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广东省广深珠三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9867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5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广东省广深珠三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解析广东省广深珠三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解析广东省广深珠三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解析广东省广深珠三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解析广东省广深珠三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广东省广深珠三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

《解析广东省广深珠三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广东省广深珠三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广东省广深珠三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

解析广东省广深珠三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地理试题

泰中罗勇工业园是中国商务部批准的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园区位于泰国东部海岸、靠近泰国首都曼谷和廉差邦深水港。

随着中国企业“抱团出海”的进一步实施,未来将逐步形成为集物流、会展、生产加工于一体的现代综合工业园区。

为保证发展质量,园区对进驻企业进行综合考察,以期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链。

2015年来自杭州的中策公司进驻该产业园,投资泰国优势产业。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除政策外,影响泰中罗勇工业园区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工业基础B.位置优越C.环境质量D.技术水平

2.吸引中策公司进驻园区的优势产业最有可能是

A.毛纺织业B.机器人产业C.芯片产业D.橡胶制品

3.园区对引进企业进行综合考察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劳动力成本,降低招工难度

B.扩大市场范围,降低营销成本

C.强化园区企业合作,避免过度竞争

D.共享基础设施,提高设施利用效率

【答案】1.B2.D3.C

【1题详解】

泰中罗勇工业因区是东南亚最大的中资工业因区,依托政策等优势,该区己形成集物流、会展、生产加工为一体综合工业园。

而物流和生产加工出口的产业对交通的依赖度较高;对技术和工业基础依赖度相对较小。

图示中工业园区位于泰国东部海岸、靠近泰国首都曼谷和廉差邦深水港,距海港近且有高速公路直达海港,水陆交通运输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因此除政策外,影响泰中罗勇工业因区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位置优越,B项正确。

【2题详解】

2015年来自杭州的中策公司进驻该产业园,投资泰国优势产业。

而泰国地处热带地区,农业主要以水稻、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为主,毛纺织原料缺乏,盛产天然橡胶。

工业水平较低,精密机械和光伏产品不应是其优势产品,最有可能是橡胶制品,D项正确。

故答案选D项。

【3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园区为保证发展,园区对进驻企业进行综合考察,以期形成上下游协同的产业链,主要目的应该是避免重复引进相似企业造成过度竞争降低工业园的竞争力。

园区对引进企业进行综合考察,并不是共享基础设施,也不能起到扩大市场范围和减少劳动力成本,ABD错误。

但是通过综合考察可以强化园区企业合作,避免过度竞争,C正确。

故答案选C项。

点睛: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

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是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

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

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和合作;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和合作。

(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产业转移给转出区域和转入区域的自然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由转移国际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家或地区。

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图中的推断科学合理的是()

A.图中M阶地是聚落

集中分布区域

B.图中岩层的颗粒变化是由①→④逐渐变粗

C.图中河流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

D.流水下切和地壳下降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

5.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下游整治疏通河道B.上游城市进程加快

C.上游拆除水电站D.下游修建跨河大桥

【答案】4.C5.A

本题考查流水作用与地貌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4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河流有东南岸和西北岸,因此可判断河流流向为东北-西南或者西南-东北,根据河流中的沉积物在东南岸,说明该岸为沉积岸,西北为冲刷岸,北半球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冲刷右侧,淤积左岸,所以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C正确;东南岸为河流沉积一侧,图中阶地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D错误;图中岩层只能显示形成时期不同,越向下形成年代越久,不能反映颗粒大小,B错误;图中M地阶地在河流丰水期会被淹没,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因此不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A错误。

故选C。

【5题详解】

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说明流量减少,河流携带泥沙量减少。

上游拆除水电站,会导致流量增加,泥沙在水库附近沉积少,带到下游的多,C错误;上游城市进程加快,水土流失会加剧,泥沙含量增加,B错误;下游整治河道,排水能力增强,泥沙沉积减少,A正确;下游修建跨河大桥,对于上游泥沙淤积量无关,D错误。

故选A。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6.对图中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7.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答案】6.D7.A

6题详解】

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髙,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増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諴少。

D对。

故本题选择D。

【7题详解】

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

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

选A。

【点睛】全球变暖会引发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降水量发生变化,部分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出现“粮荒”;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受损,生态系统破坏:

极端天气频繁等。

重载铁路指行驶列车总重大、行驶大轴重货车或行车密度和运量特大的铁路,主要用于输送大宗原材料货物,是未来铁路的发展方向和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世界重载铁路运输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在美国大西洋沿岸并逐渐发展起来的。

下图为澳大利亚西北部重载铁路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推测20世纪50年代世界重载铁路运输开始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快速发展B.农业生产机械化

C.城市化快速发展D.人口流动规模化

9.影响澳大利亚修建西北部重载铁路线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城市D.矿产

【答案】8.A9.D

【分析】

本题以重载铁路为背景,考查交通运输的发展,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8题详解】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复苏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矿产资源等大宗工业原材料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对铁路运输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铁路重载化,重载铁路运输发展迅速。

故答案选A,重载铁路运输发展与农业、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关系小。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重载铁路主要用于输送大宗原材料货物,澳大利亚西北部拥有丰富的铁矿等矿产资源,因此矿产资源成为澳大利亚西北部修建重载铁路线的主导区位因素;重载铁路对铁路线路、机车车辆、行车组织等方面要求较高,需要先进的技术水平作支撑。

据此分析选D。

【点睛】五种交通运输方式:

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

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

A.沙漠广布B.森林覆盖率低

C.全年气候干旱D.河湖众多

11.蜂巢屋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多游客,从气候角度分析,最适宜的游览时间

A.11-12月B.7-8月

C.4-5月D.1-2月

【答案】10.B11.C

【10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地表不可能沙漠广布;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不可能全年气候干旱;该地区整体降水较少,不可能河湖众多;该民居是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说明该地森林覆盖率较低,物资缺乏,故B项正确。

【11题详解】

蜂巢屋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游客要去此地旅游应选择在春秋季节前去,气候较为适宜,因此选项中4-5月较为合适,故C项正确。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攀枝花地区位于横断山区东部。

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立体气候,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

有“山高一丈,大不一样”之说。

攀枝花地区生产各种热带、亚热带水果,目前当地政府将发展水果作为重点脱贫项目之一,同时将一些贫困的农村人口实施搬迁,其中攀枝花市是重要的接纳地。

目前攀枝花地区的水果产业正蓬勃发展。

下图为攀枝花地区示意图。

(1)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水果在攀枝花都能找到种植区,试说明其自然原因。

(2)目前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水果在攀枝花蓬勃发展,试说明其社会经济条件。

(3)攀枝花地处两条河流交汇处,但果农的灌溉缺水问题比较突出,试说明主要原因。

(4)简析攀枝花部分山区易地搬迁扶贫优于就地扶贫的地理原因。

【答案】

(1)攀枝花地处亚热带,适合也热带水果生长;干热河谷地区,气温偏高,适合热带水果生长;境内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海拔高适合温带水果生长。

(2)交通条件改善;冷藏、保鲜技术发展;电商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销售渠道增多;政府政策支持。

(3)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与农业需水存在时间差异;当地山高谷深,果树大多种植在坡地,位置较高,距河较远,取水不便;地形崎岖,提水和引水困难,修建相关工程成本及造价较高;部分水果生产需水量大。

(4)节省扶贫资金投入(山区地形起伏大,就地扶贫资金投入大,扶贫难度大);搬迁到经济相对较好的地区(或城市),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搬迁群众生活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产环境);人地矛盾减轻,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区位条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读图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详解】

(1)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水果在攀枝花都能找到种植区的自然原因应从气候多样角度分析。

据材料并结合图示可知,攀枝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合亚热带水果种植;位于横断山区干热河谷地区,气温偏高,因此适合热带水果生长;据图可知,境内多山地地形,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垂直差异大,因此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海拔高适合温带水果生长。

(2)农业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包括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政策等。

据材料可知,目前当地政府将发展水果作为重点脱贫项目之一,说明有政府政策的支持;随着社会发展,交通运输条件以及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发展,使得其市场大为扩展;以及互联网的应用,新颖销售方式的出现,例如电商的发展,销售渠道增多。

因此使得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水果在攀枝花蓬勃发展。

(3)果农的灌溉缺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原因应从需水量大、用水困难等方面考虑。

攀枝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与农业需水存在时间差异;同时当地山高谷深,而果树大多种植在坡地,位置较高,距河较远,因此取水不便;境内多山,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因此提水和引水困难,当地经济较为落后落后,修建相关抽水工程成本和造价较高;以及部分水果生产需水量大。

(4)攀枝花部分山区异地搬迁扶贫优于就地扶贫的地理原因应着重从攀枝花大部分地区位于山区方面分析。

山区地形起伏大,就地扶贫资金投入大,扶贫难度大;异地搬迁扶贫,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可以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收入等。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高山淡水湖,盛产鱼类。

湖面海拔1916m,蓄水量约585亿m3,湖水由拉兹丹河经阿拉斯河注入里海。

入湖水量约13亿m3/年,出湖水量约1亿m3/年,湖水蒸发旺盛,损耗大。

20世纪30年代,当地对拉兹丹河进行梯级开发,人为将出湖水量增加到12亿m3/年。

近年来,当地政府采取禁止引用湖水、冻结湖上一系列动力和农业工程等措施。

下左图示意塞凡湖地理位置,下右图是A城市(海拔907m)的气候资料。

(1)归纳A城市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

(2)据材料推测塞凡湖的成因。

(3)塞凡湖湖岸附近冬季很少结冰,夏天比较凉爽,请说明原因。

(4)推测当地政府提出禁止引用湖水的原因。

【答案】

(1)特征:

年降水量小,不到300(或280左右)毫米;冬春季(或3~5月)降水多,夏秋季(7-9月)降水少。

原因:

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年降水量少;冬春季节西风从海洋带来一定的水汽,降水略多。

(2)地壳运动构造陷落成洼地;雨水和冰雪融水汇水成湖。

(3)北部有高山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冬季气温较高;海拔高,夏季气温低;湖泊蓄水量大,湖水的调节作用强,故冬季很少结冰,夏天比较凉爽。

(4)(因引水发展农业、发展经济而导致)湖泊水位下降,面积减小,气候更加干早;湖泊水量锐减,水质恶化,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湖中鱼类数量减少等。

(政府提出禁止引用湖水,有利于恢复塞凡湖的生态。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以及读图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详解】

(1)区域降水特征应从降水总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角度分析。

据A城市的气候资料图分析可知,该城市年降水量小,(注意纵坐标的数值),且季节分配不均,冬春季降水多,夏秋季降水少。

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因素。

据材料和区域经纬度可知,该湖泊位于西亚的高山淡水湖,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年降水量少;据纬度可知,地处中纬度西风带内,冬春季节西风从海洋带来一定的水汽,因此冬春季节降水略多。

(2)据材料可知,塞凡湖为高山淡水湖,湖面海拔较高,因此可判断为地壳运动构造陷落成洼地,然后雨水和冰雪融水汇水成湖而成。

(3)影响气温

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据图示分析可知,塞凡湖北部有高山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所以冬季气温较高;据材料可知,湖面海拔高,因此夏季气温低;湖泊蓄水量大,所以湖水的调节作用强,因此冬季很少结冰,夏天比较凉爽。

(4)当地政府提出禁止引用湖水的原因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

据材料可知,湖水蒸发旺盛,损耗大,当地政府采取禁止引用湖水、冻结湖上一系列动力和农业工程等措施。

若引水发展农业、发展经济则会导致湖泊水位下降,面积减小,气候会变得更加干早;湖泊水量锐减,水质恶化,整体环境会遭受严重破坏;还会影响湖中鱼类数量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等。

14.某研究团队为了明确景区发展方向,实现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对以沙坡头景区为代表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旅游集聚区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其中核心发展区包括沙坡头北区、金沙岛旅游区、沙漠边关旅游区等。

下图示意沙漠旅游主体功能区划。

说明核心发展区与其他功能区相比发展旅游的有利条件。

【答案】沙水组合的旅游资源品质高:

景点较集中,地域组合好;紧邻高速公路、省道和铁路,交通便利;已有旅游基础设施好;植被覆盖率较周边高,生态环境好,环境承载较高。

【分析】

考察旅游地理相关知识,评价旅游区发展的条件,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进行迁移运用,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这两个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核心发展区域和其他地区相比,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好,同时从题干当中可以看出该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湿地多,生态环境较好,同时景点比较多,便于集中游览,地域组合好。

【点睛】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可行性的条件基础上。

这些条件最重要的是六个方面,即:

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15.下图为呼伦贝尔某地的草原景观图。

原本平坦起伏的苍茫草原由于采煤变得布满坑洼和地陷,这对牧区的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请从草场角度分析采煤对该地牧业造成的影响。

【答案】采煤导致坑洼和地陷,草场面积减少;采煤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草场植被枯死;采煤排放污水污染草场;露天堆放

煤炭致使有毒粉尘沉降,草场质量下降;采煤使得荒漠化扩张,草场面积减少。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区域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本题可从采煤活动导致草场面积减少和草场质量下降两方面进行回答。

采煤会导致地表坑洼、地陷、荒漠化扩张,草场面积减小;同时会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使草场质量下降甚至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