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未来五年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初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91364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未来五年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初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校未来五年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初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校未来五年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初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校未来五年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初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校未来五年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初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未来五年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初稿.docx

《学校未来五年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初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未来五年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初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未来五年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初稿.docx

学校未来五年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初稿

成都市大弯至佳实验学校五年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2014.9—2019.9)

一、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加快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诸如: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教育行政化倾向较严重,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国际化、信息化水平较低等。

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

   

青白江区作为成都北部新城及成都平原经济区的重要极点,正大力实施“五区”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区域人口必将迅速增长,生源竞争将日趋激烈。

而在新形势下,老百姓更加关注子女能否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这既对学校的办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又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并要求学校抢抓机遇,在更高的层面上主动、全面思考今后的发展方向,奋力实现至佳人的“中国梦”。

(二)内部背景

五年来,学校在区委、区政府关心和支持下,坚持“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的办学理念,践行“崇德、笃学、强体、创新”的校训,通过科学、人本化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体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中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广大教职工安于岗位,乐于奉献,创造性地工作;使广大学生勤学、乐学,创造性地学习。

学校发展的主要优势体现在:

一是初步完成了办学顶层设计,形成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至佳文化”达成共识。

二是办学章程、制度逐渐完善,办学行为全面规范。

三是课程建设目标逐渐清晰并积极实践,课堂改革成效明显,质量趋于稳定,学生发展较好。

四是学校品牌效应逐渐在区内外形成。

五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

六是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升。

七是国家和地方政策对民办教育的重视与扶持,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八是学校举办者、管理者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热情。

与此同时,学校发展中也存在诸多不足,办学现状与宏伟梦想之间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五个“不适应”:

一是队伍不适应(管理团队——“野心”“狼性”不足;抓细节、抓落实不足;创新思路、创新方法不足。

教师团队——观念转变不够;学识眼界不够;教育技艺不够);二是育人模式不适应(育人目标的细分和阶段性实施不清晰;育人活动的系统性、层次性尚未解决;全员育人的格局和机制尚未形成);三是课程与教学不适应(“学导思练”课堂教学模式尚不成熟,多数课堂效益不高;教学研究氛围不浓,教学研究水平不高;教学质量还不是很高;卓越学院初创,特优生培养收效甚微;选修课程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四是质量不适应(“绿色成绩”总体含金量不高;特别优秀的学生极少;学生特长培养刚起步;师生品位尚需提升);五是办学硬件条件不适应。

(校园面积、专用教室不足,影响走课和选修课程的实施;教学设施、设备需要更新;数字化校园建设还需加快完成;优美环境建设缺乏施展空间)

此外,学校制度建设、学校文化和风格的塑造、教师团队培养、学生差异、社会资源的利用、公办学校逐年加大投入对民办学校的冲击、地方招生政策的不确定性、民办学校办学的安全风险等因素也是我们必须思考并积极应对的重要课题。

二、发展思路

(一)学校发展的基本定位

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的趋势需要培养和造就新一代优秀人才,所以学校管理和运行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改革的能动性。

为此,要通过规范办学、创造性办学,建立起现代学校制度和课程体系,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最终要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学校的良性循环,初步形成“至佳文化”的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品牌质量,办成一所四川省内的好学校。

(二)学校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师——有尊严的活着。

具体要求是具备“三爱、三好和三强”,其中三爱是指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

三好是指育人好、教学好、合作好。

三高是指质量高、效益高、品位高。

学生——有底气的学习。

具体要求是具备“三正、三实、三强和三有”,其中三正是指思想正、作风正、品行正;三实是指基础实、做事实、学风实;三强是指体魄强、创新强、思考力强;三有是指有能力、有特长、有特质。

学校——有名气的活着(在行业内有响亮声誉,在社会上有优良口碑)。

(三)学校发展的主攻方向

以学校文化建设为统领,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动现代课程体系构建,将五个“不适应”转变为五个“适应”,实现“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每一位教师都能成功、学校每一个阶段都有成就”的办学追求。

三、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终极)定位

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理念先进、管理规范、师资精良、学生优秀,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品质、有特色的精品初中。

(二)培养目标(终极)定位

为培养全面的人、丰富的人,对中华文化有历史感、对外来文化有开放眼光的人打好素质基础。

四、重点发展项目

(一)着力队伍建设,壮大团队力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1、发展目标:

通过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创新干部培养途径,完善干部管理考评体系;以“服务、表率、执行”为主题,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正、教育思想端正,服务意识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干部队伍;通过进一步完善校本培训体系和工作机制,形成一支有崇高职业道德、良好人文素养、过硬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努力实现“人人有特色”。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注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要突出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强调教师具有上好一门基础课、开好一门选修课以及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新分教师向合格教师发展,合格教师向骨干教师发展,骨干教师向品牌教师发展,品牌教师向卓越教师发展。

(制定大弯至佳实验学校未来五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2、具体措施:

(1)干部队伍建设

A、尝试竞聘上岗,拓宽选用视野。

干部选聘优先从教学和管理一线人员中考虑,要让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有机会、有位置。

B、强化干部学习、教育和培训,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干部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岗位职责要求,分类进行培训,增强干部推进学校发展的工作能力。

三是围绕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深入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提高干部办好民办精品学校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特别是要不断增强干部开拓创新的能力,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条条框框束缚,发展上善于谋划新思路,工作上敢于探索新举措。

四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让干部“走出去”,参与高层次的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考察学习或经验交流等。

四是建立干部个人自学制度,并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分享交流,确保学有成效,学以致用。

C、建立并实施定期考评制度(年度考评和任期届满考评),形成“能者用、好者上、庸者下”的干部管理机制。

D、强化监督管理,狠抓作风建设,规范干部言行。

E、做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2)教师队伍建设

A、积极探索教师队伍管理的新机制与新方法。

在教师队伍管理中,既要重用人机制,又要重营造人文和学术氛围;既要重管理,更要重建设;既要重使用,又要重培养。

要创造教师得以充分发展的环境,让教师成才、成名、成家。

要坚决实施“能者上,庸者下”的策略,优胜劣汰。

要继续加大民办身份教师引进的力度。

B、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

树立“培训即福利”的思想,不断增加经费投入,最大程度地保障教师素质提升的需要。

a、充分利用会议和集体学习时间,积极开展有关国际国内教育发展最新动态与成果、教育新政策与新法规、知名学校的办学经验、本校发展的新战略和新举措等理论学习,不断引领教职员工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更加强化学习意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b、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深入开展以学科教学为主线的教改研究与实践,着力提升课堂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

c、推进以班主任为主要参与对象的德育工作研究,形成德育工作科学化、系列化、常态化。

d、加强全体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造就一支师德高尚、品行优良、受人敬重的师资队伍,并在职称晋升、工资调整、评优选先等方面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

一是进一步引导教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三是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四是进一步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e、根据需要每年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到著名高等院校、教育发达地区或境外进行提升培训。

f、创新教师“读书活动”方式,引导教师主动读书、主动分享,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和人生修养,用科学武装头脑,用人文养护心灵,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g、对教师队伍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并结合教师个人发展愿望和规划、职称等级、年龄特征等因素,对教师进行分类指导、分类培训和分类管理(包括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品牌教师、卓越教师等四个层级),力争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h、积极邀请区内外知名教育教学专家、学者等到校诊断、指导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

i、充分发挥好校内“三个平台”的作用:

一是赵晓明名师工作室;二是骨干教师沙龙;三是青年教师工作坊(主要依托校内名优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在教改实践和教育科研中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实施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研讨互助式培训,助推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j、制定并实施后勤员工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奉献精神和工作能力。

C、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突出用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应用和学校其他具体要求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观其在课改实验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以及完成学校“规定动作”的情况。

评价时既要坚持德才兼备,又要注意个性差异;既要加强教师自评,又要发挥其他教师、学校领导、学生、乃至家长的评价作用,努力做到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D、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的环境。

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逐步建立校本优质教学资源库;要创新校本培训方式方法,积极营造互学反思、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和谐氛围;要在提高教师个体素质的同时,特别注重提高教师的团队发展意识,强调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合力。

3、预期成效:

加快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形成一支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构建起由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品牌教师和卓越教师组成的“金字塔型”教师发展梯队,让每一位教师在每个阶段皆有所成。

五年左右力争培养5—10名骨干教师,3—5名品牌教师,1—2名卓越教师;形成1—2个特色班级和特色教研组,以提高学校的整体师资质量,提升学校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

(二)整合德育工作体系,为培养全面的人、丰富的人,对中华文化有历史感、对外来文化有开放眼光的人打好素质基础。

1、发展目标:

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协调发展;个性彰显,差异发展;集体与个体均衡发展;各类学生同步发展;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

建立“生活化德育”、“体验式德育”、培养“至佳少年”,逐步形成(三自主模式)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德育教育机制,形成积极向上的至佳校园精神。

(制定大弯至佳实验学校未来五年德育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

2、具体措施:

(1)继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习惯教育、自信教育、责任教育、礼仪教育和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着力点,综合阳光体育活动为载体,至佳少年教育为目标,班级建设为抓手,习惯培养为突破口,安全、卫生健康教育为着力点,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保证,家、校联系为支撑的德育工作思路。

实施“生活化德育”、“体验式教育”、“三自主管理”(自律、自发、自动,自主约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德育教育机制。

把学生培养成习惯好、规范良、品德端、具有良好的情感和儒雅气质的学生。

(2)推行班主任工作承诺制

对孩子微笑──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与孩子交谈──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老师平等对话;帮孩子明理──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让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张扬孩子的个性;给孩子机会──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为孩子着想──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完成三年学业。

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班主任的首职。

要做好这项工作,务必全身心投入,全方位重视,全过程负责。

(3)加强“三礼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

三礼教育(礼貌、礼仪、礼节):

培育课堂礼仪规范、校园礼仪规范、家庭礼仪规范和社会礼仪规范。

习惯养成教育重在指:

学习好习惯、做人好习惯、礼貌好习惯、卫生好习惯、饮食好习惯、阅读好习惯、安全好习惯、运动好习惯、劳动好习惯。

(4)发挥好“我规划我成长”的作用,每学期要求各班开展《我规划我成长》的活动,在《我规划我成长》活动中,要求学生制定阶段目标、自我对照、自我分析、自我督促、自我评价等环节,通过家长签字,班级交流等方式,督促学生确立成长目标,并通过班级奖励等方式督促学生进行规划,完成规划,自我成长。

(5)完善德育工作体系。

一是明确德育目标;二是内容形成序列;三是优化德育途径;四是构建德育课程;五是强化德育措施。

(6)推进三项德育评价机制。

抓住中学生发展性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契机,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操行评价、德育工作绩效考核、学科渗透德育评价三项德育评价机制。

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师评、校评、家长评、社会评相结合,最终引导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探索建立学生操行评定、教师德育工作绩效考核、班主任工作评估等三项德育评价机制。

建立一套有利于调动师生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师生素质、有利于促进德育工作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

(7)建立家校、社区共育机制。

A、不断完善和创新家委会和家长学校制度,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努力构建并实施制度化、课程化、多样化的家长课程,积极普及家教知识,大力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构建和谐共进的家校教育氛围,促进优良家风的形成。

B、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积极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增强社区和学生的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最大限度地实施人力和其他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利用。

3、预期成效:

通过三年的培养,使学生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和关注身体健康的良好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自觉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做一个有兴趣特长、有一定审美能力,生活品位高的人。

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是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择业的一般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在文明习惯方面,做到礼仪规范,仪表庄重,举止得体,进入校园或参与集体活动一律着校服,发型规范。

总的预期目标是男生是绅士、女生是淑女,即品德高尚,学业优良,身心健康,能力全面,有理想有追求,有鲜明的个性,积极进取、善于合作,乐于助人,能应对各种挑战,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公民意识现代意识的“至佳人”。

(三)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战略,构建契合培养目标的现代课程体系。

1、发展目标:

学校和教师要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现行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在保质保量完成国家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拓宽学生视野,培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个人人文修养,以实现“为培养基础宽厚、思想活跃、人格健全,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领军型高素质人才打好素质基础”的培养目标。

2、具体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并按照新课程标准、课程理念、课程功能实施课堂教学,注意把握其在以上方面以及教学方式上的最新发展和变化。

重点要根据校情和学情,深入研究“学导思练”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使其具有推广示范效应;要编好、用好学科《导学案》并在校内全面推广应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要求,精心研究教学设计、作业布置、日常检测等,让学生学得轻松、学有乐趣、留有潜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学生学习力的良好发展,同时要抓好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管理和评价工作。

(2)精心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按照《成都市大弯至佳实验学校选修课程试行大纲》的规定,继续实施“走班选课”方式,在广泛征求和收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授课(指导)教师的课堂观察、诊断和指导,择机举办选修课研讨、展评活动等,以不断提高选修课的质量。

要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对现有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充实,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要同步建立与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

制定大弯至佳实验学校未来五年校本课程规划和实施方案。

(3)整合校内其他课程资源(社团活动、艺体节日、主题活动等),力争形成活动的序列化和特色化,为学生才艺发展和展示提供广阔平台。

3、预期成效:

通过初中三年的系统学习,在高质量完成基本课业目标的基础上,学生的视野大大拓宽,思考能力得到发展,个人品位明显提升,最终造就一大批基础宽厚、思想活跃、人格健全,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至佳学子。

(四)教学质量高位求进,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倡导和追求“绿色成绩”。

1、发展目标:

建设具有至佳特色的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构建成熟的“学导思练”“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一线教师能够娴熟运用“学生主宰课堂”的理念开展日常教学;打造一支热爱学习、观念创新、能力过硬、个性突出的专业教师队伍;逐步建立、完善卓越学院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特优生的培养路径、特长生扬长策略、学困生济困措施;总结个性化教育和导师制工作的经验;探究将中生培养为优等生的途径和策略,确保教学质量在成都市居于前列,与我省著名民办学校水平相当。

2、具体措施:

(1)定期进行教职工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问题聚焦、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学习促实践,以实践助学习,学用结合,提高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组织专任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开阔眼界,吸纳一切先进的教学思想与科学的教学手段,让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大幅提高。

(3)开展常态课、研究课、实验课等的展示与交流,大力倡导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到献课、观课和议课的活动中去,教务处将加强检查,并将相关数据引入管理考核之中。

(4)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的微课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团队共同成长。

(5)逐步实现网络化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将“前置学习、探究学习、巩固学习”作为至佳课堂教学的常态。

(6)探索优秀学生培养之路,要通过“卓越学院”的建设实现师生的相互促进与高端发展。

3、预期成效:

建设一套成型、成熟的校本课程教材;教师中获区级、市级、省级骨干教师的人数逐年递增;区、市学科带头人有所突破;教师参加区级、市级赛课或技能大赛并获奖;教师撰写的论文或文章能在区、市、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学生文章能在区、市、省级刊物上发表;中考成绩逐年上升,2015年上市重点线的应达到60%以上,在生源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每年提高5%,2019年结束后达到80%。

,上620分的人数达到30人左右,确保教学质量位居成都市前列,并居全省先进地位。

(五)坚持“科研强校”战略,充分发展教师的研究能力。

1、发展目标:

形成一支强有力的科研骨干队伍,教师具有良好的科研意识,学习研究氛围更加浓厚;扎实推进各层面科研课题的研究,建立课题之间的统筹体系,加强课题的整合力度,形成课题之间的优势互补,最终使每个课题都对我校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具有推广意义。

2、具体措施:

统筹、规划学校教科研工作,形成学校科研框架;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激励机制,让全体教师立足课堂,提高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分层次提出要求,发挥骨干引领作用,主动申报并承担市、区各级重点课题研究;

科研骨干通过在区级以上的范围内开设讲座、介绍经验、展示成果、出版专刊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重视教科研成果的总结、提炼与推广。

3、预期成效:

现有的市级、区级课题顺利结题;通过课题研究能有效解决制约教育教学的一些瓶颈问题;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较好发展,形成一大批研究型、反思型、创新型的卓越教师。

(六)认真研究招生政策,科学研判招生工作形势,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实现生源数量和质量“双丰收”。

1、发展目标:

严控招生规模,积极适应国家关于“小升初”各项政策的改变与调整,以学校创办“精品初中”为目标,选拔综合素质优良的小学生作为我校生源,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具体措施:

吃透招生政策,做出灵活有效的应对;加强招生宣传,强化学校办学成绩的正面影响;加强与生源基地学校的沟通交流,进行优秀生源的调查与宣传工作;策划并完善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尝试对农村小学中的特优生提前实行点招。

3、预期成效:

立足区内,辐射区外,确保优质生源最大程度的来校就读。

(七)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

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使学校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信息化。

重点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力争走在信息化背景下区域教育发展的最前列。

通过教师外派交流、培训、课程建设、学生海外游学、夏令营等途径,促进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发展。

制定大弯至佳实验学校未来五年教育信息化、国际化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

1、发展目标:

校内教育教学的数字资源日趋丰富并得到广泛共享;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教育国际化水平得到相应发展。

2、具体措施: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和《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指导,研究并拟定本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对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加强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的培训、研讨和应用实践。

积极拓展学校交流合作范围,力争建立1—2所海外兄弟学校,开展师生交流互访、海外游学等。

积极培养教师的国际化素养。

通过活动和课程探索并实施国际理解教育。

3、预期成效:

专任教师普遍能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进行鼓励性、发展性评价;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理解世界上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制度、不同的价值观等,具备国际视野并明白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教师的国际化素养得到一定发展。

(八)积淀学校文化

1、发展目标:

主要通过实践“追求卓越、塑造个性”的至佳教育,不断丰富“至佳文化”的内涵,使之入脑入心并内化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自觉行为。

2、具体措施:

(1)持之以恒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

(2)不断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公平、公正、公开地实行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