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第四第七章练习与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80295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四第七章练习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四第七章练习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四第七章练习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四第七章练习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四第七章练习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四第七章练习与答案.docx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四第七章练习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与贸易第四第七章练习与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四第七章练习与答案.docx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四第七章练习与答案

第四章练习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要素密集度

2.要素丰裕度

3.H-O定理

4.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5.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理

6.里昂惕夫之谜

二、判断题

1.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生产产品需要相同的生产要素,即劳动。

()

2.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将会趋于相等。

()

3.按照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理,在均衡时,生产要素在所有部门的报酬应该是有差异的。

()

4.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可能导致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

()

5.要素丰裕度衡量的是产品中生产要素投入比例。

()

6.斯托尔珀-萨米尔森认为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

( )

7.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都认为各国由于劳动生产率水平差异而导致的生产成本差异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

8.斯托尔珀-萨米尔森定理表明,国际贸易改善了一国整体福利水平,并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利。

()

三、简答题

1、简述H-O理论的假设条件。

2、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含义是什么?

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含义是什么?

资本/劳动比率的含义是什么?

3、要素价格均等定理假设条件是什么?

其与生产要素国际间的流动有什么关系?

4、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对它的一些可能解释是什么?

人力资本对解释这一问题做出了什么贡献?

5、什么是要素密集度逆转?

它与生产要素替代弹性之间有什么关系?

6、简述国际贸易对一国收入分配的长期影响。

四、计算题

1.假设在自给自足条件下,中国的汽车价格是人民币20万元/辆,需求量是100万辆。

开放经济下,中美两国进行汽车贸易,国际汽车价格为人民币15万/量,中国自己生产60万量,从美国进口60万量。

请计算:

中国的消费者是获得收益还是受到损失?

生产者呢?

总福利是增加还是减少了?

 

答案

一、1.要素密集度:

(factor intensities)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

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

2.要素丰裕度:

(factor abundance)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富程度,或者说是一个国家资源的相对供给量。

3.H-O定理:

一国应当出口密集使用该国相对丰裕而便宜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要素的商品。

换言之,劳动丰裕型国家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资本丰裕型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4.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自由贸易条件下,一国会扩大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产品的生产,减少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产品的生产,这样,对丰裕要素的需求增加,对稀缺要素需求减少,在价格方面,以前价格便宜的丰裕要素的价格会提高,而原来昂贵的稀缺要素的价格会因需求减少而降低。

同时,另一国发生的是相反的情况所以,两国的劳动与资本的价格比率将趋于均等,此即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5.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理:

一种要素相对于另一种要素价格的上升将引起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的相对价格有一个"稍小比例"的上升。

现在反过来看,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相应地出现该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报酬的上升,但其他要素的报酬下降。

这便是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的基本含义

6.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计算了美国1947年进出口的情况,结果给他本人和其他人提供了一个令人困惑的"谜":

美国居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其关键比率(KX/LX)/(KM/LM)仅为0.77,而根据H-O理论,该比率应该远大于是。

这一现实与理论大相径庭的矛盾即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

二、1.× 

2.√

3.×

4.√

5.×

6.√

7.×

8.×

三、1、简述H-O理论的假设条件。

答:

H-O模型的前提假设共有11条,最主要有有以下6条,当我们逐渐放松这些假设前提时,我们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1)两国、两产品、两种生产要素。

(2)生产要素在世界各国是同质的;并且,生产要素在各国的供给是固定的,在国内可在产业间流动。

(3)关于生产函数的假定有三个方面:

生产函数是线性的,且为不变规模收益(constant return to scale);生产要素边际生产率为正数但递减。

各国相同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没有技术的差距。

没有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intensity reversals),即不同的产品以不同的要素生产,相同产品的要素组合总是相同的。

(4)两国对两种产品的需求形态(demand pattern )相同,各种商品消费比例取决于价格而非收入,即收入水平和偏好不决定贸易类型(pattern of trade)。

(5)没有完全的专业化分工现象,即假定两国在自由贸易下均生产两种产品。

(6)没有运输成本和贸易障碍,商品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2、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含义是什么?

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含义是什么?

资本/劳动比率的含义是什么?

答:

假设X和Y两种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要素投入比例(资本/劳动)分别为KX/LX和KY/LY。

如果KY/LY>KX/LX,则称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资本/劳动比率的含义说明:

在衡量两种商品的劳动密集度和资本密集度时,重要的是1单位劳动所需资本(即K/L),而不是生产X和Y所需要的劳动和资本的绝对数量。

3、要素价格均等定理假设条件是什么?

其与生产要素国际间的流动有什么关系?

答:

要素价格均等定理的假设条件有两条:

一是生产要素不能在国际间流动;二是国与国之间可以开展自由贸易。

贸易在其对要素价格的影响实际上替代了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

在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劳动将会从低工资流向高工资国家,直到两国工资相等,这种流动才会停止。

同样地只要两国利率不等,资本就会从低利率国家流向高利率国家。

贸易作用于对要素的需求,而要素流动作用于对要素的供给。

这两种作用都会使同质要素的绝对收入完全相同。

4、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对它的一些可能解释是什么?

人力资本对解释这一问题做出了什么贡献?

答:

里昂惕夫计算了美国1947年进出口的情况,结果给他本人和其他人提供了一个令人困惑的"谜":

美国居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其关键比率(KX/LX)/(KM/LM)仅为0.77,而根据H-O理论,该比率应该远大于是。

这一现实与理论大相径庭的矛盾即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

可能的解释有以下几点:

(1)由于美国工人效率高所致

(2)由于美国人力资本丰富所致

(3)由于美国自然资源状况所致

(4)由生产要素密集逆转所致

(5)由于美国贸易政策所致

(六)由需求逆转所致

产生这一矛盾的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里昂惕夫所定义的资本仅仅包括了实物资本,而完全忽略了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就是工人所拥有的能提高其劳动生产率的教育、工作培训健康状况等一系列性状。

这就暗示着美国劳动比外国含有更多的人力资本,把人力资本这一部分加到实物资本上,就会使美国的的出口高于其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度。

5、什么是要素密集度逆转?

它与生产要素替代弹性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

如果两个产业的要素可被替代比率不同时,就可能出现一种"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intensity reversal)的情形。

即一个产业在某些要素价格水平时是资本密集的,而在另一些要素价格水平时则为劳动密集的。

为了确定要素密集度逆转在何时发生和为什么发生,我们使用生产要素替代弹性。

替代弹性表示的是一种要素价格下降时,这种要素可用来替代另一种要素的程度。

两种商品生产中劳动对资本的替代弹性差异越大,要素密集度逆转越容易发生。

(2)如果资本K对L的替代性在X的生产中比在Y的生产中大得多,并且r/w在B国比在A国更低,就会发生要素密集的反向作用。

6.简述国际贸易对一国收入分配的长期影响。

答:

长期来看,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

即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同时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四、消费者剩余+:

(100+120)*5/2=550(亿元)

生产者剩余—:

(100+60)*5/2=400(亿元)

总福利+    :

550

 

第五章测试题

一、  名词解释

1.规模经济2.产业内贸易3.重叠需求理论4.技术差距理论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二、选择题

1.新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维农B.林德C.克鲁格曼

2.新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的( )理论模型

A.完全竞争B.不完全竞争C.垄断竞争

3.传统国际贸易通常使用的是( )模型

A.2-2-2B.2-2-3C.2-3-2

4.规模经济通常有(  )种表现形式

A.2B.3C.4

5.下列哪些属于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范畴( )

A.产业内贸易B.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C.需求决定的国际贸易

三:

简答题:

1.赫-俄理论的两个重要局限性是什么?

2.什么是规模经济?

它如何能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

3.根据技术差距模型,国际贸易是如何发生的?

4.新古典贸易理论与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五、计算题在下列进出口水平下,计算产业内贸易的程度

1.1000和10002.1000和7503.1000和500

4.1000和255.1000和0

 

第五章测试题答案:

一、1.规模经济: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每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会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下降。

微观经济学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也称为规模经济。

2.产业内贸易:

在同一时期内既进口又出口属于同一产业的产品。

3.重叠需求理论:

又被称之为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它从需求角度出发解释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需求结构越相似,相互需求就越大,贸易量也就越多。

4.技术差距理论:

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技术差距原理率先解释了在技术变化基础上的国际贸易的起因和贸易模式。

这一理论称之为技术差距理论。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把产品技术发展分成三个阶段:

新生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优势。

这一理论也成为解释国家贸易存在的原因之一。

二、1.C2.BC3.A4.A5.ABC

三、简述题

1.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背景是什么?

答:

 二战以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展。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遇到挑战,国际贸易中的许多新现象无法用传统的贸易理论来解释,甚至与传统贸易理论相悖。

   传统贸易理论之所以出现危机,是因为其理论依据的前提假设在现实中发生了很大变化。

无论是古典比较优势理论,还是新古典的要素禀赋理论,都是以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

但是,这些假设条件使这些理论对于当今国际贸易中的许多问题无法给予科学圆满的解释,而且如果改变其中的某一些假设条件,就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论。

在上述前提下,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出现已成为必然。

2.什么是规模经济?

它如何能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

答: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每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会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下降。

微观经济学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也称为规模经济。

   赫-俄模型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两国、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下,即使两国在各个方面完全相同,互利贸易也可能发生。

   由于大规模生产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劳动力进行专业分工,可以获得递增的规模报酬,即每一个工人可以专门从事一项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另外大规模的企业可以使用更加专业化和高效率的大型机器设备,而小企业却不能。

这样规模不同的企业优势也不同,产生了国际贸易的基础。

3.根据技术差距模型,国际贸易是如何发生的?

答:

为了解释在技术变化基础上的国际贸易的起因和贸易模式,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Posner)提出了技术差距原理率先给出了解释。

该原理认为,大量发生在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是基于新产品和采用新工艺生产的基础上的。

由于对专利和商标的保护,新产品和新工艺使得技术创新国在世界市场上暂时居于垄断地位,成为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等于新产品技术成熟并且被进口国的生产者获取后,他们就会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进行模仿生产并出口该产品,甚至出口到技术先进的发明国。

与此同时,最早的技术发明国也许已经开发了更新的产品,采用了更新的工艺和技术。

于是新一轮的技术差距又产生了。

4.新古典贸易理论与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是在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取代了传统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两者的区别是:

   首先,从解释对象上看,它们分别解释的是不同的贸易现象,前者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而后者则着重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其次,从理论基础上看,前者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而后者以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

因此,两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它们共同丰富和发展了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五、1

(1)T=1 

(2)T=0.86 (3)T=0.67 (4)T=0.05  (5)T=0

第六章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增长

2.罗伯津斯基定理

3.荷兰病

4.福利恶化型增长

5.平衡型增长

6.偏向型增长

二、判断正

1.恩格尔定律实际上指食品的恩格尔效应为正值。

()

2.所谓生产要素中性增长是指所有生产要素都按不同的比率增长的情形。

()

3.假如一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生产要素的增长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生产下降。

( )

4.巴格沃蒂效应的主要原因是贸易条件的优化。

()

5.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意味着资本生产率的提高小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6.“荷兰病”指的是一个行业的增长扩张导致其他行业萎缩的现象。

()

7.导致“贫困化增长”的条件之一是国际市场对出口国大量出口的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

()

三、简答题

1.罗伯伯津斯基定理说明了什么?

2.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有什么影响?

3.福利恶化型增长的条件有哪些?

4.简化恩格尔定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四、论述题

1.分析我国近年外贸出口的大幅增长是否造成了我国的贫困化增长。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增长:

一国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变化。

经济增长通常用经济增长率表示。

它是两个不同时期的GDP的对比。

2.罗伯津斯基定理:

假定一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在商品价格固定不变的前提下,某一生产要素的增长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部门的生产下降。

3.荷兰病:

一个行业的增长扩张导致其他行业的萎缩。

源自荷兰,因此得名。

其他国家也出现过相同的现象。

4.福利恶化型增长:

又叫贫困化增长和巴格沃蒂效应。

即出口商品生产能力的提高对贸易条件和国内经济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5.平衡型增长:

指当一国所有生产要素以相同比例增加的时候,生产可能性曲线按比例地向外移动,因此其形状保持不变。

6.偏向型增长:

指当一国的不同生产要素以不同速度增长的时候,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移动将偏向生产增长更快的产品,因此,其形状会变化。

二、判断题

1.×2.× 3.√4. ×5. ×6.√7.×

三、简答题

1.罗伯伯津斯基定理说明了什么?

答:

该定理说明生产要素的使用方向不同,给使用者带来的利益是不一样的。

具体来讲:

生产可进口商品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会减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使其贸易条件得到改善;而生产出口商品所需的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会增加出口商品的供给,从而导致其贸易条件恶化。

关于这一点对出口导向型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在增加出口的同时,更要关注可能对贸易条件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做到趋利避害。

2.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有什么影响?

答: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技术进步影响到国际贸易产品的结构和贸易的格局。

贸易出口国基本上是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而初级产品生产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

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要看技术进步使何种生产要素发生了改变。

中性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技术进步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中:

产品增加;生产进口产品,则进口量减少。

技术进步发生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之中:

产品增加;生产出口产品,则出口量大增;生产进口产品,则进口量减少。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技术进步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

结果与中性技术进步相同。

技术进步发生在资本密集型产业:

1、资本密集度高,劳动节约程度也很高:

该产业的产量不会有很大增长,进出口量也不会有大的改变。

2、资本密集度和劳动节约程度都不高:

该产业产量会有较大增长,进出口量也会有较大改变。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技术进步发生在资本密集型产业:

与中性技术进步结果相同。

技术进步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

要根据劳动要素的密集程度和资本节约的程度而定。

3.福利恶化型增长的条件有哪些?

答:

福利恶化型增长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才可能发生,这些假设条件是:

第一,该国的商品出口在世界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

第二,该国生产能力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出口商品生产部门;

第三,国际市场对此种商品的需求弹性较低。

4.简化恩格尔定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答:

恩格尔定律是指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开支在整个开支中的比重逐渐降低。

虽然恩格尔研究的是食品问题,但如果我们把这一问题扩展到国际贸易中的整个初级产品、尤其是农产品,我们会发现恩格尔效应的重要意义。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和金德尔伯格经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

初级产品(农产品和矿产品)出口国的贸易条件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恶化,原因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偏好发生了转移,更多地需求工业制成品,因此初级产品的价格因需求下降导致价格下降,现在要进口同样多的工业制成品需要出口的初级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大。

因此,发展中国家总是出口初级产品显然越来越不利于贸易条件的改善和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地位的提高。

这也正是发展中国家提出要想尽一切办法完成工业化的原因。

 

第七章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自由贸易政策   

2.保护贸易政策  

3.重商主义  

4.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二、  填空题

1.对外贸易政策的政策类型主要包括了和两大类。

2.古典贸易理论的和是英国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实行的自由贸易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3.在帝国主义前期,实行的是政策。

三、 简答题

1.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简述帝国主义前期实行的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3.简述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答案:

1.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财富的生产力较之于通过比较利益取得的财富更为重要。

因此,政府应干预对外贸易,通过征收高额关税及禁止进口等方式,保护本国幼稚产业的成长。

(2)要根据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灵活地采取相应的贸易政策。

(3)保护的对象应该是处于国外强大竞争压力下正在成长的产业。

保护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30年。

2.简述帝国主义前期实行的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保护的目的、对象、阶级利益、方式及手段都有别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实行的保护幼稚工业政策。

3.简述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倡导者是美国;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贸易保护措施更为隐蔽和更具多样性;从贸易保护制度转向更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同时政府加强了对出口的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