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地理复习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95633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级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级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级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级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地理复习纲要.docx

《级地理复习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地理复习纲要.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地理复习纲要.docx

级地理复习纲要

2015级地理复习纲要

一、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2、大小:

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0000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二)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

经度

纬度

起始线

本初子午线(00经线)

赤道(00纬线)(距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

划分方向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方向划分

从赤道向南、向北方向划分

度数范围

0°——180°

0°——90°

表示符号

东经(E)、西经(W)

北纬(N)、南纬(S)

半球划分

赤道(0°纬线)把地球化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0°W和160°E把地球化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经线

纬线

概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线圈形状

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线圈

圆(除极点外),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线圈间的关系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长度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两极收缩成一点。

赤道两侧度数相的纬线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

南北

东西

★经纬度变化规律口诀:

东增东经,西增西经;南增南纬,北增北纬。

 

★高中低纬的划分:

纬度小于300为低纬度,纬度大于300为中纬,纬度大于600为高纬。

(如下图所示)

 

★五带的划分——依据:

地球表面获得热量的多少。

五带名称

范围

特征

热带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23.50N--23.50S)

有阳光直射现象.在南、北回归线上每年直射一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直射两次。

北温带

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0N--66.50N)

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南温带

位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0S--66.50S)

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北寒带

北极圈内(66.50N----900N)

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

南寒带

南极圈内(66.50S----900S)

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

 

(三)、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1)自转中心:

地轴 

(2)、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

时针方向旋转。

(3)、自转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4)自转的地理意义(现象):

产生了昼夜更替(太阳的东升

西落)、地方时差异(两地经度每隔150,时间相差近1小时)等。

 

2、地球的公转——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

(1)、公转中心:

太阳 

(2)、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3)、公转周期:

一年,约365天。

(4)、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现象):

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形成等。

(5)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6)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3月20日或21日

昼夜平分

12月21日或22日

9月23日或24日

昼最长夜最短

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

③秋分

6月21日或22日

②夏至

昼夜平分

6月21日或22日

6月21日或22日

季节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春季

3、4、5 月

9、10、11 月

夏季

6、7、8 月

12、1、2 月

秋季

9、10、11 月

3、4、5 月

冬季

12、1、2 月

6、7、8 月

3、在北半球的夏至日时: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在北半球的冬至时:

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4、在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南北半球相反):

春分秋分(昼长夜短);秋分春分(昼短夜长)

   春分(昼夜平分) 昼渐长,夜渐短   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昼渐短,夜渐长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秋分(昼夜平分) 昼渐短,夜渐长  冬至(昼最短,夜最长) 昼渐长,夜渐短 春分(昼夜平分)

   (9月21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3月21日前后)

5、回归线每年太阳直射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无太阳直射。

二、地图——三项要素: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方向的三种判定方法:

(1)指向标定向法:

指向标指示北方;

(2)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3)基本(一般)的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比例尺:

(1)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形式:

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3)比较: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4)如何借助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呢?

  如果是直线距离,用直尺在图上量出两地之间的距离,然后用比例尺公式算出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再把单位厘米换算成米或千米

3、注记:

在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都用特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示,这些地图符号就叫图例。

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陆高海深的数字,叫注记。

 

三、地形

(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

1、海拔指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做绝对高度。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它们的计量单位基本都用米。

(二)陆地地形

1、地形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

陆地地型的基本类型: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2、山地:

具有耸立的山顶、陡峭的山坡和低缓的山麓(即山脚),高度和起伏变化都很大,海拔在500米以上,大多呈脉状分布。

3、高原:

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范围宽广、面积圈大,外围软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4、丘陵:

地势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的高地,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5、盆地:

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区,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是平原或丘陵。

6、平原:

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的地区,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7、五种地形的比较

山地

高原

丘陵

盆地

平原

高度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上

200米——500米

不定

200米以下

地面起伏程度

起伏很大。

具有耸立的山顶、陡峭的山坡和低缓的山麓(即山脚)

起伏不大。

范围宽广、面积圈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起伏和缓。

中间低四周高。

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三)等高线地形图

1、地球表面高低不平,地形类型多种多样,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在平面上准确地表示地面的起伏状况。

2、等高线:

如果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边接成线,这条线就称为等高线。

3、等高线地形图:

将多条等高线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投影到平面上,就成了等高线地形图。

4、山的等高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断崖的等高线则重合在一起;山峰在地图上一般用符号“▲”表示;山脊是等高线弯曲最大的地方,而且最弯处像箭头一样指向低处;山谷与山脊相反,最弯处指向高处;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判读可概括为“指低的是山脊,指高的是山凹(山谷)”;鞍部则是相邻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陡坡的等高线密集;缓坡的等高线稀疏。

 

(四)分层设色地形图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的起伏,这样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2、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

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绿色表示低平原,黄、褐等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用浅蓝到深蓝的变化表示海水由浅到深的变化。

这种地形图的优点是醒目,而且有立体感。

一般我们所使用的世界地图的类型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四、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划

(1)中国的位置:

1、半球位置:

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东半球。

2、纬度位置:

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大,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的南部和海南省的全部)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

我国南北纬度相差约50度,东西经度相差约62度,东西时差达4个小时以上。

3、海陆位置: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中国背靠大陆,面向海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地理位置优越性:

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温带范围内,热量条件良好,适合多种动植物生长,为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背陆面海的地理位置,既有利于同陆上邻国的联系和海外各国的交往,又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每年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带来的丰沛降水,成为发展农业的重要条件。

(2)中国的疆域

1、领土面积:

我国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与欧洲面积差不多。

在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中国疆域的四至点:

我国领土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处(540N,属黑龙江省);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40N,属海南省);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0E,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汇合处(1350E,属黑龙江省)

3、邻国:

陆上邻国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4、我国濒临的海洋:

①四海、一洋: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这四海都属于太平洋。

②内海:

渤海和琼州海峡。

③岛屿: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它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

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

④我国陆上边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3)省级行政区(34个)

1、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我国首都是北京。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北京市

北京

河北省

石家庄

云南省

滇或云

昆明

天津市

天津

河南省

郑州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上海市

上海

湖北

武汉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重庆市

重庆

湖南省

长沙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山东省

济南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山西省

太原

青海省

西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安徽省

合肥

西藏自治区

拉萨

吉林省

长春

福建省

福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辽宁省

沈阳

台湾省

台北

江苏省

南京

浙江省

杭州

海南省

海口

广东省

广州

江西省

南昌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

 

4、我国大陆海岸线南北起止点所属的省区分别是辽宁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5、北回归线穿过的我国的省区,自西向东依次是云南省(云)、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广东省(粤)、台湾省(台)。

6、在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中:

与三个自治区相邻的省是甘肃省;经度范围跨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内蒙古自治区;位置最南、全部在热带、跨纬度范围最大的是海南省;位置最北、最东、纬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单位是黑龙江;面积最大、位置最西、邻国最多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我国其他省级行政单位接壤最多的是陕西省;与北京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河北省和天津市。

(四)、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1、中国的人口

(1)人口数量及人口政策:

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我国的人口分布的特点:

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均匀。

我国人口密度地区差异悬殊,人口东部多、西部少。

大体可从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划一条直线,此线东南部人口多,面积仅占全国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此线西北部人口少,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6%。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

此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

(3)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

这种分布不均的状况,是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地的自然条件、经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东部地势较平坦,耕地多,气候温暖,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生产粮食多,加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展迅速,经济发达,城镇多,聚集了大量的人口;西部自然条件较差,耕地少,交通闭,经济落后,人口稀少。

 

2、中国的民族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由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等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人口最多。

除汉族以外的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以壮族人口最多。

(2)我国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国家维护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4)民族政策: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擅长的舞蹈、体育项目和传统节目:

傣族——孔雀舞、泼水节;朝鲜族——长鼓舞;蒙古族——摔跤、那达慕大会;彝族——火把节。

3、华人华侨:

目前,全球华侨和外籍华人约有3000多万人,其中以广东、福建两省为原籍的华侨和外籍华人最多。

五、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特点的差异,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

1、南方、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1月00C等温线、②800MM等降水量线、③南北方分界线、④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⑤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分界线⑥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等。

2、北方、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古长城。

3、西北、青藏地区的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

4、南方、青藏地区的分界线:

横断山。

(二)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区域特征)

西北

地区

以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呈带状或

点状

干旱,温带

大陆性气候

河流少,

且多为内流河

自东向西为: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降水由东向西减少)

温带草原牧场(三河马、三河牛),山地牧场(新疆绵羊)

青藏

地区

以高原、山地为主,雪峰纵横

多分面在

海拔较低

的河谷两岸

寒冷;终年积雪,多冰川

许多大河的

发源地,外流河较多

高山草甸

高寒牧场(牦牛、

藏绵羊)

 

1、北方地区

(1)概述: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本区域气候冬夏季节差异大。

平原面积广,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

本区的耕地以旱地为主,易于机械化耕作,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城市密集,资源消耗量大。

(2)、位置范围

①四至:

东至渤海、黄海,南至秦岭、淮河,西至青藏高原,北至内蒙古高原。

②范围:

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

(3)、地形及气候类型: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4)、本区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及山地丘陵等自然条件不同,使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5)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6)、东北平原黑土肥沃,耕地辽阔,适宜大面积机械化耕作。

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由于气候寒冷,森林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7)、黄土高原是由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吹过来的黄土长期堆积而形成的。

黄土高原红构疏松,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华北平原的耕地以旱地为主,水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8)、主要农产品:

粮食作物:

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

甜菜;经济作物:

棉花、谷子、大豆等。

(9)、植被和果树:

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

10、矿产资源:

铁、煤炭、石油等。

(10)、主要水果:

苹果、葡萄、犁、桃、杏、枣、柿等。

(11)、人民主食:

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12)、传统民居特点:

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

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

窑洞。

(13)、交通工具:

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14)、生态环境及治理措施

①脆弱的生态环境:

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

黄土裸露,沟壑众横。

②治理措施——东北平原:

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

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

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2、南方地区

(1)概述:

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

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部分。

面积约占全国的1/4(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沿岸及入海口处,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这里夏季高温多雨,雨同期,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是我国重要的水稻、茶叶、油菜、蚕桑、鲜花产区,盛产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南方地区水陆交通便利,是我国人口最多、经济活动最活跃、制造业最发达、对外联系最广泛的地区。

南方地区的房屋多用砖瓦、竹木材料建造,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

(2)、位置范围

①、四至:

东至东海,南至南海,西至青藏高原,北至秦岭、淮河。

②、范围:

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3)、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最高气温:

280C—300C;最低气温:

00C以上。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主要农作物:

东南沿海——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大,以水田为主;南部沿海——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渔港,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东南丘陵——湿热的红壤,含铁、铝成分较多,酸性强,缺乏肥力;成都平原——“天府之国”;长江三角洲,水网密布——鱼米之乡;桂林——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有“桂林山水甲天”之美誉;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单季水稻、油菜、冬小麦的主要产区。

(5)、农业发展及问题

①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

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②植被和果树:

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主要水果:

两广、闽台盛产甘蔗,南部沿海地区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等水果;海南鸟盛产椰子。

经济林木有:

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

(6)矿产资源:

有色金属。

(7)主要能源:

核能和水能丰富。

(8)、工业发展及问题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上海、南京、杭州—综合工业区;武汉—钢铁、轻纺;湘、赣地区—有色金属;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有南通、上海、宁波、温州、广州、湛江、北海等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主要工业部门有家电、服装、食品、玩具制造等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制造业);西南地区(宜昌、重庆—电力、钢铁;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炭;西昌——火箭发射基地。

(9)、风俗习惯

①人民主食:

大米。

②传统民居特点:

南方地区房屋多用砖瓦、竹木材料建造,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这主要受气候影响。

③交通工具:

传统——船舶;现代——船舶。

④动动项目:

游泳、龙舟竞赛。

(10)、生态环境及治理措施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

98年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的受灾面积达一万平方千米,损失百亿元。

主要治理措施:

加固堤坝,疏浚水道,重点限期治理污染源。

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含铁万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

主要措施:

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等以改变土壤酸性,种植茶树、油树、杉树、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以抑制土壤的酸性。

3、西北地区

(1)概述:

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位于我国第二阶梯,由高原、盆地组成。

该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荒漠广布。

但在一些山地的迎风坡和山麓地带,由于水分条件较好,分布着大片的天然草场,适于放牧,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在一些河流沿岸及有水源灌溉的地方,则出现草美羊肥、林茂粮丰的平原或绿洲。

(2)范围:

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甘肃省北部。

西北地区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

(3)、西北地区气候以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干旱是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

西北地区河流很少,而且多为内流河。

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从东至西依次是: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4)、塔里木盆地——其中的塔克拉玛干水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其流动沙丘的比例高达85%。

塔里木河——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哺育着沿岸沙漠中的点点绿洲。

天然的垂直牧场——牧草旺盛,得益于高山融雪补充水分。

“塞外江南”宁夏平原——从秦朝开始就引黄河水灌溉沿岸农田。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高气温曾达49.60C,被称为“火洲”。

由于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糠分的积累,所以所产葡萄、哈密瓜等瓜果特别甜。

(5)、影响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源。

西北地区的农业灌溉的水源主要来自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在西北的河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

坎儿井是西北地区(新疆)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地下引水渠,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它分布于绿洲地区,避免了因水自流而造成的大量蒸发。

(6)、矿产资源:

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稀土矿、镍矿、煤、石油、褐煤。

本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资源开发中必须十分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7)、西北地区分布在我国西北的非季风区,地形多为高原和盆地,气候干旱,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放牧羊、牛、马等牲畜,也是我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8)、西北地区由于降水少,屋顶一般建得较为平坦。

4、青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