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下微电影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大学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86352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视角下微电影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大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传播学视角下微电影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大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传播学视角下微电影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大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传播学视角下微电影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大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传播学视角下微电影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大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播学视角下微电影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大学论文.docx

《传播学视角下微电影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大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视角下微电影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大学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播学视角下微电影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大学论文.docx

传播学视角下微电影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大学论文

传播学视角下微电影的生存和发展状况

摘要: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电影以一种迅如破竹的发展之势占领一席之地。

通过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的“5W”模式理论和其他传播学相关理论,探索到微电影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使传播主体更加全民性、传播内容更加丰富性、传播渠道更加多样性、传播受众更加广泛、传播效果更加显著,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传播内容方面作品良莠不齐、过于倾向商业化,传播渠道上忽略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把关上政策不健全、不完善的困境。

如果要微电影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就要针对这些问题一一加以解决。

关键字:

微电影;传播学;“5W”模式

 

Thesurvivalanddevelopmentofmicrofilmfromtheperspectiveofcommunication

Abstract:

Arrivalofthenewmediaage,withthepotentialdevelopmentofmicro-filmasafastPozhuoccupationplace.ByAmericanpoliticalscientistLasswell's"5W"modeofcommunicationtheoryandothertheories,exploretherapiddevelopmentofmicro-filmontheonehandsothatthemassofthebodyismoreuniversal,morerichcontentofcommunication,morediversecommunicationchannels,spreadwideraudience,spreadamoresignificanteffect,ontheotherhandisalsofacingdisseminatecontentworksindifferentways,towardsoverlycommercialized,ignoretraditionalmediachannelsofcommunicationonthecommunicationchannelsonthecheckpolicyisnotperfect,imperfectpredicament.Ifyouwanttomicro-filmindustryhealthyandorderlydevelopment,itisnecessaryfortheseproblemstoberesolvedonebyone.

KeyWords:

micro-film;communication;"5W"mode

 

目录

一、传播学视角下微电影的发展概况1

(一)微电影的定义1

(二)微电影的产生与发展1

(三)微电影的传播特征2

二、微电影的传播模式分析3

(一)传播主体3

(二)传播内容3

(三)传播渠道4

(四)传播受众5

(五)传播效果6

三、微电影的困境和解决方法7

(一)微电影面临的困境7

(二)微电影困境的解决办法9

注释11

参考文献12

 

一、传播学视角下微电影的发展概况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微电影以其微时长、微投资、微周期和微平台四个特征,使微电影的传播主体更加全民性、传播内容更加丰富性、传播渠道更加多样性、传播受众更加广泛、传播效果更加显著,从而迅速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宠儿,并吸引了学者和业界人士的关注。

(一)微电影的定义

目前,微电影的定义一直都处于模糊和争论之中,业界和学界都没有较为准确的说法。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丁亚平认为:

“微电影是个开放的概念,如果将常规电影视作‘第一电影’,包括片花、商业广告片、动画短片等在内的电影短片视作‘第二电影’,那么微电影可以命名为‘第三电影’。

[1]”北京大学教授陆地认为:

“微电影是媒介终端多元化以及数字技术制作便利化的产物,适应了生活移动化趋势以及电影形态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它的出现,是一种必然。

微电影具有微民原创、制作投入小、篇幅短小、微视频播放、微利润、微言大义等特征。

对于刚刚起步的微电影来说,任何定义都属于强以名之。

[2]”优酷总裁古永锵认为:

“微电影并不强调其艺术性,而是以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的随意性等见长。

[3]”微电影《老男孩》的导演肖恩则认为:

“网络催生的短片叫微电影,其实没有网络它都叫短片。

再加上现在微博也兴起了,人们才开始给这类制作精良的互联网短片命名为微电影。

[4]”

这些定义从学者和专业人士从各方面对微电影的解释,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有千秋,但却没有一个能让大家都接受的统一的一个定义。

这些定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精短。

总而言之,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短片。

它还是具有“微时长”、“微周期”、“微制作”、“微平台”四个显著的特征的视频短片。

(二)微电影的产生与发展

1、微电影的产生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壁垒就越来越低,一些影视设备的购置成本也大幅降低,网民们甚至用照相机、手机等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拍摄、制作微电影,并且在互联网上发布分享,迅速的传播开来。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也让大家更倾向于快餐文化,即用最少的时间去消化一些东西,用碎片化的时间去看一部完整的、情节紧凑的电影。

这时候微电影就正好以其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且短小、精炼、灵活的形式受到很多人的青睐。

2011年10月份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也就是“限广令”的发布,要求各地方电视台不得在播放电视剧的中间以各种形式插放广告。

这样广告价格就会上涨,如此一些中小型企业就面临承受巨大的广告经费的压力。

而微电影相对而言,它的制作成本低、门槛低就更能让中小企业接受,而且微电影广告以其“软植入”的特点与故事情节隐秘结合,还能够让受众不知不觉接受这些广告信息并且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达到更好的广告宣传目的。

2、微电影的发展历程

微电影最初的原形应该是网络短片。

在2005年呢,由中国大陆自由职业者胡戈创作的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其独特的风格红遍大江南北。

这部短片只有20分钟长,它是将电影《无极》中的片段经过组合,用那种无厘头的对白形式、滑稽的视频分接、以及搞笑另类的穿插广告的创作方式赢得了极大地点击率。

然后就是被中国业界公认的中国首部微电影,即2010年由吴彦祖主演的微电影《一触即发》,它用了一分30秒的时间将男主在一次交易中用凯迪拉克与女主联手甩开敌人、完成交易的故事讲述的清楚明白且扣人心弦。

同时间的由优酷、雪佛克兰鲁兹、中影集团三方联手打造的系列微电影“11度青春电影行动”,其中一部《老男孩》更是以草根、爱情、友情、怀旧、青春等为基调而抓住了人们的眼球、赚足了大家的眼泪,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特别是80后那一代的人们。

2011年的网易微电影节的召开,更是宣告微电影时代的到来。

(三)微电影的传播特征

微时代的传播背景下,信息传播的更加快速、传播内容更具有冲击力。

微电影与传统电影相比,有四个特别显著的传播特征:

微时长、微投资、微周期和微平台。

1、微时长

放映时间短,一般是30秒~300秒时长。

比如说由吴彦祖主演的微电影《一触即发》,它用了一分30秒的时间将男主在一次交易中用凯迪拉克与女主联手甩开敌人、完成交易的故事讲述的清楚明白且扣人心弦。

2、微投资

投资规模比较小,一般在几千~几万元之间,相比传统电影以亿计算成本,可谓是微成本。

2012年在网上热映的一部讲述男女生纯洁友情和反思教育现状的微电影《友爱》,是北京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高二的一群学生,用单反数码相机拍摄的一部微电影,这部时长30分钟15秒微电影包括配套道具、剧组人员的盒饭、报酬等费用在内,仅花费3000元。

可以说是拍摄一部传统电影,可以拍摄出很多部这样的微电影。

3、微周期

一部微电影的制作周期很短,一般是一周~数周以内。

比如我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举办的广电文化节,他们完成一个微电影,一般从创作到拍摄到剪辑完成差不多也就在一个月以内甚至有的只需一周。

最近有一部2015年贺岁档电影《狼图腾》正在热映,这部电影从最初购买版权、筹备拍摄,到现在的搬上银幕、最终呈现共历时10年。

假若拍摄一个微电影需要花费1个月,那么10年差不多可以拍摄120部微电影。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制作周期上的差距是很明显的,微电影的制作的周期相对而言又是极其的微小。

4、微平台

微电影的播出,大多数都是通过网络、手机等一些新媒体视频平台播放的,它更贴近普通大众,普及度更高。

每个网民都可以来观看,甚至是参与进来上传自己利用手机、数码相机拍摄的微电影。

还可以设置自己的网站,来播放自己的微电影。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与传统媒体相比,微电影的传播主体将会更加全民性、传播内容将会更加丰富性、传播渠道将会更加多样性、传播受众将会更加广泛、传播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二、微电影的传播模式分析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的活动。

从传播学角度上看,微电影是一种利用各种平台交流信息而兴起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传播活动,那么我们就用传播学的5个要素来逐个分析微电影。

(一)传播主体

传播主体是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主动发出者。

从微电影的诞生的角度来看,所有参与微电影制作的人,从最初的剧本创作编剧,到后来的导演、制片人以及演员,甚至是微电影的发布者、赞助者,这些都可以被理解成传播活动中的传播主体。

从微电影的传播主体的传播形式来看,可分为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粗略划分就是媒介组织和草根阶层。

媒介组织有着专业的团队,他们具备微电影制作的专业素养,他们参与创作的微电影的质量相较而言更好,甚至堪比影视大片。

而草根阶层,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不以制作和传播微电影谋生,只是凭借自己的兴趣来创作微电影,但是相较而言质量就会差强人意。

传播者是传播活动链条中的第一个环节,它决定了传播活动中所要传播信息的质量、数量、流向以及对人类社会的作用与影响。

微电影的传播主体在传播活动者扮演着第一“把关人”的角色,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传播正能量。

(二)传播内容

1、内容特点

微电影的内容主要是反映一个时代的生活以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各种人物的生活状态。

通过观看微电影,让人们认识生活,引导人们以积极正面的态度面对人生,缓解人们的现实压力。

微电影的内容具有生活化、丰富性以及娱乐性的特点。

2、内容分类

微电影的传播内容大概可以分成娱乐类、商业类、公益类以及文艺类。

娱乐类微电影:

顾名思义,娱乐类微电影就是单纯的以娱乐生活、缓解压力为目的一类微电影。

比如最早的恶搞类微电影雏形《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春运帝国》都是娱乐类的微电影,主要目的就是娱乐受众。

商业类微电影:

可以说微电影的发展跟商业广告是有很大关联的,在这种商业微电影上,企业利用微电影与广告结合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从而达到提高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更好的为企业商品做宣传的目的。

中国的首部微电影《一触即发》就是一种商业类的微电影,此外还有《益达》系列微电影、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的系列微电影以及《66号公路》等,这些商业性的微电影为广告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出路。

公益类微电影:

这类微电影抛开了传统的说教类的公益宣传,隐性的宣传一种理念,这样更能让大家去接受它。

2014年浙江省的首部公益类关于安全生产的微电影让我印象深刻。

这部微电影叫《回不去的爱》,它全长25分钟,讲述了一个技能过硬、安全意识却极为淡薄的儿子徐斌和谨慎小心、注重安全的父亲之间的对于安全生产这一观念的冲突。

后来因为儿子的大意,机器故障没能够及时的处理,从而导致父亲遭遇安全事故后身亡。

接着影片最后,儿子在父亲墓前郑重放上一本安全工作手册,并为自己不注重安全生产导致父亲身亡而忏悔道歉,向大家传递“安全就是生命”的主题。

这部公益微电影用一种更为大家所接受和喜爱的方式,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安全”儿子刻在人们的心里。

此类的微电影还有很多,比如廉政题材的公益类微电影《上任》、关注少儿成长题材的公益微电影《追梦少年》、抵制非法运营题材的公益类微电影《拒乘黑车》等等。

文艺类微电影:

这一类的微电影有着一种特有的魅力,它有着很明显的对于文化内容的表现和定位,总是可以发人深省。

就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一部微电影《老男孩》,它以草根、友情、爱情、梦想、青春等为基调,让很多人了解梦想的珍贵,重拾最初的梦想。

(三)传播渠道

传播渠道是指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双方进行沟通和交流信息的各种通道,如人际传播渠道、组织传播渠道、大众传播渠道。

不同的传播渠道需用不同的传播媒介相配合,而不同的传播媒介又对不同的传播渠道进行定型。

微电影的人际传播渠道是通过两人或两人以上之间的面对面的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短信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微电影信息交流的传播渠道。

微电影的组织传播渠道是通过专门的组织利用专业的视频门户网站和记者发布会进行宣传的传播方式。

微电影的大众传播渠道则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即机械和电子设备进行传播,如电视、手机、笔记本等。

由此可以看出微电影的传播渠道是多元的,不仅包括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也包括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

(四)传播受众

近年来,由于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受众的可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主动参与性越来越强,逐渐出现受众“细分化”的现象。

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殊需求去选择,并且充当着第二“把关人”的角色,他们会选择认为好的作品,与自己的家人、好朋友或网友进行分享。

受众“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接触媒介的活动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从而使自己的特定需求得到“满足”。

[5]每个人的需求都同,或是为了获取信息去认知世界,或是为了娱乐消遣,或是为了满足自己精神、情感的需要。

这样就需要传播者细化微电影的种类,根据受众的需求制作微电影。

(五)传播效果

微电影在传播过程中有网络这样一个很强大的平台,它的传播效果就很惊人。

微电影的传播效果主要受这三方面的影响:

第一方面受观众的年龄、性别以及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年轻观众多于年长者,且多集中在20~30岁;女性观众多于男性观众;受教育程度高的多于受教育程度低的,且多集中在高中文化和大学专、本科。

第二方面是受作品的名称、内容以及类型的影响。

一个有吸引力的名字是成功的第一步,新媒体时代的信息量是超级大的,没有吸引力的片名很容易被淹没在信息的长河内;近几年来,微电影发展的很快,基于它的特征,很多微电影在内容上多有雷同,甚至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局,这样的微电影就很难引起观众继续观看的欲望,所以内容要有新意;微电影的类型多种多样,有关于校园生活的、社会现实的、商业广告的、悬疑惊悚的、慈善公益的……,其中最为受欢迎的是关于校园生活、婚恋爱情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这几种类型,这些比较符合观众的喜好,像商业广告这类商业目的比较明显的类型就容易遭受观众的厌恶,要想传播效果好,可以迎合观众喜好的类型。

第三方面受微电影的时间长短、制作技术和演员水准的影响。

在这个节奏较快的时代,观众更为喜爱时长适当并且适合随时随地观看的微电影。

微电影的制作技术也会影响传播的效果,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大家不在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花费在提高精神水平上。

相对而言,人们的欣赏水平提高,就会更注重视觉上的享受,大家更愿意去看制作精良的、有着超炫特技的微电影。

一部好的微电影,演员的水准也占有很大的比例,演员是表达内容的主体,高水准的演员才能让观众身临其境。

这里以一些点击率较高的微电影为例,了解影响微电影的传播效果的因素。

首先是广州的数十个高校制作的以“拒绝冷漠”为主题的公益类微电影《小明上学记》、《印迹》、《暖暖的》等数十部微电影。

这个系列的微电影的原型是小悦悦事件,讲述的是一个两岁大的小女孩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货柜车碾过。

这段时间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大概十几个路人,没有一个人去过问。

最后,还是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且找到她的妈妈。

遗憾的是在几个小时的抢救后,小悦悦还是离开了人世。

这个系列微电影之所以引起很多人的观看,主要取决于它的题材。

它是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原型创作出来的,那么在一定的时间内就会引起关注事件后续发展的人们的注意,从而达到一个好的传播效果。

其次是由林志颖和姚笛主演的微电影《变身男女》,讲述了一个有心理障碍的花心DJ男和一个惯用爱情为骗局的酒托女,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性别互换之后,展开了一场离奇而爆笑的浪漫旅程的故事。

这部微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片名特别和内容很有新意,看到变身男女四个字,就会引起观众的兴趣,之后的情节更会让人产生继续观看下去的欲望。

最后是由吴彦祖主演的微电影《一触即发》,影片中各场飙车追逐段落堪比好莱坞大戏,整个电影用了几十部车辆做“群众演员”,其中“凯迪拉克赛威”的扮演者就有四辆。

内景拍摄还租用了豪华套房,屋顶还有700坪的游泳池。

吴彦祖全身的行头更是悉数来自阿玛尼、D&G等国际一线大牌。

这部微电影让影迷看了后直呼过瘾,传播效果也不可小觑,主要原因是不仅有偶像级的实力派演员,还有强大的制作阵容。

三、微电影的困境和解决办法

目前,微电影仍处于发展阶段,现阶段还有一些问题深藏其中。

那么,微电影的发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这些困境又需要用哪些策略去解决?

微电影的未来发展是否会越来越好?

本章主要从传播学“5W”模式中的两个传播要素以及法律政策的“把关”方面进行分析和解决。

(一)微电影面临的困境

1、从传播内容分析

微电影近几年才开始出现和发展的,那么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当它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首先,一部优秀的微电影好的内容是成功的第一步,但是就目前看来,微电影的内容方面还存在低俗、缺乏创意的问题。

当打开国内某个知名视频播放网站时,在它的“微电影”的“最近热播”分类里,就是几部片名颇有“诱惑力”的影片占据着首页的位置,影片内容涉及一夜情、失足行业、同性恋等。

甚至有网站堂而皇之地将“抖胸卖肉、嫩模、无节操”这样的词语作为微电影看点放在海报下面。

比如《绿茶妹2》、《莫陌2》、《欲》、《潜规则》,这几部微电影都配以大尺度的海报,并且关于影片类型注解里唯一相同的字眼是“情色”。

有的制作公司甚至邀请岛国某三级片女演员担任主演,并称其是部“充满文艺色彩的微电影”,把低俗色情披上文艺的外衣,以此作为微电影卖点,获取高额利润。

其次,好的制作是微电影成功的第二步,但是就目前看来微电影的制作方面还存在制作粗糙、毫无质量和价值的问题

因为各种原因,微电影的拍摄和剪辑,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如果你想,那么你就可以拍一部微电影,当然质量方面就不可能保证。

最后,微电影的发展跟商业的需要有很大的一部分联系,甚至还有人说微电影其实就是广告,只不过被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更加高级而已。

无可讳言,微电影有时的确是过分的倾向商业化。

而观众看微电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想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如果在微电影里植入大量的广告的话,就很容易让观众产生腻烦心里,这样对微电影的发展是一个很不利的现象。

但是植入广告是微电影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那么,如何将广告与微电影巧妙的结合起来,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从传播渠道方面分析

微电影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微时长”的特点,这个特点使它能够让受众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观看一部完整的电影。

因此,微电影在传播渠道上,主要依赖于手机为主的新媒体终端,对传统媒体有所忽略。

但是相较于新媒体而言,传统媒体的发展历史悠久,普及率也就更高,受众数量也更为庞大。

根据2015年第35次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33亿,较去年年底增加478万人,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66.7%,比去年年底略降,网络视频对新增网民的拉动作用减弱,即网络视频行业已步入了平稳发展期。

所以,微电影对传统传播渠道的忽略,已然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一道障碍。

3、从法律政策“把关”来看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事物,有关方面的法律政策和监管机制都是不健全的。

首先,微电影的传播渠道主要是依靠网络平台,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微电影的内容并没有像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那样进行严格的审查,这样一来,微电影的内容方面就没有太严格的制约,就会出现内容不健康、广告泛滥、广告商之间的不正当竞争等问题,影响微电影行业的发展。

其次,由于微电影的创作群体主要是年轻人、学生,所以对于版权很难形成明确的划分。

但是,现在微电影走向商业化,涉及利益问题,那么微电影的版权问题就亟待解决。

(二)微电影困境的解决办法

1、从传播内容分析

首先,在这个信息泛滥且极容易审美疲劳的新媒体时代,要想脱颖而出,出彩的内容和精良的制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内容,第一要积极正面的,能够直触人内心深入,引发反思,从而引导人们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第二要有创意,网络的发达,让很多的作品都有雷同,新奇的视角和观点才能抓住人们的眼球;第三要有深意,能引起共鸣或引发思考的作品,才能让大家记住。

其次,人是一种视觉动物,精良的制作就很有必要,但现在微电影很多都是草根制作的,粗糙的让人难以入目,让微电影的制作团队专业化才是对微电影更好发展的必经之路。

当然,大家都自觉的去抵制那些低俗粗糙的作品也是让微电影健康有序的发展的方法。

最后,对于企业而言,利用广告来宣传他们的产品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但是传统意义上的广告太过生硬,在这样一个信息泛滥让人们有更多选择的时代,显然已经不能达到企业的目的。

微电影与传统广告相比呢,更加的有针对性,可以把企业要宣传内容与微电影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用精彩的视听效果和观众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使观众认同这个企业品牌。

可以说这时候微电影对企业而言就如沙漠中的一条清泉。

那么,在微电影中植入广告时,绝对不能生搬硬套、太过明显。

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广告与故事情节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通过故事情节和道具宣传品牌,更能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让受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广告信息。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根据企业品牌的一些特征来设计故事情节,让故事情节加深广告宣传效果,不过需要切忌不可太过。

我认为益达口香糖的《酸甜苦辣》这一系列的微电影广告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它以益达为线索串起了彭于晏和桂纶镁的四个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故事情节紧凑,让人紧张他们的命运。

之后,这个广告引起了广大的关注,在各大视频网站发布,引发了网友的评论和转发,大大降低了广告成本的同时,也得到很好的宣传。

2、从传播渠道方面分析

当微电影的传播渠道在新媒体上已经趋向平稳时,就应该把目光适度的往传统媒体上转移。

传统媒体相较新媒体而言,它的发展历史悠久,普及率也就更高,受众数量也更为庞大。

那么就需要通过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宣传推广微电影,提升受众对微电影的认知度,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受众。

总而言之,就是要整合微电影的传播渠道,在继续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的基础上,提高传统媒体的利用率。

3、从法律政策“把关”来看

微电影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充当着第三“把关人”的角色,只有健全这些政策和法规,才能与微电影的第一、第二“把关人”一起,让微电影健康有序的发展起来。

首先,2012年7月,在国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中,要求对广播剧、微电影审查后再播,加强对广播剧和微电影的监管。

所以现在更重要的问题就是把政策落实到实处,让它达到应有的效果。

其次,关于微电影的版权问题,应该对从剧本的创作、影片里的音乐、演员的肖像权、微电影的影像作品等一系列的版权问题,出台相关政策,做出明确的划分。

论文主要是从传播学角度对微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