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91832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docx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docx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新课标】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画由来已久。

早在六朝,就有一些谈论山水的画论和“峰岫晓嶷,云林森渺”(宗炳《画山水序》)的具体描述。

但究竟如何,已难知晓。

如从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等摹本中的山树背景和敦煌壁画的情况看,当时所谓山水,无论是形象、技法、构图,大概比当时的山水诗水平还要低。

不但非常笨拙,山峦若土堆,树木如拳臂,而且主要仍是作为人事环境的背景、符号,与人物、车马、神怪因素交杂在一起的。

《历代名画记》所说,“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

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云云,相当符合实际。

这里还谈不上作为独立审美意义的山水风景画。

隋、唐有所发展,但变化似乎不大。

被题为《展子虔游春图》的山水大概是伪品,并非隋作。

根据文献记载,直到初唐也仍然是“状石……如冰澌斧刃,绘树则刷脉镂叶,功倍俞出,不胜其色。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情况开始出现重要变化,看来是在盛唐,所谓“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所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所谓“所画掩障,夜闻水声”等等论述、传说,当有所依据。

主要作为宗教画家的吴道子在山水画上有重大独创,“吴带当风”的线的艺术大概在山水领域里也开创出一个新领域。

后人说吴“有笔而无墨”。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

“吴生每画,落笔便去,多琰与张藏布色[注]”,这种重线条而不重色彩的基本倾向扩展到山水领域,对后世起了重要影响。

山水画的真正独立,似应在中唐前后。

随着社会生活的重要变化和宗教意识的逐渐衰淡,人世景物从神的笼罩下慢慢解放出来,日渐获得了自己的现实性格。

正如人物、牛马从宗教艺术中分化出来而有了专门画家一样,山水、树石、花鸟也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而被抒写赞颂,获得了自己的性格,不再只是作为人事的背景、环境而已了。

但比起人物(如仕女)、牛马来,山水景物作为艺术的主要题材达到成熟的水平,更晚得多。

这是因为,人物、牛(农业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马(战争、行猎、车骑工具,上层人士热爱的对象)显然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更明显的地位,与人事关系更为直接,首先从宗教艺术中解脱出来的当然是它们。

所以,如果说仕女牛马是中唐以来的主题和高峰,那么山水花鸟的成熟和高峰应属宋代。

诚如宋人自己所评论:

“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鸟,则古不及近。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本朝画山水之学,为古今第一。

”(邵博《闻见后录》)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注】琰:

崔琰。

他和张藏都是吴道子的学生。

1.下列关于“山水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当时一些谈论山水的画论和对“峰岫”、“云林”的具体描述来看,山水画最迟应该出现在六朝时,但其画作我们只能想象,难以知晓它的原本面貌。

B.初期的山水无论是形象、技法、构图都非常笨拙,而且山水景物只是作为人事环境的背景、符号存在,根本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

C.山水画的真正独立,大概在中唐前后。

山水、树石、花鸟被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抒写赞颂,获得了自己的性格,不再只是作为人事的背景、环境了。

D.山水景物作为绘画的主要题材而达到成熟水平,比起仕女、牛马来要晚得多。

若说仕女、牛马是中唐以来的主题和高峰,那么山水花鸟的成熟和高峰应在宋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相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等摹本中的山树背景和敦煌壁画的情况看,六朝时代的山水诗大概比当时的山水画水平要高。

B.“状石……如冰澌斧刃,绘树则刷脉镂叶,功倍俞出,不胜其色。

”这一文献记载说明从隋朝直到初唐山水画的发展十分缓慢,几乎没多大变化。

C.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所说的“吴生每画,落笔便去,多琰与张藏布色”,是对“吴‘有笔而无墨”’一句的印证,表明吴道子在绘画上有重线条而不重色彩的倾向。

D.作者引述“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所画掩障,夜闻水声”等论述、传说是为了证明吴道子在山水画上有重大独创。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初,画中的山水是与人物、车马交杂在一起的。

人物、牛马因为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更明显的地位,与人事关系更为直接,所以先从宗教艺术中解脱了出来。

B.随着社会生活的重要变化和宗教意识的逐渐衰淡,仕女牛马与山水花鸟这些人世景物日渐走出了神的笼罩获得独立,产生了专门画家,拥有了现实性格。

C.与宗教画、仕女牛马画等艺术形式相比,中国山水画从宗教艺术中解放出来的时间更晚,这与其重线条不重色彩的艺术倾向形成较晚有关。

D.从原文来看,人们的审美趣味和美的理想由佛道人物、仕女牛马转到山水林石、花竹禽鸟并不偶然,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意识形态变化间接而曲折的反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

擢进士第,补钦州军事推官。

钦土烦郁,人多死瘴疠。

的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曰:

“徙州濒水可无患,请转而上闻。

”从之,天监因奏留的使办役。

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筑城郭,立楼橹,以备战守。

画地居军民,为府舍、仓库、沟渠、廛肆之类,民皆便之。

迁大理寺丞、知吴县,移梁山军,通判常州。

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临江军,擢广南西路提点刑狱。

安化州蛮攻杀将吏,所部卒畏诛,谋欲叛。

的驰至宜州,慰晓之曰:

“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

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

”众皆敛手听命。

奏复澄海、忠敢军,后皆获其用。

改知舒州,徙荆湖北路转运使。

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蛮党悔过自归。

摄江陵府事,城中多恶少年,欲为盗,辄夜纵火,火一夜十数发。

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

“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

”火遂息。

太子冼马欧阳景猾横不法,为里人害,的发其奸,窜之岭外。

以兵部员外郎为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

奏通泰州海安、如皋县漕河,诏未下,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出滞盐三百万。

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

会青州改遣裨将傅永吉追杀入历阳,的与赏,迁工部郎中。

复治泰州西溪河,发积盐。

区希范、蒙赶寇衡湘,命的招抚之。

既至,再宿,会蛮酋相继出降。

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既还,蛮复叛。

除度支副使、荆湖南路安抚使,至桂阳,降者复众。

其钦景、石硋、华阴、水头诸洞不降者,的皆讨平之,斩其酋熊可清等千余级。

卒于桂阳。

(选自《宋史·徐的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徙州濒水可无患濒:

靠近

B.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属:

恰逢

C.的发其奸,窜之岭外窜:

逃窜

D.摄江陵府事摄:

代理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徐的“能于文治”的一组是()(3分)

①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②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③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④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

⑤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⑥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

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的心系百姓。

他任钦州军事推官时,百姓因为环境恶劣,病死了很多,他想办法解决,并和民众一起劳动。

B.徐的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时,安化蛮人叛乱,官府士兵担心被杀而叛变,他前去安抚,晓之以理,化解了危机。

C.徐的措施得力。

他在江陵府为政时,城中许多恶少年想盗窃,就在晚上放火,一夜中起火十几处,他采取措施,并警告恶少年,平息了这一事件。

D.徐的能于治乱。

王伦作乱,徐的积极备战,受到奖赏;区希范、蒙赶侵犯衡湘,徐的奉命前往招安并迫使蛮人投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

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

(2)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

“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

清平乐·太山上作①

元好问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

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②日远天高。

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注】①蒙古灭金后,元好问不愿为官。

公元1236年3月,他与友人游览泰山并写下此词。

②醯鸡:

醯,读xī。

醯鸡为醋瓮中的蠛蠓,一种小飞虫。

8.这首词的上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

请简要分析。

(5分)

9.请简要概括作者在本词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3)角声满天秋色里,。

,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人物

【罗马尼亚】扬·伯耶舒

有许多好奇的读者曾问我,我作品中的那些人物是怎么挖掘出来的,我从哪里搜集到了素材,获得了灵感。

我的回答简单而又干脆:

主要来源于生活。

我只要去大街上走几小时,衣袋中就会装入一个新的题材,这篇文章的人物马上就要出现了。

前几天,当我带着自己的小狗散步时,我在伊科阿纳公园中碰到了这个人物。

我的小狗名叫乔尼,是只鬈毛狗。

它很讨人爱,正因为如此,在我们占据的那张长椅上,很快就坐上了一位肤色略黑、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

她先是逗我的小狗,而后又同我聊了起来。

我们闲谈中涉及的问题,总的来说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例如什么气候啊、土豆生长情况啊、足球比赛啊、动物啊。

她的用意在于突然地向我提出一个令人忐忑不安的问题:

我是否幸福。

“很难说清,”我红着脸说,像个害羞的少年,“我认为首先应该讨论一下。

”“那还用说,”她答道,“既然您对幸福有自己的见解,请您说来听听。

”“不行,”我回答说,“我并没有准备谈这个问题。

另外,我甚至连幸福的基本含义都弄不清,对此我还在继续思考。

一下子我对此人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我愿意同她聊下去,尽管我的小狗冻得直打寒战。

在这儿我是否能为我的小说找到个人物?

我心里暗自盘算,让我试试。

“您是否幸福呢?

”我以她刚才问我的问题反问她,当然是想激激她。

“先生,”她说,“我非常感谢您提出的问题。

每天傍晚我都到这个公园里来,我并不只是需要呼吸新鲜空气,因为新鲜空气打开窗户就能呼吸到。

我到公园里来是因为我迫切需要同人们接触,可是我不得不承认很少有人,男的或女的,有兴趣问我是否幸福。

我想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好吧,我可以坦率地告诉您,我不幸福。

在我的童年我曾有过幸福,那时父母视我为掌上明珠,我脸颊上印满了他们成百上千个吻,他们说我就是他们生活中的幸福。

可随即我就发现,他们爱我只是因为我是个健康的人。

当他们见我病了,就不再爱我了。

“什么病?

”我怯怯地问。

“噢,是一种很怪的病,几乎没人晓得这种病,我也不愿谈起它,尽管现在我已经痊愈了。

不过,我还是满足您的好奇心。

我得的这种病的表现就是不懂得什么叫隐喻,也就是说不能按隐喻的真正意思去做。

我只会照隐喻的表面意思去做。

给您解释一下。

“请您说下去。

”我惊奇地怔住了。

她的自述颇带有书面语言的特点。

正当我对这个人的兴趣正浓,急切盼望听到下文时,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位警察,他很客气地对这个女人说:

“您跟我来一下。

我竭力抗议,但得到的只是严厉的劝告:

“您不要多管闲事!

没办法,我只好夹起小狗回家了。

我向妻子十分愤慨地讲述了我的遭遇。

“你知道吗?

”我像野兽似的吼叫,“那个警察掠夺了我的人物!

正当她要给我谈些最能征服人心的问题时,却被那混账警察给掠走了。

我要控告他!

电话铃响了。

我妻子接了电话。

她听了一会儿,把电话挂了,然后用这样一句不能令人相信的话扑灭了我的激情:

“傻瓜,快去警察局取你的钱包!

(选自2012年4月版《外国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坚定认为,作家创作时产生的灵感、写故事所用的素材和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来源于生活。

这种认识为“我”在寻找人物时做了铺垫。

B.“我”对那个中年妇女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的原因是,闲谈中涉及了十分广泛的问题,如气候、土豆、足球比赛、动物等。

她对“我”产生兴趣的原因是我的小狗。

C.“我”与中年妇女谈“幸福”各有目的:

“我”想找写作的素材,为自己的小说找到个人物;中年妇女要吸引我的注意力,以达到偷窃的目的。

D.警察听到那妇女的话颇带有书面语言的特点,识出了她的破绽,认为她的言行不符合其身份,便把她带到了警察局。

E.作品的结尾颇有欧·亨利的味道,既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那个妇女含糊其辞地说起她的“病”,已为结局埋下了伏笔。

(2)小说中三次写到“狗”,分别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文中的“我”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简要概括。

(6分)

(4)小说写的是关于“偷窃”的故事,却不以“偷”为题,而以“人物”为题,你认为哪一个标题更合适?

请你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饶宗颐:

独步中华,独树一帜

①2012年底,望百之年的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先生本人常说一句话“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就是做学问要求真、求正,才能立足于大潮之中不失独立之精神。

②张大千先生曾评价饶先生说:

“他的白描,当世可称独步。

其山水画,更是推陈出新,自成一派。

”季羡林先生认为饶先生“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涘之感,这在并世学人中并无第二人”,并直言“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他。

③1917年仲夏,饶宗颐先生出生在广东潮安的一个儒商之家,父亲饶锷是名贯岭南的知名学者,并曾大力支持当时的进步文艺团体“南社”,饶家天啸楼的十万卷藏书更是名极一时,这样的家庭氛围深深地烙印在饶先生的儿时记忆里。

对饶宗颐来说,16岁那一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潮州旧志考》,发表在《禹贡》杂志上,这为他日后气象非凡的学术生涯埋下了伏笔。

到了18岁,他便子继父业,完成了父母的遗作《潮州艺文志》,这部著作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各地方志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23岁,饶先生应顾颉刚先生之约,开始编纂《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这意味着刚刚弱冠之年的他就已经得到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遗憾的是,他的相关书稿尚未出版便毁于战火,然而战火并没有阻扰饶宗颐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他最终在29岁斩获了《楚辞地理考》,沿着顾颉刚等先生们的足迹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为战火硝烟中的华夏文明保留了一份希望。

⑤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沉淀,1982年,65岁的饶宗颐先生提出了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考据相结合的研究夏文化的“三重证据法”,强调出土古文字材料的重要性,继承并补充了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

到了2003年,饶先生进一步指出,要尽量运用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作为第三重证据的主要依据,充分利用其他地区新出土的文物,详细考察其历史背景,最终将“三重证据法”扩展为“五重证据法”。

“五重证据法”,从文明传承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当代国际汉学领域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的创建和深化。

⑥进入新世纪,年逾90岁高龄的饶宗颐先生并没有停止他探索的脚步。

2006年,饶先生发表了《中国西北宗山水画说》,独到地提出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

他以比较的视野,从古代中国、印度地理知识的交汇融合出发,通过探讨古代的“地中”观念,确定了“西北宗”论的艺术地理区域。

饶宗颐先生从汉唐以来的文化脉络,梳理了传统诗歌和书画领域中大西北风景的绰约风姿,犀利地指出:

明清以来书画理论中的视野局限,即董其昌所创的山水画“南北宗”论,并不能涵盖包括大西北在内的中国山水的风景世界。

饶先生通过旷远、窍远、荒远“新三远”的艺术理论,指出传统“三远”的平远、高远,深远已不足以描摹西北峰峦、丘壑的壮美。

他还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皴法。

饶先生不仅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更是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的艺术实践中,创作了以《西岳》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传世佳作。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以时间与相关事件为线,记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饶宗颐在战火中挣扎、在文学中磨砺、在绘画中提高的生命历程。

B.文章首尾两处引用饶宗颐先生自已的话,既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传主的内心世界。

C.饶宗颐在青年时期得到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使他为华夏文明做出了贡献。

D.饶宗颐认为,研究夏文化要尽量以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为主要依据,还要深入考察,详细研究这些记录的历史背景。

E.对中国传统文化,饶宗颐虽不能身体力行参与创作,却能深入地进行理论研究,这充分表现出他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

(2)阅读第③-⑤段,概括饶宗颐先生在学术上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

(6分)

(3)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4)饶宗颐能“独步中华,独树一帜”,与他“推陈出新”和“涉猎广泛”两方面有关,请结合第⑥段内容,就对其中一方面的理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儿童房的装潢安放也不尽相同,每个孩子的喜爱工力悉敌。

女孩房的甜蜜粉嫩,男孩房的活力康健,让每个孩子的小空间充塞本性魅力。

B.孝心是不会因时代而改变的,冬温夏凊的本质出自孝心。

子女行孝,随时皆可,给父母倒一杯水,也是在行孝道,不必等到不用做工养家时,才来行孝道。

C.黄山之美绝无仅有,描写黄山的诗文不少。

在这些作品中,《黄山记》是一篇自出机杼的佳作。

D.对身居官位者写出的散文,一些报刊便门户大开,一些评论家便极力捧场,这种把散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许多国际品牌成为发展中国家消费者追捧的对象,可面对纠纷时采取的“双

重标准”与“傲慢底气”让消费者很受伤。

B.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的经历,深情地讲述了罗阳同志生前刻苦攻关的事迹,感人

肺腑,催人泪下,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听众。

C.食品安全、国五条等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它们都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这

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两会”的意义在于解决民生问题。

D.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原理主要有两种办法,即高压静电除尘和通过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但两种办法都不能完全清除甲醛。

15、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段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梁思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在他逝去多年之后,世人渐渐地认识了他,认识了他的思想的价值

②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向他展示了行将消失的暗淡前景,自己却无能为力

③但是,用来体现他的思想价值的对象——历史文化建筑,却大部分已荡然无存

④对于一个致力于传统文化整理、总结和保护的大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他所珍爱的文化被消解更让他痛苦呢

⑤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

⑥就如同眼看着一个患病的亲人,在庸医的手中一天天走向绝境,自己的有效施治方案却无人理睬

A、①③②⑥⑤④B、①③⑤④⑥②

C、②⑥①③⑤④D、②⑥⑤④①③

1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5分)

材料一:

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

《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

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

《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

(不超过25字)(2分)

(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

(3分)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

江水奔流不息,炫出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

树木傲雪参天,炫出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

山岭巍峨起伏,炫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曾做过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阿尔弗雷德·斯隆有一次主持会议,讨论一项重要决策。

他在广泛听取了发言后说:

“在我看来,我们大家都有了完全一致的看法了。

”会议出席者都频频点头表示同意。

但是,斯隆突然话锋一转,“现在我宣布——休会!

这个问题延期到我们听到不同意见时再开会决策。

”与会者先是一愣,接着都会心地笑了。

斯隆领导通用公司达33年。

他刚到通用公司时,通用公司在美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只有12%,后来上升到56%。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北镇高中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

9.(6分)

①对泰山壮观景色的赞叹

②因故国沦亡而生出的悲伤苦闷之情

③对世事得失的淡然。

(每答出一种思想感情并加以分析,给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6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3)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25分)

(1)(5分)

(2)(6分)

(3)(6分)

①待人诚恳,但也容易轻信别人。

②充满自信,但也自以为是,处事不冷静。

③惯于挖掘生活,但对生活的了解是肤浅的。

(每点2分)

(4)(8分)

示例一:

以“人物”为题更合适。

①“人物”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

是对小说情节的高度概括。

小说讲述的就是“我”对人物的寻找探索过程,同时也是那位妇女把“我”当成她的“人物”(实际上是“猎物”)的逐步捕获的过程。

可以说,小说的情节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

2以“人物”为题内涵丰富,为人物形象制造出一种绝妙的讽刺效果。

“我”把那位妇女当成可进入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观察、思考,而那位妇女却把“我”当成“人物”猎获了;“我”怪警察掠走了“我”的“人物”,而警察却帮“我”追回了钱包,给“我”以辛辣的讽刺。

“我”所标榜的来源于生活的“人物”为题,恰能很好地突出“我”在现实生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