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8022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临淄区2000—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二语文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说明:

试题中带“※”的为选做题,供有能力的同学选做

一、默写填空(15分)

(一)文言文(6分)

  1.船头坐三人,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2.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3.居右者,右手倚一衡木,右手,

(二)古诗词(4分)

1.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

2.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

3,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

4,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三)课外古诗词(5分)

从你本学期背诵的课外古诗词中选出5个描写山水的句子。

二、课内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其法: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

“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3分)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庆历:

________

薄如钱唇钱唇:

________

文理有疏密文理:

________

2、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满铁范为一板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不以木为之者则以纸帖之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不相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3、下列句中“其”字所指代的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法:

用胶泥刻字(指代毕升)

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铁板)

C、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指铁框)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指先设的铁板)

4、翻译句子(2分)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活版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版四大工序。

B、文段交代了活版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C、活版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D、活版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火炀”。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18分)

“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

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

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

……警官对巡警说:

“去调查一下,这是谁家的狗,打人报告上来!

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

这多半是条疯狗……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这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人群里有人说。

“席加洛夫将军?

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

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那么魁梧!

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

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

1.上文所描写的主要人物是(2分)

2.分析作者以《变色龙》为题有什么含义:

(3分)

3.写警官多次脱穿大衣,充分表现了他的:

(2分)

4.写警官由骂狗到骂人,表现了他的(2分)

5.文段所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是(2分)

6.作者塑造变色龙这个人物典型的社会意义是:

(3分)

7.《变色龙》选自《》,作者是国短篇小说家。

本学期学

的我国长篇小说节选课文还有《》、《》(4分)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35分)

【甲】(17分)

黄昏,我漫步在珠湖的石岸。

湖水缓缓地荡出道道浅浅的波纹,放眼远眺,天水相粘的边际隐约着一道山脉似的长长黛影,欲坠的夕阳似一只巨大的蛋黄,渐渐地下沉,色彩由杏黄变成橙黄,桔黄,淡红,深红,最后悄悄地浸到湖里,消逝了。

刹时,天空的云仿佛被落日点燃似的,呈现出一片玫瑰红,不久,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柔和的夕照里。

铺在岸边的太湖石也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色,湖水像泼进了桔黄的油彩,很快地被稀释成和谐的杏黄,越近越淡。

远方的帆影沉醉了,也染成黄昏的颜色,水鸟在暮空中划几道弧形的曲线,便栖进芦苇深处了。

连陪我前来的友人也仿佛溶化在黄昏里,成了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物……

不知什么时候,泊在石岸边的几只渔船扬起了几束飘带似的乳白色的炊烟;像黄昏交响曲中独特的旋律……

我不是朦胧诗人,也不是哲学家,我只能给你一幅图画

1.“远眺”的“眺”是个形声字,请用其声旁按照右形左声和外形内声的顺序各写一个形声字:

(l)___;

(2)___。

(2分)

2.第二段第一句有三个迭词:

“缓缓”、“道道”、“浅浅”,它们分别依次写出了湖水的三个特点(3分)

3.这篇短文的中心是写(2分)

4本文写景的观察角度是(2分)

5.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3分)

①远方的帆影沉醉了____

②泊在石岸边的几只渔船扬起了几束飘带似的乳白色炊烟____

③天水相粘的边际隐约着一道山脉似的长长黛影____

6.简要分析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3分)

7.本文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2分)

※【乙】竹(18分)

①竹非草、非木,在现代植物学中,属禾本科,竹亚科。

②因为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早在晋朝时我国便有专门记叙竹的《竹谱录》这部书,现已公认为也是世界最早的植物谱录学专著。

③我国有毛竹、苦竹、四方竹、管竹及麻竹。

孝顺竹六个属共250余种。

④竹是一种特殊的植物。

竹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往往有密切的关系,a除了用竹纤维编成的“竹布”现已少见外,食、住。

行各方面均少不了。

b说起竹,过去的运输工人用的都是竹杠,他们用血汗换来的银元、铜元放在片刻也不离手的竹杠中,把头、恶霸来了,只要敲一下竹杠,便知道一天收入多少,这是现已通行全世界的“敲竹杠”谚语的由来。

C印度也产竹,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讲了个很有趣的神话。

有个僧侣贵族,听说释伽佛身长一丈六,他不信,使做了支长一丈的竹杖,要实地量一下。

不料,等他挨近佛身用那支作尺的竹杖量时。

佛身总比竹杖长一丈六。

这时他才知道“佛法无边”,将竹杖丢下走了。

从此,这里便长出了‘竹林”。

我国农谚有种竹要“留三去四”以及“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之说。

‘去四”,即四年以上的竹如不除去,会影响竹林的发展;三年以下则太小,不宜取用。

所谓“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是这一宝贵经验的形象化说明,值得我们珍视。

1.“敲竹杠”这个词现在一般是指,所表达的感情色彩是。

(2分)

2.“听说释枷佛身长一丈六”,句中加点词“听说”和后面的一词相照应。

(2分)

3.“从此,这里便长出了‘竹林”’。

句中的“从此”指代的是(2分)

4.第一自然段的语序排列不够正确,请重新调整。

正确的顺序应是:

(只要写序号)()~()~()~()(2分)

5.“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形象地说明种竹的一条宝贵的经验是:

(2分)

6.引文第一自然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在段中的作用是。

(4分)

7.本文在表达方式上除了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外,还运用了表达方式,其用意是。

(2分)

8.文中转述了玄奘法师讲的神话故事,这是为了证实()。

(2分)

A.佛法无边

B.释伽佛身长一丈六

C.印度也产竹

D.释伽佛身长远远不止一丈六

四、作文(70分)

  ※小作文(20分)

请以《初二语文试卷简介》为题写200字的说明文字

(一)大作文(50分)

请以《冬天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