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82625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2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试试题.docx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微生物期末考试试题.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试试题.docx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名词解释

1.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肉眼难以看清的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的、或

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2.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

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3.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细胞生物。

细胞内不含单位膜包裹的细胞器。

4.细胞壁(cellwall)是位于细胞膜外面的一层较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细胞结构。

约占干重的10-25%

5.磷壁酸又名胞壁质,是大多数G+分,约占细胞壁成分的10%。

6.晶状样细胞表面层(crystallineSurfaceLayers)(S-Layers):

一些原核微生物含有由蛋白质或糖蛋白亚单位组成的晶格状结构覆盖在细胞表层,被称为S-层。

7、L型细菌(L-formofbacteria):

某些细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

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

8.原生质体:

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养基中培养而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9.细胞质膜(cytoplasmicmembrane),又称质膜(plasmamembrane)、细胞膜(cellmembrane)或内膜(innermembrane),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厚约5~1nm,由磷脂(占20%~30%)和蛋白质(占50%~70%)组成。

10.间体(mesosome):

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

多见于革兰氏阳性细菌。

11.载色体(chromatophore):

也称为色素体,是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由单层的与细胞膜相连的内膜所围绕,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

它们含有菌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以及光合磷酸化所需的酶系和电子传递体。

12.类囊体(thylakoid)由单位膜组成,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和有关酶类,在蓝细菌中为其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3.细胞质(cytoplasm)是细胞质膜包围的除核区外的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含水量约80%。

14.核糖体是细胞质中的一种核糖核蛋白的颗粒状物质,由核糖核酸(60%)和蛋白质(40%)组成,常以游离状态或多聚核糖状态分布于细胞质中。

15.气泡(gasvesicles)许多光合营养型、无鞭毛运动的水生细菌中存在的充满气体的泡囊状内含物,大小为0.2~1.0μm×75nm,内由数排柱形小空泡组成,外有2nm厚的蛋白质膜包裹。

17.微隔室是细菌细胞内一种由多个蛋白质组成的蛋白质外壳包裹、内部充满代谢酶类、执行某以特定的生化代谢反应的蛋白体。

18.羧酶体(carboxysome)又称为多角体,是自养细菌所特有的内膜结构,是固定CO场所。

19.藻青素(cyanophycin)一种内源性氮源贮藏物,同时还兼有贮存能源的作用。

通常存在于蓝细菌中。

20.异染粒(metachromaticgranules)颗粒大小为0.5~1.0μm,是无机偏磷酸盐的聚合

物,一般在含磷丰富的环境下形成,是细菌特有的磷素养料储存颗粒。

功能是贮藏磷元素和能量,并可降低细胞的渗透压。

21.硫粒(sulfurgranules)很多细菌在进行产能代谢或生物合成时,常涉及对还原性的硫化物如H2S,硫代硫酸盐等的氧化。

22.核区:

原核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核,在细胞中央仅有一个原始核区,也称为拟核(nucleoid)。

23.质粒(Plasmid)质粒是独立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或附加在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

它由一共价闭合环DNA分子组成。

24.糖被(glycocalyx)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

25.S型菌落:

有荚膜的细菌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称S型菌落。

26.R型菌落:

没有荚膜的细菌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称为R型菌落。

27.鞭毛(flagellum,复flagella)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它是一根中空的管状蛋白质丝。

28.菌毛(fimbria,复数fimbriae)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微丝,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

29.性菌毛(sexpili,单数pilus)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数量仅一至少数几根。

30.特殊的休眠构造——芽孢: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

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endospore或spore,偶“内生孢子”)。

31.伴孢晶体(parasporalcrystal)少数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

32.孢囊是固氮细菌属细菌在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营养细胞的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耐热的圆形休眠体。

33.真核生物(Eukaryotes)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核仁,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34.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信息(DNA)的贮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部位

35.核糖核蛋白体(ribosome)又称为核蛋白体,是存在于一切细胞中的无膜包裹的颗粒状细胞器,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

36.内质网是交织分布在细胞质中的膜的管道系统。

是单层的单位膜,由脂质双分子层围成。

37.核糖核蛋白体(ribosome)又称为核蛋白体,是存在于一切细胞中的无膜包裹的颗粒状

细胞器,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

38.高尔基体(Golgiapparatus)4~8个平行堆叠的扁平膜囊和大小不等的囊泡所组成的膜聚合体

39.系统发育(phylogeny):

依据生物自然进化的观点,根据全部物种的进化关系,按照分类级别将它们排序,进而构建系统发育树

40.标准菌株(standardstrain):

又称模式菌株,通常是人们最先发现,并进行过描述具有典型特征的菌株。

41.亚种(subspecies,subsp):

是种的进一步细分的单元,是正式分类单元中最低的分类等级。

通常将同一种内具有某些表现型特征差异的菌株分为不同的亚种。

42.表型分类法:

根据微生物形态、生理生化、生态和抗原等表型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这是微生物分类鉴定中通常采用的方法。

43.菌落(colony)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

44.DNA同源性:

生物的遗传信息以碱基排列(遗传密码)形式,线性地排列在DNA分子中,不同生物DNA碱基排列顺序的异同直接反映这些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碱基排列顺序差异越小,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就越近,反之亦然。

45.多相分类是指采用现代分类的多种方法,综合表现型和遗传型信息对原核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的过程。

46.蓝细菌(Cyanobacteria)也称蓝藻或蓝绿藻(blue-greenalgae),是一类含有叶绿素a、能以水作为供氢体和电子供体、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同化CO2为有机物质的细菌。

47.鱼腥蓝细菌属(Anabaena)细胞呈球形,细胞在平行面上分裂形成丝状体。

链状丝外有一层或薄或厚的胶鞘。

在培养基中缺乏氮源的条件下,丝状体以半规律的模式形成不同于营养细胞的特殊细胞——异形胞(heterocyst)。

48.螺旋蓝细菌(Spirulina)它是一种古老的海洋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利用光能和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原始生物之一。

49.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是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50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具多核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

51.酵母菌(Yeasts)酵母菌一般指以芽殖或裂殖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

52.无性繁殖(Asexualreproduction)指不经过两种性细胞的结合和减数分裂便能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包括裂殖、芽殖、无性孢子繁殖

53.假菌丝:

酵母菌进行芽殖过程中,几次出芽不脱落形成几个或几十个酵母状细胞连在一起时称为假菌丝。

54.酵母菌的菌落:

菌落与细菌的相似,但通常较细菌菌落大,较厚,表面湿润,光滑,粘稠和较不透明,易挑取,有些种因培养时间太长使菌落表面皱缩。

其色多为乳白,少数呈红色

55。

霉菌(Molds):

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为发达,在培养基上形成绒毛状、棉絮状和蜘蛛网状菌落,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56.蕈菌(Mushroom):

指营养体为丝状菌丝体,但繁殖体为大型子实体的真菌。

57.菌丝形成的组织体:

某些真菌的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后,会相互交织形成疏松或紧密的组织,称之为密丝组织(plectenchyma)。

58.丝状真菌的繁殖:

丝状真菌的繁殖能力极强,主要是通过产生无性孢子或有性孢子来完成。

59.准性生殖:

准性生殖是指真菌在无性繁殖过程中的一种基因重组机制。

它可使同一生物的两个不同来源的体细胞经融合后,不通过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的基因重组。

在半知菌类中最为常见。

60.藻类是指那些生殖器官为单细胞构造,植物体没有根茎叶分化,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

61.原生动物是一类缺少真正的细胞壁,细胞通常无色,具有运动能力,并进行吞噬营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62.病毒的核酸:

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控制着病毒的增殖及对宿主的感染性;

63.吸附是病毒表面蛋白与细胞受体特异性的结合,导致病毒附着与细胞表面,这是病毒感染的第一步。

64.脱壳:

病毒侵入后,病毒的包膜和壳体除去而释放出病毒核酸

65.一步生长曲线(onestepgrowthcurve)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使细菌细胞破裂死亡,连续重复感染使大量的细菌死亡,在培养细菌的平板上,可以看到一个个透明不长细菌的小圆斑,称为噬菌斑(plaque)。

66.温和噬菌体或称溶源性噬菌体(lysogenicphage):

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它们的核酸和寄主细胞的染色体同步复制,并随着寄主细胞的生长繁殖而传下去,寄主细胞不裂解,这种噬菌体被称为温和噬菌体。

67.溶源转变(lysogenicconversion):

原噬菌体引起的溶源性细菌除免疫性外的其他的表形改变,包括溶源菌细胞表面性质的改变和致病性转变被称为溶源转变(lysogenicconversion)。

68.类病毒是裸露的,仅含一个单链环状,低相对分子质量RNA分子的病原体。

69.朊病毒(prion):

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

70.卫星病毒是必须依赖辅助病毒进行复制和表达的亚病毒因子。

71.营养物质:

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物质.

72.营养:

微生物从外部环境摄取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的一种生理过程。

73.氮源:

凡是能被用来构成菌体物质中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氮源。

74.生长因子:

也称生长素,指某些微生物不能从普通碳源、氮源合成,必须从外界直接获取这种物质或其前体才能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质。

75.营养缺陷型:

缺少合成某种生长因子能力的微生物称为营养缺陷型微生物。

76.原生质膜是一种半透性膜,营养物质通过原生质膜上的小孔,由高浓度的胞外环境向低浓度的胞内进行扩散。

77.促进扩散(协助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通过促进扩散进入细胞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氨基酸、单糖、维生素及无机盐等。

一般微生物通过专一的载体蛋白运输相应的物质,但也有微生物对同一物质的运输由一种以上的载体蛋白来完成。

78.主动运输(activetransport)主动运输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一种主要的物质运输方式。

79.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80.1、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levelphosphorylation)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在相应的酶的作用下将高能磷酸基转移到ADP上,生成ATP。

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81.电子传递磷酸化(electrontranspotphosphorylation)底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到氧或其他氧化物(如NO3-),同时形成ATP的过程称为电子传

递磷酸化或呼吸水平磷酸化。

82.发酵:

指厌氧条件下,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氢或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83.

(一)有氧呼吸(aerobicrespiration)又称好氧呼吸,其特点是化合物氧化脱下的氢和电子经完整的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传递,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产生了水并释放出ATP形式的能量。

84.无氧呼吸(anaerobicrespiration)无氧呼吸也叫厌氧呼吸,,指葡萄糖等有机物在厌氧下脱下的氢由呼吸链传递给外源无机氧化物(特殊有机受氢体为延胡索酸)的过程。

85.硝酸盐呼吸:

以硝酸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无氧呼吸,也称为硝酸盐的异化作用(Dissimilative)。

86合成代谢(anabolism):

就是微生物将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合成组建自身细胞所需要的复杂大分子物质的过程,也称同化作用。

.

87.生物固氮:

微生物将分子态氮由固氮酶还原为氨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

88.次生代谢是指微生物合成与其本身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89.激素:

这是一类刺激动植物生长或性器官发育的物质。

如镰刀菌产生的赤霉素就是这类物质的典型代表,赤霉素目前用于杂交水稻制种中,它可刺激稻穗伸长后便于授粉。

90.毒素:

是某些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对动植物和人有毒害的化合物。

毒素大多数是蛋白质,如白喉杆菌产生的白喉毒素,破伤风梭菌在厌氧条件下产生的破伤风毒素,苏云金杆菌产生的能杀虫的苏云金素。

91.色素:

一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色次生代谢产物,这些产物积累在细胞内或者分泌于细胞外。

92.、二次生长曲线:

二次生长当培养液中同时存在两种均能被微生物所利用的主要营养物质时,微生物将首先利用其中较易利用的营养物质开始生长。

当较易利用的营养物质被消耗完,进入稳定期后,微生物经过短暂的适应,开始利用第二种营养物质,再次开始新的对数生长,并进入新的稳定期,表现为二阶式的双峰生长曲线,称为二次生长曲线

93.防腐(antisepsis):

在某些化学物质或物理因子作用下,能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一种措施,能防止食物腐败或其他物质霉变

96.消毒(disinfection):

利用杀死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措施

95.灭菌(sterilization):

指利用物理化学方法杀死包括芽孢、孢子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一种措施

98.抗代谢物:

有些化合物在结构上与生物体所必需的代谢物很相似,并能以竞争方式取代它,从而干扰病原菌正常的代谢活动,这些物质称为抗代谢物。

97.辐射灭菌是利用电磁辐射产生的电磁波杀死大多数物质上的微生物的一种有效力法。

100.生态系统(Ecosystem):

在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整体系统

101.种群(population):

一种微生物细胞形成的群体。

102.微生物群落(community):

多种不同的微生物生活在一起,构成微生物群落。

103.土著(indigenous)微生物:

已经占有特定的生境(habit),能在该生境中进行代谢、生长和繁殖,并能与同一生境中的微生物竞争。

104.微生物区系(microflora):

在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由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及一定数量组成,并且是他们生命活动的综合体现。

105.外来(allochthonous)微生物:

在生境中不占有特定的生态位,而是从另一生境中传来的微生物。

106.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指水体中因N、P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水体

表层的蓝细菌和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

107.赤潮或红潮(redtides):

在海洋中,某些甲藻类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使海水出现红色或褐色。

109.生物固氮:

微生物将分子态氮由固氮酶还原为氨的过程。

110.活性污泥(activatedsludge):

以好气性细菌为主的微生物与水中的胶体和悬浮物质混杂在一起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絮状颗粒。

112.生物修复:

利用生物将土壤、地表及地下水或海洋中的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或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工程技术体系称为生物修复。

125转化:

指受体细胞在特定生理条件下吸收外源DNA分子或片段,并能表达外源DNA性状的过程。

这些被转化的DNA片段称为转化因子。

转化后接受外源DNA的受体菌称为转化子(transformant)。

120.感受态(competence):

指受体菌细胞最容易接受外源DNA并使之不被DNA酶降解的生理状态。

55.电穿孔法(electroporation):

用高压脉冲电流击破细胞膜成小孔,使各种大分子(包括DNA)能通过这些小孔进入胞,所以又称电转化。

121.突变(mutation):

细胞中DNA碱基和碱基序列的任何改变称为突变。

142.衰退:

菌种出现或表现出负变性状

一、概念:

1微生物—是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种类多个体微小肉眼直接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食品微生物学—它是在普通微生物学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性状及其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与食品的相互关系。

利用有益的微生物发酵生产食品,拓展食品的种类,对食品有害的微生物,控制其生长繁殖,防止食品的腐败及疾病的传播,保证其安全性。

二、微生物的特点:

1、生长繁殖快:

2、种类多、分布广:

3、微生物的种类繁多,4、个体微小:

5、结构简单:

6、适应强、易变异:

三、微生物在三、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1早期的分类:

动物界和植物界。

2、1866年分为三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和原生生物界。

3、1969年的Whittaker的五界分类方法: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

4、1979年六界分类方法: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病毒界。

1.动物界2.植物界细胞型生物:

3.原生生物界:

原生动物、大部分藻类及黏菌。

生物-4.真菌界:

酵母、霉菌。

5.原核生物界: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

非细胞型的生物:

病毒界

1、研究的对象:

细菌、酵母、霉菌、放线菌和病毒。

2、研究的内容:

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具体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生长繁殖规律、分类鉴定、遗传变异、微生物与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在食品加工的应用和有害微生物的防止。

年代

重大事件

1684

1892

1857-

1881

1890

1928

1929

1953

1970~1972

1982~1983

1995

人类历史上制作了显微镜,划破了人类历史上看不见微生物的时代

苏联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毒,开创了病毒学时代。

巴斯德证明了葡萄酒的酸败是微生物引起,并发明了著名的巴氏杀菌法,还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狂犬病疫苗。

柯赫和同事还发明了微生物的纯培养方法、细菌染色法、显微镜摄影技术和悬滴培养法等细菌学研究的基本技术。

Griffith发现细菌转化现象。

Fleming发现青霉素。

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为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Arber、Smith和Nathans发现并提纯了DNA限制性内切酶

Prusiner发现朊病毒(prion);

流感嗜血杆菌全基因组测序完成,1997年啤酒酵母全基因组测序完成。

微生物与人类:

5类

一、微生物与工业1.酿酒:

啤酒、白酒、黄酒、葡萄酒。

2.利用微生物生产调味品:

3.利用微生物生产酶制剂:

4.用微生物生产有机酸:

5.用微生物生产核酸:

6.用微生物冶金:

二、微生物与农业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改进作物特性(如构建固氮植物)、促进粮食增产、防治粮食作物的病虫害。

三、微生物与能源1.微生物与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2.纤维素转化为乙醇—燃料酒精3.甲烷-沼气;4.研制微生物电池5.利用光合细菌、蓝细菌或厌氧梭菌等微生物生产“清洁能源”--氢气;

四、微生物与环境保护1.利用微生物生产的PHB(聚羟基丁酸酯)制造易降解的医用塑料制品以减少环境

污染;2.利用微生物来净化生活污水和有毒工业污水;3.利用微生物技术来监察环境的污染度。

五、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1.微生物的形态:

是微生物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分类研究的基础。

个体形态—单个细胞的形态

2.微生物的形态:

群体形态—指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此群体称为菌落或菌苔。

第一节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

3.原核微生物—是指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核区内只有一条双螺旋结构的脱氧核糖核酸构成的染色体的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都属于真细菌。

4.真核微生物—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核仁,其染色体除含有双螺旋结构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外还含有组蛋白,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微生物中的酵母、霉菌等真菌、原生动物和地衣等均属于真核生物。

6.原核微生物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1细菌的基本形态:

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和内含物、细胞核。

特殊结构:

不是所有细菌细胞都具有的构造,称为特殊构造,有荚膜、芽孢、鞭毛、菌毛。

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大类。

以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螺旋状的最少。

1.1球菌:

根据球菌分裂后新细胞排列方式不同分:

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

1.2杆菌:

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各种杆菌的长和宽比例差异大。

1.3螺旋菌:

根据螺旋菌菌体弯曲的情况的不同

8.原核微生物2.1细胞壁的功能:

1.使细菌具有一定的形态、保护菌体起屏障作用;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如大气压G+可抵抗15-25、G-可抵抗5-10);阻挡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如G-可阻挡分子量超过800的抗生素进入);2与细菌抗原性、毒性有关;3协组鞭毛运动;4与细菌的抗原性、毒性有关,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

5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须;

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除了具有以上共性外,G+G-和古生菌中,还有其各自的特性,这就是细胞壁的多样性。

2.2细胞膜的生理功能

①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输、交换;②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③合成细胞壁各种组分(LPS、肽聚糖、磷壁酸)和荚膜等大分子的场所;④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⑤许多酶(β-半乳糖苷酶、有关细胞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