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2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95414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21.docx

《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2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21.docx

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21

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21

生活与哲学期中测试二十一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8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李瑞环同志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指出,哲学是“明白学”,许多事情只有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哲学是“智慧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

不学哲学,天赋再好也不能算明白人。

李瑞环的上述言论主要表明()

A.学了哲学就能够正确地指导人们的实践

B.真正的哲学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积极的作用

C.真正的哲学是万能的科学

D.学好哲学是人生的主要任务

2.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3.下列不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是()

①“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③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④“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俚语的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的观点

5.2005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出炉。

入选的“春夏季十大流行语”为:

“和谐社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食品安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千手观音”、“(连宋)大陆行”、“高考移民”、“门票涨价”、“股权分置改革”、“颜色革命”。

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具有创造性,可以创造出新的东西

C.我国是一个开放兼容的社会D.经济活动决定人的认识活动

6.“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

①承认了绝对运动②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③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④是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7.下列说法中属于规律的是()

①花开花落,四季更替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③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④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⑤万有引力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⑤

8.对“揠苗助长”这一成语的哲学理解正确的是()

A.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超越客观规律的制约

B.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D.人不能创造新的联系

9.“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主要是()

A.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意识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严寒冬天过后就是春天

10、科基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但“入侵”夏威夷大岛后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明这个事例的哲学道理是()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的联系是确定不变的

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

③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④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11、在我国一些地方的作息制度改革中,把全市机关工作时间调整为上午9点至12点,下午14点至18点,从而错开了上下班高峰期。

在温州,由于实行错时上下班,基本缓解了该市上下班高峰的堵车现象,据测算,这样做得效果相当于在交通硬件设施投资了20亿元。

实行错时上下班,从而缓解了交通紧张的压力,从哲学角度体现了()

A、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B、世界是永不停息的变化和发展着的

C、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12、今年是狗年,人们不断听到“狗年结婚猪年生的小金猪有福气”的说法。

这种说法()

A、说明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

B、体现了一事物总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否定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13.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

“科学成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唯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

”这段话包括的哲理是()

①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②量变的总和构成事物的质变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量变的过程实质就是质变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4.党和政府一直强调,“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经济结构的调整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B.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促进事物的发展

C.经济结构不调整,经济就不会长足发展,农民收入也不会增加

D.经济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教育要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据此回答15-16题:

15、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强调的是()

A、内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决定作用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

C、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条件作用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16、传统的课程设置由于门类繁多、内容偏难,造成了学生负担过重。

从辩证法角度分析,学生负担过重()

A、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B、违背了适度原则

C、忽视了量的积累D、没有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17、“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是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

“人生易老天难老”和“一年一度秋风劲”的哲学寓意是()

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18.事物被人们所接受都要经历一个过程,表明

①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③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④旧事物必然要走向灭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守株待兔”的寓言中的农夫错误表现在()

①把事物之间偶然的联系当成了必然的联系②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一般规律③想问题、办事情没能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④没有认识到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0.2006年7月10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要大力抓好新能源的开发工作。

广东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但光能利用少,下一步要加大太阳能利用的力度,优化能源结构。

之所以要优化能源结构,是因为()

A.只要优化能源结构,就能发展新能源

B.整体内部结构的优化能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错选、多选,该题不得分;少选且正确得1分。

21.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的特点,它们是()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相对性

22.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23.陕西省近年来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有效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恢复和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已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21.7%提高到30.92%,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B.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C.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24.苏州没有自己的知名品牌,但通过兴办开发区吸引众多世界著名企业进入,使苏州成为世界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当不了市场的主角,就做一个优秀的配角”,加工工业的发展使苏州实现了无品牌发展的奇迹,跻身全国GDP十强城市之列。

苏州的发展战略说明()

A.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

B.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

C.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实践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5.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6.“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

”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

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D.占有真理没有现实意义

淮安市范集中学2006―2007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试卷答题纸

第I卷(选择题共58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不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错选、多选,该题不得分;少选且正确得1分。

21

22

23

24

25

26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2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27题9分,28题12分,共21分。

27.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哲学阵营?

(2分)

(2)这两大阵营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6分)

(3)它们的分歧是什么?

(1分)

28、“拥有姚明的上海东方队夺取了国内篮球甲级联赛的冠军。

失去了姚明的东方队却要为保级而苦战。

说明大牌球星决定球赛的胜负。

”请用哲学观点分析上述材料进行。

(12分)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11分。

29.有量变就有质变,有质变就有事物的发展。

(11分)

五、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

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0.材料一、当前,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党和政府强调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材料二、某中学高二

(1)班同学决定围绕“水资源的节约使用”这一课题展开探究学习。

在调查中,同学们也了解到,当地一家大型企业,采取适当措施,使原先的“废水”得到充分利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1)材料一中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8分)

(2)材料二中“废水不废”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3分)

(3)节约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

请你就制定“家庭节约用水计划”提两项措施,并分别说明这些措施的哲学依据。

(9分)

淮安市范集中学2006―2007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A

C

A

B

D

C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B

A

A

B

B

B

A

B

二、不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错选、多选,该题不得分;少选且正确得1分。

21

22

23

24

25

26

ABC

B

BC

ABD

B

AC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2小题,27题9分,28题12分,共21分。

27.

(1)甲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

(2分)

(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3分)

(3)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1分)

28、

(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部分以何种结构形成整体,会对整体功能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

(4分)

(2)题中例子说明部分制约整体,部分的变化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3分)

(3)但是,整体功能并不是局部功能之和,只有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才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要取得球赛的胜利,必须靠全队队员的紧密配合。

仅靠个别球星是不够的。

(4分)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1分)

四、辨析题:

本大题共11分。

29.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不能笼统地说“有量变就有质变”,如果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引起了质变,这句话才是正确的,如果量变未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可能有质变,所以,笼统地说“有质变就有发展”是不准确的。

(5分)

(2)有质变就有事物的发展,这种说法也是不科学的。

因为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实现事物由一事物向另一事物的飞跃,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事物就向前发展了。

但是,那些向后的、向下的、向坏的方面发生的变化,虽然也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但不是发展。

(5分)

(3)所以题中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1分)

五、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

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0.

(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党和政府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从当前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的实际情况出发的。

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国家提出要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正是看到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废水不废”体现了: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采取适当措施,可以变废为宝。

(3)①增强全体家庭成员的节水意识。

其哲学依据是: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正确的意识对人们的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②更换节水设备和器具,减少水的浪费。

其哲学依据是:

要重视量的积累。

③实施水的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其哲学依据是: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整体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