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89817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阿舍中学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溃退(guì)舀水(yǎ0)白洋淀(dìng)

B.绥靖(suí)脂粉(zhǐ)蹿一蹿(cuàn)

C.寒噤(jīn)拂晓(fú) 颤巍巍(chàn)

D.提防(tí)惊骇(hài)迫击炮(pò)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花嘹乱晨曦血腥闪烁

B.臭名昭著荒谬憧憬珐琅

C.响彻云宵杀戮箱箧揣摩

D.精疲力竭纳粹鞠恭铁锈

3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4、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妥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个多么俗不可耐的话题。

B、他做什么事情都充满信心,自以为是。

C、他下定了决心,义无反顾地对准一个方向前进。

D、黄果树瀑布作为一直统治着我的一个早已干瘪大概念顷刻间灰飞烟灭。

二,综合性学习(9分)

5、按示例写出你所阅读的名著的书名、人物及相关故事名称。

(示例中所列各项不可再用)(3分)

示例:

书名:

《三国演义》 书名:

人物:

诸葛亮人物:

故事:

草船借箭故事:

6、许多有创意的广告巧妙利用汉字的特点,让人过目不忘,起到了超乎寻常的宣传效果。

(3分)

有一则宣传“臭豆腐”的广告是:

臭名远扬,香飘千里。

⑴请解释“臭名远扬”中“臭”字的含义。

⑵请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

7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问题。

(3分)

材料一:

据新华社电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日本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于17日上午再次参拜了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这是小泉2001年4月就任首相以来第5次参拜靖国神社。

材料二:

据新华社电日本一些政党领导人17日上午纷纷发表谈话,谴责小泉纯一郎首相当天再次参拜靖国神社。

据新华社电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17日在汉城召见日本驻韩大使大岛正太郎,对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次参拜靖国神社提出强烈抗议。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外交部发言人孔泉18日在记者会上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一事性质严重,中国人民对他这种言而无信并伤害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人民感情的行为深感愤慨。

阅读材料一、二,用一句话表达你得出的看法。

三,课内外阅读(39分)

(一)(14分)

①“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

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②“谁?

”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历害地仄歪了一下。

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③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

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

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④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

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⑤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

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

的风响。

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

 “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⑥“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

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

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 ⑦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

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⑧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

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

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他没法解释:

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

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

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

这老脸呀!

8.“她挂花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挂花”是什么意思。

(2分)

9.第②段,老头子的身体为什么会往上“蹿一蹿”?

(2分)

答:

10.“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这一句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答:

11.老头子说“我没脸见人”,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与性格特点?

(3分)

答:

12.第⑧段中的“偏偏”一词写出“老头子”怎样的心理?

(4分)

答:

(二)

握住母亲的脚(节选)(14分)

①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

“你抱过母亲的脚吗?

   ②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

主考官接着又说:

“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

   ③青年红着脸走了。

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④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

(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

但她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⑤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

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⑥母亲很晚了才回来。

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

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

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⑦(B)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⑧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

“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

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⑨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

“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⑩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⑾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

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⑿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

   ⒀许多年以来,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

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⒁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13.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3分)

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划线的(A)句和(B)句中的两个加点词语“理解”的含义相同。

   B.“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是比喻句,突出说明母亲的奉献精神对儿女的教育作用之大。

C.第④段第一个句子是插叙,交代了青年的身世,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D.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首尾照应,中心突出。

15.青年大学生握母亲的脚时为什么“潸然泪下”?

他的灵魂获得了怎样的升华?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文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喜欢的理由。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桃花源记(节选)(11分)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7.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悉如外人(熟悉)

C.便要还家(邀请)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18.下面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9.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四作文(50分)

打开心灵的窗户,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纷繁的世界。

用美好的心灵去看待,总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多一份自信,少一份失望;

用美好的心灵去看待,总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份感激,少一份抱怨;

用美好的心灵去看待,总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多一份勇气,少一份怯懦;

用美好的心灵去看待,总是寻找别人最好的东西,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挑剔……

请以“用美好的心灵去看待”为话题,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发表见解。

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要求:

①思想内容健康,有真情实感②书写规范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题目:

400字

600字

800字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

一.选择1.C2.B3.B4.B

二.综合性学习

5.略

6.⑴“臭”指“臭豆腐”。

⑵通过双关和对比,突出“臭豆腐”的名声大,气味香,此外还利用矛盾法吸引人的注意力。

7.1)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受到国内外舆论的一致谴责。

三课内外阅读

(一)

8.负伤,受伤9.因为听到菱花受伤的话感到意外和懊恨自己的大意和过于自信。

 10.烘托了老头子的心理,因过于自信而让别人受伤觉得丢了脸。

 11.特别讲究自尊和面子。

 12.写出老头子的懊丧与悔恨。

(二)

13.握住母亲的脚(3分)14.A(3分)15.青年大学生内心受到强烈震撼,他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母亲的艰辛不易’,所以感慨万千,潸然泪下。

青年从原来表面上的了解母亲到真正体验到母亲的血泪辛酸和无私奉献,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灵魂由此得到了升华(4分。

意思相符即可)16略

(三)

17.B解析:

悉:

全,都。

18.A解析:

A.豁然:

开阔或通达。

8.交通:

古:

错杂相通;今:

运输事业。

C.绝境:

古:

与世隔绝的地方;今:

没有出路的境地。

D.无论:

古:

更不要说;今:

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19.C解析:

这两句话不能表现桃花源人害怕世人打扰他们的生活。

20.

(1)老人和小孩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或者老老少少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老人和小孩者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2)(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或者:

问起现在是哪一朝,竟然不知道有汉朝)(评分意见:

各小题满分2分:

抓采分点,符合大意即可)

四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