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扶贫服务学习医学生医德教育新模式探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8300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扶贫服务学习医学生医德教育新模式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疗扶贫服务学习医学生医德教育新模式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疗扶贫服务学习医学生医德教育新模式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疗扶贫服务学习医学生医德教育新模式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疗扶贫服务学习医学生医德教育新模式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疗扶贫服务学习医学生医德教育新模式探索.docx

《医疗扶贫服务学习医学生医德教育新模式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扶贫服务学习医学生医德教育新模式探索.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疗扶贫服务学习医学生医德教育新模式探索.docx

医疗扶贫服务学习医学生医德教育新模式探索

医疗扶贫“服务-学习”:

医学生医德教育新模式探索

 

许龙水、赖纯胜、陈茂怀、黄春

摘要 十多年来,大学生医疗扶贫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效果,如何进一步提高医疗扶贫活动的教育效果,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汕头大学医学院多年来对医疗扶贫“服务-学习”模式与医学生医德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得到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  医疗扶贫  服务学习   医德教育

Medicalaid"servicelearning":

anexplorationofnewpatternofmedicalethicseducationofmedicalstudents

Abstract Morethan10years,studentsofmedicalpovertyreliefandchievedgoodsocialbenefitsandeffectsofeducation,howtofurtherimprovetheedicalpovertyreliefeducationeffect,isinneedoffurtherexplorationofthesubject;MedicalCollegeofShantouUniversityformanyyearsonmedicalaidtothepoor"servicelearning"modeandmedicalethicseducationofmedicalstudentsundertookafewexploration,obtainedsomeexperience.

Keywords:

medicalhelp;servicelearning;medicalethicseducation

 

医疗扶贫行动旨在为得不到起码医疗的贫困病人进行急需医疗的一项综合性的农村医疗扶贫项目,其中包括各种医疗救助手术、医学生医德教育、健康疾病普查、卫生防病宣传、基层医疗能力培训等等。

1998年,我院在香港著名爱国人士李嘉诚先生的倡议和资助下,成立了汕头大学医学院医疗扶贫办公室,统筹组织医学院医疗扶贫工作,李嘉诚先生每年捐资一百万元作为医疗扶贫行动专项基金。

1998年5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牵头组织下,大学生医疗扶贫体验行动启动,全国20多个省市的100多个医院和单位参加了该项目的协作,建立了32个医疗扶贫基地和120多个联络点。

10多年来,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赴广东、广西、江西、贵州等贫困地区开展送医送药、捐赠轮椅与学习文具、进行健康宣传等活动,既受到了扶贫济困、奉献爱心的高尚医德教育,又锻炼了社会实践和医疗实践的能力。

实践证明,医疗扶贫活动对大学生有很好的教育效果(周士金,2001),能拓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谢苗、许龙水,2001),医疗扶贫活动是医德教育的好方式(陈四新,2002)。

十多年的医疗扶贫活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医德教育效果。

如何进一步提高医疗扶贫活动的教育效果,让这一医德教育的好方式发挥更加充分的效用,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医疗扶贫行动办公室在十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考察和调研,于2008年夏季引进香港地区和国外高等教育中的“服务-学习”概念,提出了新的以高校学生为对象的医疗扶贫体验行动“服务-学习”计划。

服务学习是一种经验教育的模式,透过有计划安排的社会服务活动与结构化设计的反思过程,以完成服务的需求,并促进服务者(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20世纪60年代,教育家杜威(Dewey)提出了“经验学习”理论,之后,许多的教育机构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学校率先把传统的社会服务转向服务学习,期望能把服务与课程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到了80年代末,美国教育委员会与校园联盟(CampusCompact)联合了1000多所大学及学院,正式提出了“服务—学习”的理念和模式。

1993年,联邦政府又通过了《服务行动法(ServiceAction)》,奠定了“服务—学习”持续发展法律基础。

1994年克林顿总统亲自致函全美各大专院校校长,请托他们鼓励学生“服务—学习”,树立为国家、社会提供服务的精神。

至此,服务—学习这一教育理念和方法开始在全美国推广,并逐步推广至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

“服务—学习”强调“服务”与“学习”相互结合,1990年美国《国家与社区服务法案(NationalandCommunityServiceAct)》所下的定义,包括四个要点:

(1)学校与社区结合。

从有组织服务活动参与中获得服务经验,服务活动应由学校与社区一起协调,以符合社区真正的需求。

(2)服务与课程结合。

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自己社区的生活中提供服务。

(3)强调学习的重要。

将服务学习融入学校课程,并针对服务活动中所见所为,进行思考、讨论与写作,以达学习目标。

(4)重视自我的发展。

将学习场所从教室扩展到社区,有助于发展对他人关心的情感。

拓展医学生的医德教育的有效途经,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

“服务—学习”教育理念和模式,对提高医疗扶贫活动的教学效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明确了打造“服务-学习”医疗扶贫新模式的目标之后,汕头大学医学院医疗扶贫行动办公室先从两个活动进行尝试。

一个是2008年的“香港大学—汕头大学:

福泽互传服务学习活动”,另一个活动是“李嘉诚基金会·2008年全国高校大学生暑期医疗扶贫体验服务学习活动”。

此两个活动将医疗扶贫与服务学习进行融入,组织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医疗扶贫服务学习活动,将大学生的技能学习与社区服务相结合,旨在建立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服务,服务中学习。

通过此两个活动的开展以及成果验收,我们觉得,医疗扶贫体验“服务-学习”活动学习目标更明确、效果更明显。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服务-学习”医疗扶贫模式的新做法。

1、准备

学生被授权自主地发展原创服务学习方案。

学生确定课题后,自行查找资料,并可向导师咨询相关信息。

此外,学生还要接受综合性下乡服务培训,培训的主题包括:

服务学习模式、SMART模式、身心健康的观念、服务对象的社区简介、方案设计与实行的实践技巧、关于生活意义的访谈与回忆录技巧、行为健康的干扰、视频制作等学生要接受必要的医疗知识教育及具体训练。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行制定切实可行的医疗扶贫计划。

2、学习-服务

在服务学习阶段,不同的小组根据不同的课题去到已选定好的地点进行服务学习。

比如,在医生志愿者的带领下,学生为当地人民测量血压,测量视力。

通过医生为当地人民看病,学生向医生咨询有关课题的内容,了解当地生活环境和当地人民的身体状况。

同时,学生带上必要的设备到当地家庭进行服务,将已经设计后的调查问卷向被服务人员咨询,并在征得被服务人员同意后进行服务。

学生为家庭进行清洁整理,努力为他们建立一个卫生健康的家庭环境,并为他们测量血压和询问病情,然后让辅助医疗队为他们进行诊断。

学生为当地小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游戏和礼物。

通过与小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的卫生意识,同时并向他们讲解最基本的卫生知识和疾病的预防知识。

学生也到脑瘫中心探访脑瘫儿童,协助医护人员为脑瘫儿童按摩、与脑瘫儿童一起游戏及交流。

下面是某一次下乡扶贫活动的一些数据:

表:

下乡参与活动调查

 

义诊人数/人次

入访家庭/户

健康宣传/份

体制调查/份

看护脑瘫儿童/例

970

23户

3000

80

12

 

3、反思

反思和评估是服务学习最有特色的两个环节。

服务后有情况反馈、意见反馈、工作总结等问卷和表格。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体会,对在社区服务中的所见所闻进行反思,寻求如何更好地服务目标人群的方法,探索如何更好解决所发现的问题的途径。

并将服务过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举办图片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目前农村医疗状况。

反思是是一个通过结合服务活动和学术课程而将整个服务学习赋予意义的学习活动。

反思要求参加服务学习的学生将他们的服务经历和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对自己的服务经历进行批判性思考;在更广泛的背景下理解服务的复杂性;检查自己在服务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态度、信念、期望和行为模式等。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反思过程对于服务学习来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4、评估

对服务学习的过程与最终结果进行评价或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目的是检验服务学习计划实施过程的优缺点以及学习参与者的表现。

评价的方法通常可以采用反馈表进行问卷调查,或者采用团体讨论法。

我们常用的评估有学生的自我评估、老师对学生服务的评估、社区对学生服务的评估。

每次参加医疗扶贫医德教育服务学习模式的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总结材料。

在最后的报告会上跟其他同学分享调查成果,并做成宣传册,接受大家的评估。

我们曾经对医德教育的效果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是:

对于医德培养,理论课教学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医生的榜样作用”和“社会实践”的效果更为显著,尤其是社会实践对医学生的医德培养更为重要。

高校德育教育的“创生论”认为:

“个体道德意识的产生、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锤炼、道德信念的确立都离不开个体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和活动”。

也就是说,为提高、巩固医德教育的效果,医德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医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完成医德品质从认知到行为的内化,做到知行统一。

“服务—学习”新模式的实施,适应形势的变化,结合专业特点,通性,让大学生在服务奉献中走进社区、农村,了解国情、民情、社情,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体会,明辩真伪,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念,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觉得,相比较于前面十年的扶贫活动,“服务-学习”医疗扶贫活动模式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近年来,学生无论是在就业、考研、执业考试等方面均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前茅,学生质量得到社会充分肯定。

相比较之传统的医疗扶贫活动,“学习-服务”模式的教育效果在下面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加强:

1、创新途径,增进传统课程的学习。

在贫困地区,面向贫苦病人,使医学生更能明确医生的社会责任,让他们去思考怎样处理好社会需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面向贫苦病人,学生思考着怎样合理运用有限的医疗资源。

面对贫病的脆弱人群,未来医生们更感肩负的重任。

在现实中,学生觉得课堂教学和学校教师讲授的“救死扶伤,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医德原则变得具体化了。

如在座谈中,有一位学生说,通过这样的活动,使他们尽早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较好地认识到当医生应具备的义务、权利、情感、荣誉、良心等医德范畴。

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我们要求学生参加活动后必须完成调查报告,学院还拨给经费支持立项的研究项目,如《潮汕部分贫困地区医疗卫生状况及分析》等。

2、加强体验,促进个人发展。

通过为社区做贡献,学生们被认为是社区建设的优秀资源之一,这样的尊敬使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的责任感得到增强,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得到发展。

参与服务学习的经历增强了学生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改善了人际之间的交往技巧。

他们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得到提高。

使他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异同,能够接受并支持人和事存在的多样性,学会如何与不同的人群合作。

从医疗扶贫行动办公室对某段时间参加医疗扶贫行动的2180名医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参加活动的学生均觉得参加活动时他们有所触动,在活动中他们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对贫困地区的医疗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医患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有67%的学生觉得,参加活动给他们的触动非常大,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许多地方医疗设备、物资、医护人员的缺乏”,“对中国农村现状,中国贫富差距现象,当今农村医疗机构的现状和医疗工作的压力和需求”有了更深层的了解。

有55%的学生认为自己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他们说:

“学到了许多在课本上、在教室里不能学到的问诊技巧,沟通相处、灵活处事的方法”,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贫穷、落后,教育欠缺,医学知识缺乏”的农村,“经济是限制村民(看病就医)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98%以上的学生都在医疗扶贫行动中,从老师和医生们的身体力行中,对医患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做医生要有良心”,要“尽心为患者服务,为病人着想”,“帮助更多的病人,要对得起病人,对得起自己”。

实践证明,寓医德教育于社会实践中,效果更显著、更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医学生“救死扶伤”的神圣感、使命感、责任感。

3、分享激励,培养公民意识与责任感

许多服务计划只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服务的机会,但却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

服务学习与社区服务截然不同。

它将学生的“社区服务”与学习、思考和作为公民的行动联系在一起。

纳入教学计划的服务学习能够使学生看到社区里的工作和一些诸如贫穷和无家可归这样的更大的问题之间的联系,以及社区是如何根据其它竞争性的社会需求处理这些问题。

服务学习能够使学生正确评价有可能缓解这些问题的政策变革。

它也能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提出他们认为是最有益的改革计划。

服务学习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学校以外的世界以提高他们的社会敏感度。

学生通过参与服务学习增加了其对于宏观的社会事务及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增强了公民意识,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他人的关心。

通过服务学习,学生们愿意积极地投身到服务社区、管理社区的工作中去。

在参加了医疗扶贫体验行动之后,学生认为,在医疗扶贫的道路上,“无论是政府、社团或是个人,都可尽自己的一分力”。

我们多次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们不仅在医疗扶贫体验行动中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个人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爱心和奉献的意识不断加深,人文素养得到极大的丰富,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行医生涯中为成为“医德医术兼优,奉献爱心济世”的好医生而不断努力。

经过了几年的实践后,我们觉得有一些问题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比如,如何将扶贫活动与课程的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既有具体的教学目标,也能得到明确的课程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策划和独立行事能力,在“服务-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

2董新亭,李卫莉,马秀华;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

3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

4张怀亮,谭正辉,孙叶梅,李梅,俞玉芳,韩峰;3003例痤疮患者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5刘勇,王冬梅;痤疮的药物治疗[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年09期

6高宜云;痤疮从肝论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7欧其平,林维山;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9期

8陈五一;;痤疮辨治体会[J];世界中医药;http:

//www.xtd-

9雷放;中药热敷治疗痤疮有效[J];新中医;

10李东华;异维生素A酸治疗痤疮[J];新医学;1993年10期

11黄灿奇;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青少年痤疮临床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2陈志彬;中医综合疗法对女性痤疮患者皮肤生理指标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3陈传伟;针刺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4HamidAbdi;针刺对伊朗肥胖者的体重及抗热休克蛋白27、60、65、70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

15陈玉骐;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16张俊海;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振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7庞莹;痤疮的流行病学及与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18申鹏飞;“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

19姜文;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变化的信号传导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20李秀玉;赵冠英教授治疗痤疮研究及学术思想概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6]佚名.姜先雁82岁高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压塞抢救成功一例.中国医学期刊学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