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8208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docx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docx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在其发展中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以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以垄断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

本章重点在于通过对“垄断”的分析,了解帝国主义的本质、经济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的发展

一、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所谓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产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集中是资本集中的结果和表现,资本集中是生产集中的前提和条件。

它们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股份公司是资本突破私人资本数量有限性的主要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使资本更加社会化。

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现在采取了联合起来的社会资本的形式而与单个的私人的资本相对立。

因而,它的产生,表现为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迅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大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以及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和统治。

二、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所谓垄断,又叫独占,是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操纵和控制某一部门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原材料来源等,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成立的协定、同盟或者联合。

垄断是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必然后果。

因为,一方面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垄断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垄断的必要性。

只要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会走向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垄断组织的萌芽时期。

这个时期发生在19世纪的60年代和70年代,当时自由竞争已经发展到了顶点,卡特尔等垄断组织已经开始出现,但还只是一种不太明显的迹象。

(2)垄断组织的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从19世纪70年代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期。

在1873年经济危机之后,卡特尔之类的垄断组织有了广泛的发展,但还不够稳固,还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3)垄断统治确立的时期。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特尔、托拉斯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已经遍及工业各部门,特别是重工业部门,它们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

于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了垄断的资本主义。

三、垄断组织

垄断的产生与发展以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为标志,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从松散到紧密的多个阶段。

其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有: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卡特尔是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一种同盟。

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生产上、商业上、财务上和法律上各自独立,它们只是根据协定瓜分销售市场,确定商品产量,规定价格等等。

辛迪加是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结成的销售组织,它比卡特尔的组织联系更加稳定。

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和法律上仍然独立,但在商业上丧失了独立性,它们的商品销售与原材料供应,都由辛迪加的总办事机构统一控制。

托拉斯是更为发达的垄断组织形式,它把许多生产同类商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联合成一个庞大的企业,由理事会及其委托的经理统一负责经营和管理。

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完全丧失了生产、商业、财务和法律上的独立性,原来的企业主则变成了托拉斯的股东,依照股份取得股息和红利。

托拉斯是一种比较稳定和高级的垄断组织,1882年最先在美国出现,20世纪初迅速发展。

康采恩是以一两个实力强大的垄断企业为核心,跨部门、跨行业许多大企业联合起来,组成的一个垄断集团。

它不仅可以联合工业、商业、运输业等部门的企业,而且还可以联合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

康采恩在20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出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成为最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

垄断组织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形式也不是互相排斥,而是相互交错在一起。

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在一定时间内,一些国家可能是这种垄断组织形式比较流行,而另外一些国家则可能是另一种垄断组织形式占主导地位。

第二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及其发展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重要区别,从经济方面来看,具有五个基本经济特征。

一、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垄断统治是通过垄断组织利用垄断价格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实现的。

追求高额垄断利润是剩余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因而它支配和制约着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主义凭借其垄断地位而稳定地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一种超额利润。

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和价值的一部分,和其它形式的资本主义利润是一致的。

垄断组织榨取的高额垄断利润来源于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以及其它劳动者的一部分收入。

所以高额垄断利润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剥削工人阶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关系,也反映了垄断企业占有非垄断企业一部分利润的关系。

垄断资本家的垄断利润,是通过垄断价格获得的。

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在生产和销售中的垄断地位所规定的一种价格,既包括垄断低价又包括垄断高价。

它一般表现为垄断企业凭借垄断地位来推销自己的产品时,高于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垄断高价;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所采取的垄断低价,主要是用以购买非垄断组织及小生产者的产品。

垄断价格构成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一般利润+垄断利润

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和动机,但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也有所不同。

当垄断资本主义取代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的时候,剩余价值规律,就以高额垄断利润规律的具体形式,发挥着它对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调节作用。

由此可见,高额垄断利润规律成为了剩余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具体转化形式。

从而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支配着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这个阶段的发生、发展以至灭亡。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金融资本是由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的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资本的形成及其统治,是垄断资本主义最明显的标志。

随着银行业的集中和银行业垄断组织的形成,银行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银行对工业企业的监督和控制不断加强,并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

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而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内在地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它是资本发展的最高形式,它最具有掠夺性、疯狂性和冒险性,因而,它也最充分、最为彻底的表现出了资本的无限贪欲性。

金融资本形成的同时,也产生了金融寡头。

所谓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巨额金融资本,操纵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着国家政权的极少数大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它们在帝国主义国家中居于统治地位,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实际统治者。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

参与制,是在股份公司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实行层层控制企业的一种制度。

三、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作用

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资本家或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以及其他经济利益而对国外进行投资和贷款。

资本输出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种是借贷资本的输出,即由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企业或者银行把货币资本贷给其它国家的政府、企业或银行;另一种是生产资本的输出,即由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企业或者银行直接投资,在国外独立或联合创办企业。

资本输出无论采取那一种形式,其实质都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掠夺、剥削和奴役其它国家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际垄断的基础。

资本输出对输出国及垄断资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输出资本的国家和垄断组织可以获得大量的利润和利息。

在国外,尤其是经济落后国家,直接投资办企业,在原材料、劳动力、关税等方面都十分有利,自然能取得高额利润。

(2)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输出的重要手段,同样也为输出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3)资本输出还是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

资本输出国对输入国贷款时,常常附带种种条件,一般是通过签订协定来获取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优惠和特权。

(4)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统治网络遍及世界各个角落。

随着资本输出的增长,金融资本的触角也伸向世界各国,在世界各国建立起银行及分支机构,形成了遍布世界的银行网,它们成为金融资本控制所在国家经济的重要机构。

四、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分割世界

国际垄断同盟是指资本主义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定而结成的国际性垄断经济联盟。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但决不是分割一次就完结,而是要不断地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分割。

因为:

第一,国际垄断同盟的建立必须服从各国大垄断资本家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目的。

由于情况的变化,如果原来达成的协定在新情况下不利于大垄断资本家获取更多的利润,必然要取消原来的协议而重新签订新的协议。

第二,国际垄断同盟中达成分割世界的协议,谁分得多谁分得少,唯一的原则是资本实力的大小。

五、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的领土已被瓜分完毕,而重新分割是可能的、不可避免的。

原因在于瓜分世界领土是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来决定的,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使垄断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必然发生新的变化,当新的力量对比状况同原来的领土分割状况不相适应时,重新分割世界的斗争就必然尖锐起来,导致重新瓜分世界成为不可避免。

重新分割世界同第一次分割世界不同,第一次分割世界是在“无主”的土地上去占领,重新分割则是对“有主”的土地进行分割,要把土地从一个国家的手中转到另一个国家的手中。

这种重新分割必须凭借实力的重新较量,谁的实力强大并战胜对手,土地就从失败者手中转到胜利者手中。

所以,重新分割世界往往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人类历史上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而引起。

第二节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通过对帝国主义五个基本特征的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本质的、有决定意义的经济关系,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垄断资本主义的五个基本经济特征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五个特征中,垄断是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是起决定作用的。

其他的特征都是从垄断中成长起来的,是垄断的不同表现。

垄断资本在经济上主宰了一切,必然把垄断统治渗透到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控制国家的政治、科学、文化、艺术、教育等等各个领域。

所以,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决定帝国主义的全部上层建筑,决定帝国主义的一切内外政策。

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是认识帝国主义全部问题的一把钥匙。

第九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随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各种固有矛盾进一步加深,产生了国家资本主义。

由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垄断资本又突破了国家界限,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化。

本章阐述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基本形式和实质,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国际化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最后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国家资本主义

一、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国家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作为经济主体,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调节国民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一种新型垄断资本。

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具体体现。

2.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这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开始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这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不稳定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直到现在,这是国家资本主义得到广泛、高速发展的时期。

2.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局部调整。

具体原因主要有:

(1)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加深。

(2)大规模生产建设需要的巨额投资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数量不足之间存在矛盾,需要国家把大量的财政资金转化为国家资本,支持生产建设。

(3)现代生产、现代科技的社会化发展,同私人垄断资本只追求自身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目的之间存在矛盾,客观要求作为“总资本家”的国家垄断资本必须从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出发,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投资经营私人垄断资本无力经营或不愿经营但又为社会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项目。

(4)社会生产供给能力的增加同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存在矛盾。

二、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1.国有垄断资本。

国有垄断资本指由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以国有企业为主要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在这里,“国家”是垄断资本家的总代表,是国有垄断资本的人格化。

国有垄断资本的主要途径是由国家的财政预算拨款直接建立国有垄断企业。

2.国私共有资本。

它的组织形式是国私合营企业,即国家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联合所有,是两种所有制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3.国家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即在企业外部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结合。

在这种形式的结合中,国家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所有制上都是完全独立的,即私人垄断资本仍然属于私人垄断组织所有,而国家资本则表现为通过财政和金融等经济手段对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和调节的经济力量。

主要的具体形式有:

第一,政府采购。

第二,国家津贴和补助。

第三,国家用大量资金发展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参与私人垄断组织的劳动力再生产。

第四,国家科研投资。

三、国家资本主义的本质

作为垄断资本主义的新的历史阶段,国家资本主义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1.国家不只作为上层建筑通过其经济职能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更作为经济实体直接参与社会经济过程,从而成为经济基础的一部分,是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

国家资本凌驾于私人资本之上,根据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的要求去调节经济。

2.国家资本运动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自身价值的增值,而是为社会资本再生产创造必要条件,为私人垄断资本的价值增殖服务。

3.国家资本不仅以它的直接投资为私人垄断资本服务,而且还从资本积累、商品实现、宏观经济运行调节等方面为私人垄断资本和整个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的运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以利于私人垄断资本的不断增殖。

4.私人垄断资本在与国家资本结合后,其运动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在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上都不同程度地依赖国家才能完成自己的运动。

总之,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就在于:

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为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服务;同时,国家从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出发,调节各阶级、各阶层的社会关系,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转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

第二节垄断资本的国际化

一、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1.商业资本的国际化是指处于商品流通领域的垄断资本越出一国的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的活动与增殖。

商业资本的国际化主要形式是国际贸易,但并不是任何形式的国际贸易都属于商业资本的国际运动。

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居于主体地位,生产完全从属于资本时,国际贸易才有了迅速发展的基础。

2.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资本国际化在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中自始至终起着先导作用,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生产无限扩张的要求。

(2)提高利润率的要求。

(3)国内外竞争和资本积累的要求。

3.商业资本的国际化的新特点:

(1)国际贸易增速加快,规模迅速扩大。

(2)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日趋高级化。

(3)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从第一阶段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为主转为第二阶段的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为主。

(4)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迅速增长。

(5)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科技革命直接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6)跨国公司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

(7)国家对对外贸易的干预加强。

二、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1.借贷资本的国际化是资本以货币形态,在国际范围内发生的借贷和增殖运动。

它是为适应商业资本国际化支付职能的需要而出现的,其主要表现为国际间接融资,即国际货币资本的输出。

2.主要原因有:

(1)存在着大量追求高额利润的“过剩”资本。

(2)为垄断组织扩大海外市场和增强国际竞争力服务。

3.特点:

(1)国际信贷市场的迅速发展。

(2)国际债券市场的作用显现,融资规模不断上升,债券的类别结构、币种结构和融资者的国别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3)跨国银行的崛起促进了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4)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了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

三、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1.产业资本的国际化,是指资本跨越过国界的限制,直接在国外进行生产性投资,从而使生产过程从国内扩展到国际。

产业资本的国际化是在商业资本国际化和借贷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二战之后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

2.产业资本国际化迅速发展的具体原因主要有:

(1)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内在要求。

(2)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为产业资本国际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4)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产业资本国际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具体表现在:

(1)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主要是私人对外直接投资额迅速增长。

(2)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流向已转向发达国家。

(3)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4)跨国公司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

四、资本国际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1.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2.加剧资本主义矛盾。

资本国际化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主要的利益,促进了其生产的发展,而资本国际化的消极后果则是加剧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

第三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再到国际垄断的发展,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这种资本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反映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矛盾、相互作用、相互推进的过程,从而使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两种趋势,即“迅速发展”的趋势和“停滞”的趋势。

垄断资本主义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同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并促进了完善的市场机制的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存在着迅速发展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有:

1.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商品价值规律的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推动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客观上有利于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

如原子能的发明源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竞争,它的商业化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能源。

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盘剥和工业品的大量倾销,同样也是促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是,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并不能掩盖其停滞的趋势。

垄断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停滞的主要原因有:

1.垄断资本可依靠其垄断地位和实力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削弱了它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因。

2.有的时候垄断资本还会人为阻碍技术进步。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法克服自身的异化现象。

2.资本主义无法根除其固有的矛盾对抗。

推动生产力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步的表现,而生产力的发展又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狭隘性充满了矛盾:

(1)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生产扩大同价值增殖的矛盾。

(3)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实现的矛盾。

以上种种矛盾,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

资本主义的局部调整,只能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派生矛盾在更高的层次上以更大的规模、更新的方式进一步展开。

这一点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不会永久存在,具有历史过渡性。

三、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过渡性。

这一点是指:

资本主义制度作为变化的事物,只具有暂时性,不具有永久性;资本主义制度的变化发展同样遵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初期,其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

资本家不仅剥削雇佣劳动者,而且通过相互竞争,造成资本集中,由资本家来剥夺资本家,从而使社会财富日益集中于少数大资本家,而广大劳动人民受剥削压迫的程度不断加深。

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一次自我“扬弃”。

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使资本由单个私人资本转变为联合的股份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社会资本的性质。

由于它突破了私人资本的局限性,缓解了生产社会化发展受单个私人资本限制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而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进一步社会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

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二次自我“扬弃”。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又一次提高,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三次调整,即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趋势加强,国际垄断组织和国际垄断联盟得到很大发展,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四次局部调整。

根据资本主义制的变化发展,随着对资本主义认识的深入,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资本主义发展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包括两个时期:

单个私人资本时期和联合的股份资本时期。

垄断资本主义可以划分为三个:

时期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对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划分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此外,在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员工持股”的现象,并且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都说明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已经孕育了某些社会主义的因素。

四、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长期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1.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2.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出现了经济区域化的趋势。

3.“9.11”事件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对抗转入到同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中。

以上就是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状况的总体判断。

可以肯定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共处又相互竞争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毕竟资本主义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尽管资本主义有其停滞和腐朽的一面,但它又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允许的范围内对生产关系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局部调整,不断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这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延缓了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进程。

总之,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比一种私有制取代另一种私有制的变革要艰巨得多。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要经历一个复杂和曲折的过程,有时也会出现倒退和反复。

社会主义在全球的胜利需要经历长期的历史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