笛般的指挥棒的音乐家,自己却一点声音也没有听到。

但是这位不幸的音乐大师,我想,他所感受到了另一种幸福,恐怕又是当时那音乐大厅里许许多多的人所没法体验到的。

这样的事情,我们现在不是也时常可以见到吗?

年前,有一个外国的芭蕾舞团到中国来演出。

那音乐指挥,是一位眼睛瞎了七十岁的老者。

有一次演出时我刚好坐在第一排,看到这位老艺术家被人搀扶着走上指挥席,全神贯注地摆动着指挥棒的情景。

想到他原可以在家颐美天年,却不愿休息,行程万里到国外来参加演奏活动,而当舞台上那些美妙的舞蹈在演出时,他却一点也没有见到。

我的视线不能专注于舞台上那美如花的正在舞蹈着的姑娘们,而是集中于这位穿着庄严礼服的老音乐家身上,特别是他强劲有力的双臂上。

一时,我想起了盲诗人荷马、聋音乐家贝多芬这一类人物,想起了中国的“生无所息”的崇高格言,想起了“英勇无畏”这一类珍贵的词句。

就在我们身旁,不是也有好些这样的人物吗!

这些年来,我们听到有多少残废者、缺陷者在学习和创造上攀登了怎样的高峰啊!

有些人,半身瘫痪了却成为扫盲能手;有些人,身体残废了却发展成为艺术家、翻译家。

在广州,就有一位盲艺人,在他的晚年更加闪耀着生命的光辉;不久以前他还经常登台演戏。

还有一位从事“微细雕刻”的象牙工艺师,他能够在一粒“象牙米”上刻十作罗汉,在一粒“象牙芝麻”上刻上岳飞的《满江红》,这位艺匠是瞎了一只眼睛的,你如果以为他是由于从事微细雕刻而瞎了一目,那就大错特错了;他是在青年时代失明之后才从事这种微细雕刻的研究。

他原来仅存的一只眼睛,竟比常人不知道高明多少倍地发挥起作用来了。

这些缺陷者、残废者捧出来的艺术花束往往是格外鲜艳的,他们的汗水,化成花朵上晶莹的露珠了。

这使我想起逆流洄游的勇敢的鲑鱼及那博击长空的豪迈的山鹰!

把阻力化为动力,使坏事尽可能变成好事,这些缺陷者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不正是些雄辩的例证吗?

如果说一个个寻常的人振作起精神、激发毅力来尚且可以创造如此的奇迹,那么为最先进的思想所完全武装起来的人,这样的人所组成的集体,这样的集体所领导的国家,将能够克服多少困难,创造多少奇迹呢?

让我们赞美能够征服缺陷的大勇者!

让我们从历史上某些缺陷者所栽培出来的瑰丽的艺术鲜花中,更好地领略“勇敢”“劳动”“创造”这些词儿的芬芳!

19、文章开篇讲述了贝多芬这位音乐大师勇于面对人生缺陷的事例。

结合本文内容,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4分)

20、“他所感觉到的另一种幸福,巩怕又是当时那音乐大厅里许许多多的人所没法体验到的。

”请分析这“另一种幸福”指的是什么。

(4分)

21、赏析“这些缺陷者、残废者捧出来的艺术花束往往是格外鲜艳的,他们的汗水,化成花朵上晶莹的露珠了”这句话的含义。

(4分)

22、文章结尾写道:

“让我们从历史上某些缺陷者所栽培出来的瑰丽的艺术鲜花中,更好地领略‘勇敢’‘劳动’‘创造’这些词儿的芬芳!

”结合全文内容,你对此最深切的感悟是什么?

请联系实际加以阐述。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莫言没穿燕尾服

陈祖芬

诺贝尔文学奖发奖的几天后,我去参加中国作协的一个会,会上有莫言。

在电梯里,一个我不认识的人,一脸善意、一脸热诚、一脸崇敬地望着我:

你也是来开作家会的吗?

我明白他看到的不是我,是莫言。

这位电梯男说:

我真是太懊恼了,我来北京买到了莫言的一摞书,本来好高兴的,可是昨天刚寄回老家,就在这饭店里遇到了莫言!

唉,我要是没寄回去让他给我签个名多好!

幸亏我和他合了影。

说着他热热地看我一眼,我知道他看的还不是我,是莫言,但我还是很感动。

莫言获奖给世界增添一份美好,譬如对这位电梯男,也璧如瑞典很多店里,瑞典文的莫言小说《生死疲劳》《红高梁》等,成为圣诞礼物在热销。

电梯男拿起手机就要给我翻找照片,不过电梯门开了,我要去会场了,那里没有照片上的莫言,但是有真人莫言。

作家们请莫言讲讲去瑞典领奖前后的种种。

开始我没有看到莫言,不是因为他坐在犄角旮旯,而是因为开会时我从来不大看得见他。

他不喧哗,少言语,而且他那衣着好好像隐身似的能把他隐去,略去。

这位从来对衣着忽略的人,去瑞典前,他该穿什么服装,也成了一道公众讨论题。

他说:

如果满台燕尾服,就他穿对襟棉袄?

而且中装到底是什么?

是马褂,是长袍?

有人说是汉服,可是又有人说汉服类同日本和服。

领奖后就有人对莫言说要用双倍的钱买下他穿过的燕尾服,莫言当然不卖。

他戏言:

从赚钱的角度讲,做燕尾服也对了。

铁凝插话说,一位德国朋友来电告诉他,原先觉得莫言土得掉洒,领奖是穿起燕尾服竟是比很多人都精神。

莫言依然用他的低低的又非常高密的声音说:

“在座各位都可以得这个奖,可是授给了我,我也没办法。

我看莫方,没穿燕尾服,没有系纯白坚挺的领结,身旁没有瑞典国王或者皇后,也没有他领奖时的《中国舞曲》。

原来,莫言还是莫言。

好像前些天没有去过瑞典,没有那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中“曾经”的辉煌,从来没有发生过。

一如灰姑娘的童话故事,门牌德瑞拉在宫廷与王子跳舞后,午夜十二点,又变回灰姑娘,又是灰头土脑地面对不尽的家务。

莫言更要面对不尽的事务,而且也变回“灰姑娘”;他明显地瘦了,气色也不如赴瑞典前的一次会见。

那天是莫言和杨振宁的第一次握手,叫我感觉到诺贝尔奖在中国血统里的延续。

莫言西服潇洒,腰带挺拔,好像人头都长高了,作家里终于有了一个高富帅,真棒!

我想,人得了诺奖,气象有所改变,这是一种提升,一种升华。

可是,没有想到,莫言一下消瘦了不少。

毕竟,其实,这些日子,他太辛苦了!

诺奖绝不仅仅意味着燕尾服,还意味着辛苦和各种意想不到的付出。

世上的一切事情,都是有代价的。

如果说这位高密农民过去的穿着好似隐身衣,那么现在他的隐身衣早被太多的聚光弄得荡然无存。

有某人七年前开的“莫言饺子馆”现在要拍卖店名,起价一百五十多万元;又有人在网上弄出一个叫“莫言醉”的酒名,拍卖千万元(比诺奖还高呵)。

莫言成了太受关众的公众人物,就兼有娱乐大众的功能了。

这当然太有悖他的初衷,如同有悖的“莫言”二字。

无奈全民的、世界的关注,使那个诺奖光环的瓦数激增,叫我想起顶光环长翅膀的天使。

不过莫言不长翅膀,摘去光环,又穿上他的不会有回头率的服装,当然隐身功能是不再了,到处都有电梯男。

午饭时有人招呼我坐到莫言那桌,莫言坐在一个容易被目光省略的角落。

我其实不想坐到他那桌,我觉得对于他,安静就是幸福,保持一份内心的自由,就是阿弥陀佛。

他这桌显然之前有人用餐,所以我们的盘子旁都有前人到此一吃的痕迹。

莫言见我们落座,并不言语,只拿起餐巾纸,给我俩一一擦去桌上的不洁。

我从来嘴笨,也不说谢谢,光是感动地看着他的手一下一下扎扎实实地擦桌子。

前几天,这双手刚从瑞典国王那里接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奖章和证书。

我问他领奖那天的清晨是不是有一些小孩子去为他唱歌?

他说有的,每人手里都捧着蜡烛,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么说的时候,我穿越到十日的瑞典,看到在烛光地围绕中,在童声的歌唱中,那天使般的圣洁和美好,叫莫言那高密的脸上,滚动着红高梁般的热泪。

(选自《中国文化报》2012年12月27日,在改动)

19、用简明的语言概述本文所表现出来的莫言的主要性格特点。

(4分)

20、文章开头部分为什么详写作者遇到“电梯男”的情况?

(4分)

21、文中写作者由莫方联想到灰姑娘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4分)

22、关于莫方“该穿什么领奖”的问题一度引起争议,不少人认为莫言应该穿民族服装,而莫言自己的选择是和其他获奖者一样,穿黑色燕尾服。

应该怎样评价莫言的这一选择?

请结合本文文意,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七、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扛着瓦船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摔成碎片。

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

“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

”卖缸人说:

“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

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自拟题目;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文体特征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